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上压料的纵梁拉延成型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07316阅读:268来源:国知局
一种上压料的纵梁拉延成型模具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冲压模具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上压料的纵梁拉延成型模具。



背景技术:

零件的上压料拉延模具是零件成型工艺的具体实施工具,汽车所有钣金件都是通过一定的拉延模具结构来实现实际生产的。

在现有技术中,一般拉延模具结构都是有凸模、凹模、压边圈三个部件组成,一般压边圈设计为零件外部压料,很难解决产品内部起皱的情况,由于白车身零件形状的多样性,不可避免会有一些顶面起伏较大的零件。由于采用常规拉延手段,无法根本解决产品起皱问题,从而无法保证产品外观表面质量,同时对于高强钢梁类件较严重的起皱情况会大大增大试模难度,从而无法保证零件精度。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上压料的纵梁拉延成型模具,能够有效解决零件起皱的缺陷,提高零件的表面质量,并提升零件的精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上压料的纵梁拉延成型模具,包括凸模、凹模和压边圈,压边圈套设于凸模上,凹模设于压边圈上方,其下端面与压边圈上端面接触,还包括设于凹模内的上压料芯,上压料芯的上端设有数个氮气弹簧,上压料芯的下端面与凸模的上端面接触。

所述的上压料芯包括第一上压料芯和第二上压料芯。

所述的第一上压料芯和第二上压料芯上端都还设有数个安全限位螺栓。

所述的凸模与压边圈、压边圈与凹模、凹模与上压料芯的接触面上均设有导向。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通过压机顶杆顶起压边圈,凹模下行与压边圈接触压住板料,凹模下行到一定行程时上压料芯与凸模接触压料,实现内外同时压料进行拉延的过程,这样就能有效的控制零件起皱,提升了零件外观表面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零件易起皱区域的示意图;

图2是零件上设置两个上压料区域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凹模与压边圈组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凸模与上压料芯组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侧面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请结合图1所示,是本实施例后纵梁零件图,图中a部位即为零件上容易起皱的区域,故应对此区域进行上压料的拉延。

请结合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设计有b部分和c部分两个上压料拉延区域。

请结合图3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上压料的纵梁拉延成型模具,包括凸模1、凹模2和压边圈3,压边圈3套设于凸模1上,凹模2设于压边圈3上方,其下端面与压边圈3上端面接触,还包括设于凹模2内的上压料芯4,上压料芯4的上端设有数个氮气弹簧5,上压料芯4的下端面与凸模1的上端面接触,其中,凸模1固定压机下台面上,凹模2安装在压机上台面上,下台面的顶杆作为压边圈3的压力源,凹模2下行,凹模2与压边圈3接触,压料后运动到一定行程上,氮气弹簧5作为上压料芯4的压力源,使压料芯4与凸模1接触压料,从而达到零件内外同时压料进行拉延的过程。

较佳的,根据实施例中零件的形状大小,所述的上压料芯4包括第一上压料芯401和第二上压料芯402。

较佳的,所述的第一上压料芯401和第二上压料芯402上端都还设有数个安全限位螺栓6,以保证试模过程中的安全性。

另外,本实用新型中的氮气弹簧5和安全限位螺栓6可以重复使用,因此,本本实用新型与现有的模具相比,成本提升不大,但最为重要的是本实用新型从根本上解决了零件起皱的问题。

请结合图5所示,凸模1和压边圈3,压边圈3和凹模2,凹模2和上压料芯4之间都设置了导向7,用以保证各个部件之间的运动精度。

本技术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用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变化、变型都将落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