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耕机变速箱壳体铸造用消失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50707阅读:297来源:国知局
微耕机变速箱壳体铸造用消失模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消失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微耕机变速箱壳体铸造用消失模。



背景技术:

微耕机变速器是微耕机中较为重要的结构,而其变速器箱壳体的结构较为复杂,故而一般其变速箱壳体采用消失模铸造成型,然而由于传统技术的消失模为泡沫塑料一次成型的固定结构,这样的消失模的母模具的成型较为困难,而且通用性也较差,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消失模的加工成本,适用性和实用性受到限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设置合理且使用稳定性好的微耕机变速箱壳体铸造用消失模,旨在解决传统技术中消失模通用性较差的技术不足。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微耕机变速箱壳体铸造用消失模,包括消失模体,所述消失模体包括底模部和侧模部,所述底模部包括结构相同且为方形的片状模体,所述片状模体的对称侧面上有卡位条形凹槽,在所述片状模体的剩余两个侧面上有卡位凸起,所述卡位凸起的厚度与卡位条形凹槽的宽度相同,相邻片状模体通过卡位凸起及卡位条形凹槽相连接,在所述片状模体内设有十字形导引通道,所述十字形导引通道的边缘处于片状模体侧边的中心,在所述侧模部内设有导引圆孔,所述侧模部的侧面底端有与所述导引圆孔相连接的出口,所述底模部的边缘通过粘接胶粘固在侧模部的侧面底端且所述出口与十字形导引通道的端口相连通,在所述侧模部与所述底模部的连接折边处粘固有耐高温加强筋。

在所述底模部的底面和侧模部的外侧面均涂有耐火材料层,所述耐高温加强筋粘固在耐火材料层的外侧。

在所述侧模部的顶端有内浇口和透气小孔,所述内浇口与所述导引圆孔的顶端相连通,所述透气小孔与所述导引圆孔的下端相连通。

所述耐高温加强筋为非氧化铍陶瓷筋体。

本实用新型具有积极的效果:在实用新型的结构设置合理,底模部采用组合结构,从而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节与更换,然后将侧模部与底模部粘合固定,将多于的底模部边缘削除,从而可以大大提高其使用通用性,解决了传统技术中消失模通用性较差的技术不足,并且在底模部与侧模部的连接折边处有耐高温加强筋,可以保证侧模部与底模部的连接稳定性,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保证铸件的质量,适用性强且实用性好。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片状模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图1和图2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片状模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见图1和图2,一种微耕机变速箱壳体铸造用消失模,包括消失模体,所述消失模体包括底模部1和侧模部2,所述底模部1包括结构相同且为方形的片状模体11,所述片状模体11的对称侧面上有卡位条形凹槽12,在所述片状模体11的剩余两个侧面上有卡位凸起13,所述卡位凸起13的厚度与卡位条形凹槽12的宽度相同,相邻片状模体11通过卡位凸起及卡位条形凹槽相连接,在所述片状模体11内设有十字形导引通道14,所述十字形导引通道的边缘处于片状模体侧边的中心,在所述侧模部2内设有导引圆孔3,所述侧模部2的侧面底端有与所述导引圆孔3相连接的出口4,所述底模部1的边缘通过粘接胶粘固在侧模部2的侧面底端且所述出口4与十字形导引通道14的端口相连通,在所述侧模部2与所述底模部1的连接折边处粘固有耐高温加强筋5。底模部采用组合结构,从而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节与更换,然后将侧模部与底模部粘合固定,将多于的底模部边缘削除,从而可以大大提高其使用通用性,解决了传统技术中消失模通用性较差的技术不足,并且在底模部与侧模部的连接折边处有耐高温加强筋,可以保证侧模部与底模部的连接稳定性,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保证铸件的质量。

在所述底模部1的底面和侧模部2的外侧面均涂有耐火材料层6,所述耐高温加强筋5粘固在耐火材料层6的外侧。

在所述侧模部2的顶端有内浇口7和透气小孔8,所述内浇口与所述导引圆孔的顶端相连通,所述透气小孔与所述导引圆孔的下端相连通。透气小孔用于泡沫塑料气化时排气。

所述耐高温加强筋为非氧化铍陶瓷筋体。

在实用新型的结构设置合理,适用性强且实用性好。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这些属于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精神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