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27928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方面涉及一种等离子体显示面板,更具体地讲,涉及一种具有能够通过使放电室的截面面积相对于显示面积最大化来提高放电强度和放电效率的新结构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已经广泛替代传统阴极射线管(CRT)显示装置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PDP)显示装置,通过将其上形成有多个电极的两个基底之间的放电电压施加到放电室中的密封放电气体,来显示期望的图像。然后,放电气体发射紫外光子,从而顺次激发荧光体的电子。当电子回复到先前的能态时,激发的电子发射可见光。放电室按预定图案布置,使得可以显示图像。
图1是传统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PDP)的分解透视图。
参照图1,典型的交流(AC)型PDP 10包括前板50,通过前板50显示图像;后板60,与前板50结合并与前板50平行。各包括X电极31和Y电极32的成对的维持电极12形成在前板50的第一基底或前基底11上。与第一基底11的X电极31和Y电极32交叉的寻址电极22位于后板60的面对第一基底11表面的第二基底21上,并位于后板60和前板50之间。此外,X电极31包括透明电极31a和形成在透明电极31a上的汇流电极31b,Y电极32包括透明电极32a和形成在透明电极32a上的汇流电极32b。
保护成对的维持电极12的第一介电层15形成在第一基底11上。保护寻址电极22的第二介电层25形成在第二基底21上。第一介电层15和第二介电层25分别形成在彼此面对的前板50的表面和后板60的表面上。通常由MgO形成的保护层16位于第一介电层15的后表面上,这意味着保护层16在第一介电层15和后板60之间位于第一介电层15的表面上。提供了放电距离并防止放电室之间的光电串扰的障肋30形成在第二介电层25的前表面上,这意味着障肋30在第二介电层25和前板50之间位于第二介电层25的表面上。
红色、绿色和蓝色荧光体层26涂覆在障肋30的两侧和第二介电层25中没有形成障肋30的前表面上。
当产生放电时,从各放电区的荧光体层26发射的可见光透过传统的表面放电型PDP 10的前板50。然而,由于形成在前板50上的各种不同的组成,导致可见光的透射率仅为大约60%。
通常,在传统的PDP 10中,电极形成在各放电区的上面,即,电极形成在前板50的内表面或前板50的面对后板60的表面上。因此,由于产生的将显示为图像的可见光传播穿过前板50时,被位于前板50表面上的元件阻塞,所以各放电室的放电效率降低。
当传统的PDP 10被长时间地驱动时,放电气体的带电粒子被电场加速,并从荧光体层16溅射出离子,从而导致形成和显示余像(after-image)。
包括带型和栅格型放电室的传统PDP 10的放电区受限,这是由于各放电区的开口是根据室间距(pitch)来确定的。具体地讲,由于PDP的放电强度和发光效率是根据各放电室的截面面积来确定的并受形成在前板50上的元件妨碍,所以这样有限的放电区会是不利的。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方面,提供了一种等离子体显示面板(PDP),该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具有如下结构放电电极环绕各放电室,放电室以相对于水平轴成预定角度的Z字形的形式设置,这样增大了放电室的截面面积,从而提高了PDP的放电强度和发光效率。
根据本发明的方面,提供了一种等离子体显示面板,该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底;第二基底,与第一基底分隔开并面对第一基底;多个障肋,设置在第一基底和第二基底之间,以限定第一基底和第二基底之间的多个放电室;多个成对的放电电极,埋在障肋中以环绕各放电室的至少一部分,其中,放电室以Z字形的形式设置。
放电室可具有圆形或椭圆形的截面。
各放电室可以是子像素,多个子像素形成主像素,设置放电室的方式为,在主像素中,子像素形成三角形。
可以设置放电室的方式为,各三角形具有60度的内角。
该等离子体显示面板还可包括凹槽和荧光体,凹槽形成在面对放电室的第一基底上,荧光体涂覆在凹槽上,以形成荧光体层。
成对的放电电极中的每个可包括第一放电电极和第二放电电极,在从第一基底到第二基底的方向上,第一放电电极和第二放电电极彼此分隔开。
