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变抑制翅片式散热器LED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82219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相变抑制翅片式散热器LED灯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相变抑制翅片式散热器LED灯。



背景技术:

大功率LED灯广泛的应用于城市广场、大型组装车间、仓库、港口、工厂、体育场等室内外局部或重点照明的场所。目前市面上所有售的大功率LED路灯散热都是立足于传统的传热机制和相应的传热技术。在其全部传热路径上的各种改良传热技术的努力(包括使用热管、翅片、采用导热性能优良的芯片基底材料等)仍很难突破芯片散热的瓶颈,尤其对于大功率LED灯,散热问题更为突出,从而导致LED灯的光衰较高,寿命短,影响了LED灯的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相变抑制翅片式散热器LED灯,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LED灯由于散热性能较差而导致的光衰较高、寿命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相变抑制翅片式散热器LED灯,所述相变抑制翅片式散热器LED灯包括:相变抑制散热器结构、发光组件及电源组件;

所述发光组件位于所述相变抑制散热器结构的一端;

所述电源组件位于所述相变抑制散热器结构的另一端,与所述发光组件相连接,适于为所述发光组件供电。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相变抑制翅片式散热器LED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相变抑制散热器结构包括:

散热器基板,所述散热器基板表面形成有凸台,所述凸台内设有沟槽,所述沟槽包括第一部分及位于所述第一部分下方且与所述第一部分相连接的第二部分,所述沟槽第一部分的宽度大于所述沟槽第二部分的宽度;

相变抑制传热板,所述相变抑制传热板的一边为插入边,所述相变抑制传热板通过所述插入边插设于所述沟槽内;所述相变抑制传热板内形成有具有特定形状的热超导管路,所述热超导管路为封闭管路,所述热超导管路内填充有传热工质;

所述沟槽的深度大于所述相变抑制传热板的插入边至与其最相邻的所述热超导管路之间的距离。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相变抑制翅片式散热器LED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凸台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散热器基板的长度方向一致,且所述凸台的长度小于或等于所述散热器基板的长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相变抑制翅片式散热器LED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沟槽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凸台的长度方向一致,且所述沟槽的长度等于所述凸台的长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相变抑制翅片式散热器LED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沟槽的侧壁与所述散热器基板的表面相垂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相变抑制翅片式散热器LED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凸台与所述散热器基板为一体化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相变抑制翅片式散热器LED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沟槽第二部分延伸至所述散热器基板内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相变抑制翅片式散热器LED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凸台及所述相变抑制传热板的数量均为多个,多个所述凸台及所述相变抑制传热板在所述散热器基板上呈平行间隔分布或辐射状分布。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相变抑制翅片式散热器LED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相变抑制传热板为复合板式结构,所述相变抑制传热板为单面胀形态、双面胀形态或双面平形态。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相变抑制翅片式散热器LED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热超导管路的形状为六边形蜂窝状、纵横交错的网状、首尾串联的多个U形、菱形、三角形、圆环形、或其中任一种以上的任意组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相变抑制翅片式散热器LED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相变抑制传热板的边缘为非管路部分,所述非管路部分插入至所述沟槽第二部分内;靠近所述相变抑制传热板的插入边的部分所述热超导管路位于所述沟槽第一部分内,位于所述沟槽第一部分内的所述热超导管路包括第一直边子管路及第二直边子管路,所述第一直边子管路长度方向与所述相变抑制传热板的插入边的长度方向一致,所述第二直边子管路与所述第一直边子管路垂直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相变抑制翅片式散热器LED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相变抑制传热板与所述凸台之间填充有导热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相变抑制翅片式散热器LED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散热器基板与所述相变抑制传热板通过压合工艺、导热胶粘结工艺、搅拌摩擦焊工艺、钎焊焊接工艺、压合与导热胶粘结结合工艺、压合与搅拌摩擦焊结合工艺或压合与钎焊焊接结合工艺固定在一起。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相变抑制翅片式散热器LED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散热器基板沿所述相变抑制传热板的插入边长度方向的尺寸小于或等于所述相变抑制传热板的插入边的长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相变抑制翅片式散热器LED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相变抑制传热板上热超导管路之间的区域设有通风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相变抑制翅片式散热器LED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相变抑制散热器结构包括:散热器基板及若干个插设于所述散热器基板上的相变抑制传热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相变抑制翅片式散热器LED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相变抑制散热器结构包括:散热器基板及若干个相变抑制传热板;其中,

