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薄带连铸制备发达{100}面织构无取向硅钢薄带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319793阅读:309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薄带连铸制备发达{100}面织构无取向硅钢薄带的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冶金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薄带连铸制备发达{100}面织构无取向硅钢薄带的方法。



背景技术:

硅钢是工业中用量最大的软磁材料,工业用无取向硅钢是一种用量最大的电工钢材料,被广泛用于各种电机。无取向硅钢片的性能不仅直接关系到电能的损耗,而且决定了电机、变压器等产品的性能、体积、重量和成本,因此降低铁损和磁各向异性、提高磁感强度成为了硅钢的研究重点。体心立方晶体的<100>为易磁化方向,<111>晶轴为难磁化方向。无取向硅钢晶体结构是决定其磁性能的重要因素,理想的晶体结构为{001}<uvw>,因为它是各向同性而且难磁化方向<111>不在轧面上。因此通过各种途径改善内部组织结构,在其轧面内的所有方向都是易磁化方向,是降低铁损、提高磁感强度的关键控制技术。

目前常规流程制备一方面存在设备投资大、工艺复杂、能耗大等问题,另一方面最终成品板中存在较强的{111}织构,因此产品磁性能较差,并不能满足高效铁芯材料的使用要求。而薄带连铸制备无取向硅钢在组织和织构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其相关技术已经引起冶金及材料领域技术人员的广泛关注。双辊薄带连铸技术是以液态金属为原料,以旋转的冷却辊为结晶器,用液态金属直接获得可进行冷轧的薄带材,能够获得具有发达柱状晶凝固组织和{100}织构的无取向硅钢铸带。双辊薄带连铸工艺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薄带生产方法,可不需经过连铸、再热和热轧等生产工序,极大地简化了工序,缩短生产流程。

近年来,已有相关的技术报道提出利用薄带连铸技术制备无取向硅钢。中国专利(公告号cn102041367b)公开了一种薄带连铸制备无取向硅钢的制备方法,该专利通过控制过热度提高铸带中等轴晶比例(大于50%),控制铸后冷速并进行单阶段或者两阶段冷轧。该方法并未充分利用初始{100}面织构强度,最终产品磁感值仅为1.70~1.79t。美国专利us5482107公开了一种利用薄带连铸方法生产电工钢的方法,该发明主要通过降低轧制压下量从而保留铸态组织中的有利织构,但是最终成品厚度受到限制,无法生产薄规格高牌号无取向硅钢。如何充分利用薄带连铸的优势,达到提高成品钢板中{100}织构强度目的,是制备高牌号无取向硅钢的技术关键,有待进一步研究。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高磁感低铁损无取向硅钢在制备方法上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薄带连铸制备发达{100}面织构无取向硅钢薄带的方法,在部分利用初始凝固组织中{100}织构的遗传作用基础上,通过后续脱碳相变提供驱动力,促使成品板中形成发达的{100}面织构,从而获得高磁感低铁损无取向硅钢。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基于薄带连铸制备发达{100}面织构无取向硅钢薄带的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1)按设定成分冶炼钢水,其成分按重量百分比为:c0.01~0.04%,si1.5~2.5%,mn0.2~0.3%,al≤0.005%,s0.002~0.005%,余量为fe及不可避免杂质;

(2)薄带连铸过程:将钢水通过浇口进入中间包,中间包预热温度1200~1250℃,控制过热度为30~60℃,钢水通过中间包进入薄带连铸机后形成铸带,控制铸速40~60m/min,控制熔池液位高度100~150mm,控制铸带厚度1.5~2.0mm;

(3)铸带出辊后在惰性气氛条件下自然冷却至热轧机,热轧温度950~1000℃,终轧温度900~950℃,压下量10~20%,热轧后卷取;

(4)将热卷清理掉氧化皮后进行单阶段多道次冷轧,总压下量为60~80%,获得冷轧带卷;

(5)将冷轧带通过连续退火进行热处理,在840~880℃进行再结晶退火,时间为200~240s;继续加热在950~1000℃进行第二阶段再结晶退火,时间为120~180s;第一阶段再结晶退火在氮气氢气混合气氛条件下进行,控制混合气氛的露点在+30℃脱碳;第二阶段再结晶退火在氮气氢气混合气氛条件下进行,控制混合气氛的露点在-30℃以下,然后涂覆绝缘层并烘干,获得高性能无取向硅钢成品。

一种基于薄带连铸制备发达{100}面织构无取向硅钢薄带的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1)按设定成分冶炼钢水,其成分按重量百分比为:c0.02~0.05%,si2.0~3.0%,mn0.2~0.3%,al≤0.005%,s0.002~0.005%,余量为fe及不可避免杂质;

