液体消耗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536512阅读:313来源:国知局
液体消耗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具有通过注入口而能够补充液体的箱的液体消耗装置。
【背景技术】
[0002]以往,公知有通过注入口而能够补充液体的箱。而且,例如在特开2014 - 37058号公报公开了一种墨水箱,该墨水箱在注入口的下方形成有能够目视确认墨水室内的墨水的目视确认面、和示出墨水室内的墨水数量的刻度。上述构成的墨水箱在用户通过目视确认面目视确认到的墨水的液面达到最大刻度的位置之前,通过注入口向墨水室内注入墨水即可。

【发明内容】

[0003]然而,在墨水注入时,如果从注入口溢出的墨水附着在目视确认面或刻度上,则存在目视确认面或刻度的可视性下降的问题。特别是,在特开2014 - 37058号公报记载的墨水箱中,虽然设置有拦截从注入口溢出的墨水的拦截部,但在墨水从该拦截部溢出的情况下,存在设置有目视确认面或刻度的区域被溢出的墨水大范围地污染的可能性。
[0004]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体消耗装置,抑制从注入口能够注入液体的箱内部的可视性的下降。
[0005]本发明第一方式提供一种液体消耗装置,具备:箱,具有储存液体的液体储存室、及划定上述液体储存室在与竖直方向交叉的第一方向上的一端的立壁;液体收容部,收容液体并被设置在上述箱的外部且从与上述立壁的外表面面对面的面对面区域离开的位置;消耗被储存在上述液体储存室内的液体的液体消耗部。上述立壁由基壁和倾斜壁构成,上述基壁在面对上述液体储存室的位置形成有能够从外部目视确认所述液体储存室内的液体的目视确认面,上述倾斜壁在上述基壁的上端向上述液体储存室侧倾斜且形成有用于向上述液体储存室注入液体的注入口,在上述立壁的外表面形成有液体流路,该液体流路从上述注入口和上述基壁之间的位置通过上述基壁的、与上述目视确认面不同的位置到达上述液体收容部。
[0006]根据上述构成,能够将向箱注入液体时从注入口溢出的液体通过液体流路向液体收容部排出。其结果是,能够抑制因基壁的外表面被该液体污染而导致的箱内部的可视性的下降。
[0007]本发明第二方式提供一种液体消耗装置,具备:箱,具有储存液体的液体储存室及划定上述液体储存室在与竖直方向交叉的第一方向上的一端的立壁;液体收容部,收容液体并被设置在上述箱的外部且从与上述立壁的外表面面对面的面对面区域离开的位置;消耗被储存在上述液体储存室内的液体的液体消耗部。在上述立壁形成有:用于向上述液体储存室注入液体的注入口 ;目视确认面,在上述注入口的下方,能够从外部目视确认上述液体储存室内的液体;液体流路,在该立壁的外表面,从上述注入口和上述目视确认面之间的位置通过与上述目视确认面不同的位置到达上述液体收容部。
[0008]根据本发明,由于能够将向箱注入液体时从注入口溢出的液体通过液体流路向液体收容部排出。所以能够抑制因基壁的外表面被该液体污染而导致的箱内部的可视性的下降。
【附图说明】
[0009]图1 (A)是罩闭合状态的复合机的外观立体图,图1 (B)是罩开启状态的复合机的外观立体图。
[0010]图2是示意性地示出打印部的内部结构的纵剖视图。
[0011]图3是示出滑架和墨水箱的配置的俯视图。
[0012]图4是墨水箱的前方立体图。
[0013]图5是墨水箱的后方立体图。
[0014]图6是图4的V1-VI线的剖视图。
[0015]图7是图4的VE-VII线的截面立体图。
[0016]图8是墨水箱的右侧视图。
[0017]图9 (Α)是图8的IX A-1X Α线的剖视图,图9⑶是图8的IX B-1X B线的剖视图。
[0018]图10是覆盖位置的罩和墨水箱的纵剖视图。
[0019]图11是露出位置的罩和墨水箱的纵剖视图。
[0020]图12是变形例1涉及的墨水箱的前方立体图。