第一放电电极和第二放电电极可以彼此平行地延伸。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还可包括寻址电极,在从第一基底到第二基底的方向上,寻址电极与成对的放电电极分隔开,并且寻址电极延伸以与成对的放电电极交叉,其中,寻址电极环绕沿着寻址电极延伸的方向形成的各放电室的至少一部分。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还可包括寻址电极,寻址电极形成在第二基底上,并延伸为与成对的放电电极交叉。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还可包括介电层,介电层形成在第二基底上以埋藏寻址电极,介电层由介电物质形成。
第一放电电极和第二放电电极可以延伸成彼此交叉。
根据本发明的方面,提供了一种等离子体显示面板,该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底;第二基底,与第一基底分隔开并面对第一基底;多个障肋,设置在第一基底和第二基底之间,以限定第一基底和第二基底之间的多个放电室;多个成对的放电电极,设置在障肋中,以环绕各放电室的至少一部分;荧光体层,形成在放电室中,并由荧光体物质形成,其中,放电室是红色子像素、绿色子像素或蓝色子像素,红色子像素、绿色子像素和蓝色子像素的各组组成主像素,设置所述放电室的方式为,连接红色子像素、绿色子像素或蓝色子像素的中心的线在主像素中形成三角形。
本发明的另外的方面和/或优点将在随后的描述中部分地阐述,并部分地将从描述中清楚,或者可以通过本发明的实践而得知。


从下面结合附图的对实施例的描述中,本发明的这些和/或其它方面和优点将变得清楚并更易理解,在附图中图1是传统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PDP)的分解透视图;
图2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方面的PDP的局部分解透视图;图3是示出了图2中的PDP的放电室和电极的剖视图;图4是沿着图2中的线IV-IV截取的图2中的PDP的剖视图;图5是示出了图2中的PDP的放电室和电极的剖视图;图6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方面的PDP的局部分解透视图;图7是示出了图6中的PDP的放电室和电极的剖视图;图8是沿着图6中的线VIII-VIII截取的图6中的PDP的剖视图;图9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方面的PDP的放电室和电极的剖视图;图10是图9中的PDP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现在将详细参照本发明的这些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了本发明这些实施例的示例,其中,相同的标号始终表示相同的元件。为了参照附图来说明本明,以下描述了这些实施例。
图2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方面的PDP 100的局部分解透视图;图3是示出了图2中的PDP的放电室和电极的剖视图;图4是沿着图2中的线IV-IV截取的图2中的PDP的剖视图;图5是示出了图2中的PDP的放电室和电极的剖视图。
参照图2,PDP 100包括形成有凹槽110a的第一基底110、第二基底120、障肋114、保护层115、荧光体层125、第一放电电极160和第二放电电极170。图2中也包括寻址电极150。
第一基底110由具有优良的透射率的玻璃形成。第一基底110可以被着色,这降低了反射亮度以提高亮室对比度。
第二基底120与第一基底110隔开预定间隙,并且第二基底120面对第一基底110。第一基底110和第二基底120限定了产生放电的多个放电室130和在放电室130之间的非放电室(未示出)。第二基底120由具有优良透射率的玻璃形成,并且也可以被着色。
根据本发明的方面,在放电室130中产生的可见光穿过第一基底110。与如图1中示出的传统PDP 10相比,对应于形成在前基底或第一基底11上的第一介电层15、保护层16及X电极31和Y电极32的结构没有形成在第一基底110上,因此,可以显著提高可见光的透射率。当PDP 100显示具有传统亮度的图像时,第一放电电极160和第二放电电极170可以以相对低的电压来驱动。
参照图2和图3,障肋114位于前基底或第一基底110和后基底或第二基底120之间,限定放电室130,并防止相邻放电室130之间的光电串扰。在多方面,虽然为了描述方便根据特定方位(比如前或后)来讨论,但是各种元件不需要这样被定位。在多方面,元件不受特定方位的约束,并应该以与其它元件比较的相对方位来观察这些元件。这里,障肋114限定具有圆形截面的放电室130,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
放电室130可具有包括椭圆形截面的其它截面形状。此外,障肋114可具有多种不同的图案,以限定放电室130。例如,障肋114可以将放电室130限定成具有多边形的截面,比如三角形、四边形或五边形截面。
