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体类工件机床自动上料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3081683阅读:289来源:国知局
轮体类工件机床自动上料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的轮体类工件机床自动上料装置,包括输送平台导轨和其支撑部,支撑部使该输送平台呈倾斜工作状态,向下沿输送平台导轨倾斜方向布置有待料工位和加工工位,两工位中均设置有连动操纵架,所述的连动操纵架由拨杆组转动中轴、定位杆组转动中轴、拨杆、定位杆和驱动动力部构成。本技术方案采用了倾斜一定角度的输送平台导轨以及输送平台导轨的待料工位和加工工位的连动操纵架的结构设置,使具有圆柱外表面、近于圆柱外表面、圆周外表面等被加工工件自行的移入待料工位、或者由待料工位移入加工工位、或者由加工工位移出的,更适合于体量大的被加工工件的加工移送,其机构构成简单,能够配合加工机床的连续加工节奏工作。
【专利说明】轮体类工件机床自动上料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专利申请涉及的是将被加工工件移至机床加工位的加工工件机床输送装 置,尤其涉及的是将具有圆柱外表面、近于圆柱外表面、圆周外表面且体量较大的被加工工 件,例如轮状工件,自动输送至机床加工位的机械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就目前而言,将体量比较大的被加工工件移送至加工机床的加工位的方法主要有 人工搬运、平衡吊吊车吊送等方法,这些方法应用在对连续加工要求不高的加工场合,由于 操作人员会直接接触机床内部的包括具有旋转、夹紧动作等结构部件,所以既存在较高的 危险性,而且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也很高。
[0003]另一种方法是利用电机拖动、液压或气动驱动方式将被加工工件输送到机床夹 持位置的半自动方式,加工完毕后,工件将自动携带出去或返回操作位置,或输送到远端 料筐中,机床在运转过程中自动启动拖动或进给被加工工件传送装置,其传送装置由机床 控制系统控制,配合机床连续运转工作,其技术不足是结构复杂、造价相对偏高,而且主要 应用在轻重量级的被加工工件移送,如中国专利:专利号为201120574373.1提供一种“自 动上料机”,只适用于轻量级工件上料,不适合重型工件上料。另一中国专利:专利号为 201120545520.2提供的“热处理料架自动装填轮毂装置”适合大体量、较重的被加工工作, 采用平行夹臂结构,其构造复杂、成本造价高。
[0004]再一种是配置于自动化生产线的全自动机械手操作装置,传送和摆放被加工工 件,其自动化程度高,但成本昂贵,机构构成更为复杂,加工机床与传送装置无法分离,无法 应用在加工机床相对输送装置独立的加工场合。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专利申请的发明目的在于简化结构构成、能够自行完成、尤其是连续完成 具有柱外表面、近于圆柱外表面、圆周外表面的被加工工件上料和卸料过程、易于与加工机 床连续加工需要配合,提供一种轮体类工件机床自动上料装置。本发明专利申请提供的轮 体类工件机床自动上料装置技术方案,其主要技术内容是:一种轮体类工件机床自动上料 装置,包括输送平台导轨和其支撑部,支撑部使该输送平台呈倾斜工作状态,向下沿输送平 台导轨倾斜方向布置有待料工位和加工工位,两工位中均设置有连动操纵架,所述的连动 操纵架由拨杆组转动中轴、定位杆组转动中轴、拨杆、定位杆和驱动动力部构成,拨杆固定 在拨杆转动中轴上,定位杆固定在定位杆组转动中轴上,拨杆组转动中轴与定位杆组转动 中轴平行,并与输送平台导轨方向垂直,拨杆与定位杆下端之间连接连杆,驱动动力部驱动 拨杆和定位杆于定位工作态和拨动工作态之间同步往复摆动。