所述散热器基板包括若干个隔板,所述隔板与所述相变抑制传热板交替排布,且所述隔板的一端面与所述相变抑制传热板的一端相平齐,共同构成所述发光组件的安装面;

所述隔板与所述相变抑制传热板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相变抑制翅片式散热器LED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相变抑制翅片式散热器LED灯还包括侧边固定板,所述侧边固定板固定于位于最外侧的所述相变抑制传热板的外表面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相变抑制翅片式散热器LED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发光组件包括:LED芯片、透镜、透镜压盖及反光罩;

所述LED芯片位于所述散热器基板远离所述相变抑制传热板的表面;

所述透镜、所述透镜压盖及所述反光罩依次叠置于所述LED芯片外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相变抑制翅片式散热器LED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电源组件包括:电源及电源盖板;

所述电源位于所述相变抑制传热板远离所述发光组件的一端,所述电源盖板压制于所述电源表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相变抑制翅片式散热器LED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相变抑制翅片式散热器LED灯还包括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位于所述电源盖板上。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相变抑制翅片式散热器LED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采用相变抑制传热板作为散热鳍片,导热速率快、均温性好,提高了散热量的同时,减小了体积和重量。

2)通过在散热器基板表面设置凸台,并在凸台内设置具有不同宽度的沟槽,相变抑制传热板插入所述沟槽内后,非管路部分位于沟槽宽度较窄的部分,热超导管路位于沟槽宽度较宽的部分,且在相变抑制传热板与散热器基板之间填充导热胶,大大减小了相变抑制传热板与散热器基板之间的热阻,提高了插片式散热器的散热性能。

3)相变抑制传热板与LED固定基板之间通过搅拌摩擦焊、机械挤压或导热胶粘结等无缝连接工艺相连接,使得连接热阻大大降低。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提供的相变抑制翅片式散热器LED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显示为图1中A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显示为图1中A区域中散热器基板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显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提供的插片式散热器中的相变抑制传热板的管路部分局部截面放大图。

图5显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提供的插片式散热器中的内部热超导管路的形状为六边形蜂窝状的相变抑制传热板的结构示意图。

元件标号说明

1 相变抑制散热器结构

11 散热器基板

111 凸台

112 沟槽

1121 沟道第一部分

1122 沟道第二部分

12 相变抑制传热板

121 第一板材

122 第二板材

123 热超导管路

1231 第一直边子管路

1232 第二直边子管路

124 非管路部分

125 工艺口

126 凸起结构

127 传热工质

128 相变抑制传热板的插入边

13 导热胶

14 侧边固定板

15 卡扣

2 发光组件

21 LED芯片

22 透镜

23 透镜压盖

24 反光罩

3 电源组件

31 电源

32 电源盖板

4 固定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

请参阅图1至图5,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构想,虽图示中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相变抑制翅片式散热器LED灯,所述相变抑制翅片式散热器LED灯包括:相变抑制散热器结构1、发光组件2及电源组件3;所述发光组件2位于所述相变抑制散热器结构1的一端;所述电源组件3位于所述相变抑制散热器结构1的另一端,与所述发光组件2相连接,适于为所述发光组件2供电。

