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料系统及上料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66978发布日期:2018-10-26 20:14阅读:20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化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分料系统及上料系统。



背景技术:

阻尼减震器作为机械设备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起着隔离设备动力振动、降低设备噪音的作用,在各类卧式、立式水泵、风机、空调机组、发电机组、柴油机组、管道等设备、结构中应用广泛,其中有单一阻尼器组成的减震器,亦有更多两个及更多阻尼器组成的减震器,在阻尼减震器的自动化装配过程中,使用振动盘进行单一出料,一个一个的取阻尼器进行装配,效率太低,难以达到日常产量要求,由于阻尼器较大,现有振动盘难以实现双料道出料,由于单料道出料效率较高,因此如何充分利用振动器单料道出料效率高的优势来提高阻尼减震器的自动化装配效率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分料系统及上料系统,可以充分利用单料道振动器出料效率高的优势进而提高阻尼减震器的自动化装配效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

提供一种分料系统,包括分料装置和出料装置,所述出料装置的出料口与所述分料装置的入料口相对应,所述分料装置包括:

设置在入料口处的检测装置,用于在检测到物料时输出检测信号;

底座;

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分料块,所述分料块上设置有至少两分料槽;

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移动装置,所述移动装置与所述分料块及所述检测装置连接,用于从所述检测装置接收所述检测信号并根据所述检测信号移动以带动所述分料块移动,使所述至少两分料槽依次与所述入料口对应。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

一种上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系统包括取料装置及分料系统,所述分料系统包括:

分料装置和出料装置,所述出料装置的出料口与所述分料装置的入料口相对应,所述分料装置包括:

设置在入料口处的检测装置,用于在检测到物料时输出检测信号;

底座;

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分料块,所述分料块上设置有至少两分料槽;

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移动装置,所述移动装置与所述分料块及所述检测装置连接,用于从所述检测装置接收所述检测信号并根据所述检测信号移动以带动所述分料块移动,使所述至少两分料槽依次与所述入料口对应接收所述物料,再通过所述取料装置取走所述物料。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分料装置,包括:设置在入料口处的检测装置,用于在检测到物料时输出检测信号;底座;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分料块,所述分料块上设置有至少两分料槽;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移动装置,所述移动装置与所述分料块及所述检测装置连接,用于从所述检测装置接收所述检测信号并根据所述检测信号移动以带动所述分料块移动,使所述至少两分料槽依次与所述入料口对应,出料装置的出料口与所述分料装置的入料口相对应,以实现充分利用单料道振动器出料效率高的优势进而提高阻尼减震器的自动化装配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分料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分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分料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分料装置中第一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分料装置中分料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分料装置中设置有检测装置的底座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上料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说明。

请参阅图1及图2,是本实用新型分料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及本实用新型分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所述分料系统1000包括:

分料装置1100和出料装置1200,所述出料装置1200的出料口1210与所述分料装置1100的入料口1110相对应。

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装置1200为单料道振动盘。

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料装置1100包括(结合图2与图3):

设置在入料口1110处的检测装置1120,用于在检测到物料时输出检测信号;

底座1130;

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130由四根水平杆1131两两垂直形成一四边形水平框架,在形成的四边形水平框架的四角处各设置一根垂直杆1132,以四角支撑所述水平框架,通过螺栓将垂直杆1132与水平杆1131连接,在所述水平框架上设置一工作平台1133组成所述底座1130,通过螺栓将所述工作平台1133与所述水平框架固定。

设置在所述底座1130上的分料块1140,所述分料块1140上设置有至少两分料槽1150;

设置在所述底座1130上的移动装置1160,所述移动装置1160与所述分料块1140及所述检测装置1120连接,用于从所述检测装置1120接收所述检测信号并根据所述检测信号移动以带动所述分料块1140移动,使所述至少两分料槽1150依次与所述入料口1110对应。

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装置1160与所述分料块1140固定连接。

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料装置1100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分料块1140两侧的第一挡块1171和第二挡块1172,所述分料块1140与所述第一挡块1171和第二挡块1172中的一个接触以使分料槽1150与入料口1110对位。

如图4所示,图4是本实用新型分料装置中第一挡块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第一挡块1171与所述第二挡块1172结构相同,在此以所述第一挡块1171为例说明。所述第一挡块1171由上下两挡块组成,所述下挡块11712通过内置螺柱固定于所述底座工作平台1133上,所述上挡块11711小于所述下挡块11712,在所述上挡块11711上设置腰型槽11713,将螺栓通过所述腰型槽11713与所述下挡块11712固定,通过调整所述螺栓在所述腰型槽11713中的位置,可用于调整所述分料块1140的位置,使所述分料槽1150与出料口1210对应。

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料块1140左右水平移动,所述第一挡块1171和第二挡块1172分别设置在所述分料块1140的左右两侧。

所述分料块1140距所述底座工作平台1133一定距离(本实施例中即为所述下挡块11712高度),可避免所述分料块1140与所述底座1130上工作平台1133的摩擦,所述分料块1140在左右移动过程中与所述第一挡块1171和第二挡块1172中的上挡块对齐。

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料装置1100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入料口1110两侧且位于所述分料块1140远离所述移动装置1160的一侧的第一挡片1111和第二挡片1112,通过所述第一挡片1111和第二档片1112形成所述入料口1110及使得物料位于所述分料块1140的分料槽1150中。

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片1111和第二挡片1112为L型,一侧固定在所述底座1130上,另一侧遮挡所述分料块1140。

所述第一挡片1111和第二挡片1112的一侧通过螺栓固定于所述底座1130的工作平台1133上,另一侧遮挡所述分料块1140中的一分料槽1150,用于保持物料位于所述分料槽1150中。

