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制动蹄外缘的研磨机床。
背景技术:
制动蹄在压铸成型后,需要经过研磨外缘等工序才能固定上摩擦片,制动蹄外缘的研磨需要先对制动蹄进行定位,由于制动蹄的在研磨前已经安装上了弹簧,制动蹄左右两端的部件通过弹簧的作用力连接在一起,此时想要自动完成制动蹄的定位是很难的,通过手动定位在弹簧的配合下定位效果较好,可是接下来的逐个研磨效率低下,如果是流水线式的定位研磨则需要耗费巨大的资源,因此,有必要做进一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上述所提及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制动蹄外缘的研磨机床,包括有容纳第一电机的机箱,机箱的上方设置有第一平台,机箱的顶面设置有两条相互平行的第一导轨,第一平台的底面设置有对应于两条第一导轨的第一滑槽,机箱在两条第一导轨之间设置有平行于第一导轨的条形孔,第一平台的底面还设置有穿过条形孔与第一电机相连的滑动臂,第一平台的顶面设置有垂直于第一导轨的两条相互平行的第二导轨,第一平台的上方设置有第二平台,第二平台的底面设置有对应于两条第二导轨的第二滑槽,第一平台的顶面还设置有用于推动第二平台的第二电机,第二平台的上方设置有研磨机构,机箱还包括有固定台,固定台上设置有转盘,转盘上设置有制动蹄的夹具。
优选的,机箱的顶面在第一平台的运动方向的两端设置有顶杆。
优选的,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上均设置有缓冲套。
优选的,研磨机构包括磨盘和驱动磨盘的第三电机,第三电机固定在第二平台上。
优选的,磨盘外设置有套件,套件上设置有开口,开口处设置有吸尘管。
优选的,固定台上沿第一平台的运动方向设置有若干个转盘。
优选的,夹具包括对应于制动蹄中左右两个部件连接位置的圆形柱体和矩形柱体。
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制动蹄外缘的研磨机床能够在多个夹具中完成制动蹄的定位,通过第一平台和第二平台完成研磨机构在多个夹具中的自动位置切换,保证加工以及上料的不间断运作,同时整体结构较简洁,保证了加工效率的同时节约了成本。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其中:
图1 为研磨机床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制动蹄外缘的研磨机床,包括有容纳第一电机15的机箱1,机箱1的上方设置有第一平台11,机箱1的顶面设置有两条相互平行的第一导轨12,第一平台11的底面设置有对应于两条第一导轨12的第一滑槽13,机箱1在两条第一导轨12之间设置有平行于第一导轨12的条形孔14,第一平台11的底面还设置有穿过条形孔14与第一电机15相连的滑动臂16,第一平台11的顶面设置有垂直于第一导轨12的两条相互平行的第二导轨22,第一平台11的上方设置有第二平台21,第二平台21的底面设置有对应于两条第二导轨22的第二滑槽23,第一平台11的顶面还设置有用于推动第二平台21的第二电机24,第二平台21的上方设置有研磨机构,机箱1还包括有固定台4,固定台4上设置有转盘41,转盘41上设置有制动蹄的夹具42。制动蹄一般包括左右两个半蹄,两个半蹄的一端铰接而另一端分离,两个半蹄之间设置有回位弹簧,制动蹄的定位可以通过夹具42夹住两个半蹄连接的位置,通过回位弹簧来完成固定。固定好制动蹄后,通过第一平台11配合第二平台21控制研磨机构在不同的转盘41间进行一定,旋转转盘41带动制动蹄来研磨制动蹄的外缘。
机箱1的顶面在第一平台11的运动方向的两端设置有顶杆。顶杆用于限制第一平台11的移动范围,防止第一平台11从机箱1上掉落。
第一导轨12和第二导轨22上均设置有缓冲套,缓冲套用于第一导轨12和第二导轨22运动过程中的减震。
研磨机构包括磨盘和驱动磨盘的第三电机31,第三电机31固定在第二平台21上,磨盘外设置有套件32,套件32上设置有开口,开口处设置有吸尘管33。套件32用于防止研磨后的灰尘和杂质四处飘散,吸尘管33用于吸走研磨所产生的灰尘和杂质。
固定台4上沿第一平台11的运动方向设置有若干个转盘41,若干个转盘41使得研磨机床能够不间断的进行研磨,在研磨一个转盘41上的制动蹄时,其他的转盘41可以进行给料,多个固定台4容易定位,第一平台11和第二平台21在控制系统的初始设定在在各个固定台4之间进行自动移位。
夹具42包括对应于制动蹄中左右两个部件连接位置的圆形柱体和矩形柱体,圆形柱体对应两个半蹄的铰接位置,矩形柱体对应两个半蹄的分离位置,便于定位。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并非对其进行限制,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任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