[0021]图13是变形例2涉及的墨水箱的前方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只是本发明的一例,当然能够在不改变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适当变更。而且,在以下的说明中,上方朝向是上下方向7的一个成分,下方朝向也是上下方向7的一个成分。上方朝向和下方朝向彼此反向。同样,左方朝向和右方朝向各自为左右方向9的一个成分,并且彼此反向。前方朝向和后方朝向各自为前后方向8的一个成分,并且彼此反向。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上下方向7相当于竖直方向,前后方向8和左右方向9相当于水平方向。
[0023]另外,将复合机10设置为能够使用的状态(图1A、1B的状态)记载为“使用状态”。而且,将复合机10设置为能够使用的姿势(图1A、1B的姿势)记载为“使用姿势”。以使用状态或使用姿势为基准定义上下方向7,以复合机10设置有开口 13的一侧作为近前侧(前表面)定义前后方向8,以从近前侧(前表面)观察复合机10来定义左右方向9。前后方向8是第一方向的一例,左右方向9是第二方向的一例。
[0024]〈复合机10的整体结构〉
[0025]如图1A、1B所示,复合机10大致形成为长方体。复合机10在壳体的下部设有以喷墨记录方式在纸张12 (参照图2)上记录图像的打印部11。如图2所示,打印部11具备供送部15、供送托盘20、排出托盘21、传送辊部54、记录部24、排出辊部55、压盘42以及作为箱的一例的墨水箱100。而且,复合机10具有传真功能和打印功能等各种功能。复合机10是液体喷出装置或液体消耗装置的一例。
[0026]〈供送托盘20、排出托盘21〉
[0027]如图1A、1B所示,在复合机10的前表面且左右方向9的中央部形成开口 13。供送托盘20由用户穿过开口 13并沿前后方向8相对于复合机10进行插拔。供送托盘20能够支撑层叠的多张纸张12。排出托盘21配置于供送托盘20的上方,与供送托盘20 —起插拔。排出托盘21支撑由排出辊部55从记录部24和压盘42之间排出的纸张12。
[0028]〈供送部15〉
[0029]供送部15将由供送托盘20支撑的纸张12向传送路径65供送。如图2所示,供送部15具备供送辊25、供送臂26和轴27。供送辊25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于供送臂26的前端侧。供送辊25通过传送电动机(未图示)的反转而沿将纸张12向传送朝向16传送的朝向进行旋转。以下,将供送辊25、传送辊60以及排出辊62沿将纸张向传送朝向16传送的朝向进行旋转的情况记载为“正转”。供送臂26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撑于由打印部11的框架支撑的轴27。通过供送臂26的自重或弹簧等的弹性力而对供送臂26向供送托盘20侧转动施力。
[0030]〈传送路径65〉
[0031]如图2所示,传送路径65是从供送托盘20的后端部向打印部11的后方侧延伸、在打印部11的后方侧从下方向上方延伸并U形回转、经过记录部24与压盘42之间的空间并到达排出托盘21的路径。传送路径65的一部分是在打印部11的内部中由以预定间隔相对的外侧引导部件18和内侧引导部件19形成的空间。而且,如图2和图3所示,传送路径65在传送辊部54和排出辊部55之间的部分设置于复合机10的左右方向9的大致中央部,且沿前后方向8延伸。另外,传送路径65内的纸张12的传送朝向16在图2中由单点划线的箭头示出。
[0032]〈传送辊部54〉
[0033]如图2所示,传送辊部54配置成比记录部24靠传送朝向16的上游侧。传送辊部54具有彼此相对的传送辊60及压紧辊61。传送辊60由传送电动机驱动。压紧辊61随着传送辊60的旋转而旋转。纸张12被通过传送电动机的正转而正旋转的传送辊60及压紧辊61夹持并向传送朝向16传送。
[0034]〈排出辊部55〉
[0035]如图2所示,排出辊部55配置成比记录部24靠传送朝向16的下游侧。排出辊部55具有彼此相对的排出辊62和齿盘63。排出辊62由传送电动机驱动。齿盘63随着排出辊62的旋转而旋转。纸张12被通过传送电动机的正转而正旋转的排出辊62及齿盘63夹持并向传送朝向16传送。
[0036]〈记录部24〉
[0037]如图2所示,记录部24配置在传送朝向16上的传送辊部54和排出辊部55之间。而且,记录部24隔着传送路径65与压盘42在上
当前第1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