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34590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等离子体显示面板(PDP),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具有 在放电空间侧壁上形成的电极的PDP。
背景技术
典型的交流(AC) PDP包括向用户显示图像的上板和连接到上板并与 之平行的下板。上板的前基板包括排布其上的维持电极对。下板的后基板包 括寻址电极,其排布在前基板的与其上排布维持电极对的表面相面对的表面 上。寻址电极的方向与维持电极对的方向交叉。第一介电层和第二介电层分别形成在前基板的其上排布有维持电极对和寻址电极。通常由氧化镁(MgO)形成的保护层排布在第一介电层的后表 面上。在第二介电层的前表面上排布有障肋,其用于保持相对基板之间的放 电距离并防止放电室之间的光学串扰。红、绿和蓝荧光体适当地涂覆在障肋的侧壁上以及第二介电层的前表面上。维持电极对的每 一 个均包括透明电极和总线电极。透明电极由可能够产 生放电的导电材料形成并呈现穿透,从而允许从荧光体发射的光向前基板传 播。透明材料可为氧化铟锡(ITO)之类。总线电极典型地可以是具有高电导率的金属电极且呈黑色,从而提高明亮室对比度。在传统表面类型的PDP中,当发生放电时,可见光从放电空间的荧光 层发射,并传送通过上基板。然而,由于形成在其上的多种组分,上基板具有约60%的可见光透射率。而且,在传统表面类型的PDP中,电极形成在放电空间的上侧,即可见光传送通过的上基板的内部侧壁上,且这些电极在该内部侧壁中产生放 电,从而降低发光效率。发明内容本发明提供一种PDP,其中,荧光体设置在相互隔开并围绕放电空间的 电极之间,并且电极具有围绕放电空间的不同结构,从而增大PDP的亮度。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有一种PDP,其具有第一基板;和第二基 板,其与所述第一基板隔开并面向所述第一基板。障肋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 与所述第二基板之间并构建多个放电空间。第一电极排布在所述障肋中,并 沿大致平行于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的第一方向在所述第一基板与 所述第二基板之间延伸。障肋中的第二电极与所述第一电极隔开,并沿大致 平行于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的第二方向延伸。中间层设置在所述第 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障肋中。第 一 荧光层设置在所述放电空间的侧 壁上且位于所述中间层处。放电空间在中间层处的横截面积可大于放电空间在靠近第二电极处的 横截面积。放电空间在接触第 一 荧光层处的横截面积可大于放电空间靠近第二电 极处的横截面积。所述第一荧光层可沿从所述第一电极到所述第二电极的方向线性地或 以凹进抛物线的形状倾斜。所述第一荧光层可以采用预定角度倾斜并面向所述第一基板。所述第 一 电极和/或所述第二电极可围绕每个所述放电空间的至少 一部电空间的周长可短于所述第一电极的周长。 每个所述放电空间的由所述第二电极围绕的横截面积可小于每个所述 放电空间的由所述第 一 电极围绕的横截面积。所述PDP可进一步包括形成于所述第一基板上且面向每个放电空间 的凹槽,所述凹槽具有特定深度;和排布在所述凹槽中的第二焚光层。 所述第 一 电极和/或所述第二电极可掩藏在所述障肋中。 所述障肋可包括其中排布有所述第一电极的第一电极层、其中排布有 所述第二电极的第二电极层、和在所述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之间的中间 层。在第一电极层上形成其中可排布有第一电极的第一电极片。在第二电极 层上形成其中可排布有第二电极的第二电极片。所述中间层可为设置在所述 第 一电极片和所述第二电极片之间的中间片。中间片和第二电极片可形成为单一片。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PDP,其具有第一基板;和第二基 板,其与所述第一基板隔开并面向所述第一基板。障肋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 与所述第二基板之间,并构建多个放电空间。第一电极排布在所述障肋中, 并沿与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大致平行的第一方向在所述第一基板 与所述第二基板之间延伸。第二电极排布在面向所述第一基板的所述第二基 板上,并延伸而与所述第一电极交叉。中间层位于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 电极之间的所述障肋中。第 一 荧光层排布在放电空间的接触中间层的侧壁 上,其中,所述放电空间的在所述中间层处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放电空间的 靠近所述第二电极处的横截面积。PDP可进一步包括介电层,其设置在第二基板上,从而掩藏第二电极, 其中,第 一 荧光层排布在放电空间的接触中间层的侧壁上在放电空间中所述 介电层上。