[0006]本发明专利申请公开的轮体类工件机床自动上料装置技术方案,采用了倾斜一定 角度的输送平台导轨以及输送平台导轨的待料工位和加工工位的连动操纵架的结构设置, 使具有圆柱外表面、近于圆柱外表面、圆周外表面等被加工工件自行的移入待料工位、或者由待料工位移入加工工位、或者由加工工位移出的,更适合于体量大的被加工工件的加工移送,驱动动力仅来源于小输出功率的液压缸或气缸,其机构构成简单、自动化程度高,能够配合加工机床的连续加工节奏工作,动作安全、可靠,且造价低。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7]图1和图6分别是本发明专利申请的两具体实施结构图。
[0008]图2是图1的俯视结构图。
[0009]图3是工位的局部放大图。
[0010]图4是升降调整支柱的局部放大图。
[0011]图5是显示加工工位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本发明专利申请公开的轮体类工件机床自动上料装置,是一种能与各种中、大体量的轮体类工件加工机床、如轮毂淬火加工机床等配合的输送上料装置。所述的轮体类工件指的是具有圆柱外表面、或近于圆柱外表面、或圆周外表面的被加工工件。
[0013]本轮体类工件机床自动上料装置的组成包括输送平台导轨1,输送平台导轨I的支撑部使该输送平台I呈倾斜状态,输送平台导轨I的倾斜角度使其上的被加工工件2能够自行翻滚移动,使被加工工件2由输送平台导轨I的远端一步步的由待料工位3送入机床加工区所在的加工工位6,然后再由加工工位6送出的一系列控制。为使输送平台导轨I的倾斜角度可以根据实际要求而具有可调功能,本实施结构中采用了倾斜角度可调的支撑部,该支撑部包括有输送平台导轨I下部两端侧的升降调整支柱11、12和两升降调整支柱
11、12之间的驱动气缸9,升降调整支柱11、12的调节板14上设有可调穿孔,由驱动气缸9推动至输送平台导轨I最佳倾斜角度后,锁紧穿过可调穿孔的螺栓,固定输送平台导轨I的倾斜角度。根据被加工工件的实际滚动圆周或圆半径的大小、重量,由可调整的支撑部调整、确定输送平台导轨I的倾斜角度,以有效的控制被加工工件的滚动速度和滚动惯性,能够使被加工工件自行滚动,并在滚动至各工位时能被有效的停止定位控制。
[0014]由上向下沿输送平台导轨I倾斜方向顺序布置有待料工位3和加工工位6。两工位均安装设置有起到拨离或定位被加工工件的连动操纵头,所述的连动操纵头由拨杆组转动中轴10、定位杆组转动中轴20、拨杆4、4'、定位杆5、5'和驱动动力部8、8'组成。拨杆
4、4'中部设有拨杆组转动中轴10,定位杆5、5'中部设有定位杆组转动中轴20,拨杆组转动中轴10与定位杆组转动中轴20平行,并与输送平台导轨I方向垂直。对于具有圆周外表面的被加工工件,包括圆柱外表面或如轮体一类具有接近圆柱外表面的被加工工件,至少设置有一拨杆和两定位杆,两定位杆对称固定在定位杆组转动中轴20的两端,拨杆设置在拨杆组转动中轴10的中央;对于圆体表面的被加工工件,则至少需要两拨杆,对称固定在拨杆组转动中轴10两端,作用于圆体表面的被加工工件底部对称两侧,保证被加工工件被拨动时不发生偏转。连杆7或7'连接于定位杆下端与拨杆下端之间,构成连动架,由作为驱动动力部的液压缸或气缸8、8'连接驱动,推动连杆7、7'、带动拨杆4、4'和定位杆
5、5'同步于定位工作态和拨动工作态之间往复摆动。在本实施例中,定位杆5、5'采用直杆结构,拨杆4、4,采用上段带有外折弯的弯杆,或者定位杆5、5,采用上段带有外折弯的弯杆,拨杆4、4'采用直杆结构。如图所示的是待料工位3和加工工位6由同一液压缸或 气缸同步驱动、协同工作的结构构造,联动连杆17连接于待料工位3的连动操纵头和加工 工件6的连动操纵头之间,在单液压缸或气缸8的驱动下,两工位3、6在定位工作态、拨动 工作态交替改变。
