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切割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18028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一种切割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设备,更确切地说涉及一种切割机。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切割机,为保证加工精度,切割时待加工工件需要保持静止状态,即切割机大多采用往返式的动力源驱动待加工工件,如气缸等,虽然该驱动方式保证了待加工工件切割时为静止状态,但是送料间隔长,生产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加工精度高能连续加工的切割机。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具有以下结构的切割机,包括载物台及设置在载物台上的切割组件和送料组件,所述的送料组件包括传送带以及驱动传送带运动的驱动轮,所述的切割组件包括底座以及设置底座上的切割刀片,所述的底座沿传送带运动方向滑动连接在载物台上,所述的传送带可拆式连接有固定座,所述的载物台设有通过固定座驱动底座滑动的传动组件,所述的传动组件包括分别固定在底座、固定座的齿条以及与齿条啮合的齿轮组,所述的载物台设有将底座复位的复位组件,所述的切割组件还包括与底座连接用于控制切割刀片运行的拨片开关。

优选的,所述的齿轮组包括两个相互啮合的齿轮,当固定座上齿条与齿轮组啮合时所述的底座和固定座沿同一方向运动。

优选的,所述的复位组件包括两端分别与载物台和底座连接的复位弹簧。

优选的,所述的载物台相对于切割刀片的位置设有若干腰形通孔,所述的腰形通孔连通有中空收集管,所述的中空收集管连接有收集箱。

优选的,所述的中空收集管端部设有三通阀,所述的三通阀连接有两个收集箱。

采用以上结构后,本实用新型的切割机,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通过传动组件以及复位组件驱动滑块沿传送带方向往复运动,配合传送带的连续运动,使切割刀片下压时底座沿着传送带方向运动,即不仅能连续加工且冲压时切割刀片和待加工工件保持静止,使冲压位置准确,且可以大大减少切割刀片损伤,并提高了生产效率,齿轮组和齿条配合,结构稳定,位置偏差小,适合长时间运行,所述的切割组件还包括与底座连接用于控制切割刀片运行的拨片开关,通过底座往复运动使拨片开关导通和断开,即使切割刀片运行或者关闭,使切割刀片未切割时候保持关闭状态,节约能源。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切割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放大图。

图中所示:1、载物台;2、切割组件;21、底座;3、送料组件;31、传送带;32、驱动轮;4、固定座;5、传动组件;51、齿条;52、齿轮组;6、复位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请参阅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切割机,包括载物台1及设置在载物台1上的切割组件2和送料组件3,所述的送料组件3包括传送带31以及驱动传送带31运动的驱动轮32,传送带31的运动方向为图中箭头方向,所述的切割组件2包括底座21以及设置底座21上的切割刀片,所述的底座21沿传送带31运动方向滑动连接在载物台1上,所述的传送带31可拆式连接有固定座4,所述的载物台1设有通过固定座4驱动底座21滑动的传动组件5,所述的传动组件5包括分别固定在底座21、固定座4的齿条51以及与齿条51啮合的齿轮组52,所述的载物台1设有将底座21复位的复位组件,通过传动组件5以及复位组件驱动滑块沿传送带31方向往复运动,配合传送带31的连续运动,使切割刀片下压时底座21沿着传送带31方向运动,即不仅能连续加工且冲压时切割刀片和待加工工件保持静止,使冲压位置准确,且可以大大减少切割刀片损伤,并提高了生产效率,齿轮组52和齿条51配合,结构稳定,位置偏差小,适合长时间运行,所述的切割组件2还包括与底座21连接用于控制切割刀片运行的拨片开关,通过底座21往复运动使拨片开关导通和断开,即使切割刀片运行或者关闭,使切割刀片未切割时候保持关闭状态,节约能源。

所述的齿轮组52包括两个相互啮合的齿轮,当固定座4上齿条51与齿轮组52啮合时所述的底座21和固定座4沿同一方向运动,齿轮组52包括两个相互啮合的齿轮组52成,既能保证当固定座4上齿条51与齿轮组52啮合时所述的底座21和固定座4沿同一方向运动,且结构简单稳定,适合长时间运行。

所述的复位组件包括两端分别与载物台1和底座21连接的复位弹簧6,通过复位弹簧6进行复位,具有一定的缓冲性能,且结构简单,损耗后可以直接更换,方便快捷。

所述的载物台1相对于切割刀片的位置设有若干腰形通孔,所述的腰形通孔连通有中空收集管,所述的中空收集管连接有收集箱,通过腰形通孔收集冷却液,并将冷却液统一收集在中空收集管中,能尽可能的回收冷却液,另外腰形通孔有较长的长度能适应移动中的切割刀片,保证使用安全,所述的中空收集管端部设有三通阀,所述的三通阀连接有两个收集箱,可使收集箱轮流使用,减少了停机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