图1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PDP的局部分解透视图,其中,第一焚光 层设置在放电空间的接触中间层的侧壁上,中间层设置在第 一 电极层与第二电极层之间;图2为沿图1的线II-II截取的截面图;图3示意性地示出图1中所示PDP的电极和放电室的排布;图4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PDP的局部分解透视图,其中,由 于在第二电极层中的放电空间小于在第一电极层中的放电空间,因此面向与 中间层接触的放电空间的表面朝向第 一基板倾斜;图5为沿图4的线V-V截取的截面图;图6示意性地示出图4中所示PDP的电极和放电室的排布;图7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PDP的局部分解透视图,其中,第二 电极排布在第二基板上;和图8为沿图7的线VIII-VIII截取的截面图。图9为根据另一实施例的沿图4的线V-V截取的截面图,其中第一荧 光层沿从第 一 电极到第二电极的方向以凹进抛物线形状倾斜。图10为根据另一实施例的沿图7的线VIII-VIII截取的截面图,其中 第 一 荧光层沿从第 一 电极到第二电极的方向以凹进抛物线形状倾斜。图11为根据另一实施例的示出图4和图7的放电空间的形状的截面图, 其中放电空间具有椭圓形截面。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PDP 100的局部分解透视图,其中,第一焚 光层135设置在放电空间150的侧壁上,这些侧壁面向设置在第一电极层 131与第二电极层132之间的中间层133。图2为沿图1的线II-II截取的截 面图。图3示意性地示出图1中所示PDP 100的电才及和方文电室的排布。参见图1、 2和3, PDP 100包括第一基板110、第二基板120、障肋130、 第一荧光层135、第二荧光层115、第三荧光层125、第一电极160、第二电 极170和保护层134。第一基板110和第二基板120被障肋130彼此分隔并彼此面对。障肋 130设置在第一基板110与第二基板120之间,并构建多个放电空间150。 第一电极160排布在第一电极层131中,并沿Y方向在第一基板110与第 二基板120之间延伸。第二电极170排布在第二电极层132中,通过中间层133与第一电极160分隔,并沿X方向在第一基板110与第二基板120之间延伸。中间层133设置在相应排布第一电极160和第二电极170的两个区域之 间。更具体地,障肋130包括第一电极层131、第二电极层132和设置在第 一电极层131与第二电极层132之间的中间层133。第一焚光层135排布在 放电空间150的侧壁上并处于中间层133的高度。放电空间150可呈圓形或椭圓形截面,但并不必限于此,也可呈多边形 截面形状,例如三角形、四边形、八边形等。障肋130的放电空间150可具 有网格式(waffle)或者三角式(delta)配置。保护层134排布在放电空间150的侧面上并由障肋130分开。保护层 134防止由介电物质形成的障肋130以及第一电极160和第二电极170由于 等离子体颗粒溅射而受损,放出二次电子,并降低放电电压。保护层134由 具有预定厚度的MgO形成,并排布在放电空间150的侧壁上。第一电极160和第二电极170延伸而使得它们的相应方向彼此交叉,更 具体地,彼此垂直地延伸。第一电极160和第二电极170在彼此平行的平面 中延伸。第一电极160和/或第二电极170净皮设置而通过相应部分160a、 170a 环绕每个放电空间150。相邻的各部分160a通过节段160b互连。相邻的各 部分170a通过节段170b互连。第一电极160和第二电极170可根据放电空 间150的类型掩藏在障肋130中。具有特定深度的第一凹槽110a可形成在第一基板110上且处于每个放 电空间150中。在每个第一凹槽110a中可排布相应的第二荧光层115。具有特定深度的第二凹槽120a可形成在第二基板120上。第一凹槽110a 可间断地形成在每个放电空间150中。在每个第二凹槽120a中可排布相应 的第三荧光层125。第二荧光层115和第三荧光层125分别设置在第一基板110和第二基板 120上,从而使本实施例的PDP 100能够增大亮度和发光效率。在第一基板110与第二基板120之间发生放电,从而在设置在第一基板110与第二基板120之间的中间层133的高度处产生有效等离子体。不过, 由于有效等离子体远离分别设置在第一基板IIO和第二基板120上的第二荧 光层115和第三荧光层125,数量可观的紫外射线并未发射,而却消失了。因此,第一荧光层135设置在第一基板110与第二基板120之间的中间 层133处,从而使由有效等离子体产生的紫外射线更易于到达第一荧光层 135。因此就可以射出由有效等离子体产生的更大量的紫外射线,从而增大 亮度和发光效率。当放电发生时,在每个放电空间150中可形成等离子体柱(未示出)。 每个放电空间150直径可小于lOOiam,以便具有最有效的等离子体柱。然 而,这种小直径可导致PDP制造工艺上的困难。