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钎焊金刚石磨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08618阅读:1126来源:国知局
一种钎焊金刚石磨轮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磨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钎焊金刚石磨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各种磨轮主要是整体式结构,即为圆柱形的一个整体,其结构单一,组合性较差,都为整体性构造,质量较重;若在使用中出现损坏,只能全部丢弃,其维修、更换方式缺乏灵活性,增加了成本。此外,而整体式的磨轮在制造过程中,制作的磨轮质量不一,废品率高,直径越大的磨轮越是如此;而且整体式磨轮需要大尺寸生产设备的投入,存在着生产投资大,成本高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分块式金刚石磨轮,其结构简单、合理,可局部更换部件,成本低,安装灵活,无需整体废弃或更换。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钎焊金刚石磨轮,包括外基体和分列于外基体轴向两侧的两个内基体,两个内基体同轴的嵌入安装在外基体内,所述内基体和外基体的轴心处设有孔径相同的安装孔;所述外基体的外圆面和两侧端面固定有金刚石颗粒,使用时将外基体和内基体组装在一起,然后整体安装于驱动轴上,紧固之后通过外基体上的金刚石颗粒进行磨削加工,由于磨轮采用了分块式设计,因此磨损后直接更换外基体即可,成本低,安装灵活。

所述外基体的两侧端面上设有用于安装内基体的嵌入槽;所述内基体的外端面设有凸台。

所述凸台为直角凸台。

所述金刚石颗粒通过钎焊工艺均匀分布于外基体的外圆面和两侧端面。

作为优化,所述两个嵌入槽底面中心设有减料孔。这样,在减轻外基体重量的同时能够节约制造成本。

作为优化,所述内基体材料为绝缘木或锻造铝。这样,采用锻造铝或绝缘木能够减轻钎焊金刚石磨轮的整体重量,在降低其制造成本的同时在使用过程中也更加节省电力。

作为优化,所述外基体材料为锰钢。这样,锰钢的表面硬度高,具有更强的耐磨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磨轮相比,本实用新型磨块采用分块式结构,其使用寿命长;外基体材料采用锰钢,表面磨削面为钎焊金刚石,不仅具有更高的耐磨性,并且不易变形,磨削损耗小,具有更高的使用线速度,磨削效率更高;采用锻造铝或绝缘木的内基体能够减轻整体重量,在降低其制造成本的同时在使用过程中也更加节省电力;磨削加工过程中个别磨轮因磨损过度需要更换磨轮时,仅仅更换外基体便能恢复正常的磨削加工,无需将整个产品更换,降低了企业加工成本从而更加绿色环保。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组装图。

其中:1-内基体,101-凸台,2-外基体,201-嵌入槽,202-减料孔,3- 金刚石颗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钎焊金刚石磨轮,包括外基体2和分列于外基体 2轴向两侧的两个内基体1,两个内基体1同轴的嵌入安装在外基体2内,所述外基体2的两侧端面上设有用于安装内基体1的嵌入槽201;所述内基体1 和外基体2的轴心处设有孔径相同的安装孔;所述外基体2的外圆面和两侧端面固定有金刚石颗粒3,所述金刚石颗粒3通过钎焊工艺均匀分布于外基体2 的外圆面和两侧端面;所述内基体1和外基体2均为盘类零件,使用时将外基体2和内基体1组装在一起,然后整体安装于驱动轴上,紧固之后通过外基体 2上的金刚石颗粒3进行磨削加工,由于磨轮采用了分块式设计,因此磨损后直接更换外基体2即可,成本低,安装灵活;所述内基体1的外端面设有凸台101,所述凸台101为直角凸台台。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两个嵌入槽201底面中心设有减料孔202。这样,在减轻外基体2重量的同时能够节约制造成本。所述内基体1材料为绝缘木或锻造铝。这样,采用锻造铝或绝缘木能够减轻整体重量,在降低其制造生产成本的同时在使用过程中也更加节省电力。所述外基体2材料为锰钢。这样,锰钢的表面硬度高,具有更强的耐磨性。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其目的的,将内基体1安装进嵌入槽201,并通过安装孔将内基体1和外基体2同轴连接在一起;当外基体 2受到磨损后需要更换外基体2时,拆下外基体2即可现实更换外基体2。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磨削效率高、生产成本低、绿色环保、易于更换回收等优点。

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