[0015]所述的定位工作态是:在液压缸或气缸8、8'的驱动下,拨杆4、4'以拨杆组转动 中轴10为轴逆时针转动,其顶端逐渐压入隐没在输送平台导轨I输送平面之下,与此同时, 定位杆5、5'的顶端逐渐逆时针抬起、凸出于输送平台导轨I输送平面转动至定位位置,这 时沿倾斜角滚下的被加工工件经过拨杆4、4'所在区域,被阻挡、停靠在凸出于输送平台导 轨I输送平面的定位杆5或5'顶端上,定位在待料工位或加工工位处,所述的定位杆5、 5'顶端迎向输送方向设有与被加工工件表面相吻合的表面;于加工工位6处设有供机床 检测是否有新工件的检测装置19,新的被加工工件处于加工工位6定位工作态时,机床将 根据检测装置19获得的信号启动工件卡具工作。与定位状态翻转过程相反,所述的拨动工 作态是:在液压缸或气缸8、8'的反向驱动下,拨杆4、4'顺时针反转,其顶端逐渐凸出于 输送平台导轨I输送平面,与此同时,定位杆5、5'也同样反向转动,逐渐隐入输送平台导 轨I输送平面之下,这时被加工工件一方面失去了定位杆5、5'的定位阻挡,同时后方的拨 杆4、4'又产生了向前推动的拨动力量,被加工工件2则会顺利的向下一工位移动。
【权利要求】
1.一种轮体类工件机床自动上料装置,其特征是包括输送平台导轨和其支撑部,支撑部使该输送平台呈倾斜工作状态,向下沿输送平台导轨倾斜方向布置有待料工位(3)和加工工位(6),两工位中均设置有连动操纵架,所述的连动操纵架由拨杆组转动中轴(10)、定位杆组转动中轴(20)、拨杆(4、4')、定位杆(5、5')、拨杆与定位杆之间的连杆和驱动动力部构成,拨杆固定在拨杆转动中轴(10)上,定位杆固定在定位杆组转动中轴(20)上,拨杆组转动中轴(10)与定位杆组转动中轴(20)平行,并与输送平台导轨(I)方向垂直,拨杆与定位杆之间连接连杆,驱动动力部驱动拨杆(4、4')和定位杆(5、5')于定位工作态和拨动工作态之间同步往复摆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体类工件机床自动上料装置,其特征是支撑部由输送平台导轨(I)下部两端侧的升降调整支柱(11、12)和两升降调整支柱之间的驱动气缸(9)构成输送平台导轨(I)倾斜角度可调支撑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体类工件机床自动上料装置,其特征是定位杆(5、5')采用直杆结构,拨杆(4、4')采用上段带有外折弯的弯杆,或者定位杆(5、5')采用上段带有外折弯的弯杆,拨杆(4、4')米用直杆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体类工件机床自动上料装置,其特征是待料工位(3)的连动操纵头和加工工件(6)的连动操纵头之间连接有联动连杆(17),由单液压缸或气缸(7)驱动两工位(3、6 )分别同时在定位工作态、拨动工作态交替改变。
5.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轮体类工件机床自动上料装置,其特征是定位杆(5、5')顶端迎向输送方向设有与被加工工件表面相吻合的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体类工件机床自动上料装置,其特征是加工工位(6)处设有供机床检测是否有新工件的检测装置(19)。
【文档编号】B23Q7/00GK103495898SQ201310416059
【公开日】2014年1月8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12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12日
【发明者】张良福, 刘忠杰, 宫在坤, 曲绍国 申请人:丹东东大控制设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