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稳定的模具冲压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52965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一种稳定的模具冲压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模具冲压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稳定的模具冲压器。



背景技术:

高科技产业中,人工成本占据很大部分,为使产品获得竞争力,迫切需要在产品生产环件降低成本,因此采用模具批量生产产品成为必然。高科技产品的精度要求一般较高,因此为保证产品质量,模具必须具备高精度,现有的模具冲压机存在造价高、体积大、冲压准确度底的问题,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尤其是高科技企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稳定的模具冲压器,其能够解决上述现在技术中的问题。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发明的一种稳定的模具冲压器,包括顶梁以及固定在所述顶梁两侧底部的支柱,所述顶梁下方的所述支柱之间固定设有支架,所述支架内设有第一滑接槽,所述第一滑接槽内设有左右延长设置的第一螺型杆,所述第一螺型杆上螺型配合连接有滑接块,所述滑接块上部位于所述支架顶端外,所述滑接块内部设有滑接腔,所述滑接块顶端内设有方槽,所述方槽内底面中部位置与所述滑接腔内顶端中部位置之间设置有上下通连所述滑接块内部的通连槽,所述滑接腔内设有左右延长设置的第二螺型杆,所述第二螺型杆上设有挤压斜块,所述挤压斜块左侧上方设有第一斜倾面,所述方槽内滑接配合连接有模具台,所述通连槽内滑接配合连接有顶端与所述模具台底面固定连接的挤压柱,所述挤压柱右侧下方设有第二斜倾面,所述顶梁中部底面内设有开口槽,所述开口槽底部两侧设有曲边槽,所述开口槽内设有前后延长设置的旋动轴,所述旋动轴上固定设有度数盘,所述度数盘后侧端面的所述旋动轴上固定设有第二齿边轮,所述第二齿边轮顶部契合连接有第一齿边轮,所述度数盘底部设有长出所述顶梁底面的极限块,所述极限块底面内设有第四电马达,所述第四电马达底部配合连接有第三螺型杆,所述第三螺型杆外配合连接有冲压套筒,所述冲压套筒两侧固定设置有导杆,所述导杆与设置在极限块内部的导引槽滑接,所述冲压套筒底部固定设置有冲压头,所述支柱底部设置有滑接装置。

进一步地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螺型杆左侧端与左侧的所述支架内侧端面旋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一螺型杆右侧端与第一电马达连接,所述第一电马达外表面设置在右侧所述支架内侧端面内且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技术方案,所述滑接块底面设有用以与所述第一滑接槽内底面滑接配合连接的滑接轮。

进一步地技术方案,所述第二螺型杆左侧端与所述滑接腔左侧里壁旋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二螺型杆右侧端与第二电马达连接,所述第二电马达设置在所述滑接腔右侧里壁内且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技术方案,所述通连槽左右两侧的所述方槽内底面内设有内方槽,所述内方槽内设有顶部与所述模具台底面固定连接以及底部与所述内方槽内底面固定连接的拉簧,所述方槽左右两侧里壁相对设有第二滑接槽,所述第二滑接槽内分别滑接配合连接有与所述模具台左右两侧外壁底部周边处固定连接的凸头。

进一步地技术方案,所述模具台顶端设有可左右调节的卡固头,所述卡固头内设有模具。

进一步地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齿边轮左侧端与所述开口槽左侧里壁旋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一齿边轮后端通过旋动轴与第三电马达连接,所述第三电马达设置在所述开口槽后侧里壁内且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技术方案,所述滑接装置包括万向轮和刹停器,所述万向轮通过轮转设置在所述支柱底部腔内,所述轮转前后延长设置并与所述支柱底部旋动配合连接,所述刹停器设置在所述万向轮外侧,通过设置所述滑接装置增强装置整体灵活性,方便搬移。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滑接块内部设滑接腔,滑接块顶端内设方槽,方槽内底面中部位置与滑接腔内顶端中部位置之间上下通连滑接块内部的通连槽,滑接腔内设左右延长设置的第二螺型杆,第二螺型杆上设挤压斜块,挤压斜块左侧上方设第一斜倾面,方槽内滑接配合连接模具台,通连槽内滑接配合连接顶端与模具台底面固定连接的挤压柱,挤压柱右侧下方设第二斜倾面,从而实现自动升降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工人劳动强度,通过挤压斜块上的第一斜倾面与挤压柱底部的第二斜倾面滑接配合实现精度调节冲压。

2.通过开口槽底部两侧设曲边槽,开口槽内设前后延长设置的旋动轴,旋动轴上固定设度数盘,度数盘后侧端面的旋动轴上固定设第二齿边轮,第二齿边轮顶部契合连接第一齿边轮,度数盘底部设长出顶梁底面的极限块,极限块底面内设第四电马达,第四电马达底部配合连接冲压头,从而实现自动控制冲压头的角度调节。

