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传动面壳的压铸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48358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机械传动面壳的压铸模具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配件的压铸制造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机械传动面壳的压铸模具。



背景技术:

在机械配件的压铸制造工业中,常常会遇到各种结构另类的产品。例如,在机械传动面壳中,设有很多细小的螺孔,这些螺孔在压铸成型后,由于螺旋形的构造,导致产品难以脱模。此外,在机械传动面壳的侧部设有由侧边横向延伸至内部的枢接孔,这些枢接孔在压铸成型后,与为了成型出枢接孔的模柱套接在一起,导致产品难以脱模。另外,机械传动面壳一般为偏平状结构设置,面积大,而且很多侧向的延伸部,人工脱模时容易损坏,良品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于脱模和提高良品率的机械传动面壳的压铸模具。

一种机械传动面壳的压铸模具,包括:上模组件和连接上模组件的下模组件;上模组件包括:上模主体和由上至下垂直贯穿上模主体的成型柱;下模组件包括:与上模主体相对设置的下模主体、由下至上垂直贯穿下模主体的活动柱、由下至上垂直贯穿下模主体的成型杆、设置于下模主体一侧的导流管以及设置于下模主体侧边的侧向驱动单元;下模主体与上模主体之间构成成型腔;下模主体设有延伸至成型腔中的横向滑杆,横向滑杆连接侧向驱动单元;成型杆的顶部设有锥形部;导流管连通成型腔;侧向驱动单元包括:位于下模主体侧边的滑轨、滑动连接滑轨的滑块以及穿设在滑块上的联动杆;滑块连接横向滑杆;联动杆由上至下且由内向外的倾斜方向穿设于滑块上。

上述机械传动面壳的压铸模具,上模组件与外部上模板连接,而下模组件与外部下模板连接。上模组件中的上模主体和下模组件中的下模主体之间构成用于成型产品的成型腔。其中,在上模组件中,成型柱用于压铸时成型出产品上表面的凹陷结构。在下模组件中,活动柱在产品成型脱模时,在外部下模板的驱动结构作用下顶起,从而将产品顶出。横向滑杆用于成型出产品上的侧向枢接孔。成型杆顶部的锥形部用于成型出产品下表面的锥形凹槽,锥形凹槽用于后续的螺孔加工。导流管用于引导压铸材料进入到成型腔中。联动杆用于连接外部上模板,在开模时,联动杆和上模组件均跟随着外部上模板垂直向上移动,由于联动杆由上至下且由内向外的倾斜方向穿设于滑块上,所以联动杆在垂直向上移动时,会推动滑块向外移动,滑块再带动横向滑杆向外移动,从而让出脱模的位置。通过上述设置,利用成型柱顶部的锥形部成型出锥形凹槽,解决产品的螺孔难以脱模的问题;利用活动柱将成型后的产品顶出,解决扁平状产品出模难和损坏的问题;横向滑杆和侧向驱动单元配合,成型出产品上的侧向枢接孔,并且解决出模难的问题,从而达到便于脱模和提高良品率的目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模主体的底面设有由内向外延伸的成型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下模主体设有连通导流管的进料通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联动杆为T形结构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横向滑杆上设有卡槽;滑块上设有匹配卡槽的卡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机械传动面壳的压铸模具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机械传动面壳的压铸模具中的上模组件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机械传动面壳的压铸模具中的下模组件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的下模组件去除进料通道和侧向驱动机构后的示意图;

图5为图3所示的下模组件中的成型杆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的含义为:

10-机械传动面壳的压铸模具;

20-上模组件,21-上模主体,22-成型柱;

30-下模组件,32-下模主体,33-活动柱,34-成型杆,35-导流管,36-侧向驱动单元,37-横向滑杆,38-进料通道,39-卡槽,310-锥形部,311-滑轨,312-滑块,313-联动杆,314-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技术手段以及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功能,解析本发明的优点与精神,藉由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详述得到进一步的了解。