作为示例,如图2及图3所示,所述相变抑制散热器结构1包括:散热器基板11,所述散热器基板11表面形成有凸台111,所述凸台111内设有沟槽112,所述沟槽112包括第一部分及位于所述第一部分下方且与所述第一部分相连接的第二部分,所述沟槽第一部分1121的宽度大于所述沟槽第二部分1122的宽度;相变抑制传热板12,所述相变抑制传热板12的一边为插入边,所述相变抑制传热板12通过所述插入边插设于所述沟槽112内;所述相变抑制传热板12内形成有具有特定形状的热超导管路123,所述热超导管路123为封闭管路,所述热超导管路123内填充有传热工质127;所述沟槽112的深度大于所述相变抑制传热板12的插入边128至与所述插入边最相邻的所述热超导管路123之间的距离。所述沟槽112的深度大于所述相变抑制传热板12的插入边128至与所述插入边最相邻的所述热超导管路123之间的距离,可以确保在所述相变抑制传热板12插入所述沟槽112内之后,分布有所述热超导管路123的部分可以与所述散热器基板11直接接触,以减小所述相变抑制传热板12与散热器基板11之间的热阻,提高了插片式散热器的散热性能;由于所述相变抑制传热板12中分布有所述热超导管路123的部分的厚度大于非管路部分的厚度,将所述沟槽112设置为包括第一部分及位于所述第一部分下方且与所述第一部分相连接的第二部分,所述沟槽第一部分1121的宽度大于所述沟槽第二部分1122的宽度,可以确保所述相变抑制传热板12插入所述沟槽112之后,所述相变抑制传热板12的热超导管路部分及非管路部分距与所述散热器基板11实现良好接触,从而进一步减小所述相变抑制传热板12与散热器基板11之间的热阻,提高了插片式散热器的散热性能。

作为示例,所述沟槽第二部分1122的深度等于所述相变抑制传热板12的插入边128至与所述插入边最相邻的所述热超导管路123之间的距离。

作为示例,所述凸台111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散热器基板11的长度方向一致,且所述凸台111的长度小于或等于所述散热器基板12的长度。

作为示例,所述沟槽112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凸台111的长度方向一致,且所述沟槽112的长度等于所述凸台111的长度。

作为示例,所述沟槽112的侧壁与所述散热器基板11的表面相垂直。

作为示例,所述凸台111与所述散热器基板11为一体化结构。

在一示例,所述沟槽第一部分1121及所述沟槽第二部分1122均位于所述凸台111内,如图1所示;在另一示例中,所述沟槽第二部分1122延伸至所述散热器基板11的内部。

作为示例,所述散热器基板11的材料应为导热性良好的材料;优选地,本实施例中,所述散热器基板11的材料可以为铜、铜合金、铝或铝合金或任一种以上的任意组合。

作为示例,所述凸台111及所述相变抑制传热板12的数量均为多个,多个所述凸台111及所述相变抑制传热板12在所述散热器基板11上呈平行间隔分布。需要说明的是,多个所述凸台11的长度方向可以与所述散热器基板11的边缘平行,也可以与所述散热器基板11的边缘斜交。

作为示例,所述凸台111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凸台111在所述散热器基板11上呈辐射状分布。需要说明的是,多个所述凸台111在所述散热器基板11上呈辐射状分布是指多个所述凸台111位于所述散热器基板11的表面,且自靠近所述散热器基板11中心的位置向所述散热器基板11的边缘延伸。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多个所述凸台111在所述散热器基板11的周向均匀分布。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所述散热器基板11的长度方向为与所述凸台111的长度相一致的方向,即与所述凸台111的表面相平行的方向,所述散热器基板11的宽度方向为与所述凸台111的宽度相一致的方向,即图2及图3中所示的截面方向,亦即与所述凸台111的表面相垂直的方向。

作为示例,所述相变抑制传热板12为复合板式结构,所述相变抑制传热板12的表面可以为如图4所示的双面胀形态,所述相变抑制传热板12包括第一板材121及第二板材122,所述第一板材121与所述第二板材122通过辊压工艺复合在一起;所述热超导管路123通过吹胀工艺形成,在形成所述热超导管路123的同时,在所述第一板材121及所述第二板材122的表面形成与所述热超导管路123相对应的凸起结构126。

需要说明的是,除了图4所示的结构,所述相变抑制传热板12包括所述第一板材121及所述第二板材122时,还可以通过吹胀工艺在形成所述热超导管路123的同时,在所述第一板材121的表面或所述第二板材122的表面形成与所述热超导管路123相对应的所述凸起结构126,即所述相变抑制传热板12的表面呈单面胀形态。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所述相变抑制传热板12的表面还可以为双面平形态,此时所述相变抑制传热板12的具体结构可以与申请号为201511029540.3的专利申请文件中所述的双面平相变抑制传热板结构的结构相同,具体请参阅该专利申请文件,此处不再累述。

