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体式动力电池箱焊接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81903阅读:23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分体式动力电池箱焊接工装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焊接工装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动力电池箱的铝合金密封板焊接工装。
背景技术
目前,新能源电动车电池箱体主要采用塑料为原料,其外壳密封性好、平整度高,但塑料电池箱外壳惧怕碎石等恶劣路况,抗拉抗腐蚀差,尤其在恶劣路况下电池箱表面易因磕碰碎裂,导致电池箱壳报废。而以铝合金板为材料的电池箱体的内部,焊接变形量大,从而无法满足电池组的安装固定的要求,而新能源的动力电池对整车来说是个极其关键且易损的部件,因此其电池组的安装固定组孔的精度、平整性均非常重要
实用新型内容
·[0003]鉴于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分体式动力电池箱焊接工装,以满足要求严格的类似箱体内置式封板的定位焊接,具有确保箱体内底部组孔的精度、板面平整性等的特点,尤其适用于各类新能源的电力机动车。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将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一种分体式动力电池箱焊接工装,用于电池箱底板和电池框架的环焊焊接,包括工装本体,所述工装本体为包括横杆和纵杆的平整的框架结构;所述工装本体上设有至少一个的定位孔。优选的,上述的分体式动力电池箱焊接工装,其中所述工装本体为王字形框架结构。优选的,上述的分体式动力电池箱焊接工装,其中所述工装本体与所述电池箱底板通过定位螺栓可拆卸地连接。优选的,上述的分体式动力电池箱焊接工装,其中所述电池箱底板为铝合金电池箱底板,所述电池框架为铝合金电池框架。优选的,上述的分体式动力电池箱焊接工装,其中所述工装本体为钢制工装本体。优选的,上述的分体式动力电池箱焊接工装,其中所述定位螺栓为内六角型螺栓。本实用新型的突出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的分体式动力电池箱焊接工装,工装本体自身兼有平整压板功能,特别是王字形框架结构的工装本体,采用钢板为原料,重量轻,有效提升定位稳定性,控制全焊缝的变形量,提升安装孔的精度与平整性,产品使用周期长,尤其适用于内陷密封板高精度孔位焊接定位。采用本实用新型焊接而成的电池箱,既保证了产品安装孔的精度又能满足内部密封板的平整性能要求。以下便结合实施例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作进一步的详述,以使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更易于理解、掌握。
图I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俯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本实施例的一种分体式动力电池箱焊接工装,用于电池箱底板I和电池框架2的环焊焊接,如图I 图3所示,包括工装本体3,工装本体3为包括横杆和纵杆的王字形平整 的框架结构;工装本体3上设有多个定位孔4。工装本体3与电池箱底板I通过定位螺栓5可拆卸地连接。可选的,电池箱底板I为铝合金电池箱底板,电池框架2为铝合金电池框架。可选的,工装本体3为钢制工装本体。可选的,定位螺栓5为内六角型螺栓。本实施例的电池箱底板I的底部环焊有铝合金的电池框架2,焊接接口为环形,该种结构的环焊缝工作时主要承受拉应力,王字形的工装本体3提供对抗整个电池箱底板I和电池框架2焊接时产生的拉应力,使电池箱底板I在各个方向受力均匀,以上结构保证了产品精度与平整性能,具有较好的抗拉性能,本实施例分体、内置的分体式动力电池箱焊接工装尤其适用于箱体内底部组孔精度与面板平整性要求较高的焊接工序。本实用新型尚有多种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变换或者等效变换而形成的所有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分体式动力电池箱焊接工装,用于电池箱底板和电池框架的环焊焊接,其特征在于包括工装本体,所述工装本体为包括横杆和纵杆的平整的框架结构;所述工装本体上设有至少一个的定位孔。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分体式动力电池箱焊接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工装本体为王字形框架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分体式动力电池箱焊接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箱底板为铝合金电池箱底板,所述电池框架为铝合金电池框架。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分体式动力电池箱焊接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工装本体为钢制工装本体。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分体式动力电池箱焊接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工装本体与所述电池箱底板通过定位螺栓可拆卸地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分体式动力电池箱焊接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螺栓为内六角型螺栓。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分体式动力电池箱焊接工装,用于电池箱底板和电池框架的环焊焊接,包括工装本体,所述工装本体为包括横杆和纵杆的平整的框架结构;所述工装本体上设有至少一个的定位孔。所述工装本体为王字形框架结构。本实用新型的分体式动力电池箱焊接工装,工装本体自身兼有平整压板功能,特别是王字形框架结构的工装本体,采用钢板为原料,重量轻,有效提升定位稳定性,控制全焊缝的变形量,提升安装孔的精度与平整性,产品使用周期长,尤其适用于内陷密封板高精度孔位焊接定位。
文档编号B23K37/04GK202667974SQ201220222258
公开日2013年1月16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17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17日
发明者宿佳敏, 李宏跃, 田永义, 林引婵, 刘建忠, 吴頔 申请人:苏州奥杰汽车工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