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P型Cu2O纳米薄膜的化学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828444发布日期:2018-06-30 09:25阅读:453来源:国知局
一种P型Cu2O纳米薄膜的化学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导电功能材料技术领域,涉及p型电子薄膜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涉及一种p型Cu2O纳米薄膜的化学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在透明导电信息功能材料中,绝大多数常见的是n型半导体,但为了有源器件和真正意义上制备“透明器件”,p型透明导电功能材料是亟待研究与解决的问题。氧化亚铜(Cu2O)作为本征p型半导体,其直接带隙约为2.17eV,在太阳能转化成电能或化学能方面有着极大潜能,其制备工艺和制备成本对其应用又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对氧化亚铜材料而言,Cu1+离子具有不稳定性,且薄膜制备过程中对氧压极其敏感,目前常采用物理类真空沉积技术制备p型氧化亚铜薄膜。但物理真空沉积制备技术所需设备昂贵,制备工艺较复杂,不利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也不便于薄膜光电特性的灵活调控。因此,若能利用工艺简单、成本低廉、无需昂贵设备的化学法制备出性能优越的Cu2O纳米薄膜,对其工业化生产和有源器件的制造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文献报道中Cu2O薄膜化学制备时,前驱物中铜元素往往为+1价,增加Cu2O薄膜的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艺简单、能耗低且能制备较高电导率的p型氧化亚铜(Cu2O)纳米薄膜的化学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p型Cu2O纳米薄膜的化学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含Cu2+的化合物加入有机溶剂中配置铜前驱液,其中,所述铜前驱液的Cu2+摩尔比为0.05~0.15mol/L;

S2、至少一次旋涂成膜;

S3、至少一次低温退火;

S4、N2或惰性气体氛围下进行高温退火反应,即得。

优选地,步骤S1中,所述的含铜化合物为醋酸铜。

优选地,步骤S1中,所述的有机溶剂为乙醇,所述的螯合剂为乙醇胺;且所述的乙醇胺和Cu2+的摩尔比为1:0.5~4,需要说明的是,少量乙醇胺螯合剂提升铜前驱液的性能,用于改善薄膜表面的致密性,对薄膜厚度影响不大。

优选地,步骤S2中,所述旋涂成膜工序包括:用匀胶机将步骤S1中所述铜前驱液均匀旋涂于干净的衬底上,旋涂时间为20~40s,转速为3000~5000r/min。

优选地,步骤S2中,所述的衬底包括石英或硅。

步骤S3中,所述低温退火工序包括:将步骤S2中所述旋涂成膜后的薄膜在温度为200~300℃的空气氛围中快速退火3~5min。需要说明的是,低温退火的目的在于去掉步骤S1中所述铜前驱液中的有机溶剂,形成比较稳定的一层非晶或微晶状态薄膜。

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为得到适当薄膜厚度,步骤S2和步骤S3可以重复6~8次。

步骤S4中,所述高温退火反应包括:将步骤S3中低温退火后的薄膜在温度为600~800℃的氮气氛围中退火20~50min,氮气流量为1.5~3L/min,即得附着于所述衬底上的p型Cu2O纳米薄膜。需要说明的是,在N2氛围高温度下快速退火使其完全反应并结晶,既避免其他气体对样品的污染,又造成缺氧氛围,帮助二价铜离子向一价转变,为了使快速退火炉中氮气氛围达到上述需求,在高温热处理前可提前通纯氮气10~30min。

在符合本领域常识的基础上,上述各优选条件可以任意组合即得本发明各较佳实例;另外本发明所用的原料和试剂除有特殊说明外,均市售可得或为常规选择。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中的铜前驱液采用醇类溶液做溶剂,对人体毒性小,成本低,适合大规模生产。

(2)本发明中p型Cu2O纳米薄膜是在N2氛围中退火,既避免其他气体对样品的污染,又可以造成缺氧氛围,帮助二价铜离子向一价转变,提高Cu2O纳米薄膜的纯度,优化薄膜的质量;所制备的Cu2O纳米薄膜具有良好的光学和本征p型电学特性,为有源器件和真正意义上“透明器件”的制备提供基础。

(3)本发明p型Cu2O纳米薄膜的制备过程采用先低温、后高温的两步退火法,先将薄膜在较低温度下退火使其去掉溶剂以及部分有机物,形成比较稳定的非晶或微晶状态的结构,再在N2氛围高温度下快速退火使其完全反应并结晶;在N2氛围中快速退火既避免其他气体对样品的污染,又可以造成缺氧氛围,帮助二价铜离子向一价转变,优化薄膜表面的致密性,避免直接高温退火导致铜氧化物的流失。

(4)相较于现有物理类真空沉积制备技术中设备昂贵、制备工艺复杂、能耗高,不利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也不便于薄膜光电特性的灵活调控等问题,本发明采用化学制备法成本低,工艺简单,制备工艺灵活,前驱体容易配置,且组分易于调控。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中P型Cu2O纳米薄膜SEM图;