放电室130以Z字形来设置,使得放电室130的截面面积相对于给定的面板面积被最大化,这使得亮度增强且放电效率提高。重要的是,由于放电室130的截面面积相对于给定的面板面积增加,所以放电强度增加。放电室130以Z字形设置,这意味着,在一个方向上,放电室130的中心在该方向周围设置,使得放电室中心距离该方向的平均偏差(deflection)为0。
具体地讲,由于电极环绕各放电室130,所以放电强度和发光度(degreeof luminosity)根据放电室130的截面面积(这里为各放电室130的直径)来确定,而不是由形成在第一基底110上的元件来确定。在电极环绕各放电室130的PDP 100中,红色、绿色和蓝色发光放电室以Z字形设置,从而使放电强度最大化。参照图3,以根据红色子像素130R、绿色子像素130G和蓝色子像素130B的Z字形形式来分别连接第一放电电极160和第二放电电极170。
根据位于各放电室130中的荧光体层125的类型,放电室130分别为红色子像素130R、绿色子像素130G和蓝色子像素130B。一个红色子像素130R、一个绿色子像素130G和一个蓝色子像素130B的组分别形成主像素。设置放电室130的方式为,分别连接红色子像素130R、绿色子像素130G和蓝色子像素130B的中心的线相互以预定角度交叉。这些连接中心的线形成三角形。形成的每个三角形可具有60度的内角,使得放电室130可以以△的形状设置。
第一放电电极160和第二放电电极170埋在障肋114中或位于障肋114中。根据本发明的方面,第一放电电极160和第二放电电极170形成在障肋114上,介电层和保护层可以形成在第一放电电极160和第二放电电极170上。
第一放电电极160和第二放电电极170形成对,并在放电室130中产生放电。第一放电电极160和第二放电电极170中的每个在第一方向(X方向)上延伸并环绕沿着第一方向以Z字形设置的放电室130。第一放电电极160和第二放电电极170连接沿着第一方向的单独的放电室。具体地讲,在图3中,可以观察到,第二放电电极170沿着第一方向延伸并环绕放电室130。在图3中,示出的是,第二放电电极170连接三个子像素(即红色子像素130R、绿色子像素130G和蓝色子像素130B)。第二放电电极170是围绕以Z字形图案形成的放电室130布置的连接的圆形,使得由第二放电电极170形成的圆形的中心形成Z字形。
第二放电电极170在障肋114中通常与第一放电电极160平行地设置,并且第二放电电极170沿着第三方向与第一放电电极160分隔开,其中,第三方向是垂直于第一基底110表面的方向(Z方向)。或者,由于第一放电电极160和第二放电电极170沿着第一方向延伸并连接放电室,所以第一放电电极160和第二放电电极170沿着第三方向分隔开一定距离,其中,第一方向平行于第一基底110和第二基底120的设置,第三方向从第一基底110延伸到第二基底120。
第一放电电极160和第二放电电极170具有圆环的形状,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第一放电电极160和第二放电电极170环绕每个放电室130的至少一部分。第一放电电极160和第二放电电极170可以局部地或全部地环绕每个放电室130。第一放电电极160和第二放电电极170可具有包括矩形环的各种不同形状,并且第一放电电极160和第二放电电极170可基本上具有与放电室130的截面形状相同的形状。
寻址电极150沿第二方向(Y方向)延伸,并与第一放电电极160和第二放电电极170交叉。寻址电极150沿第二方向线性延伸,但是被围绕红色子像素130R、绿色子像素130G和蓝色子像素130B形成的圆形部分阻挡,然而,寻址电极150不限于此。如图5中所示,寻址电极仅环绕红色子像素130R、绿色子像素130G和蓝色子像素130B的一部分,使得寻址电极沿第二方向延伸,但是被围绕红色子像素130R、绿色子像素130G和蓝色子像素130B形成的半圆形部分阻挡。寻址电极150沿第二方向延伸,其中,第二方向平行于第一基底110和第二基底120的设置。寻址电极150沿第三方向(Z方向)与第一放电电极160和第二放电电极170分隔开,并且寻址电极150设置在障肋114中的第一放电电极160和第二放电电极170之间。
寻址电极150环绕各放电室130的至少一部分。寻址电极150可以局部地或全部地环绕各放电室130。在图2至图4中,寻址电极150环绕各放电室130的整个部分。在图5中,寻址电极250环绕各放电室130的一部分,即环绕各放电室130的一半。
如在图2至图5中所示出的,第二放电电极170、寻址电极150和250以及第一放电电极160沿着Z方向或第三方向顺序地设置,这样降低了寻址放电电压。
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寻址电极150和250可以紧邻第一基底110设置,或距离第一基底110最远,或者形成在第二基底120上。寻址电极150和250产生寻址放电,该寻址放电有助于第一放电电极160和第二放电电极170之间的维持放电。更具体地讲,寻址电极150和250降低了用于产生维持放电的电压。