为了解决上述制造问题,每个放电空间中第二电极形成之处的直径减 小,从而形成最有效的等离子体,且每个放电空间中的第一电极形成之处的 直径相当于在图4-8中所示的PDP200、 300所对应的像素尺寸。在这种情 况下,在中间层处排布的荧光层面向其上显示图像的第一基板,从而使PDP 200、 300能够将亮度增大到高于图1-3中所示的PDP100的亮度。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图4示出了 PDP200的局部分解透视图,其中, 由于在第二电极层232中的放电空间小于第一电极层231中的放电空间,面 向放电空间且与中间层233接触的表面朝向第一基板210倾斜。图5为沿图 4的线V-V截取的截面图。图6示意性地示出图4中所示电极和放电室的排 布。参见图4、 5和6, PDP 200包括第一基板210、第二基板220、障肋230、 第一电极260、第二电极270、第一焚光层235、第二荧光层215和保护层 234。设置在分别排布有第一电极260和第二电极270的两个区域之间的中 间层233朝向其上显示图像的第一基板210倾斜。第一基板210和第二基板220被障肋230彼此隔开并彼此面对。障肋230设置在第 一基板210与第二基板220之间,并构建多个放电空间250。第一电极260排布在第一电极层231中,沿Y方向在第一基板210与第二基板220之间延伸。第二电极270排布在第二电极层232中,通过中间层 233与第一电极260隔开,并沿X方向在第一基板210和第二基板220之间延伸。中间层233设置在分别排布有第 一 电极260和第二电极270的两个区域 之间。更具体地,障肋230包括第一电极层231、第二电极层232和设置在 第一电极层231与第二电极层232之间的中间层233。第一焚光层235排布 在放电空间250的侧壁上并接触中间层233。第一电极层231和第二电极层232中的每一个均可形成为分别设置有第 一电极260和第二电极270的片状物。更具体地,第一电极层231可为设置 有第一电极260的第一电极片,第二电极层232可为设置有第二电极270的 第二电极片。中间层2 3 3可为设置在第 一 电极片与第二电极片之间的中间片。该中间 片可与第二电极片形成一体。对于每个放电空间250与中间层233接触之处的直径,靠近第二电极 270的直径小于每个放电空间250靠近第一电极260的直径。更具体地,每个放电空间250在第二电极层232处的横截面积小于在第 一电极层23]处的横截面积。因此,每个放电空间250在与中间层233接触 之处的直径从在第一电极层231处的较大直径渐缩到在第二电极层232处的 较小直径。PDP 200的每个》文电空间250的直径可小于100 Mm,以l更形成最有效 的等离子体柱。因此,每个放电空间250的与第一电极层231接触之处的直 径保持不变,而每个放电空间250的与第二电极层232接触之处的直径减小。 更具体地,每个放电空间250的与其中排布有第二电极270的第二电极层 232相接触之处的直径减小,从而形成最有效的等离子体柱,而每个放电空 间250的与其中排布有第 一 电极260的第 一 电极层231相接触之处的直径保 持不变,从而相当于显示在第一基板210上的图像所对应的每个像素的尺 寸。相应地,中间层233以预定角度朝向其上显示图像的第 一基板210倾斜。 每个放电空间250在与中间层233和/或第一荧光层235接触的部分可为沿 从第 一 电极层231到第二电极层232的方向的线性锥形形状或者凹进抛物线形状。因此,形成在每个放电空间250上而与中间层233接触的第一荧光层 235面向其上显示图像的第一基板210,从而使PDP 200的亮度能够增大到 高于图1-3中所示的PDP 100的亮度。放电空间250可呈圆形或者椭圓形截面,但并不必限于此,也可呈多边 形形状,例如三角形、四边形、八边形等。障肋230的放电空间250可具有 网格式或三角式配置。保护层234排布在放电空间250的侧面上并由障肋230分开。保护层 234防止由介电物质形成的障肋230以及第一电极260和第二电极270由于 等离子体颗粒溅射而受损,放出二次电子,并降低^L电电压。保护层234由 具有预定厚度的MgO形成,并排布在放电空间250的侧壁上。保护层234包括第一保护层231a和第二保护层232a。第一保护层231a 设置在放电空间250内而与第一电极层231接触。第二保护层232a设置在 放电空间250内而与第二电极层232接触。在与中间层233接触的放电空间 250内并不形成图4和5所示的保护层234。然而,保护层234可以可替换 地形成在与中间层233接触的放电空间250内。第一电极260和第二电极270延伸而使得它们的方向彼此交叉,更具体 而言,相互垂直地延伸。第一电极260和第二电极270在相互平行的平面内 延伸。第一电极260和/或第二电极270被设置以通过相应部分260a、 2了0a 围绕每个放电空间250。相邻的各部分260a通过节段260b互连。相邻的各 部分270a通过节段270b互连。第一电极260和第二电极270可根据放电空 间250的类型掩藏在障肋230中。根据本发明的PDP 200并不限于双电极结构。也就是说,PDP 200不仅 可以具有图4 - 6中所示的双电极结构,而且也可以具有三电极结构。