图2为实施例1中P型Cu2O纳米薄膜可见光区与近红外光区透过率图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发明,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发明。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调整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一种p型Cu2O纳米薄膜的化学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配置铜前驱液:称取0.4g醋酸铜水合物[Cu(C2H3O2)2·H2O,99wt%]加入到20ml乙醇溶剂中,磁力搅拌至完全溶解,形成深蓝色的铜前驱液。

第二步、旋涂成膜:依次用水和浓硝酸体积比为9:1的稀硝酸溶液、去离子水、丙酮、乙醇分别超声15~20min清洗石英衬底,然后用N2气枪吹干,在300℃下热处理3min后备用;然后用匀胶机将上述铜前驱液均匀旋涂于处理后的石英衬底上,旋涂时间为20s,转速为4000r/min。

第三步、低温退火:将上述旋涂成膜后的薄膜在300℃的空气氛围下快速退火5min,然后再次放在匀胶机上旋涂,重复上述旋涂成膜和低温退火工序6次。

第四步、高温热处理:将低温退火后的薄膜在温度为800℃的氮气氛围中退火30min,氮气流量为2.5L/min,即得p型Cu2O纳米薄膜,SEM图如附图1所示,可见薄膜整体平整且致密;可见光区与近红外光区透过率如附图2所示,由其吸收边可得其直接带隙约为2.23eV,与已报道的Cu2O禁带宽度数据一致。

实施例2

一种p型Cu2O纳米薄膜的化学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配置铜前驱液:称取0.8g醋酸铜水合物[Cu(C2H3O2)2·H2O,99wt%]加入到50ml乙醇溶剂中,磁力搅拌至完全溶解,形成深蓝色的铜前驱液,然后加入0.2ml乙醇胺作为螯合剂,室温搅拌2h后静置。

第二步、旋涂成膜:依次用水和浓硝酸体积比为9:1的稀硝酸溶液、去离子水、丙酮、乙醇分别超声15~20min清洗石英衬底,然后用N2气枪吹干,在300℃下热处理5min后备用;然后用匀胶机将上述铜前驱液均匀旋涂于处理后的石英衬底上,旋涂时间为20s,转速为4000r/min。

第三步、低温退火:将上述旋涂成膜后的薄膜在280℃的空气氛围下快速退火5min,然后再次放在匀胶机上旋涂,重复上述旋涂成膜和低温退火工序8次。

第四步、高温热处理:将低温退火后的薄膜在温度为700℃的氮气氛围中退火30min,氮气流量为2.5L/min,即得p型Cu2O纳米薄膜。

实施例3

第一步、配置铜前驱液:称取0.4g醋酸铜加入40ml乙醇中,磁力搅拌至完全溶解,形成蓝色的铜前驱液,其中Cu2+摩尔比为0.05mol/L。

第二步、旋涂成膜:依次用水和浓硝酸体积比为9:1的稀硝酸溶液、去离子水、丙酮、乙醇分别超声15~20min清洗硅衬底,然后用N2气枪吹干,在300℃下热处理3min后备用;然后用匀胶机将上述铜前驱液均匀旋涂于上述处理后的硅衬底上,旋涂时间为40s,转速为5000r/min。

第三步、低温退火:将上述旋涂成膜后的薄膜在温度为200℃的空气氛围中快速退火3min;然后再次放在匀胶机上旋涂,重复上述旋涂成膜和低温退火工序7次。

第四步、高温热处理:将低温退火后的薄膜在温度为600℃的氮气氛围中退火20min,氮气流量为1.5L/min,即得p型Cu2O纳米薄膜。

实施例4

第一步、配置铜前驱液:将含Cu2+的化合物醋酸铜加入到乙醇中配置铜前驱液,其中Cu2+摩尔比为0.15mol/L。

第二步、旋涂成膜:依次用水和浓硝酸体积比为9:1的稀硝酸溶液、去离子水、丙酮、乙醇分别超声15~20min清洗石英衬底,然后用N2气枪吹干,在300℃下热处理3min后备用;然后用匀胶机将上述铜前驱液均匀旋涂于上述衬底上,旋涂时间为20s,转速为3000r/min。

第三步、低温退火:将上述旋涂成膜后的衬底在温度为200℃的空气氛围中快速退火5min;然后再次放在匀胶机上旋涂,重复上述旋涂成膜和低温退火工序6次。

第四步、高温热处理:将低温退火后的薄膜在温度为600℃的氮气氛围中退火20min,氮气流量为1.5L/min,即得p型Cu2O纳米薄膜。

以上所述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但本发明不应该局限于该实施例所公开的内容。所以凡是不脱离本发明所公开的精神下完成的等效或修改,都落入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