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动旋转研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67156阅读:200来源:国知局
一种气动旋转研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气动旋转研磨装置。



背景技术:

在实际的生产加工中,某些产品的尺寸要求极高,冲压精切后,产品的表面留有毛刺,现有的处理方法大多使用人工和角磨机清洗毛刺,这样品质无法保证,安全也得不到保证,工人的工作强度大,这样就导致产品的加工成本大大提高,同时在研磨过程中还会有抖动的现象产生,导致研磨的效率低,耗材用量高,制约了企业的生产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操作方便,研磨效率和质量高,解决了研磨时抖动问题的气动旋转研磨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气动旋转研磨装置,包括机架、研磨平台、旋转装置、第一弹簧、联接板、第二弹簧、下压气缸、滑动机构和研磨装置;所述机架下端设有研磨平台;所述研磨平台上设有旋转装置;所述机架上端固设有多个第一弹簧;多个所述第一弹簧上端通过联接板相连;所述联接板上端固设有多个第二弹簧;所述联接板下端固设有穿出机架上端的下压气缸;所述下压气缸下端通过滑动机构与研磨装置相连,用于驱动研磨装置上下移动,且研磨装置位于旋转装置上方。

优选的,所述滑动机构包括固定板、导轨、滑块和转接块;所述固定板设置在机架上;所述固定板上设有对称设置的两个导轨;所述导轨上设有可上下滑动的的滑块;所述两个滑块之间通过转接块相连;所述转接块上端与下压气缸固定相连,下端与研磨装置相连。

优选的,所述旋转装置包括旋转盘和位于旋转盘下端的旋转电机。

优选的,所述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的数量为均两个。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本发明方案的气动旋转研磨装置,操作便捷省力,不良品率低,解决了研磨时产生的抖动与研磨下压力的平衡,避免了对待研产品造成损伤,消除了安全隐患,研磨效率高,耗材降低,工人的工作强度低,满足了企业的生产加工需求。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附图1中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3为附图1的侧视图;

其中:1、机架;2、研磨平台;3、旋转装置;4、第一弹簧;5、联接板;6、第二弹簧;7、下压气缸;8、研磨装置;9、固定板;10、导轨; 11、滑块;12、转接块;13、待研磨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附图1-3所示的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气动旋转研磨装置,包括机架1、研磨平台2、旋转装置3、第一弹簧4、联接板5、第二弹簧6、下压气缸7、滑动机构和研磨装置8;所述机架1下端设有研磨平台2;所述研磨平台2上设有旋转装置3;所述机架1上端固设有多个第一弹簧4;多个所述第一弹簧4上端通过联接板5相连;所述联接板5上端固设有多个第二弹簧6;所述联接板5下端固设有穿出机架上端的下压气缸7;所述下压气缸7下端通过滑动机构与研磨装置8相连,用于驱动研磨装置8上下移动,且研磨装置8位于旋转装置3上方;所述滑动机构包括固定板9、导轨10、滑块11和转接块12;所述固定板9设置在机架1上;所述固定板9上设有对称设置的两个导轨10;所述导轨10上设有可上下滑动的的滑块11;所述两个滑块11之间通过转接块12相连;所述转接块12上端与下压气缸7固定相连,下端与研磨装置8相连;所述旋转装置3包括旋转盘和位于旋转盘下端的旋转电机;所述第一弹簧4和第二弹簧6的数量为均两个。

具体的工作原理如下所述:首先将待研磨工件13放在旋转装置上,旋转装置转动带动待研磨工件也开始转动,下压气缸开始工作,下压气缸的伸缩杆推动连接块向下移动,连接块通过导轨和滑块带动研磨装置向下移动至产品的表面,研磨装置开始运转,这样就与位于旋转装置上的待研磨工件一起运转对待研磨工件进行研磨;在研磨过程中,由于研磨装置与下压气缸可滑动的设置在导轨上,且下压气缸上端通过联接板与第一弹簧相连,这样当研磨装置遇到较大的毛刺而受到阻力时,由于第一弹簧的存在,研磨装置通第一弹簧的弹性可以往上移动一段距离,从而避免研磨装置与待研磨工件直接碰撞而造成损伤,当研磨装置研磨完毛刺后,在第一弹簧的弹性恢复力和气缸以及研磨装置本身重量的作用下,研磨装置往下移动到设定位置继续进行研磨操作;其中在联机板上方还设有第二弹簧,这样可以在联接板上下移动时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

当将待研磨工件研磨一圈后停止,研磨装置上升至原始位置,作业员研磨后的产品取出,接着放上待研磨工件,进入下一个流程。

本发明的气动旋转研磨装置,操作便捷省力,不良品率低,解决了研磨时产生的抖动与研磨下压力的平衡,避免了对待研产品造成损伤,消除了安全隐患,研磨效率高,耗材降低,工人的工作强度低,满足了企业的生产加工需求。

以上仅是本发明的具体应用范例,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构成任何限制。凡采用等同变换或者等效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权利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