作为示例,所述热超导管路123的形状可以为六边形蜂窝状、纵横交错的网状、首尾串联的多个U形、菱形、三角形、圆环形、或其中任一种以上的任意组合。图5以所述热超导管路123的形状为六边形蜂窝状作为示例。由图5可知,图5中六边形的部分及边缘区域均为非管路部分124,环绕各个所述六边形周围并相互连通的结构即为所述热超导管路123。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所述热超导管路123通过吹胀工艺制备而成,所以在形成所述热超导管路123的过程中,所述第一板材121或所述第二板材122上形成有工艺口125,即充工质口。所述工艺口125在所述热超导管路123的形状初步形成以后,所述工艺口125通过焊接方式密封,以实现所述热超导管路123不与外界导通。

作为示例,请继续参阅图5,所述非管路部分124插入至所述沟槽第二部分1122内;靠近所述相变抑制传热板的插入边123的部分所述热超导管路123位于所述沟槽第一部分1121内,位于所述沟槽第一部分1121内的所述热超导管路123包括第一直边子管路1231及第二直边子管路1232,所述第一直边子管路1231长度方向与所述相变抑制传热板的插入边128的长度方向一致,所述第二直边子管路1232与所述第一直边子管路1231垂直连接。将位于所述沟槽第一部分1121内的所述热超导管路123设置为包括第一直边子管路1231及第二直边子管路1232的结构,亦即将位于所述沟槽第一部分1121内的所述热超导管路123设置为直边形,这样的设计使得所述相变抑制传热板12与所述散热器基板11配合方便,工艺容易实现,可以使得所述沟槽112与所述凸起结构126紧密结合,压合后二者的结合性、导热性均比较好,且机械强度比较高。

作为示例,所述传热工质127为流体,优选地,所述传热工质127为气体、液体或气体与液体的混合物,更为优选地,本实施例中,所述传热工质127为液体与气体的混合物。

作为示例,所述相变抑制传热板12的材料应为导热性良好的材料;优选地,本实施例中,所述相变抑制传热板12的材料可以为铜、铜合金、铝或铝合金或任一种以上的任意组合。所述相变抑制传热板12的材料与所述散热器基板11的材料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优选地,本实施例中,所述相变抑制传热板12的材料与所述散热器基板11的材料相同。

作为示例,所述相变抑制传热板12与所述凸台111之间填充有导热胶13。

作为示例,所述散热器基板11与所述相变抑制传热板12通过压合工艺、导热胶粘结工艺、搅拌摩擦焊工艺、钎焊焊接工艺、压合与导热胶粘结结合工艺、压合与搅拌摩擦焊结合工艺或压合与钎焊焊接结合工艺固定在一起。所述相变抑制传热板12与散热器基板11之间通过通过压合工艺、导热胶粘结工艺、搅拌摩擦焊工艺、钎焊焊接工艺、压合与导热胶粘结结合工艺、压合与搅拌摩擦焊结合工艺或压合与钎焊焊接结合工艺等无缝连接工艺相连接,使得二者之间的连接热阻大大降低。

作为示例,所述散热器基板11沿所述相变抑制传热板12的插入边128长度方向的尺寸小于或等于所述相变抑制传热板12的插入边128的长度。

作为示例,所述相变抑制传热板12上热超导管路123之间的区域设有通风孔(未示出),以增强散热。

作为示例,所述相变抑制翅片式散热器LED灯还包括侧边固定板14,所述侧边固定板14固定于位于最外侧的所述相变抑制传热板12的外表面上。即所述侧边固定板14位于平行间隔排布的所述相变抑制传热板12的外侧,且固定于位于所述最外侧的所述相变抑制传热板12的外表面上。所述侧边固定板14起到对所述相变抑制传热板12保护的作用。所述侧边固定板14通过卡扣15固定于平行间隔排布的所述相变抑制传热板12的外侧。

作为示例,所述发光组件2包括:LED芯片21、透镜22、透镜压盖23及反光罩24;所述LED芯片21位于所述散热器基板11远离所述相变抑制传热板12的表面;所述透镜22、所述透镜压盖23及所述反光罩24依次叠置于所述LED芯片21外围,即所述LED芯片21固定于所述散热器基板11的表面,所述透镜22扣置于所述LED芯片21的外围,所述透镜压盖23压置于所述透镜22的外围,所述反光罩24固定于所述透镜压盖23上。