(2)薄带连铸过程:将钢水通过浇口进入中间包,中间包预热温度1200~1250℃,控制过热度为30~60℃,钢水通过中间包进入薄带连铸机后形成铸带,控制铸速40~60m/min,控制熔池液位高度100~150mm,控制铸带厚度2.0~2.5mm;

(3)铸带出辊后在惰性气氛条件下自然冷至热轧机,热轧温度950~1000℃,终轧温度900~950℃,压下量10~20%,热轧后卷取;

(4)将热卷清理掉氧化皮后进行两阶段多道次冷轧,第一阶段压下量为50~60%,在850~900℃保温120~180s进行中间退火,控制混合气氛的露点在+30℃脱碳,促进表面形成发达的{100}组织,第二段总压下量为60~80%,获得冷轧带卷;

(5)将冷轧带通过连续退火进行热处理,在850~900℃进行再结晶退火,时间为120~200s;继续加热在950~1000℃进行第二阶段再结晶退火,时间为120~180s;第一阶段再结晶退火在氮气氢气混合气氛条件下进行,控制混合气氛的露点在+30℃脱碳;第二阶段再结晶退火在氮气氢气混合气氛条件下进行,控制混合气氛的露点在-30℃以下,然后涂覆绝缘层并烘干,获得高性能无取向硅钢成品。

所述的无取向硅钢铸带中柱状晶比例大于50%,且存在均匀分布的珠光体组织。

所述的无取向硅钢成品退火采用两阶段退火制度,第一阶段利用脱碳退火促进{100}取向晶粒的遗传组织回复和初步长大,第二阶段退火促进有利织构的发展。

所述的无取向硅钢冷轧退火板{100}<0vw>取向织构面积分数超过60%。

所述的无取向磁性能为:p15/50为1.4~3.5w/kg,全周向磁感b50为1.73~1.84t。

所述的步骤(4)中,单阶段多道次冷轧的每道次压下量为15%~30%。

所述的步骤(5)中,氮气氢气混合气氛的体积比例为20%~80%h2+n2。

本发明基于薄带连铸工艺,其技术原理如下:

钢水经中间包流入结晶辊内,薄带连铸亚快速凝固过程中,通过成分优化和控制浇铸过热度控制铸带中柱状晶比例大于50%,且存在少量均匀分布的珠光体组织。不同钢种和铸带厚度采用不同轧制工艺(单阶段或者两阶段冷轧):硅含量较低(1.5~2.5%)且铸带厚度在1.5~2.0mm之间时可进行单阶段冷轧;硅含量较高(2.0~3.2%)且铸带厚度在2.0~2.5mm之间时进行两阶段冷轧,中间退火进行部分脱碳,使得在中间退火板表层形成发达的{100}织构组织。在最终成品退火过程中采用两阶段退火制度,在利用{100}织构遗传作用的基础上,通过脱碳相变提供{100}形核以及发展的驱动力,最终在成品板中形成较强的{100}织构(面积分数超过60%)。由于{001}<0vw>织构在轧面内不存在难磁化方向<111>,所以能够明显改善磁性能,最终成品板全周向磁感b50为1.73~1.84t,p15/50为1.4~3.5w/kg。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及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结合薄带连铸亚快速凝固凝固特点,通过控制过热度和化学成分优化,使得铸带中柱状晶比例大于50%,且存在少量均匀分布的珠光体组织。

2、本发明根据铸带厚度以及化学成分合理匹配冷轧工艺。当硅含量较低且铸带较薄时可选择单阶段冷轧,能够在避免出现边裂以及瓦垄状缺陷的基础上最大程度利用{100}织构的遗传作用,同时简化轧制工艺。当硅含量较低且铸带较薄时,选择两阶段冷轧,并在中间退火阶段部分脱碳,在退火板表面形成{100}织构,作为后续冷轧-退火过程中{100}织构的“种子”。

3、本发明最终无取向硅钢成品退火采用两阶段退火制度,第一阶段利用脱碳退火促进{100}取向晶粒的遗传组织回复和初步长大。第二阶段退火促进有利织构的发展。成品退火板明显提高各向同性,在板面任意方向b50为1.73~1.84t,p15/50为1.4~3.5w/kg,满足高牌号高磁感低铁损无取向硅钢的性能要求;

4、本发明工艺流程短,制造方法具体可行,节能降耗明显。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基于薄带连铸制备发达{100}面织构无取向硅钢薄带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铸带微观组织显微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采用的薄带连铸机为专利(公开号cn103551532a)公开的薄带连铸机。如图1所示,基于薄带连铸制备发达{100}面织构无取向硅钢薄带的方法流程如下:按设定成分冶炼钢水,进入薄带连铸机完成薄带连铸过程,出铸机后的铸带进行一道次热轧,热轧带经酸洗后进行冷轧,得到目标厚度薄带后进行两阶段再结晶退火,退火板表面涂绝缘涂层并烘干,得到无取向硅钢成品。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阐述。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中,基于薄带连铸制备发达{100}面织构无取向硅钢薄带的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按设定成分冶炼钢水,其成分按重量百分比为:c0.01%,si1.5%,mn0.2%,al0.0046%,s0.002%,余量为fe;