3.本发明结构简单,制造成本和维护成本低,能自动控制升降冲压工作,以及冲压头自动角度调节。

附图说明

为了易于说明,本发明由下述的具体实施例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稳定的模具冲压器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第二齿边轮与第一齿边轮分别以及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模具台升起且冲压头下冲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度数盘控制冲压头朝左侧倾斜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度数盘控制冲压头朝右侧倾斜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极限块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6所示,本发明的一种稳定的模具冲压器,包括顶梁7以及固定在所述顶梁7两侧底部的支柱6,所述顶梁7下方的所述支柱6之间固定设有支架5,所述支架5内设有第一滑接槽51,所述第一滑接槽51内设有左右延长设置的第一螺型杆52,所述第一螺型杆52上螺型配合连接有滑接块4,所述滑接块4上部位于所述支架5顶端外,所述滑接块4内部设有滑接腔42,所述滑接块4顶端内设有方槽45,所述方槽45内底面中部位置与所述滑接腔42内顶端中部位置之间设置有上下通连所述滑接块4内部的通连槽43,所述滑接腔42内设有左右延长设置的第二螺型杆421,所述第二螺型杆421上设有挤压斜块422,所述挤压斜块422左侧上方设有第一斜倾面423,所述方槽45内滑接配合连接有模具台452,所述通连槽43内滑接配合连接有顶端与所述模具台452底面固定连接的挤压柱431,所述挤压柱431右侧下方设有第二斜倾面432,所述顶梁7中部底面内设有开口槽73,所述开口槽73底部两侧设有曲边槽74,所述开口槽73内设有前后延长设置的旋动轴735,所述旋动轴735上固定设有度数盘731,所述度数盘731后侧端面的所述旋动轴735上固定设有第二齿边轮734,所述第二齿边轮734顶部契合连接有第一齿边轮732,所述度数盘731底部设有长出所述顶梁7底面的极限块7311,所述极限块7311底面内设有第四电马达7312,所述第四电马达7312底部配合连接有第三螺型杆711,所述第三螺型杆711外配合连接有冲压套筒712,所述冲压套筒712两侧固定设置有导杆714,所述导杆714与设置在极限块7311内部的导引槽713滑接,所述冲压套筒712底部固定设置有冲压头7313,所述支柱6底部设置有滑接装置。

其中,所述第一螺型杆52左侧端与左侧的所述支架5内侧端面旋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一螺型杆52右侧端与第一电马达53连接,所述第一电马达53外表面设置在右侧所述支架5内侧端面内且固定连接,从而实现自动控制滑接块4的左右滑接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其中,所述滑接块4底面设有用以与所述第一滑接槽51内底面滑接配合连接的滑接轮41,从而实现滑接块4滑接时减少磨损,提高灵活性。

其中,所述第二螺型杆421左侧端与所述滑接腔42左侧里壁旋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二螺型杆421右侧端与第二电马达424连接,所述第二电马达424设置在所述滑接腔42右侧里壁内且固定连接,从而通过控制挤压斜块422滑接,使挤压斜块422与挤压柱431滑接配合实现自动控制模具台452的升降工作,提高冲压精准性。

其中,所述通连槽43左右两侧的所述方槽45内底面内设有内方槽44,所述内方槽44内设有顶部与所述模具台452底面固定连接以及底部与所述内方槽44内底面固定连接的拉簧441,所述方槽45左右两侧里壁相对设有第二滑接槽451,所述第二滑接槽451内分别滑接配合连接有与所述模具台452左右两侧外壁底部周边处固定连接的凸头4521,从而实现升降滑接的稳定性以及实现自动复位工作。

其中,所述模具台452顶端设有可左右调节的卡固头453,所述卡固头453内设有模具3,从而实现对不同规格的模具3进行冲压工作。

其中,所述第一齿边轮732左侧端与所述开口槽73左侧里壁旋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一齿边轮732后端通过旋动轴与第三电马达733连接,所述第三电马达733设置在所述开口槽73后侧里壁内且固定连接,从而实现自动控制度数盘731带动冲压头7313实现角度调节工作。

其中,所述滑接装置包括万向轮6011和刹停器6013,所述万向轮6011通过轮转6012设置在所述支柱6底部腔内,所述轮转6012前后延长设置并与所述支柱6底部旋动配合连接,所述刹停器6013设置在所述万向轮6011外侧,通过设置所述滑接装置增强装置整体灵活性,方便搬移。

