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制动蹄滚轮轴轴肩偏移的冷挤压加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73440阅读:267来源:国知局
防止制动蹄滚轮轴轴肩偏移的冷挤压加工工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制动器零件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防止制动蹄滚轮轴轴肩偏移的冷挤压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车辆制动器是车辆的重要部件,是保证行车安全的关键。目前常用的车辆制动器包括鼓式制动器和盘式制动器。当前国内挂车、半挂车、货车广泛使用的鼓式制动器是由制动底板、制动蹄、摩擦衬片、制动蹄支承销、凸轮轴、回位弹簧、调整臂、拉簧、滚轮轴、滚轮等零部件组成。其中滚轮轴也称为制动蹄滚轮销,和滚轮一起使用,滚轮套接在滚轮轴上,当踩动刹车时,凸轮轴的凸轮曲面推动滚轮将制动蹄张开,制动蹄上的摩擦衬片与转动着的制动鼓内圆柱面接触,产生摩擦阻力距,实施制动,因此,对滚轮轴的机械性能要求很高,如果滚轮轴发生故障将直接导致制动失效。

在现有技术中,滚轮轴的结构如图1所示,一般使用45#圆钢经热锻造、机加工而成,锻造工艺复杂、生产效率较低,尤其是锻造后需要对零件的各个面进行加工,加工量大,导致该产品的生产成本很高。部分厂家试验采用挤压工艺进行加工,但是因工艺设计不合理、变形量过大等因素,产品表面有大量裂纹,无法得到合格产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防止制动蹄滚轮轴轴肩偏移的冷挤压加工工艺,将产品直接通过模具冷挤压成形,轴身光洁度好,加工精度得到保障。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止制动蹄滚轮轴轴肩偏移的冷挤压加工工艺,将45#圆钢按长度下料,先退火、喷丸去氧化皮,再将圆钢放入90℃~110℃的石墨乳溶液中浸泡后取出,再放入冷挤压模具挤压,冷挤压模具的模腔包括轴肩模腔、轴身模腔,圆钢的下部在轴身模腔中向外膨胀形成表面光洁的轴身,圆钢的上部在轴肩模腔中被压扁向外流动形成带凹槽的腰圆形凸台,凸台的凹槽部分为轴肩,轴肩外部为环形的毛边,工件去除毛边后经轴身末端倒角、加工卡槽和退刀槽三个工序得到成品,其中,轴身模腔的深度等于成品轴身的长度,凸模下行至最低点时,凸模下端与轴身模腔底部之间的距离等于成品的总长。

优选的,毛边后厚度为1.5mm~2mm。

优选的,石墨乳溶液为石墨乳加水稀释1倍后的溶液。

优选的,轴身模腔的直径比圆钢的直径大0.8mm~1mm。

优选的,退火的具体过程为:缓慢加热到720℃,保温2小时,随炉冷到500℃出炉,自然冷却至常温。

优选的,圆钢在石墨乳溶液中浸泡50秒~60秒。

优选的,冷挤压时,凸模下行速度为20~30mm/s。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一种防止制动蹄滚轮轴轴肩偏移的冷挤压加工工艺,将45#圆钢按长度下料,先退火、喷丸去氧化皮,再将圆钢放入90℃~110℃的石墨乳溶液中浸泡后取出,再放入冷挤压模具挤压,冷挤压模具的模腔包括轴肩模腔、轴身模腔,圆钢的下部在轴身模腔中向外膨胀形成表面光洁的轴身,圆钢的上部在轴肩模腔中被压扁向外流动形成带凹槽的腰圆形凸台,凸台的凹槽部分为轴肩,轴肩外部为环形的毛边,工件去除毛边后经轴身末端倒角、加工卡槽和退刀槽三个工序得到成品,其中,轴身模腔的深度等于成品轴身的长度,凸模下行至最低点时,凸模下端与轴身模腔底部之间的距离等于成品的总长,通过本工艺,产品的轴身表面挤压后直接成形,保证了轴身的长度尺寸、轴肩的厚度尺寸,即使圆钢放入轴身模腔中有所偏移,轴身模腔限制了轴身的中心,凸模限制了轴肩的中心,使得轴肩相对轴身不会发生偏移。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加工的制动蹄滚轮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2 是冷挤压后的制动蹄滚轮轴坯料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轴身

2——轴肩

3——毛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并不是把本发明的实施范围限制于此。

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防止制动蹄滚轮轴轴肩偏移的冷挤压加工工艺,先将45#圆钢按长度下料,该长度根据加工后毛边3的高度反推计算,应保证毛边3的高度在6mm与15mm之间,既保证金属完全充满型腔,也控制了废料的比例,从而提高材料利用率,本发明的材料利用率可以达到96%以上。

将圆钢进行退火、喷丸,退火的具体过程为:缓慢加热到720℃,保温2小时,随炉冷到500℃出炉,自然冷却至常温,从而降低硬度,细化晶粒,利于冷锻时材料流动。

接下来将圆钢放入90℃~110℃的石墨乳溶液中浸泡后取出,使得石墨乳溶液附在圆钢的表面,90℃~110℃的温度使得石墨乳溶液成膜均匀。在现有技术中,一般是使用石墨乳溶液喷涂在模具的型腔表面,从而便于脱模和保护模具,而本方案将浓度较高的石墨乳成膜与工件表面,从而使得工件变形后的轴身1表面光洁度非常高,不需要再次加工。将工件放入冷挤压模具挤压,冷挤压模具的模腔包括轴肩模腔、轴身模腔,圆钢的下部在轴身模腔中向外膨胀形成表面光洁的轴身1,圆钢的上部在轴肩模腔中被压扁向外流动形成带凹槽的腰圆形凸台,凸台的凹槽部分为轴肩2,轴肩2外部为环形的毛边3,工件去除毛边3后经轴身1末端倒角、加工卡槽和退刀槽三个工序得到成品,其中,轴身模腔的深度等于成品轴身1的长度,凸模下行至最低点时,凸模下端与轴身模腔底部之间的距离等于成品的总长。通过本技术方案,工件经过冷挤压后需要的加工步骤很少,产品的轴身1表面挤压后直接成形,保证了轴身1的长度尺寸、轴肩2的厚度尺寸,即使圆钢放入轴身模腔中有所偏移,轴身模腔限制了轴身1的中心,凸模限制了轴肩2的中心,使得轴肩2相对轴身1不会发生偏移,降低了加工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进一步的,石墨乳溶液为石墨乳加水稀释1倍后的溶液,使用的石墨乳为锻造石墨乳。

进一步的,轴身模腔的直径比圆钢的直径大0.8mm~1mm,该数值不宜过大或过小,过大时轴身1表面的光洁度较差,轴身1容易产生裂纹,而较小时挤压阻力较大导致模具容易损坏,圆钢挤压变形后表面发生冷作硬化,表面硬度增加,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

进一步的,圆钢在石墨乳溶液中浸泡1分钟。

冷挤压时,凸模下行速度为20~30mm/s,工件变形均匀,该凸模下行速度也是为了使表面发生冷作硬化。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