作为示例,所述电源组件3包括:电源31及电源盖板32;所述电源31位于所述相变抑制传热板12远离所述发光组件2的一端,所述电源盖板32压制于所述电源31表面。

作为示例,所述相变抑制翅片式散热器LED灯还包括固定装置4,所述固定装置4位于所述电源盖板32上。所述固定装置4可以为但不仅限于固定架或挂钩。

实施例二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相变抑制翅片式散热器LED灯,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相变抑制翅片式散热器LED灯与实施例一中所述的相变抑制翅片式散热器LED灯的结构大致相同,二者的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一中,所述的相变抑制翅片式散热器LED灯的所述散热器基板11表面形成有凸台111,所述凸台111内设有沟槽112,所述沟槽112包括第一部分及位于所述第一部分下方且与所述第一部分相连接的第二部分,所述沟槽第一部分1121的宽度大于所述沟槽第二部分1122的宽度;所述相变抑制传热板12的一边为插入边,所述相变抑制传热板12通过所述插入边插设于所述沟槽112内;而本实施例中,所述相变抑制散热器结构同样包括:散热器基板及若干个插设于所述散热器基板上的相变抑制传热板,而所述散热器基板及所述相变抑制传热板的具体结构及相互之间位置连接关系与授权公告号为CN205071563U的专利文本中的散热器基板及热超导散热翅片的具体结构及相互之间的位置连接关系相同,本实施例中的所述散热器基板即为授权公告号为CN205071563U的专利文本中的散热器基板,本实施例中的所述相变抑制传热板12即为授权公告号为CN205071563U的专利文本中的热超导散热翅片;具体结构及位置连接关系请参阅授权公告号为CN205071563U的专利文本,此处不再累述。

实施例三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相变抑制翅片式散热器LED灯,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相变抑制翅片式散热器LED灯与实施例一中所述的相变抑制翅片式散热器LED灯的结构大致相同,二者的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一中,所述的相变抑制翅片式散热器LED灯的所述散热器基板11表面形成有凸台111,所述凸台111内设有沟槽112,所述沟槽112包括第一部分及位于所述第一部分下方且与所述第一部分相连接的第二部分,所述沟槽第一部分1121的宽度大于所述沟槽第二部分1122的宽度;所述相变抑制传热板12的一边为插入边,所述相变抑制传热板12通过所述插入边插设于所述沟槽112内;而本实施例中,所述相变抑制散热器结构包括:散热器基板及若干个相变抑制传热板;其中,所述散热器基板包括若干个隔板,所述隔板与所述相变抑制传热板交替排布,且所述隔板的一端面与所述相变抑制传热板的一端相平齐,共同构成所述发光组件的安装面;所述隔板与所述相变抑制传热板固定连接。所述隔板及所述相变抑制传热板的具体结构及相互之间的位置连接关系与授权公告号为CN205104482U的专利文本中的隔板及热超导散热翅片的具体结构及相互之间的位置连接关系相同,本实施例中的所述隔板即为授权公告号为CN205104482U的专利文本中的隔板,本实施例中的所述相变抑制传热板12即为授权公告号为CN205104482U的专利文本中的热超导散热翅片;具体结构及位置连接关系请参阅授权公告号为CN205104482U的专利文本,此处不再累述。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相变抑制翅片式散热器LED灯,所述相变抑制翅片式散热器LED灯包括:相变抑制散热器结构、发光组件及电源组件;所述发光组件位于所述相变抑制散热器结构的一端;所述电源组件位于所述相变抑制散热器结构的另一端,与所述发光组件相连接,适于为所述发光组件供电。本实用新型采用相变抑制传热板作为散热鳍片,导热速率快、均温性好,提高了散热量的同时,减小了体积和重量;通过在散热器基板表面设置凸台,并在凸台内设置具有不同宽度的沟槽,相变抑制传热板插入所述沟槽内后,非管路部分位于沟槽宽度较窄的部分,热超导管路位于沟槽宽度较宽的部分,且在相变抑制传热板与散热器基板之间填充导热胶,大大减小了相变抑制传热板与散热器基板之间的热阻,提高了插片式散热器的散热性能;相变抑制传热板与LED固定基板之间通过搅拌摩擦焊、机械挤压或导热胶粘结等无缝连接工艺相连接,使得连接热阻大大降低。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