薄带连铸过程:将钢水通过浇口进入中间包,中间包预热温度1200℃,控制过热度为45℃,钢水通过中间包进入薄带连铸机后形成铸带,控制铸速45m/min,控制熔池液位高度130mm,控制铸带厚度1.8mm;无取向硅钢铸带中柱状晶比例达到80%,且存在少量均匀分布的珠光体组织。

铸带出辊后在惰性气氛条件下自然冷却至热轧机,热轧温度1000℃,终轧温度950℃,压下量18%,热轧后卷取;

将热卷清理掉氧化皮后进行单阶段多道次冷轧,总压下量为70%,每道次压下量为20~25%,获得冷轧带卷;

将冷轧带通过连续退火进行热处理,在840~860℃进行再结晶退火,时间为200~240s;继续加热在950~980℃进行第二阶段再结晶退火,时间为120~180s。第一阶段再结晶退火在氮气氢气混合气氛(本实施例的氮气氢气混合气氛的体积比例为3:1)条件下进行,控制混合气氛的露点在+30℃脱碳。第二阶段再结晶退火在所述氮气氢气混合气氛条件下进行,控制混合气氛的露点在-30℃以下,然后涂覆绝缘层并烘干,获得高性能无取向硅钢成品,无取向硅钢冷轧退火板{100}<0vw>取向织构面积分数65%。无取向硅钢成品板磁性能为:p15/50为2.5~3.5w/kg,全周向磁感b50为1.76~1.84t。

如图2所示,从铸带微观组织显微图可以看出,铸带组织为粗大的柱状晶和少量小晶粒组成,柱状晶比例超过60%,其中在柱状晶区域存在部分细小的珠光体组织。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中,基于薄带连铸制备发达{100}面织构无取向硅钢薄带的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按设定成分冶炼钢水,其成分按重量百分比为:c0.04%,si2.5%,mn0.3%,al0.0038%,s0.005%,余量为fe;

薄带连铸过程:将钢水通过浇口进入中间包,中间包预热温度1230℃,控制过热度为30℃,钢水通过中间包进入薄带连铸机后形成铸带,控制铸速40m/min,控制熔池液位高度110mm,控制铸带厚度1.5mm;无取向硅钢铸带中柱状晶比例55%,且存在少量均匀分布的珠光体组织。

铸带出辊后在惰性气氛条件下自然冷却至热轧机,热轧温度980℃,终轧温度940℃,压下量16%,热轧后卷取;

将热卷清理掉氧化皮后进行单阶段多道次冷轧,总压下量为65%,每道次压下量为20~25%,获得冷轧带卷;

将冷轧带通过连续退火进行热处理,在850~880℃进行再结晶退火,时间为200~240s;继续加热在980~1000℃进行第二阶段再结晶退火,时间为120~180s。第一阶段再结晶退火在氮气氢气混合气氛(本实施例的氮气氢气混合气氛的体积比例为2:1)条件下进行,控制混合气氛的露点在+30℃脱碳。第二阶段再结晶退火在所述氮气氢气混合气氛条件下进行,控制混合气氛的露点在-30℃以下,然后涂覆绝缘层并烘干,获得高性能无取向硅钢成品,无取向硅钢冷轧退火板{100}<0vw>取向织构面积分数65%。无取向硅钢成品板磁性能为:p15/50为2.0~3.2w/kg,全周向磁感b50为1.73~1.80t。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中,基于薄带连铸制备发达{100}面织构无取向硅钢薄带的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按设定成分冶炼钢水,其成分按重量百分比为:c0.02%,si2.0%,mn0.2%,al0.0043%,s0.002%,余量为fe;

薄带连铸过程:将钢水通过浇口进入中间包,中间包预热温度1220℃,控制过热度为40℃,钢水通过中间包进入薄带连铸机后形成铸带,控制铸速60m/min,控制熔池液位高度120mm,控制铸带厚度2.1mm;无取向硅钢铸带中柱状晶比例65%,且存在少量均匀分布的珠光体组织。

铸带出辊后在惰性气氛条件下自然冷至热轧机,热轧温度970℃,终轧温度930℃,压下量14%,热轧后卷取。

将热卷清理掉氧化皮后进行两阶段多道次冷轧,第一阶段压下量为55%,在850℃保温时间160s进行中间退火,控制混合气氛的露点在+30℃脱碳,第二段总压下量为70%,获得冷轧带卷;

