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替加氟的内盐式硫代磷酸酯类化合物及其合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82731阅读:33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含替加氟的内盐式硫代磷酸酯类化合物及其合成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一种含替加氟的内盐式硫代磷酯类化合物及其合成,涉及一种核苷类物质,具体是替加氟的硫代磷酸酯衍生物。
背景技术
科学研究表明,肿瘤组织含有较正常组织高的磷脂酶,以磷脂(酯)作药物载体,可以提高药物的靶向作用。磷脂(酯)本身具有广泛的生理活性,大量的磷脂(酯)已被合成并证明具有良好的抗癌活性。核苷及其类似物在临床上广泛用作抗肿瘤和抗病毒药物,但是,仍有一定的毒副作用。为了提高其疗效,降低其毒性,对其结构修饰一直是研究的热点。而将它转化为以磷脂作载体的前药,是达到此目的的有效途径之一。国内外在此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研究,部分前药已经进入临床试验。本课题组对替加氟的磷脂缀合物的合成与活性已经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取得了相应的成绩。与国内外同行相比,本课题组研究的特点是将羟烷基替加氟与磷酰化试剂反应,形成含替加氟的五元磷杂戊烷衍生物,随后通过杂原子对其亲核开环,从而实现功能基的引入,同时形成强亲水基氧负离子。最近,本课题组已经完成了替加氟的硒(硫)代环甘油磷脂缀合物的合成及其硒(硫)酚对它的亲核开环,合成出几类结构新型的替加氟的磷脂衍生物,体外活性实验表明,对人体膀胱癌细胞的抑制效果比原药替加氟好(专利号ZL 02139741.4;申请号200410046927.5,200410046925.6,200410046926.0)。卵磷脂是一类具有重要生理活性的天然产物,是典型的内盐式化合物,其合成是通过三甲胺对1,3,2-二氧磷杂戊烷开环实现,而通过胺类对替加氟的1,3,2-二氧磷杂戊烷开环还未见报道。因此,研究胺类对替加氟的1,3,2-二氧磷杂戊烷开环反应,可以合成一类结构新颖的替加氟的磷酯衍生物。合成这类化合物并研究它们的生物活性,对磷脂类新药的创制将会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合成含替加氟的内盐式硫代磷酯类化合物,以期解决核苷类药物疗效低,毒性大等不足。
实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的化合物是一种如通式所示的含替加氟的内盐式硫代磷酯类化合物 其合成方法为
下面进一步详述本发明合成的含替加氟的内盐式硫代磷酯类化合物的元素分析用Yanaco CHN CORDER MT-3型自动元素分析仪测定。元素分析结果及理化数据见表1。
表1.2a~3c的元素分析及理化数据

说明测定2a~c比移值Rf所用的流动相是乙酸乙酯/石油醚(1∶1);测定3a~c比移值Rf所用的流动相是甲醇/三氯甲烷(1∶10);收率是柱层析后的产率。
用BRUKER AC-P400HE型仪测定测定1H NMR(以TMS为内标)和31P NMR(85%H3PO4为外标),结果见表2。
表2.2a~3c核磁共振氢谱及31PNMR谱如下2a31P NMR85.532ppm.1H NMR7.414(d,J=6Hz,1H),5.966-5.992(m,1H),3.974-4.544(m,10H),1.883-2.409(m,4H).
2b31P NMR85.543ppm.1H NMR7.423(d,J=6Hz,1H),5.968-5.995(m,1H),3.977-4.548(m,10H);1.888-2.459(m,6H).
2c31P NMR85.528ppm.1H NMR7.412(d,J=6Hz,1H),5.963-5.988(m,1H),3.971-4.541(m,10H),1.880-2.405(m,4H),1.621-1.335(m,8H).
3a31P NMR61.199;60.584ppm.1H NMR7.377-7.442(d,J=6Hz,1H),5.995(s,1H),3.650-4.250(m,10H),3.083-3.149(q,J=7.2Hz,6H),1.800-2.510(m,4H),1.395(t,J=7.2Hz,9H).
3b31P NMR61.367;60.127ppm.1H NMR7.381-7.445(d,J=6Hz,1H),5.998(s,1H),3.687-4.350(m,10H),3.086-3.267(q,J=7.2Hz,6H),1.835-2.536(m,6H),1.399(t,J=7.2Hz,9H).
3c31P NMR61.567;61.923ppm.1H NMR7.523(d,J=6Hz,1H),5.963(s,1H),3.971-4.541(m,10H),3.124-3.267(q,J=7.2Hz,6H),1.880-2.405(m,4H),1.625-1.337(m,8H),1.398(t,J=7.2Hz,9H).
