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防静电FPC电路板的LCD显示器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60152阅读:466来源:国知局
具有防静电FPC电路板的LCD显示器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装置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防静电FPC电路板的LCD显示器件。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装置的发展,人们对显示装置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市面上,LCD显示装置较为普遍。

其中LCD显示装置包括主要具有背光模组和显示面板以及铁框的LCD显示器件以及其他电子器件。而通常情况下,LCD显示器件需要通过FPC电路板与其他电子器件进行配合,从而使得LCD显示装置正常工作。但是,LCD显示器件在运输的过程中或干燥的环境中等情况时,FPC电路板可能会产生静电,从而损坏FPC电路板,以致影响产品的质量。

故需要提供一种具有防静电FPC电路板的LCD显示器件,以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具有防静电FPC电路板的LCD显示器件;以解决现有的LCD显示器件中连接于外置信号控制器件的FPC电路板因静电而受损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具有防静电FPC电路板的LCD显示器件,其包括LCD显示面板和具有铁背板的铁框,所述铁背板设置在所述铁框的背面,所述LCD显示面板设置在所述铁框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U型FPC电路板和第一铜箔;

所述U型FPC电路板,包括:

FPC转接线,设置在所述U型FPC电路板底端,且位于所述铁背板的外表面;

FPC第一连接线,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一弯折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输入端通过第一弯折部与所述FPC转接线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的输出端连接于所述LCD显示面板的前部;

FPC第二连接线,包括第二连接部和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二连接部的输入端连接于外置信号控制器件,所述第二连接部的输出端通过所述第二弯折部与所述FPC转接线连接;

所述第一铜箔,设置在所述FPC转接线的远离所述铁背板的一面上,所述第一铜箔与U型FPC电路板的走线互相绝缘;

其中,所述第一铜箔通过导电银箔与所述铁背板固定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U型FPC电路板包括一绝缘保护膜,所述绝缘保护膜覆盖在所述U型FPC电路板的走线之上,

其中,所述第一铜箔设置所述绝缘保护膜上且远离所述U型FPC电路板的走线。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铜箔为具有长边部和短边部的矩形结构,所述导电银箔也为矩形结构,所述导电银箔全覆盖于所述第一铜箔并向着所述第一铜箔靠近所述铁背板的长边部的方向延伸。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铜箔与所述导电银箔进行连接的一面为粗糙面。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二连接部背面的中部设置有一第二铜箔,所述第二铜箔为矩形状。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FPC第一连接线和FPC第二连接线均为单层走线结构,所述FPC转接线为具有上层和下层的双层走线结构,

其中,所述FPC第一连接线的走线电连接于所述FPC转接线的上层走线,所述FPC第二连接线的走线电连接于所述FPC转接线的上层走线。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FPC转接线通过第一胶带粘接于所述铁背板的外表面。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胶带全覆盖于所述FPC转接线。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二连接部通过第二胶带粘接于所述LCD显示面板的上表面。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二胶带覆盖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中上部区域。

相较于现有技术的LCD显示器件,本实用新型的具有防静电FPC电路板的LCD显示器件,通过第一铜箔的设置,使得U型FPC电路板具有防静电作用,从而避免了U型FPC电路板因静电而受损的情况,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质量;解决了现有的LCD显示器件中的FPC电路板因静电而受损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取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具有防静电FPC电路板的LCD显示器件的优选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具有防静电FPC电路板的LCD显示器件的优选实施例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具有防静电FPC电路板的LCD显示器件的优选实施例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去除第一胶带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A的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具有防静电FPC电路板的LCD显示器件的U型FPC电路板的优选实施例的平展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附图中的图式,其中相同的组件符号代表相同的组件。以下的说明是基于所例示的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其不应被视为限制本实用新型未在此详述的其它具体实施例。

请参照图1至图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具有防静电FPC电路板的LCD显示器件的优选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具有防静电FPC电路板的LCD显示器件的优选实施例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具有防静电FPC电路板的LCD显示器件的优选实施例的仰视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的具有防静电FPC电路板的LCD显示器件10包括LCD显示面板11、具有铁背板121的铁框12、U型FPC电路板13以及第一铜箔14。

铁背板121设置在铁框12的背面,LCD显示面板11设置在铁框12内;U型FPC电路板13包括一FPC转接线131、连接于FPC转接线131一侧的FPC第一连接线132以及连接于FPC转接线131另一侧的FPC第二连接线133。

