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白砂改善熔模铸造模壳溃散性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62774发布日期:2018-09-18 18:34阅读:45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熔模铸造技术领域,尤其是精白砂改善熔模铸造模壳溃散性工艺。



背景技术:

熔模铸造行业制作的模壳,一般分为面层、二层、过渡层、背层、封浆四部分,其中对模壳溃散性影响最大的是背层。目前国内精铸厂一般在背层使用煤矸砂,煤矸砂中含量氧化铁和其它的杂质,这些杂质在经过高温焙烧后变为琉璃状物质,与莫来相、玻璃相混杂在一起,使模壳的残留强度明显提高,清壳性能差。为清除模壳,一般是在浇注后进行震壳,然后再进行抛丸/喷砂处理,去除残壳,这些操作会使铸件受外力变形,严重影响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可明显提高型壳溃散性的生产工艺, 通过精白砂材料的成份转变,产生热量和内应力,使铸件表面的模壳出现裂纹,甚至脱落,再经过手工清理即可清除模壳。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的: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按照熔模铸造生产流程,组树后的模壳转入制壳工序。

(2)、背层涂挂时在使用的砂中加入一定比例的精白砂。

(3)、涂挂完成的模壳正常干燥,根据生产工艺完成模壳制作。

(4)、浇注后的模壳和铸件,在铸件的浇口部位由红色变为黑色后后,将模壳和铸件放入清水中完全浸泡,浸泡时间为2h以上。

(5)、取出浸泡的模壳,放置1h后,使用手动清壳的方式,清理残留的模壳。

(6)、按照生产流程继续生产,完成产品的制作。

背层模壳涂挂,在使用砂中加入50%的精白砂,浇注后的铸件和模壳完全浸泡在水中。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与常规生产工艺相比,本发明的清壳时间更短,只有正常工艺的1/2,在减少清壳时间的同时,减少了产品变形的机会,稳定了产品质量。由于精白砂材料价格便宜,在背层使用同时降低了生产成本。

具体实施方式

精白砂改善熔模铸造模壳溃散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将精白砂和背层用砂按照1:1比例加入混料机中,将两种材料混合均匀;

(2)将上述(1)混合均匀的材料加入背层使用的浮砂机中,启动浮砂机,待用;

(3)模壳沾浆并滴浆后,在浮砂机中进行挂砂,模壳尺寸较大,手抓部位需要淋砂;

(4)浇注后的铸件和模壳,在铸件的浇口部位由红色变为黑色后,将铸件和模壳同时放入清水槽中完全浸泡,浸泡时间不低于2h;

(5)取出浸泡后的模壳,放置1h后,使用手动清壳方式,清理铸件表面的残壳。

在使用砂中加入50%的精白砂,浇注后的铸件和模壳完全浸泡在水中。

实施例1:

以热处理设备使用的料筐为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1.对进货的精白砂进行检测,确定钙元素含量是否合格,是否含有多余的杂质。

2.将精白砂和背层用砂按照重量为1:1的比例加入混料机中,开启混料机,将两种材料混合均匀。

3.将上述2混合均匀的材料取出,加入背层清理干净的浮砂机中,启动浮砂机,调整浮砂机的风量,以砂子沸腾但未溢出为准。

4.过渡层和前两个背层使用精白砂,模壳在浆桶内沾浆并滴浆后,在浮砂机中进行挂砂,然后取出模壳,对模壳上浮砂不均匀和未挂砂的地方,手工撒砂。重复进行上述动作,直至背层涂挂完成。

5.涂挂完成的模壳,经过脱蜡后,放入焙烧炉中进行焙烧,去除水分和残留的蜡料。同时准备清水池,清水池必须足够大,可以将浇注后的模壳整体浸泡。浇注后的铸件和模壳,在铸件的浇口部位由红色变为黑色后,将铸件和模壳同时放入清水槽中完全浸泡,浸泡时间不低于2h,浸泡过程中如清水减少,需要立即不加。

6.取出浸泡后的模壳,放置1h以上,以便于铸件表面水分蒸发,然后使用手动清壳方式,用榔头或锤子清理铸件表面的残壳。

7.按照生产流程继续生产,完成产品的制作。

使用精白砂制作的模壳与未使用精白砂的模壳,清壳效率和产品变形量有明显的差异,对比如下:

使用精白砂的模壳,清壳时间:165s,产品变形量:5.38 5.9 5.82 5.92 11.32。

未使用精白砂的模壳,清壳时间:300s,产品变形量:7.59 7.16 7.55 8.4 16.55。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