将冷轧带通过连续退火进行热处理,在850~880℃进行再结晶退火,时间为120~200s;继续加热在950~980℃进行第二阶段再结晶退火,时间为120~180s。第一阶段再结晶退火在氮气氢气混合气氛(本实施例的氮气氢气混合气氛的体积比例为1:1)条件下进行,控制混合气氛的露点在+30℃脱碳。第二阶段再结晶退火在所述氮气氢气混合气氛条件下进行,控制混合气氛的露点在-30℃以下,然后涂覆绝缘层并烘干,获得高性能无取向硅钢成品,无取向硅钢冷轧退火板{100}<0vw>取向织构面积分数80%。无取向硅钢成品板磁性能为:p15/50为2.0~3.2w/kg,全周向磁感b50为1.75~1.84t。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中,基于薄带连铸制备发达{100}面织构无取向硅钢薄带的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按设定成分冶炼钢水,其成分按重量百分比为:c0.05%,si3.0%,mn0.3%,al0.0039%,s0.005%,余量为fe;

薄带连铸过程:将钢水通过浇口进入中间包,中间包预热温度1250℃,控制过热度为50℃,钢水通过中间包进入薄带连铸机后形成铸带,控制铸速50m/min,控制熔池液位高度140mm,控制铸带厚度2.2mm;无取向硅钢铸带中柱状晶比例75%,且存在少量均匀分布的珠光体组织。

铸带出辊后在惰性气氛条件下自然冷至热轧机,热轧温度960℃,终轧温度920℃,压下量12%,热轧后卷取。

将热卷清理掉氧化皮后进行两阶段多道次冷轧,第一阶段压下量为52%,在900℃保温时间120s进行中间退火,控制混合气氛的露点在+30℃脱碳,第二段总压下量为65%,获得冷轧带卷;

将冷轧带通过连续退火进行热处理,在880℃进行再结晶退火,时间为120~200s;继续加热在980~1000℃进行第二阶段再结晶退火,时间为120~180s。第一阶段再结晶退火在氮气氢气混合气氛(本实施例的氮气氢气混合气氛的体积比例为1:2)条件下进行,控制混合气氛的露点在+30℃脱碳。第二阶段再结晶退火在所述氮气氢气混合气氛条件下进行,控制混合气氛的露点在-30℃以下,然后涂覆绝缘层并烘干,获得高性能无取向硅钢成品,无取向硅钢冷轧退火板{100}<0vw>取向织构面积分数70%。无取向硅钢成品板磁性能为:p15/50为1.4~2.5w/kg,全周向磁感b50为1.73~1.80t。

实施例5

本实施例中,基于薄带连铸制备发达{100}面织构无取向硅钢薄带的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按设定成分冶炼钢水,其成分按重量百分比为:c0.03%,si2.8%,mn0.3%,al0.0026%,s0.003%,余量为fe;

薄带连铸过程:将钢水通过浇口进入中间包,中间包预热温度1240℃,控制过热度为60℃,钢水通过中间包进入薄带连铸机后形成铸带,控制铸速55m/min,控制熔池液位高度150mm,控制铸带厚度2.5mm;无取向硅钢铸带中柱状晶比例85%,且存在少量均匀分布的珠光体组织。

铸带出辊后在惰性气氛条件下自然冷至热轧机,热轧温度950℃,终轧温度900℃,压下量10%,热轧后卷取。

将热卷清理掉氧化皮后进行两阶段多道次冷轧,第一阶段压下量为58%,在900℃保温时间180s进行中间退火,控制混合气氛的露点在+30℃脱碳,第二段总压下量为78%,获得冷轧带卷;

将冷轧带通过连续退火进行热处理,在900℃进行再结晶退火,时间为120~200s;继续加热在1000℃进行第二阶段再结晶退火,时间为120~180s。第一阶段再结晶退火在氮气氢气混合气氛(本实施例的氮气氢气混合气氛的体积比例为1:2)条件下进行,控制混合气氛的露点在+30℃脱碳。第二阶段再结晶退火在所述氮气氢气混合气氛条件下进行,控制混合气氛的露点在-30℃以下,然后涂覆绝缘层并烘干,获得高性能无取向硅钢成品,无取向硅钢冷轧退火板{100}<0vw>取向织构面积分数75%。无取向硅钢成品板磁性能为:p15/50为1.5~2.2w/kg,全周向磁感b50为1.75~1.82t。

实施例结果表明,本发明提供基于薄带连铸制备发达{100}面织构无取向硅钢薄带的方法,在部分利用初始凝固组织中{100}织构的遗传作用基础上,通过后续脱碳相变提供驱动力,促使成品板中形成发达的{100}面织构,从而获得高性能无取向硅钢。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