在扫描电极与寻址电极150和250之间产生寻址放电。当寻址放电完成时,正离子积聚在扫描电极上,且电子积聚在共电极上,这样有助于扫描电极和共电极之间的维持放电。第一放电电极160和第二放电电极170用作扫描电极和共电极,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
由于第一放电电极160和第二放电电极170没有直接降低可见光的透射率,所以第一放电电极160和第二放电电极170可以由具有低电阻的导电金属(比如Al、Cu等)形成,而不用具有相对高的电阻的ITO形成。因此,沿着第一放电电极160和第二放电电极170的长度的电压降小,由此第一放电电极160和第二放电电极170传送稳定的信号。
第一放电电极160和第二放电电极170埋在障肋114中或位于障肋114中。因此,障肋114可以由介电物质形成,以防止相邻的第一放电电极160和第二放电电极170之间的直接导电,并防止第一放电电极160和第二放电电极170由于正离子或电子与第一放电电极160和第二放电电极170之间的碰撞而遭受损坏,这引发电荷并导致积累的壁电荷。
至于图4,保护层115形成在障肋114的侧壁上。通过等离子体粒子的溅射形成保护层115。保护层115防止由介电物质形成的障肋114以及第一放电电极160和第二放电电极170遭受损坏。此外,保护层115发射二次电子并降低所需的放电电压。保护层115形成为具有特定厚度的氧化镁(MgO),并形成在障肋114的侧表面的一部分上。
凹槽110a具有特定的深度并形成在面对各放电室130的第一基底110上,即,凹槽110a在第一基底110上形成用于各放电室130的封闭表面。凹槽110a不规则地形成在各放电室130中。荧光体层125布置在凹槽110a中。
然而,本发明的荧光体层125的布置不限于此。例如,荧光体层125可以布置在障肋114的侧壁上。荧光体层125包含由紫外光来产生可见光的组分。各荧光体接收紫外光或照射形式的能量,并通过以可见光或照射的形式释放能量来作出反应。即,形成在红色发光放电室中的荧光体层具有比如Y(V,P)O4:Eu的荧光体;形成在绿色发光放电室中的荧光体层具有比如Zn2SiO4:Mn、YBO3:Tb的荧光体;形成在蓝色发光放电室中的荧光体层具有比如BAM:Eu的荧光体。当被第一放电电极160和第二放电电极170产生的紫外光放电激发时,红色发光放电室发射在可见光谱中的红色区域的可见光。
放电气体比如Ne、Xe或其混合物被填充到放电室130中。放电面积可以增大,放电区可以扩大,从而在放电区中产生的等离子体的数量增大,使得PDP 100可以以低电压驱动。因此,即使当高浓度的气体(比如Xe)用作放电气体时,PDP 100可以以低电压驱动,从而使发光效率大大提高。然而,当高浓度的Xe气用作放电气体时,传统的PDP 10不能以这样的低电压来操作。
第一放电电极160、第二放电电极170或寻址电极中的任一个可以形成为,通常沿着任意方向延伸为环绕放电室130的连接的圆形(这些圆形的中心形成Z字形结构),通常沿着任意方向线性延伸但是被环绕放电室130形成的圆形阻挡,或者通常沿着所述任意方向线性延伸但是被环绕放电室130的半圆形阻挡。
图4具体示出了电极的构造,其中,第一放电电极160和第二放电电极170通常沿着一个方向延伸为围绕放电室130的连接的圆形,使得这些圆形的中心形成Z字形。此外,示出的是,寻址电极150沿着与第一放电电极和第二放电电极通常延伸的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并形成为沿着这样的方向线性延伸,但是被围绕放电室130形成的圆形阻挡。
图5具体示出了电极的构造,其中,第一放电电极160和第二放电电极170通常沿着一个方向延伸为围绕放电室130的连接的圆形,使得这些圆形的中心形成Z字形。此外,示出的是,寻址电极250沿着与第一放电电极和第二放电电极通常延伸的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并形成为沿着这样的方向线性延伸,但是被围绕放电室130形成的半圆形中断。
现在将详细描述制造PDP 100的方法。形成基本平坦的第一基底110,然后利用蚀刻或喷砂,在第一基底110中形成凹槽110a。荧光体糊(paste)涂覆在凹槽110a中,并被干燥和烘焙,从而形成荧光体层125。
在上述工艺的同时,形成用于障肋114的片(sheet)。这里,用于障肋114的片是形成为包含障肋114、第一放电电极160和第二放电电极170以及保护层115的片。
排列第一基底110和第二基底120以及用于障肋114的片,以利用玻璃料(frit)等来执行密封工艺。在下面的工艺中,排气并注入放电气体,以构造PDP 100。此后,可以执行各种不同的后续工艺,比如老化(aging)工艺。
现在将描述操作PDP 100的方法。
