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45902发布日期:2019-02-12 22:18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脱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脱料装置,特别涉及一种能够自动对加工成型的模锻件进行脱料处理的脱料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锻造生产技术中,采用现有的冲锻设备将金属坯料锻造加工成型为模锻件时,往往需要工人手动用钳子将金属坯料夹住放入到冲锻设备内,由冲锻设备对金属坯料进行多道工序的冲压锻造加工,且在完成每一道工序的加工时,需要由工人手动将冲压加工的半成品移动到下一道工序的工位上,以便于进行下一道工序的冲压加工,直至完成最后一道工序锻造加工成型出模锻件时,由工人手动将模锻件取出;在整个锻造加工过程中,需要工人手动参与移动金属坯料,且在完成锻造加工后,往往需要工人手动用钳子将加工成型的模锻件夹住取出,整个锻造加工过程无法实现自动化加工,不利于进一步提高锻造生产效率,工人的劳动强度也较大。因而,有必要研发出一种能够自动将金属坯料锻造加工成为模锻件的自动冲锻设备,以便于能够大大提高锻造生产效率,同时能够有效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而在研发该自动冲锻设备的过程中要解决的一个重点问题,就是需要研发出一种能够自动对加工成型的模锻件进行脱料处理的脱料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脱料装置,该脱料装置设置的脱料机构能够使加工成型的模锻件自动快速、准确地脱落掉入到导料机构的导料槽内,然后由导料机构自动将导料槽内的模锻件自动送入到倾斜导槽,由倾斜导槽将模锻件导出,整个脱料过程实现自动化;在整个冲压锻造过程中,设置的脱料装置有助于提高锻造生产效率,同时有助于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脱料装置,包括工作平台、导料机构和脱料机构,工作平台的左端中部设有出料槽,出料槽内设有倾斜导槽;所述导料机构包括第一支座、第二支座、气缸支架、导料气缸、滑动支架和导料槽,所述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的底部均与工作平台固定连接,且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对称设于出料槽顶部的前后两侧,第一支座的内侧壁右端设有第一滑轨,第二支座的内侧壁右端设有第二滑轨,且第一滑轨与第二滑轨互相对称设置;所述滑动支架的前后两侧分别与第一滑轨、第二滑轨可滑动连接;所述导料槽的右端与滑动支架的右端可转动连接,导料槽的左端是出料端;所述气缸支架固定设于第一支座的内侧壁左端,导料气缸的左端与气缸支架固定连接,导料气缸的活塞杆右端与滑动支架固定连接,由导料气缸带动滑动支架沿着第一滑轨、第二滑轨进行左右往复运动;所述脱料机构包括脱料板、脱料座、连接柱和缓冲弹簧,脱料板的前后两侧分别与第一支座、第二支座的顶部固定连接,脱料板的右端设有圆形通孔,圆形通孔的底部设有脱料座,脱料座通过连接柱与脱料板的右端活动连接,且连接柱上套设有缓冲弹簧;当导料气缸带动滑动支架向右滑动伸出时,导料槽位于脱料座的正下方,当导料气缸带动滑动支架向左滑动缩回时,导料槽的左端向下转动倾斜,导料槽的左端位于倾斜导槽的右端上方。

进一步地,所述脱料座由方形底座和圆形座一体组成,脱料座的中心设有贯通方形底座和圆形座的脱料孔,圆形座的外径与脱料板右端的圆形通孔的内径互相匹配。

进一步地,所述滑动支架包括第一滑块、第二滑块和导料框架,第一滑块与第一滑轨可滑动连接,第二滑块与第二滑轨可滑动连接,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的右端固定安装有导料框架,导料框架内部安装有导料槽,导料槽的右端与导料框架的右端可转动连接,导料槽的左端是出料端,导料框架的左端与导料气缸的活塞杆右端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倾斜导槽的右端设有若干间隔设置的条形通孔,倾斜导槽的左端设有两个间隔设置的安装孔,倾斜导槽呈左低右高倾斜设置,当导料气缸带动滑动支架向左滑动缩回时,导料槽的左端向下转动倾斜,导料槽内的模锻件自动从导料槽左端滑出掉落到倾斜导槽右端,然后从倾斜导槽左端掉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设置的脱料机构能够使加工成型的模锻件自动快速、准确地脱落掉入到导料机构的导料槽内,然后由导料机构自动将导料槽内的模锻件自动送入到倾斜导槽,由倾斜导槽将模锻件导出,整个脱料过程实现自动化;在整个冲压锻造过程中,设置的脱料装置有助于提高锻造生产效率,同时有助于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侧视结构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导料机构的立体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导料机构的导料槽伸出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导料机构的导料槽缩回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滑动支架和导料槽的连接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脱料机构的主视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脱料机构的立体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脱料座的立体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倾斜导槽的立体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时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至图14所示,一种脱料装置,包括工作平台1、导料机构2和脱料机构3,工作平台1的左端中部设有出料槽11,出料槽11内设有倾斜导槽4,倾斜导槽4的右端设有若干间隔设置的条形通孔41,倾斜导槽4的左端设有两个间隔设置的安装孔42,倾斜导槽4呈左低右高倾斜设置;所述导料机构2的底部与工作平台1固定连接,且导料机构2位于倾斜导槽4上方,所述脱料机构3设于导料机构2顶部,加工完成的模锻件在脱料机构3的作用下,模锻件自动掉入到导料机构2的导料槽26内,当导料气缸24带动滑动支架25向左滑动缩回时,导料槽26的左端向下转动倾斜,导料槽26内的模锻件自动从导料槽26左端滑出掉落到倾斜导槽4右端,然后从倾斜导槽4的左端掉出。