FPC转接线131设置在U型FPC电路板13底端,且位于铁背板121的外表面;FPC第一连接线132包括第一连接部1321和第一弯折部1322,第一连接部1321的输入端通过第一弯折部1322与FPC转接线131连接;第一连接部1321的输出端连接于LCD显示面板11的前部;FPC第二连接线133包括第二连接部1331和第二弯折部1332,第二连接部1332的输入端连接于外置信号控制器件,第二连接部1331的输出端通过第二弯折部1332与FPC转接线131连接;

另外,第一弯折部1322与第二弯折部1332设置在铁框12的前端且紧贴着铁框12。

需要说明的,第一连接部1321的输出端为U型FPC电路板13的输出端,第二连接部1331的输入端为U型FPC电路板13的输入端。

其中,第一铜箔14设置在FPC转接线131的远离铁背板121的一面上,第一铜箔14与U型FPC电路板13的走线互相绝缘,第一铜箔14通过导电银箔15与铁背板121固定连接。

在优选实施例中,U型FPC电路板13还包括一绝缘保护膜,该绝缘保护膜覆盖在U型FPC电路板13的走线之上,其中,第一铜箔14设置该绝缘保护膜上且远离U型FPC电路板13的走线。

可理解的是,当U型FPC电路板13产生静电或当U型FPC电路板13处于通电状态时,第一铜箔14距离U型FPC电路板13的走线越近,二者出现互相干扰的几率就越大,甚至增大U型FPC电路板13被击穿的几率,因此第一铜箔14远离U型FPC电路板13。

于本优选实施例中,U型FPC电路板13的电路走线大致为“U”状,因此第一铜箔14设置在FPC转接线131的边角区域。当然,为了使得U型FPC电路板13的防静电效果更好,可选的,第一铜箔14设置在FPC转接线131的两个边角区域。

具体的,请参照图4和图5,图4为图3中去除第一胶带后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A的放大图。第一铜箔14为具有长边部和短边部的矩形结构,导电银箔15也为矩形结构,导电银箔15全覆盖于第一铜箔14并向着第一铜箔14靠近铁背板121的长边部的方向延伸,其中导电银箔15的四个边部均超过第一铜箔14的四个边部。

其中,为了使得第一铜箔14与导电银箔15的接连更为稳定,第一铜箔14与导电银箔15进行连接的一面为粗糙面。优选的,该粗糙面为磨砂面。

第二连接部1331的背面的中部设置有一第二铜箔16,其中,第二铜箔16为矩形状,第二铜箔16的外轮廓面积大于第一铜箔14的外轮廓面积。

显而易见的,设置第二铜箔16的目的也在于防止静电损坏U型FPC电路13。当外置电子器件与FPC第二连接线133的第二连接部1331的输入端进行连接时,同时将第二铜箔16通过导电银箔与外置电子器件的导电物件进行连接,以达到防静电的目的。

另外,请参照图6,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具有防静电FPC电路板的LCD显示器件的U型FPC电路板的优选实施例的平展状态的结构示意图。FPC转接线131包括第一转弯部1311、转接线本体1312和第二转弯部1313,第一转弯部1311设置在转接线本体1312的一侧,第二转弯部1313设置在转接线本体1312的另一侧;第一连接部1321的输入端通过第一弯折部1322与FPC转接线131中的第一转弯部1311连接;第二连接部1331的输出端通过第二弯折部1332与FPC转接线131的第二转弯部1313连接;

其中,第一转弯部1311和第二转弯部1313相对设置,第一转弯部1311的转弯角度与第二转弯部1313的转弯角度之和大致为180°。

优选的,为了便于U型FPC电路板进行生产以及后续的组装,第一转弯部1311的转弯角度和第一转弯部1312的转弯角度均为90°,且二者均为圆弧状,使得U型FPC电路板具有一定的抗撕裂能力。

在本优选实施例中,铁框12的前部设置有一开口,LCD显示面板11的前部设置有一用于连接FPC第一连接线132的接口,该接口正对着该开口,FPC第一连接线132穿过该开口与该接口连接。

FPC第一连接线132和FPC第二连接线133均为单层走线结构,FPC转接线131为具有上层和下层的双层走线结构,其中,FPC第一连接线132的走线电连接于FPC转接线131的上层走线,FPC第二连接线133的走线电连接于FPC转接线131的上层走线。