在第一放电电极160和第二放电电极170之间实现寻址放电,以选择放电室130中的实现维持放电的一个放电室130。维持电压施加到所选择的放电室130中的第一放电电极160和第二放电电极170,使得在第一放电电极160和第二放电电极170之间实现维持放电。因此,放电气体被激发,被激发的放电气体的能级降低,发射出紫外线辐射。发射的紫外线辐射激发荧光体层125,使得被激发的荧光体层125的能级降低,从而发射出可见光。发射出的可见光形成图像。
在传统的PDP 10中,维持放电在维持电极31和32之间垂直地执行(图1),从而相对地减少了放电面积。因为传统的PDP 10的维持电极31和32位于放电室的一端,所以维持电极31和32的最终的放电激发放电室中的放电气体的效率不高。然而,PDP 100的维持放电相对于放电室130的所有区域执行,所以放电面积相对增大。
PDP 100的维持放电形成围绕放电室130的侧壁的闭合的曲线,并延伸到放电室130的中心。因此,实现维持放电的面积增大,放电室130内的空间被更有效地利用。然而,在传统的PDP 10中,在各放电室内存在不能够有效地有助于发光的空间。结果,PDP 100的发光效率提高。具体地讲,由于放电室130具有圆形的截面,所以维持放电相对于放电室130的所有区域均匀地执行。
由于在放电室130的中心执行维持放电,所以防止了在传统的PDP 10中存在的问题,即,由于荧光体物质与带电粒子的碰撞而产生的荧光体物质的溅射这一问题。因此,尽管长时间地显示图像,但是也不形成持久的余像。
图6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其它方面的PDP 300的局部分解透视图。图7是示出了图6中的PDP的电极和放电室的剖视图。图8是沿着图6中的线VIII-VIII截取的图6中的PDP的剖视图。
参照图6至图8,PDP 300包括第一基底310、第二基底320、障肋314、荧光体层325、第一放电电极360和第二放电电极370。
第二基底320与第一基底310分隔开预定间隙,并且第二基底320面对第一基底310。障肋314限定放电室330,使得一起形成主像素的红色子像素330R、绿色子像素330G和蓝色子像素330B以Z字形的形式在第一基底310和第二基底320之间设置。放电电极360和370设置在障肋314中,以环绕各放电室330的至少一部分。
荧光体层325由发荧光的物质形成,并形成在放电室330中。详细地讲,凹槽310a形成在面对放电室330的第一基底310上,然后,荧光体涂覆在凹槽310a中,以形成荧光体层325。
第一放电电极360和第二放电电极370埋在障肋314中或位于障肋314中。第一放电电极360和第二放电电极370形成对,并在放电室330中产生放电。第二放电电极370延伸成沿着与第二方向(Y方向)交叉的第一方向(X方向)来环绕放电室330。第二放电电极370通常以Z字形的形式沿着第一方向(X方向)延伸,并连接相邻的放电室330。第二放电电极370是环绕放电室330布置的重要的连接的圆形,使得由第二放电电极370形成的圆形的中心沿着第一方向或X方向形成Z字形。第一放电电极360通常沿着第二方向(Y方向)线性延伸,但是被环绕放电室330的圆形阻挡。
设置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X方向和Y方向)的方式为,第一方向平行于第一基底310和第二基底320的设置延伸,且第二方向也平行于第一基底310和第二基底320延伸但不与第一方向平行。第二放电电极370在障肋314中沿着第三方向(Z方向)与第一放电电极360分隔开。与第一放电电极360相比,第二放电电极370形成得更靠近第一基底310。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
在图7中最好地示出了第一放电电极360的布置。第一放电电极360通常沿着与第二放电电极370通常延伸的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第一放电电极360通常沿着一个方向线性延伸但是被环绕各个红色子像素330R、绿色子像素330G和蓝色子像素330B的圆形部分阻挡。第二放电电极通常沿着另一方向延伸为围绕红色子像素330R、绿色子像素330G和蓝色子像素330B布置的连接的圆形,使得这些形成的圆形的中心在所述另一方向上形成Z字形。
至于图7,各第二放电电极370是圆环的形状。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第一放电电极360和第二放电电极370可以具有各种不同的形状,比如四边形环,并可基本上具有与放电室330的截面形状相同的形状。
第一放电电极360和第二放电电极370中的一个可以用作寻址期中的扫描电极和维持期中的维持电极,而第一放电电极360和第二放电电极370中的另一个可以用作寻址期中的寻址电极和维持期中的维持电极。
放电室330以Z字形设置,使得放电室330的截面面积相对于给定的面板面积被最大化,这样增大了亮度并提高了放电效率。重要的是,由于放电室130的截面面积相对于给定的面板面积增大,所以放电强度增大。
