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边冲孔压凹一体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55796阅读:31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冲孔压凹模具,具体是一种双边冲孔压凹一体模。



背景技术:

冲孔、压凹是现时机械加工十分常见的工序,在锅具的加工中,现有模具冲孔方式为采用模具先进行第1次定位,然后冲出一边的1个孔,再然后将工件旋转一定角度,再进行第2次定位,之后再冲另一个孔,如此反复上述步骤,通过不断定位,才能把其余孔冲出。这种工艺尽管模具结构简单,但需要采用多次定位,多次冲孔,因此每组对应孔的中心线很难保证一致,并且工作效率低,同时这些工件大都还需要再另外进行压凹工序,故冲孔与压凹不能同时进行,既不利于提高加工速度,也难以降低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工作效率高,精密度高的双边冲孔压凹一体模。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双边冲孔压凹一体模,包括下模板和上模板,所述下模板上安装有定位模具和冲针,所述定位模具的两侧可活动地分别设置有所述冲针,定位模具设置有与冲针对应的凹模,所述上模板设置有与定位模具进行压凹工序的压料板,所述压料板的下表面为弧形面。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冲针通过垫板安装在下模板上,所述垫板上还设置有可沿冲针冲孔方向往复滑动的滑块,冲针的末端紧固连接在所述滑块上。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冲针上还套置有导管,所述垫板上还设置有位于所述滑块和定位模具之间的导套固定板,所述导套固定板上设置有匹配活动套合所述导管的导套。

进一步,所述导管上套置有两端分别弹性抵接所述导套固定板和滑块的弹簧。

进一步,所述滑块的后端面呈由下向前端倾斜的斜面,所述上模板上设置有可推动滑块的斜楔,所述斜楔下端斜面匹配抵接滑块后端的斜面。

进一步,所述垫板上还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斜楔的后支撑板,所述后支撑板与斜楔对应可滑动抵接。

进一步,所述定位模具包括定位上模和定位下模,所述定位上模固定在定位下模上,定位上模的外壁与定位下模一致,所述凹模安装在定位下模中。

进一步,所述压料板和上模板之间设置有聚氨酯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一体模可同时一次完成冲孔和压凹工序,其冲孔中心线容易保持一致,工作效率和精密度很高,能有效减少工序耗时,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两种位置状态的左右结构半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双边冲孔压凹一体模,包括下模板1和上模板2,所述下模板1上安装有定位模具3和冲针41,所述定位模具3的两侧可活动地分别设置有所述冲针41,定位模具3设置有与冲针41对应的凹模31,所述凹模31设置有凹孔,所述上模板2设置有与定位模具3进行压凹工序的压料板5,所述压料板5的下表面为弧形面,工作时将锅具工件放置在定位模具3上,上模板2连同压料板5向下冲压,压料板5给定位模具3上的锅具工件进行压凹工序,同时定位模具3两侧的冲针41向凹模31处锅具工件进行冲孔,故只需一次定位即可完成锅具两侧的冲孔工序和压凹工序,冲针41和上模板2可通过同一或不同驱动装置进行驱动,定位模具3两侧可分别设置1个或2个甚至多个冲针进行冲孔工序,具体视实际需要而定,压料板5的下表面即压凹面为大半径的凸起弧形面。

作为上述实施方式的改进,所述冲针41通过垫板42安装在下模板1上,所述垫板42上还设置有可沿冲针41冲孔方向往复滑动的滑块43,冲针41的末端紧固连接在所述滑块43上。

作为上述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冲针41上还套置有导管44,所述垫板42上还设置有位于所述滑块43和定位模具3之间的导套固定板45,所述导套固定板45上设置有匹配活动套合所述导管44的导套。所述导管44上套置有两端分别弹性抵接所述导套固定板45和滑块43的弹簧。

所述滑块43的后端面呈由下向前端倾斜的斜面,所述上模板2上设置有可推动滑块43的斜楔21,所述斜楔21下端斜面匹配抵接滑块43后端的斜面。所述垫板42上还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斜楔21的后支撑板46,所述后支撑板46与斜楔21对应可滑动抵接。

所述定位模具3包括定位上模32和定位下模33,所述定位上模32固定在定位下模33上,定位上模32的外壁与定位下模33一致,所述凹模31安装在定位下模33中。

所述压料板5和上模板2之间设置有聚氨酯胶6。

以上所述,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只要其以任何相同或相似手段达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都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