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_2

文档序号:9826897阅读:来源:国知局
;第一电极4和第二电极5形成第一电场,部分带电的不透明颗粒3在第一电场的作用下向第一电极4移动,另一部分带电的不透明颗粒3在第一电场的作用下向和第二电极5移动,以使照射在第二基板2上的光通过像素区域和第一基板I的彩膜层6射出。
[0039]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二基板2远离第一基板I的一侧设置有背光源(图中未示出),背光源用于提供光线以照射在第二基板2上。当显示装置用于彩色显示时,需要先开启背光源,以向第二基板2提供光线,使光线能够照射在第二基板2上。
[0040]从图1中可以看出,第一基板1、第二基板2、第一电极4和第二电极5围成像素区域,带电的不透明颗粒3分散在该像素区域内;从图2中可以看出,当向第一电极4和第二电极5分别施加极性相反的电压时,带电的不透明颗粒3会受其所带电荷的极性的影响,向第一电极4或第二电极5移动,从而使第一基板I和第二基板2之间形成光的通路(即没有带电的不透明颗粒3的阻碍),此时,位于第二基板2下方的光源发出的光,透过第二基板2和像素区域,从第一基板I的彩膜层6射出,从而实现彩色显示,且显示的色彩饱和度高。
[0041 ]其中,第一电极4和第二电极5均与第一基板I和第二基板2垂直。
[0042]之所以如此设置,是为了将第一基板I和第二基板2之间形成的第一电场的方向为水平方向,通过电场力的作用,使带电的不透明颗粒3完全吸附在第一电极4或第二电极5上,从而使带电的不透明颗粒3形成竖直的列,该形成的竖直的列与第一基板I和第二基板2垂直,不存在挡光问题,更有利于光的透过。
[0043]其中,带电的不透明颗粒3包括带正电的白色颗粒31和带负电的黑色颗粒32;带正电的白色颗粒31向施加负电压的电极移动,带负电的黑色颗粒32向施加正电压的电极移动。
[0044]具体地,第一电极4施加正电压,第二电极5施加负电压,正电压和负电压之间形成第一电场;在第一电场的作用下,带正电的白色颗粒31向第二电极5移动,带负电的黑色颗粒32向第一电极4移动。
[0045]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一电极4施加正电压且第二电极5施加负电压时,在第一电极4和第二电极5之间就形成了第一电场,第一电场的方向为水平向左,即提供水平向左的第一电场力,位于像素区域中的带正电的白色颗粒31和带负电的黑色颗粒32在第一电场力的作用下,带正电的白色颗粒31向第二电极5移动(即向左移动),带负电的黑色颗粒32向第一电极4移动(即向右移动),最终,带正电的白色颗粒31吸附在第二电极5上,带负电的黑色颗粒32吸附在第一电极4上,如图2所示。此时,照在第二基板2上的光就可以直接通过像素区域从第一基板I的彩膜层6射出,不存在任何对光的遮挡,从而在实现彩色显示的同时,提高了光的透过率和色彩饱和度。
[0046]当然,第一电极4和第二电极5所施加的电压极性并不局限于此,只要能够使第一电极4和第二电极5之间形成电场以使带电的不透明颗粒3向其移动即可,在此不再赘述。
[0047]其中,彩膜层6包括量子点。一般来说,彩膜层6由红色滤光膜、绿色滤光膜和蓝色滤光膜三种颜色构成,在本实施例中,红色滤光膜和绿色滤光膜由量子点制成,蓝色滤光膜采用透明材料制成,之所以如此设置,是由于本实施例中优选光源为蓝光LED,即光源本身发蓝光,因此,不需要在设置由蓝色量子点制成的蓝色滤光膜,从而节约了成本,蓝色光源照在由量子点制成的红色滤光膜和绿色滤光膜上,可以使透过的光变为红色和绿色,从而实现彩色。当然,当光源的颜色为白光时,蓝色滤光膜也可以采用蓝色量子点制备,在此不再赘述。另外,彩膜层6的颜色也不局限于上述三种颜色,还可以为其他颜色,在此不再赘述。