具体地讲,由于所有的电极至少部分地环绕各放电室330,所以根据各放电室330的截面面积(这里为直径)来确定放电强度和发光度。在电极环绕各放电室330的环形放电型的PDP 300中,红色子像素330R、绿色子像素330G和蓝色子像素330B分别以Z字形设置,从而使放电室330的截面面积最大化。参照图7,第一放电电极360和第二放电电极370分别以根据红色子像素330R、绿色子像素330G和蓝色子像素330B的Z字形形式连接。
根据荧光体层325的类型,放电室330是红色子像素330R、绿色子像素330G和蓝色子像素330B。红色子像素330R、绿色子像素330G和蓝色子像素330B的各组组成了主像素。设置放电室330的方式为,连接红色子像素330R、绿色子像素330G和蓝色子像素330B的中心的线相互以预定角度交叉。这些连接中心的线可以形成三角形。形成的每个三角形可以具有60度的内角,使得放电室330可以以△的形状来设置。
图9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方面的PDP 400的电极和放电室的剖视图。图10是图9中的PDP的剖视图。
参照图9和图10,PDP 400包括第一基底410、第二基底420、障肋414、第一放电电极460、第二放电电极470、寻址电极450、介电层451和荧光体层425。下面的描述重复了以上讨论的元件,由此,省略重复的描述。
根据荧光体层425的类型,放电室430是红色子像素430R、绿色子像素430G和蓝色子像素430B。红色子像素430R、绿色子像素430G和蓝色子像素430B的各组形成了主像素。设置放电室430的方式为,连接红色子像素430R、绿色子像素430G和蓝色子像素430B的中心的线相互交叉预定角度。这些连接中心的线可以形成三角形。各三角形可以具有60度的内角,使得放电室430可以以△的形状来设置。
第一放电电极460和第二放电电极470埋在障肋414中或位于障肋414中。第一放电电极460和第二放电电极470形成对,并在放电室430中产生放电。第一放电电极460和第二放电电极470延伸成通常沿着第一方向环绕放电室430,并形成为围绕红色子像素430R、绿色子像素430G和蓝色子像素430B布置的连接的圆形,所形成的圆形的中心沿着第一方向形成Z字形。第二放电电极470在障肋414中沿着与第一基底410垂直的方向(Z方向)与第一放电电极460分隔开。
寻址电极450形成在第二基底420上,并延伸成与第一放电电极460和第二放电电极470交叉。介电层451形成在第二基底420上以保护寻址电极450,并且介电层451由介电物质形成。
本发明的方面涉及一种产生等离子体放电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本发明可以应用到各种不同的显示面板。
根据本发明方面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具有如下结构放电电极环绕各放电空间,并且放电空间以相对于水平轴成预定角度的Z字形形式设置,这样增大了放电面积,从而提高了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放电强度和发光效率。
虽然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做改变,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权利要求
1.一种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底;第二基底,与所述第一基底分隔开并面对所述第一基底;多个障肋,设置在所述第一基底和所述第二基底之间,以限定所述第一基底和所述第二基底之间的多个放电室;多个成对的放电电极,设置在所述障肋中,以环绕各所述放电室的至少一部分,其中,所述放电室以Z字形的形式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所述放电室具有圆形或椭圆形的截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各所述放电室是子像素,多个子像素形成主像素,设置所述放电室的方式为,在所述主像素中,所述子像素形成三角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设置所述放电室的方式为,各所述三角形具有60度的内角。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还包括形成在所述第一基底上以面对放电室的凹槽以及涂覆在所述凹槽中以形成荧光体层的荧光体。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所述成对的放电电极中的每个包括第一放电电极和第二放电电极,在从所述第一基底到所述第二基底的方向上,所述第一放电电极与所述第二放电电极分隔开。