参见图1至图5,其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机械传动面壳的压铸模具10。

该机械传动面壳的压铸模具10,用于压铸成型出扁平状的机械传动面壳,包括:上模组件20和连接上模组件20的下模组件30。各组件的具体结构如下:

该上模组件20包括:上模主体21和由上至下垂直贯穿上模主体21的成型柱22。该上模主体21的顶面用于连接外部上模板,工作时跟随外部上模板上下移动。而上模主体21的底面则用于与下模组件30配合。该上模主体21的底面设有由内向外延伸的成型槽。该成型柱22为多个,并且由该上模主体21的顶面开始穿入而从该上模主体21的底面穿出。

该下模组件30包括:与上模主体21相对设置的下模主体22、由下至上垂直贯穿下模主体22的活动柱23、由下至上垂直贯穿下模主体22的成型杆24、设置于下模主体22一侧的导流管25以及设置于下模主体22侧边的侧向驱动单元26。在本实施例中:

该下模主体22与上模主体21之间构成成型腔。其中,该下模主体22的顶面用于与该上模主体21的底面配合构成上述成型腔。而且,下模主体22设有延伸至成型腔中的横向滑杆27和连通导流管25的进料通道28,该横向滑杆27连接侧向驱动单元26。在本实施例中,该横向滑杆27上设有条形的卡槽29。该进料通道28连通上述的成型腔。

该成型杆24为T形结构设置,且其顶部设有锥形部210。由于直接成型含有内螺纹的螺孔会导致脱模困难,因此,在压铸时先利用该成型杆24的锥形部210在预设的位置成型出倒置锥形凹陷,在产品脱模后,通过二次加工在倒置锥形凹陷中得到螺纹孔。

该导流管25通过上述的进料通连通该成型腔,工作时,压铸材料从导流管25的顶端开口进入,然后从导流管25的底端出口进入到进料通道28中。

该侧向驱动单元26为多个,且分布在下模主体22的外侧,每个侧向驱动单元26包括:位于下模主体22侧边的滑轨211、滑动连接滑轨211的滑块212以及穿设在滑块212上的联动杆213。滑块212连接横向滑杆27。联动杆213为T形结构设置,而且该联动杆213由上至下且由内向外的倾斜方向穿设于滑块212上。在本实施例中,滑块212上设有匹配卡槽29的卡块214,组装时,卡块214和卡槽29构成卡扣结构,起到联动的作用。

上述机械传动面壳的压铸模具10,上模组件20与外部上模板连接,而下模组件30与外部下模板连接。上模组件20中的上模主体21和下模组件30中的下模主体22之间构成用于成型产品的成型腔。其中,在上模组件20中,成型柱22用于压铸时成型出产品上表面的凹陷结构。在下模组件30中,活动柱23在产品成型脱模时,在外部下模板的驱动结构作用下顶起,从而将产品顶出。横向滑杆27用于成型出产品上的侧向枢接孔。成型杆24顶部的锥形部210用于成型出产品下表面的锥形凹槽,锥形凹槽用于后续的螺孔加工。导流管25用于引导压铸材料进入到成型腔中。联动杆213用于连接外部上模板,在开模时,联动杆213和上模组件20均跟随着外部上模板垂直向上移动,由于联动杆213由上至下且由内向外的倾斜方向穿设于滑块212上,所以联动杆213在垂直向上移动时,会推动滑块212向外移动,滑块212再带动横向滑杆27向外移动,从而让出脱模的位置。通过上述设置,利用成型柱22顶部的锥形部210成型出锥形凹槽,解决产品的螺孔难以脱模的问题。利用活动柱23将成型后的产品顶出,解决扁平状产品出模难和损坏的问题。横向滑杆27和侧向驱动单元26配合,成型出产品上的侧向枢接孔,并且解决出模难的问题,从而达到便于脱模和提高良品率的目的。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