例如,第一电极260和第二电极270沿第一与第二电极260、 270之间的方向延伸, 第三电极(未示出)延伸而与第一电极260和第二电极270交叉,并在第一 基板210和第二基板220之间与第 一和第二电极260和270间隔以预定间隙。 第三电极可设置在第一电极260与第二电极270之间,即在中间层233中。在每个放电空间250中,在第一基板210上可形成具有预定深度的凹槽 210a。在凹槽210a中可设置相应的第二焚光层215。第一荧光层235和第二荧光层215具有通过紫外射线产生可见射线的元 件。也就是说,形成在红光发射放电室中的荧光层具有诸如Y(V, P)04:Eu 之类的荧光体,形成在绿光发射放电室中的荧光层具有诸如Zn2Si04:Mn、 YB03之类的荧光体,并且形成在蓝光发射放电室中的荧光层具有诸如 BAM:Eu之类的焚光体。诸如Ne、 Xe或者其组合物的放电气体填充到由放电空间250形成的放 电室中。第一基板210 (可考虑作为前基板)和第二基板220 (可考虑作为后基 板)由具有高可见透明度的玻璃形成。不过,第一基板210和/或第二基板 220可被着色以通过减小反射亮度来提高亮室对比度。在本实施例中,在放电空间250中产生的可见射线可穿过第一基板210。 在第一基板210上并不形成在传统PDP的前基板上所形成的维持电极、介 电层和保护层,因此可见射线的传送率可显著增大。因此,当本实施例的 PDP200显示传统亮度的图像时,第一电极260和第二电极270可在相对低 的电压下驱动。障肋230设置在第 一基板210与第二基板220之间,构建放电空间250, 并防止相邻;故电空间250之间的光电串扰。在本实施例中,障肋230构建具 有圓形截面的放电空间250,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放电空间250可具有包 括椭圆形和多边形截面在内的其他截面形状。更具体地,障肋230可具有多种图案来放电空间250。例如,障肋230 所构建的放电空间250可具有诸如三角形、四边形或五边形截面之类的多边形截面或者椭圆形截面。障肋230的放电空间250可具有网格式或三角式配置。如图6所示,第一电极260和第二电极270成对构成,并在放电空间 250中产生放电。每个第一电极260围绕放电空间250而沿Y方向延伸。每 个第二电极270围绕放电空间250而沿X方向延伸。在障肋230中,第二 电极270沿与第一基板210的表面垂直的方向(沿Z方向)与第一电极260间隔开。第一电极260和第二电极270围绕每个放电空间250的至少一部分。第 一电极260和第二电极270可部分地或完全地围绕每个放电空间250。第一 电极260和第二电极270呈圓环形,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第一电极260和 第二电极270可具有包括矩形回路形状的多种形状,且可具有与放电空间 250的截面基本相同的形状。由于第一电极260和第二电极270未被设置来直接减小可见射线的透射 率,它们就可以由诸如A1、 Cu等的导电金属形成。因此,在第一和第二电 极260和270的纵向方向上压降很小,从而可传送稳定信号。第一和第二电极260和270掩藏在障肋230中。因此,障肋230可由介 电物质形成,以防止相邻的第一与第二电极260与270之间直接导电,并防 止第一和第二电极260和270由于正离子或电子与引发电荷并聚集壁电荷的 第 一和第二电极260和270之间的碰撞而受损。图7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PDP 300的局部分解透视图,其中,第 二电极370排布在第二基板320上。图8为沿图7中的线VIII-VIII截取的 截面图。参见图7和8, PDP 300包括第一基板310、第二基板320、障肋330、 第一电极360、第二电极370、第一荧光层335、第二荧光层315、介电层 332和保护层334。与PDP 200相比,PDP 300具有排布在第二基板320上 并掩藏在介电层332中的第二电极370。因此,PDP 300可在第一电极360 与第二电极370之间产生卯。放电。由于PDP 300在第一电极360与第二电极370之间产生90°;故电,因此 与PDP 200相比,在PDP 300中产生的》文电更类似于在对向放电类型的PDP 中产生的放电。因此,PDP 300实现了比PDP200更为有效的放电,从而增 大亮度和发光效率。第一基板310和第二基板320彼此间隔开预定缝隙,并彼此相对。障肋 330设置在第一基板310与第二基板320之间,并构建多个放电空间350。 第一电极360排布在第一电极层331中,沿第一基板310与第二基板320之 间的方向延伸。第二电极370排布在第二基板320上,并与第一电极360间 隔以预定缝隙。中间层333设置在排布有第一电极360的第一电极层331与介电层332 之间。更具体地,障肋330包括第一电极层331、介电层332和设置在第一 电极层331与介电层332之间的中间层333。第一电极层331和中间层333 中的每一个均可通过筒单的制作工艺成片形成。第一荧光层335排布在放电空间350的侧壁上而与中间层333接触。第 一荧光层335也可形成在设置在第二基板320上的介电层332上。每个放电空间350在与中间层333和第二基板320接触之处的直径小于 与第一电极层331接触之处的直径。