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装置1160包括控制单元(图中未示出),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检测装置1120连接,用于从所述检测装置1120接收检测信号并根据所述检测信号输出控制信号以控制所述移动装置1160移动。

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分料槽1150包括第一分料槽1151及第二分料槽1152,且所述第一分料槽1151及第二分料槽1152间隔设置在所述分料块1140上。

如图5所示,图5是本实用新型分料装置中分料块的结构示意图。所述分料块1140为矩形,沿所述分料块1140的长边方向间隔适宜距离设置第一分料槽1151及第二分料槽1152,所述第一分料槽1151及第二分料槽1152之间设有一孔1153,可用于减轻所述分料块1140自身重量。所述孔1153的大小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

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底座1130上对应所述入料口1110的位置设置检测孔1180,以容纳所述检测装置1120,所述至少两分料槽1150的底部设置有与所述检测孔1180对应的通孔1190。

如图6所示,所述检测孔1180位于对应所述入料口1110的位置的所述底座1130上的工作平台1133内,所述分料槽1150对应入料口1110时,所述检测孔1180与所述分料槽1150的底部的通孔1190对应。

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装置1160为直线运动装置。

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运动装置为气动滑台、滚珠钢丝、丝杆滑块及电缸结构其中之一。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直线运动装置为气动滑台,在所述气动滑台两端的所述底座1130的工作平台1133上设置有两孔洞1134,连接所述气动滑台的气管通过所述两孔洞1134后(可避免气管在工作平台1133上缠绕)与设置在所述分料系统1000外部的动力装置(如气囊,图中未示出)连接,所述动力装置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所述控制单元从所述检测装置1120接收检测信号并根据所述检测信号输出控制信号以控制所述动力装置为所述气动滑台提供移动动力。

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装置1120为光电传感装置和微动开关装置其中之一。

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料槽1150的高度与所述出料装置1200的出料口1210的高度相同,以使所述出料装置1200的出料口1210与所述分料装置1100的入料口1110对应。

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130固定在地面或其他平台。在所述底座1130的四个垂直杆1132内侧设置三角固定支架,通过螺栓及所述三角固定支架将所述底座1130固定于地面或其他平台。

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装置1200为单料道出料装置。

其特征在于,所述物料为阻尼器。

请参阅图7,图7是本实用新型上料系统的结构示意图,所述上料系统100包括取料装置2000及上述所述分料系统1000(如图2,图3所示)。所述上料系统100包括取料装置2000及分料系统1000,所述分料系统1000包括:

分料装置1100和出料装置1200,所述出料装置1200的出料口1210与所述分料装置1100的入料口1110相对应,其中,所述分料装置1100包括:

设置在入料口1110处的检测装置1120,用于在检测到物料时输出检测信号;

底座1130;

设置在所述底座1130上的分料块1140,所述分料块1140上设置有至少两分料槽1150;

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移动装置1160,所述移动装置1160与所述分料块1140及所述检测装置1120连接,用于从所述检测装置1120接收所述检测信号并根据所述检测信号移动以带动所述分料块1140移动,使所述至少两分料槽1150依次与所述入料口1110对应接收所述物料,再通过所述取料装置2000取走所述物料。

在本实施例中,以分料块1140包括两分料槽1150(第一分料槽1151和第二分料槽1152)分离阻尼器为例对所述上料系统100的工作过程描述如下:

所述出料装置1200即单料道振动盘以稳定出料频率(即固定间隔时间出料)为所述分料装置1100提供物料阻尼器,所述阻尼器经出料口1210到达入料口1110处,初始状态,第一分料槽1151对应于入料口1110,检测装置1120即光电传感器检测到所述阻尼器到达所述第一分料槽1151位置,输出检测信号至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所述检测信号输出控制信号以控制气动滑台带动分料块1140向第一挡块1171方向移动,所述第一挡块1171使得所述气动滑台准确定位,即气动滑台带动分料块1140移动,遇第一挡块1171停止时所述第二分料槽1152对应于所述振动盘出料口1210,此时,一次分料完成;其中,光电传感器还连接取料装置2000,所述光电传感器检测到所述阻尼器到达所述第二分料槽1152位置,输出检测信号至取料装置2000,所述取料装置2000一次性将所述第一分料槽1151和第二分料槽1152内的阻尼器取走,使两阻尼器同时进行装配。

所述分料槽1150内阻尼器被取走后,阻尼器再次到达第二分料槽1152,光电传感器检测到所述阻尼器到达所述第二分料槽1152位置,输出检测信号至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所述检测信号输出控制信号以控制气动滑台带动分料块1140向第二挡块1172方向移动,所述第二挡块1172使得所述气动滑台准确定位,即气动滑台带动分料块1140移动,遇第二挡块1172停止时所述第一分料槽1151对应于所述振动盘出料口1210,此时,再次分料完成;光电传感器检测到所述阻尼器到达所述第一分料槽1151位置,输出检测信号至取料装置2000,所述取料装置2000一次性将所述第一分料槽1151和第二分料槽1152内的阻尼器取走,使两阻尼器同时进行装配。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一种分料系统及上料系统,所述分料系统包括分料装置和出料装置,所述出料装置的出料口与所述分料装置的入料口相对应,所述分料装置包括:设置在入料口处的检测装置;底座;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分料块,所述分料块上设置有至少两分料槽;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移动装置,所述移动装置与所述分料块及所述检测装置连接,所述移动装置接收检测信号并根据所述检测信号移动以带动所述分料块移动,使所述至少两分料槽依次与所述入料口对应。经过所述分料装置上两分料槽将经单料道振动盘输出的阻尼器进行分料,以实现充分利用单料道振动器出料效率高的优势提高阻尼减震器的自动化装配效率的目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