[0048]之所以采用量子点材料制备彩膜层6,是由于量子点材料具有色域广、色彩艳丽的特点,可以使本实施例的彩色显示模式比传统电泳的彩色显示模式的色域更宽广、亮度更尚O
[0049]进一步的,量子点包括:红色量子点、绿色量子点;或,红色量子点、绿色量子点、蓝色量子点。
[0050]可以理解的是,当光源为蓝光LED时,红色滤光膜和绿色滤光膜分别包括红色量子点和绿色量子点,蓝色滤光膜为透明材料,不需要设置蓝色量子点;当光源为白光时,红色滤光膜、绿色滤光膜和蓝色滤光膜分别包括红色量子点、绿色量子点和蓝色量子点。
[0051]其中,显示装置为电子纸。当然,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并不局限于此,还可以为其他能够进行显示的装置,在此不再赘述。
[0052]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I和第二基板2,第一基板I和第二基板
2之间设置有带电的不透明颗粒3、第一电极4和第二电极5,带电的不透明颗粒3位于第一基板1、第二基板2、第一电极4和第二电极5围成的像素区域内,第一电极4和第二电极5形成第一电场,部分带电的不透明颗粒3在第一电场的作用下向第一电极4移动,另一部分带电的不透明颗粒3在第一电场的作用下向第二电极5移动,通过第一电极4和第二电极5形成的水平方向的第一电场,使带电的不透明颗粒3靠到左、右两侧,使光从第二基板2直接穿过第一基板I的彩膜层6射出,从而实现彩色显示,由于没有带电的不透明颗粒3的阻碍,照射在第二基板2上的光可以直接从第一基板I的彩膜层6射出,不依靠反射光进行彩色显示,能够有效提高成像色彩的饱和度,同时降低功耗。
[0053]实施例2:
[0054]请参照图3至5,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具有与实施例1的显示装置类似的结构,其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显示装置还包括:第一基板I靠近第二基板2的一侧设置有第三电极7,第二基板2靠近第一基板I的一侧设置有第四电极8,第三电极7和第四电极8形成第二电场,部分带电的不透明颗粒3在第二电场的作用下在第一基板I移动,另一部分带电的不透明颗粒3在第二电场的作用下向第二基板2所在方向上移动,以使照射在第一基板I的环境光被完全反射。
[0055]需要说明的是,当显示装置用于黑白或灰度显示时,需要关闭背光源,此时,不需要背光源向第二基板2提供光线,仅依靠照射在第一基板I上的环境光即可实现黑白或灰度显不O
[0056]之所以如此设置,是由于当向第三电极7和第四电极8均未施加电压时,带电的不透明颗粒3会分散在该像素区域内,如图3所示;当向第三电极7和第四电极8分别施加极性相反的电压时,在第三电极7和第四电极8之间会形成竖直方向的第二电场,带电的不透明颗粒3会受其所带电荷的极性的影响,向第三电极7或第四电极8移动,从而使第三电极7和第四电极8上分别吸附有与其极性相反的带电的不透明颗粒3,从而将第三电极7和第四电极8之间遮挡住,由于带电的不透明颗粒3只能进行反光而不能进行透光,因此,当位于第二基板2下方的光源发出光时,光透过第二基板2后,在像素区域被带电的不透明颗粒3遮挡,无法从第一基板I的彩膜层6射出,从而实现黑白或灰度显示。
[0057]其中,带电的不透明颗粒3包括带正电的白色颗粒31和带负电的黑色颗粒32;带正电的白色颗粒31向施加负电压的电极移动,带负电的黑色颗粒32向施加正电压的电极移动。
[0058]具体地,若第三电极7施加正电压,第四电极8施加负电压,带负电的黑色颗粒32向第三电极7移动,带正电的白色颗粒31向第四电极8移动,此时,带负电的黑色颗粒32靠近第一基板I,因此,
当前第2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