因此,每个放电空间350在与中间层 333交接之处的直径从每个放电空间350在与第一电极层331接触之处的直 径减小到每个放电空间350在与第二基板320接触之处的直径。因此,每个 放电空间350在与排布有第二电极370的第二基板320接触之处的直径减 小,从而形成有效的等离子体柱,而每个放电空间350在与排布有第一电极 360的第一电极层331接触之处的直径保持不变,从而与显示在第一基板310 上的图像的像素尺寸相一致。根据本发明,荧光层设置在沿放电空间中的方向相互间隔的第 一 与第二 电极之间,且每个放电空间与分别排布有第 一和第二电极的两个区域接触的 截面区域具有不同结构,从而使PDP可提供更大的亮度。尽管本发明已经特别参照其示意性实施例得到显示和描述,不过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的是,在不偏离由随后的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 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在形式和细节上进行多种修改。
权利要求
1、一种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第二基板,其与所述第一基板隔开并面向所述第一基板;障肋,其位于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之间,所述障肋构建多个放电空间;在所述障肋中的第一电极,其沿与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大致平行的第一方向在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延伸;在所述障肋中的第二电极,其与所述第一电极相分隔,所述第二电极沿第二方向延伸;在所述障肋中的中间层,其位于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和第一荧光层,其位于所述放电空间的侧壁上并位于所述中间层处。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所述放电空间的横 截面积从所述中间层朝向所述第二电极减小。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所述放电空间接触 所述第一荧光层之处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放电空间靠近所述第二电极之处 的横截面积。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一荧光层沿 从所述第 一 电极到所述第二电极的方向线性地或以凹进抛物线的形状倾斜。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一荧光层以 预定角度倾斜并面向所述第一基板。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一电极和/或 所述第二电极围绕每个所述放电空间的至少 一 部分。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二电极的围 绕所述放电空间的周长短于所述第 一 电极的周长。
8、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所述放电空间的由所述第二电极围绕的横截面积小于所述放电空间的由所述第一电极围绕的 横截面积。
9、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一电极和所 述第二电极彼此交叉地延伸。
10、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一电极和所 述第二电极在彼此平行的平面中延伸。
11、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所述放电空间具有 圓形或椭圆形横截面。
1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进一步包括与所述第一 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隔开的第三电极,所述第三电极沿同一方向彼此平行地 延伸,并延伸而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交叉。
1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进一步包括 在所述第一基板上面向相应放电空间的凹槽,所述凹槽具有特定深度;和排布在所述凹槽中的第二荧光层。
1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一电极和/ 或所述第二电极掩藏在所述障肋中。
1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所述障肋包括封 装所述第一电极的第一电极层、封装所述第二电极的第二电极层、和在所述 第 一 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之间的中间层。