初始状态时,挤压斜块422位于滑接腔42的最右侧位置,此时,受到拉簧441的拉伸力使模具台452底面与方槽45内底面相抵接,同时,模具台452两侧的凸头4521位于第二滑接槽451最底部位置,此时,挤压柱431底部最大程度伸入滑接腔42内,同时,挤压柱431上的第二斜倾面432与挤压斜块422上的第一斜倾面423左侧段滑接抵接,此时,滑接块4位于支架5内的中部位置,同时,冲压头7313底面与模具台452顶端中部位置平行相对设置。

当模具3顶部需要冲压加工时,首先将通过卡固头453将模具3固定在模具台452顶端,然后通过第二电马达424带动第二螺型杆421正转,由第二螺型杆421带动挤压斜块422沿滑接腔42朝左侧方向滑接,此时,挤压斜块422通过第一斜倾面423与挤压柱431上的第二斜倾面432抵压滑接配合,此时,挤压柱431带动模具台452克服拉簧441的拉伸力向上滑接,通过第二电马达424带动第二螺型杆421反转,从而控制模具台452的下降工作,实现对不同厚度的模具3进行精度冲压工作,然后通过第一电马达53控制第一螺型杆52正反旋动,由第一螺型杆52带动滑接块4左右滑接,从而控制模具台452的左右滑接实现对模具3顶端进行全面冲压工作;

当需要冲压模具3右侧周边处使,首先通过第三电马达733带动第一齿边轮732正转,由第一齿边轮732带动第二齿边轮734以及旋动轴735朝左侧旋动,同时旋动轴735带动度数盘731朝左侧旋动,此时,度数盘731带动极限块7311以及冲压头7313朝左侧旋动滑入左侧曲边槽74内,使冲压头7313朝左侧倾斜,此时,通过第一电马达53控制第一螺型杆52正向旋动,由第一螺型杆52带动滑接块4向左侧滑接调节,使模具3右侧周边处位于冲压头7313底部下方,然后通过第二电马达424带动第二螺型杆421正转,由第二螺型杆421带动挤压斜块422沿滑接腔42朝左侧方向滑接,此时,挤压斜块422通过第一斜倾面423与挤压柱431上的第二斜倾面432抵压滑接配合,此时,挤压柱431带动模具台452克服拉簧441的拉伸力向上滑接,直至模具3右侧周边处与冲压头7313相抵接,从而实现模具3右侧边角冲压,当极限块7311左侧端面与左侧的曲边槽74里壁相抵时,控制第三电马达733停止旋动,此时冲压头7313为最大向左侧倾斜状态;

当需要冲压模具3左侧周边处使,首先通过第三电马达733带动第一齿边轮732反转,由第一齿边轮732带动第二齿边轮734以及旋动轴735朝右侧旋动,同时旋动轴735带动度数盘731朝右侧旋动,此时,度数盘731带动极限块7311以及冲压头7313朝右侧旋动滑入右侧曲边槽74内,使冲压头7313朝右侧倾斜,此时,通过第一电马达53控制第一螺型杆52反旋动,由第一螺型杆52带动滑接块4向右侧滑接调节,使模具3左侧周边处位于冲压头7313底部下方,然后通过第二电马达424带动第二螺型杆421正转,由第二螺型杆421带动挤压斜块422沿滑接腔42朝左侧方向滑接,此时,挤压斜块422通过第一斜倾面423与挤压柱431上的第二斜倾面432抵压滑接配合,此时,挤压柱431带动模具台452克服拉簧441的拉伸力向上滑接,直至模具3左侧周边处与冲压头7313相抵接,从而实现模具3左侧边角冲压,当极限块7311右侧端面与右侧的曲边槽74里壁相抵时,控制第三电马达733停止旋动,此时冲压头7313为最大向右侧倾斜状态。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滑接块内部设滑接腔,滑接块顶端内设方槽,方槽内底面中部位置与滑接腔内顶端中部位置之间上下通连滑接块内部的通连槽,滑接腔内设左右延长设置的第二螺型杆,第二螺型杆上设挤压斜块,挤压斜块左侧上方设第一斜倾面,方槽内滑接配合连接模具台,通连槽内滑接配合连接顶端与模具台底面固定连接的挤压柱,挤压柱右侧下方设第二斜倾面,从而实现自动升降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工人劳动强度,通过挤压斜块上的第一斜倾面与挤压柱底部的第二斜倾面滑接配合实现精度调节冲压。

2.通过开口槽底部两侧设曲边槽,开口槽内设前后延长设置的旋动轴,旋动轴上固定设度数盘,度数盘后侧端面的旋动轴上固定设第二齿边轮,第二齿边轮顶部契合连接第一齿边轮,度数盘底部设长出顶梁底面的极限块,极限块底面内设第四电马达,第四电马达底部配合连接冲压头,从而实现自动控制冲压头的角度调节。

3.本发明结构简单,制造成本和维护成本低,能自动控制升降冲压工作,以及冲压头自动角度调节。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