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一放电电极和所述第二放电电极沿着第一方向基本上彼此平行地延伸。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还包括寻址电极,设置在所述障肋中,并在从所述第一基底到所述第二基底的方向上与所述成对的放电电极分隔开,并且所述寻址电极延伸成与所述成对的放电电极交叉,其中,所述寻址电极环绕沿着所述寻址电极延伸的方向形成的各所述放电室的至少一部分。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还包括寻址电极,所述寻址电极形成在所述第二基底上,以沿着第二方向延伸成与所述成对的放电电极交叉。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还包括介电层,所述介电层形成在所述第二基底上,以保护所述寻址电极,并且所述介电层由介电物质形成。
11.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一放电电极沿着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放电电极沿着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
12.一种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底;第二基底,与所述第一基底分隔开并面对所述第一基底;多个障肋,设置在所述第一基底和所述第二基底之间,以限定所述第一基底和所述第二基底之间的多个放电室;多个成对的放电电极,设置在所述障肋中,以环绕各所述放电室的至少一部分;荧光体层,形成在所述放电室中,并由荧光体物质形成,其中,所述放电室是红色子像素、绿色子像素或蓝色子像素,红色子像素、绿色子像素和蓝色子像素的各组形成主像素,设置所述放电室的方式为,连接所述红色子像素、所述绿色子像素或所述蓝色子像素的中心的线在所述主像素中形成三角形。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设置所述放电室的方式为,各所述三角形具有60度的内角。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所述放电室具有圆形或椭圆形的截面。
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凹槽形成在所述第一基底上以面对所述放电室,荧光体涂覆在所述凹槽上以形成荧光体层。
16.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所述成对的放电电极中的每个包括第一放电电极和第二放电电极,在从所述第一基底到所述第二基底的方向上,所述第一放电电极与所述第二放电电极分隔开。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一放电电极和所述第二放电电极沿着第一方向基本上彼此平行地延伸。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还包括寻址电极,所述寻址电极设置在所述障肋中,并在从所述第一基底到所述第二基底的方向上与所述成对的放电电极分隔开。
19.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还包括寻址电极,所述寻址电极沿着第二方向形成在所述第二基底上,以与所述成对的放电电极交叉。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还包括介电层,所述介电层形成在所述第二基底上以保护所述寻址电极,并且所述介电层由介电物质形成。
21.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一放电电极沿着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放电电极沿着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等离子体显示面板,该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底;第二基底,与第一基底分隔开并面对第一基底;多个障肋,设置在第一基底和第二基底之间,以限定第一基底和第二基底之间的多个放电室;多个成对的放电电极,埋在障肋中以环绕各放电室的至少一部分,其中,放电室以Z字形的形式设置。
文档编号H01J11/34GK101047094SQ20071009157
公开日2007年10月3日 申请日期2007年3月28日 优先权日2006年3月28日
发明者姜景斗, 李源周, 安浩荣, 李东映, 朴洙昊, 禹锡均, 权宰翊 申请人:三星Sdi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