其中,可选的是,FPC转接线131和FPC第二连接线133为一体结构,二者组成“L”型。具体的,第一转弯部1311上的走线的输出末端根据需要连接的走线,于相应的走线末端设置有一通孔,当FPC第一连接线132的走线相应的要与第一转弯部1311进行连接时,二者进行对接的走线通过通孔并于通孔中焊锡的方式进行连接,当然也可以通过导电银浆进行连接。

另外,为了使得FPC第一连接线132与FPC转接线131进行高稳定性的连接,因此FPC第一连接线132的走线的数量多于FPC转接线131的数量,而FPC转接线131和FPC第二连接线133的走线的数量是相同的。同时,也因为FPC第一连接线132的走线的数量多于其他二者,使得FPC转接线131可以于FPC第一连接线132的走线中进行选择性的连接。优选的,FPC转接线131的上层走线与FPC第一连接线132中合适的走线进行连接。

同时也因FPC第一连接线132的走线多于FPC第二连接线133的,因此FPC第一连接线132的宽度大于FPC第二连接线133的宽度。FPC第一连接线132的背面与第一转弯部1311的背面固定连接。

基于上述的结构,FPC转接线131通过第一胶带17粘接于铁背板121的外表面。另外考虑到当本优选实施例在运输的过程中,容易产生颠簸、振动等不利因素,设置在背面的FPC转接线131较为容易产生边缘部分的撕裂状况,从而进一步影响走线,促使其损伤。因此于上述结构的基础上,将第一胶带17全覆盖于FPC转接线131,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在本优选实施例中,FPC第二连接线133的输入端通过第二胶带18粘接于LCD显示面板11的上表面。其中,第二胶带18覆盖于FPC第二连接线133输入端的中上部区域。FPC第二连接线133的输入端始终通过第二胶带18粘接于LCD显示面板11的上表面。

其中,由于本优选实施例中的FPC第二连接线133连接于外置信号控制器件,因此当外置信号控制器件与FPC第二连接线133进行连接时,是需要将第二胶带18撕下的,因此为了在运输时粘接固定好FPC第二连接线133,又便于撕下第二胶带18且撕下第二胶带18后使得LCD显示面板11的上表面没有第二胶带18的残留物。因此第二胶带18优选为粘性相对于透明胶带较弱的覆盖胶带和屏蔽胶带等。

显而易见的,第一胶带17为了更好的固定并粘接FPC转接线131,可选的第一胶带17可以为黄胶带,当然第一胶带17也可以为覆盖胶带和屏蔽胶带等。

本优选实施例的U型FPC电路板13的弯折过程是:

首先,LCD显示面板11固定于铁框12的内部;

然后,将U型FPC电路板13中的FPC第一连接线132中的第一连接部1321穿过铁框12前部的开口连接于LCD显示面板11的接口;

接着,将FPC第二连接线133的第二连接部1331设置在LCD显示面板11的上表面,并通过第二胶带18将FPC第二连接线133的第二连接部1331固定粘接于LCD显示面板11的上表面;

其次,将U型FPC电路板13向下朝着铁背板121的方向进行弯折,其中U型FPC电路板13紧贴于铁框12,直至FPC转接线131的没设置第一铜箔14的一面完全贴合于铁背板121的外表面;与此同时,第一弯折部1322与第二弯折部1332均设置在铁框12的前端;

最后,通过导电银箔15将第一铜箔14和铁背板121进行电性固定连接,后通过第一胶带17将FPC转接线131全覆盖的粘接固定于铁背板121的外表面。

这样便完成了U型FPC电路板13的弯折过程。

另外,当U型FPC电路板13产生静电时,静电便通过第一铜箔14传经导电银箔15,并从导电银箔15中传导至铁背板121,而消散掉。这样就起到了防止静电的作用。

本优选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本优选实施例的具有防静电FPC电路板的LCD显示器件,通过第一铜箔的设置,使得U型FPC电路板具有防静电作用,从而避免了U型FPC电路板因静电而受损的情况,提高了本优选实施例的质量;解决了现有的LCD显示器件中的FPC电路板因静电而受损的技术问题。

综上所述,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优选实施例揭露如上,但上述优选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界定的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