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卧式自动套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70331发布日期:2019-01-02 23:02阅读:241来源:国知局
一种卧式自动套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LNG气罐装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LNG气罐内筒与外筒的卧式自动套合装置。



背景技术:

LNG是即液化天然气的缩写,LNG气瓶内筒在绝热材料缠绕包扎完成后需与外筒的套合装配,由于整个筒体体积庞大,必须保持内筒与外筒的中心一致,现有的自动化套合设备在装配时操作繁琐且不够方便,占地面积大,容易损坏筒体,效率一直很低,始终存在套合装配操作困难、影响产品质量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LNG气罐内筒与外筒的卧式自动套合装置,其占地空间小,套合效率高,装配方便。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卧式自动套合装置,用于将内筒与外筒套合,包括处于左侧的移动台和处于右侧并支承外筒的固定台,所述固定台底部设有第一导轨,所述移动台可在第一导轨上左右移动,所述移动台沿左右方向排列有多个用于输送内筒的第一支撑轮,多个第一支撑轮可支承内筒,所述移动台的左右两端均设有升降平台,所述升降平台沿左右方向均设有第二导轨,所述外筒内设有可与第二导轨接驳对接的第三导轨,所述第二导轨上滑动安装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可支承内筒端部的法兰轴,当移动台沿第一导轨滑动时,所述内筒由支撑架托起支承,内筒脱离第一支撑轮,位于内筒右侧的支撑架由第二导轨移动至第三导轨上。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固定台沿左右方向排列有多个可升降并用于输送外筒的第二支撑轮以及多个滚轮,当第二支撑轮下降后,外筒的外周面与滚轮接触,滚轮可带动外筒旋转。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支撑架上转动安装有起升板,所述起升板可呈水平状态或竖直状态,所述起升板一端安装有卡盘和电机,所述卡盘可卡紧内筒端部的法兰轴,所述电机通过卡盘带动内筒旋转。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二导轨和第三导轨均为V型导轨,横截面呈三角形,所述支撑架底部设有V型滚轮。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移动台底部设有移动小车,用于带动移动台在第一导轨上移动,所述移动台底部的左端还设有定位止挡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有:

本套合装置通过设置移动台和固定台,在套合装配内筒和外筒时,移动台沿第一导轨滑动,右侧的支撑架由第二导轨移动至第三导轨上,完成变更导向并套合的动作,内筒通过左侧的支撑架输送,操作简单方便,两个支撑架高度始终保持一致,实现内筒与外筒的中心一致,整个装置在两个筒体底部和端部,未占用过大空间,整个套合的效率非常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局部结构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卧式自动套合装置,用于将内筒1与外筒2套合,包括处于左侧的移动台3和处于右侧并支承外筒2的固定台4,所述固定台4底部设有第一导轨41,所述移动台3可在第一导轨41上左右移动,所述移动台3沿左右方向排列有多个第一支撑轮31,多个第一支撑轮31可支承内筒1,用于输送内筒1至工作初始位置。

其中,所述固定台4沿左右方向排列有多个可升降并用于输送外筒的第二支撑轮43以及多个滚轮42,当第二支撑轮43下降后,外筒2的外周面与滚轮42接触,滚轮42可带动外筒2旋转。

进一步参见图2,所述移动台3的左右两端均设有升降平台32,所述升降平台32沿左右方向均设有第二导轨33,所述第二导轨33上滑动安装有支撑架34,所述支撑架34上转动安装有起升板35,所述起升板35可呈水平状态或竖直状态,所述起升板35一端安装有卡盘36和电机37,所述卡盘36可卡紧内筒1端部的法兰轴5,因此,支撑架34还可单独通过支撑架34支承内筒1端部的法兰轴5,进而,电机37通过卡盘36带动内筒1旋转,所述外筒2内设有可与第二导轨33接驳对接的第三导轨,所述第二导轨33和第三导轨均为V型导轨,横截面呈三角形,所述支撑架34底部设有V型滚轮39,方便在第二导轨33和第三导轨之间过渡。

进一步参见图3,所述移动台3底部设有移动小车38,用于带动移动台3在第一导轨41上移动,所述移动台3底部的左端还设有定位止挡块。

在内筒1与外筒2套合前,内筒1通过第一支撑轮31输送至初始位置,两个支撑架34的起升板35分别转动90°,卡盘36卡紧法兰轴5,升降平台32带动支撑架34和内筒1上升,与第一支撑轮31脱离,电机37带动内筒旋转,以便进行绝热材料的缠绕,待缠绕完成后,停止电机37,等待套合。

在套合时,外筒2通过第二支撑轮43输送至初始位置,第二支撑轮43下降,外筒2的外周面与滚轮42接触,滚轮42带动外筒2旋转,使内筒1和外筒2的中心线处于同一直线上,再通过传感器检测第三导轨和第二导轨33是否处于同一直线上,否则继续旋转外筒2,直至重合;移动小车38带动移动台3在第一导轨41上向右移动,直至V型滚轮39到达外筒左端边缘时停止,V型滚轮39继续向右移动一小段距离,右侧的V型滚轮39由第二导轨33过渡移动至第三导轨上,脱离右侧的升降平台32,此时,右侧的升降平台32下降直至低于外筒的最低线,移动小车38继续带动移动台3在第一导轨41上向右移动,当V型滚轮39快到达外筒右端边缘时,移动小车38慢速向右移动,同时支撑架34相对移动台3等速向左移动,使右侧的升降平台32超出外筒2右端边缘,此时,支撑架34和移动小车38停止,右侧的升降平台32上升使右侧的第二导轨33与第三导轨处于同一直线上,支撑架34向右移动使右侧的支撑架移动到右侧的第二导轨33上,此后可对内筒和外筒进行点焊,点焊完成后两个支撑架34的卡盘36松开法兰轴5,起升板35转动至水平状态,升降平台32下降,移动小车38带动移动台3向左移动至初始位位置,固定台4上的第二支撑轮43上升使外筒脱离滚轮42,第二支撑轮43带动外筒和内筒移动至下一工序,完成套合操作,整个套合的效率非常高,而且本套合装置在两个筒体底部和端部,占地空间小。

以上所述,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只要其以任何相同或相似手段达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