采用国际通用的四氮唑盐(MTT)比色法,体外实验测定了化合物3a~c对人体对膀胱癌细胞T-24和胃癌细胞BGC-823抑制作用效果,本试验选用体外连续培养的T-24、BGC-823细胞株。细胞倍增时间为24~30h.其结果见表3。
表3化合物3a~c对膀胱癌细胞T-24和胃癌细胞BGC-823的抑制作用(半数置死量ID50,μg/ml)

从表3可知,化合物3a~c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进一步的活性研究正在进行中。
含替加氟的内盐式硫代磷酯类化合物是一类未见文献报道新化合物。其合成是通过“两步一锅煮”,以无水苯为溶剂,65℃下,以碘粉作催化剂使2-N,N-二乙基氨基-1,3,2-二氧磷杂环戊烷依次和羟烷基替加氟及硫粉反应合成中间体2a~c,然后再在无水苯中,它们分别和三乙胺在65℃下反应,生成含替加氟的内盐式硫代磷酯类化合物3a~c。它们的结构通过31P NMR、1H NMR及元素分析确证。
具体实施例方式
1、替加氟的内盐式硫代磷酯类化合物的合成1.1中间体2a~c的合成在25ml无水苯中依次加入3-羟乙基替加氟732mg(3.0mmol)、2-(N,N-二乙基氨基)-1,3,2-二氧磷杂环戊烷978mg(6.0mmol)和76mg(0.3mmol)碘粉,氮气保护,油浴65℃搅拌(搅拌速度为800转/分钟)24小时,然后加入192mg(6.0mmol)硫粉,继续搅拌0.5小时,旋转去掉溶剂,残留物柱层析(乙酸乙脂/石油醚=1/1)分离得化合物无色粘稠液体(2a)638mg。按此方法可制得2b、2c。
1.2含替加氟的内盐式硫代磷酸酯类化合物的合成将183mg(0.5mmol)化合物2a溶解在10ml苯中,加入1.012g(10mmol)三乙胺,65℃油浴搅拌,TLC至原料基本消失,减压去掉溶剂和过量的三乙胺,剩余物柱层析(甲醇/三氯甲烷=1/10)分离得化合物(3a)407mg。按此方法可制得3b、3c。
2、抗肿瘤活性测定用含10%新生小牛血清的RPIM 1640培养基(完全培基)将胃癌细胞BGC-823培养至对数生长期,用含0.25%胰酶、0.02%EDTA的消化液消化成单个细胞,计数,接种细胞于96孔培养板,每孔5000个细胞,包括5个剂量组,每组6个平行孔,在37℃,100%相对湿度,含5%CO2、95%空气的培养箱中预培养24小时。
差量法称取待测样品30mg,以3mlDMSO溶解,加入二次去离子水至总体积为30ml,即母液浓度为1000ug/ml。
试验组换新的含不同浓度待测样品的培养基10ug/ml取母液0.12ml和11.82ml完全培基加到6个培养板孔中;20ug/ml取母液0.24ml和11.76ml完全培基加到6个培养板孔中;50ug/ml,100ug/ml,200ug/ml以类似的方法配制。对照组则换成12ml完全培基。
细胞在37℃,100%相对湿度,含5%CO2、95%空气的培养箱中连续培养24小时后,每孔加入20ul新配制的含0.2mg/mlMTT的无血清培养液,继续培养4小时。
小心地吸去上层清液,每孔加入100ulDMSO,轻轻振荡使代谢产生的结晶物完全溶解后在570nm波长处用酶标仪测出OD值。
致谢本文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372020)资助。
权利要求
1.一种含替加氟的内盐式硫代磷酸酯类化合物,其特征在于该化合物的通式为
2.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替加氟的内盐式硫代磷酯类化合物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两步一锅煮”,以无水苯为溶剂,65℃下,以碘粉作催化剂使2-N,N-二乙基氨基-1,3,2-二氧磷杂环戊烷依次和羟烷基替加氟及硫粉反应合成中间体2a~c,然后在无水苯中,它们和三乙胺在65℃下发生开环反应,生成含替加氟的内盐式硫代磷酸酯类化合物3a~c,反应式为
全文摘要
含替加氟的内盐式硫代磷酸酯类化合物及其合成涉及一种核苷类物质。该化合物的结构式如通式所示,化合物的合成,是通过“两步一锅煮”,以无水苯为溶剂,65℃下,以碘粉作催化剂,使2-N,N-二乙基氨基-1,3,2-二氧磷杂环戊烷依次和羟烷基替加氟及硫粉反应合成中间体2a~c,然后再在在无水苯中,它们分别和三乙胺在65℃下反应,生成含替加氟的内盐式硫代磷酯类化合物3a~c。本发明化合物3a~c对人体膀胱癌T-24及胃癌细胞具有良好的抑制效果。因此,结构的修饰是提高替加氟活性的有效途径之一。
文档编号C07H19/00GK1660874SQ200410047110
公开日2005年8月31日 申请日期2004年12月28日 优先权日2004年12月28日
发明者许新华, 张秋林, 李言杰, 陈雄, 张青丽 申请人:湖南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