16、 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一电极层 在第一电极片中,所述第二电极层在第二电极片中,并且所述中间层为所述 第 一 电极片和所述第二电极片之间的中间片。
17、 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一电极层 在第一电极片中,并且所述第二电极层和所述中间层在第二电极片中。
18、 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进一步包括在所述放电空间中接触所述第 一 电极层的第 一 保护层;和 在所述放电空间中接触所述第二电极层的第二保护层。
19、 一种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包括 第一基板;第二基板,其与所述第一基板相分隔并面向所述第一基板; 障肋,其位于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之间,所述障肋构建多个放 电空间;在所述障肋中的第一电极,其沿与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大致平 行的第 一方向在所述第 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之间延伸;在面向所述第一基板的所述第二基板上的第二电极,所述第二电极沿与 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大致平行的第二方向在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 第二基板之间延伸,并与所述第一电极交叉;中间层,其位于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所述障肋中;和第一荧光层,其位于所述放电空间的侧壁上并位于所述中间层处,靠近所述第二电极处的横截面积。
20、 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进一步包括在所述第 二基板上并掩藏所述第二电极的介电层,并且其中,所述第一荧光层位于所述放电空间的所述中间层处的侧壁上以及 在所述放电空间中所述介电层上。
21、 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所述放电空间的 接触所述第 一焚光层之处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放电空间的靠近所迷第二基 板之处的横截面积。
22、 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一荧光层 沿从所述第 一 电极到所述第二电极的方向线性地或以凹进抛物线的形状倾斜。
23、 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一电极围绕每个所述放电空间的至少 一部分。
24、 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所述放电空间具有圓形或椭圆形横截面。
25、 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进一步包括 在所述第一基板上面向相应放电空间的凹槽;和 在所述凹槽中的第二荧光层。
26、 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一电极被 掩藏在所述障肋中。
27、 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 所述障肋包括封装所述第一电极的第一电极层、和在所述第一电极层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的中间层,并且所述第 一 电极层和所述中间层形成为片状。
28、 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进一步包括 第 一保护层,其位于所述放电空间中并接触所述第 一 电极层。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设置在放电空间中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荧光层设置在相互隔开的第一与第二电极之间。每个放电空间在与分别排布有第一和第二电极的两个区域中的截面区域具有不同结构。
文档编号H01J11/36GK101261918SQ20081000734
公开日2008年9月10日 申请日期2008年3月4日 优先权日2007年3月5日
发明者姜景斗, 崔荣镀, 崔钟佑, 曹台昇, 权宰翊, 李源周, 田炳玟, 禹锡均, 黄镛式 申请人:三星Sdi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