如图1至图8所示,所述导料机构2包括第一支座21、第二支座22、气缸支架23、导料气缸24、滑动支架25和导料槽26,所述第一支座21和第二支座22的底部均与工作平台1固定连接,且第一支座21和第二支座22对称设于出料槽11顶部的前后两侧,第一支座21的内侧壁右端设有第一滑轨211,第二支座22的内侧壁右端设有第二滑轨221,且第一滑轨211与第二滑轨221互相对称设置;所述滑动支架25包括第一滑块251、第二滑块252和导料框架253,第一滑块251与第一滑轨211可滑动连接,第二滑块252与第二滑轨221可滑动连接,第一滑块251和第二滑块252的右端固定安装有导料框架253,导料框架253内部安装有导料槽26,导料槽26的右端与导料框架253的右端可转动连接,导料槽26的左端是出料端;所述气缸支架23固定设于第一支座21的内侧壁左端,导料气缸24的左端与气缸支架23固定连接,导料气缸24的活塞杆右端与导料框架253的左端固定连接,由导料气缸24带动滑动支架25沿着第一滑轨211、第二滑轨221进行左右往复运动;当导料气缸24带动滑动支架25向右滑动伸出时,导料槽26位于脱料座32的正下方,当导料气缸24带动滑动支架25向左滑动缩回时,导料槽26的左端向下转动倾斜,导料槽26的左端位于倾斜导槽4的右端上方。

如图1至图4、图9至图11所示,所述脱料机构3包括脱料板31、脱料座32、连接柱33和缓冲弹簧34,脱料板31的前后两侧分别与第一支座21、第二支座22的顶部固定连接,脱料板31的右端设有圆形通孔311,圆形通孔311的底部设有脱料座32,脱料座32由方形底座321和圆形座322一体组成,脱料座32的中心设有贯通方形底座321和圆形座322的脱料孔323,圆形座322的外径与脱料板31右端的圆形通孔311的内径互相匹配,脱料座32通过连接柱33与脱料板31的右端活动连接,且连接柱33上套设有缓冲弹簧34,设置的连接柱33和缓冲弹簧34能使脱料座32具备良好的缓冲减震功能。

如图1至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采用现有的冲孔上模具13与冲孔下模具12配合对金属坯料进行冲孔加工,将金属坯料加工成型为模锻件,然后由本实用新型设备自动对模锻件进行脱料处理,使模锻件自动从冲孔上模具13自动脱落掉入到本实用新型设备,由本实用新型设备自动将模锻件导出。如图13和图14所示,在工作平台1上安装冲孔下模具12(现有的模具设备),冲孔下模具12位于脱料座32的正下方,将待加工的金属坯料放置于冲孔下模具12内,然后由压力机(现有设备,附图未示出)带动冲孔上模具13(现有的模具设备)向下运行,冲孔上模具13的底端向下穿过脱料座32的脱料孔323,对金属坯料进行冲孔加工;完成冲孔加工后,压力机带动冲孔上模具13向上运行,加工成型的模锻件会卡在冲孔上模具13底端,并随着冲孔上模具13向上运行;同时,本实用新型设备的导料气缸24带动滑动支架25向右滑动伸出,当模锻件随着冲孔上模具13向上运行到脱料座32底部时,本实用新型设备的导料槽26刚好位于脱料座32的正下方,此时,冲孔上模具13继续向上运行,模锻件被卡在脱料座32底部,当模锻件与冲孔上模具13底端完全脱离时,模锻件自动掉落到导料槽26内,然后,导料气缸24带动滑动支架25向左滑动缩回,导料槽26的左端向下转动倾斜,导料槽26内的模锻件自动从导料槽26左端滑出掉落到倾斜导槽4右端,然后从倾斜导槽4的左端掉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设置的脱料机构3能够使加工成型的模锻件自动快速、准确地脱落掉入到导料机构2的导料槽26内,然后由导料机构2自动将导料槽26内的模锻件自动送入到倾斜导槽4,由倾斜导槽4将模锻件导出,整个脱料过程实现自动化;在整个冲压锻造过程中,设置的脱料装置有助于提高锻造生产效率,同时有助于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