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作4-氨基喹啉衍生物中间体的化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31720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作4-氨基喹啉衍生物中间体的化合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作为胆固醇酯转移蛋白(CETP)抑制剂的中间体的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动脉粥样硬化及其相关的冠状动脉疾病(CAD)在工业化国家中是死亡率最高的疾病。在美国,尽管人们企图改善次级危险因素(吸烟、肥胖、缺乏锻练)并通过改变饮食和药物疗法来治疗血脂异常,但冠心病(CHD)仍然是死亡的最常见原因。
现已表明这种情况发展的危险性与某些血脂水平有着密切关系。虽然高LDL-C是最明显的血脂异常的指标,但并不表明它是引起CHD的唯一原因。低HDL-C也被认为是CHD的一种危险因素(Gordon,D.J.,等″High-densityLipoprotein Cholesterol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Circulation,(1989),798-15)。
高LDL-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与心血管疾病发展呈正相关,而高水平的HDL-胆固醇与之呈负相关。因此,血脂异常并不是CHD的单一危险指标,而是包括一种或多种脂质异常。
在控制这类疾病的两种血浆水平的许多因素中,从依赖性原则上讲,胆固醇酯转移蛋白(CETP)活性对这三者均有影响。人们已发现,这种70,000道尔顿血糖蛋白在许多动物物种(包括人)中所起的作用是在脂蛋白颗粒之间转移胆固醇酯和甘油三酯,包括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和乳糜微粒。CETP活性的最终结果是HDL胆固醇降低和LDL胆固醇升高。脂蛋白水平的这种影响被认为是促动脉粥样硬化的,这在脂质状况增加CHD危险的患者中尤其如此。
现有的提高HDL的疗法不完全令人满意。烟酸能显著提高HDL,但它有严重的耐药性导致降低活性。贝特类药物(Fibrates)和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只能少量提高HDL-C。因此,现在这种情况显然不能满足医药上对于耐药性好的、能明显提高血浆HDL水平从而逆转或减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的药物的需求。
公开号为WO00/02887的PCT申请公开了含有某些新配体的催化剂的应用,这类配体用于过渡金属催化的碳-杂原子和碳-碳键形成中的过渡金属。
本申请引用的共同转让美国专利6,140,343特别公开了CETP抑制剂,顺式-4-[乙酰基-(3,5-双-三氟甲基-苄基)-氨基]-2-乙基-6-三氟甲基-3,4-二氢-2H-喹啉-1-羧酸异丁酯及其制备方法(例如实施例46中所公开的方法)。
本申请引用的共同转让美国专利6,197,786特别公开了CETP抑制剂,顺式-4-[(3,5-双-三氟甲基-苄基)-甲氧基羰基-氨基]-2-乙基-6-三氟甲基-3,4-二氢-2H-喹啉-1-羧酸乙酯及其制备方法(例如实施例7中所公开的方法)。
发明概述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是式III化合物。
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是式IV化合物。
本发明的再一个方面是式VI化合物, 其中R选自甲基、苄基和取代的苄基。
本发明的又一个方面是式VII化合物, 其中R选自甲基、苄基和取代的苄基。
在本发明这些化合物的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式VI化合物和式VII化合物的R选自甲基、苄基和被一个或多个取代基取代的苄基,取代基各自独立地选自(C1-C3)烷基、(C1-C3)烷氧基和卤素。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是制备上面式III化合物的方法,包括对位被卤素或O-三氟甲基磺酸根(O-triflate)取代的三氟甲苯与式II化合物进行偶联, 生成式III化合物。
在本发明关于式III化合物制备方法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三氟甲苯化合物与所述的式II化合物之间的偶联反应是在过渡金属优选钯的存在下进行的。
在本发明关于式III化合物制备方法的另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三氟甲基苯化合物与所述的式II化合物之间的偶联反应是在膦配体,优选二烷基膦基联苯配体,更优选是选自2-二环己基膦基-2′-(N,N-二甲基氨基)联苯和2-二环己基膦基-2′-甲基联苯配体的存在下进行的。
在本发明关于式III化合物制备方法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三氟甲基苯化合物与所述的式II化合物之间的偶联反应是在碱,优选碳酸铯存在下发生的。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是制备上面式IV化合物的方法,包括将上面式III化合物用水解剂进行水解,水解剂选自酸和碱,优选为酸,更优选为硫酸和水,从而生成式IV化合物。
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是制备上面式VI化合物的方法,包括将上面式IV化合物与式V化合物在碱优选叔丁醇锂存在下偶联形成式VI化合物, 其中R选自甲基、苄基和取代的苄基。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是制备上面式VII化合物的方法,包括将上面式VI化合物(其中R选自甲基、苄基和取代苄基),在路易斯酸优选钙离子或镁离子存在下,用还原剂优选硼氢化钠,进行还原,生成还原的化合物,并在酸性条件下使该还原的化合物环化生成式VII化合物。
有关式V、VI和VII化合物中的术语“取代的苄基”是指在苯环上被一个或多个取代基取代的苄基,该取代基不会阻碍下列反应(a)适当的式V化合物与式IV化合物反应生成适当的式VI化合物,(b)还原和环化适当的式VI化合物生成适当的式VIIB化合物,(c)式VTIB化合物酰化生成式VIIIB化合物,或(d)从式VIIIB化合物进行脱保护步骤去除适当取代的苄氧基羰基基团生成式IB化合物。优选的取代基是(C1-C3)烷基和(C1-C3)烷氧基和卤素。
这里的化学结构是用平面化学结构图表示,该平面化学结构图是从该结构的平面上方投影的视图。这样的化学结构中的楔形线 代表从该结构平面突出的键。
发明详述反应方案A例举说明了从(R)-2-氨基-1-丁醇制备式II的手性异构体的方法。反应方案B例举说明了制备式IA和式IB的胆固醇酯转移蛋白抑制剂的方法。
方案A
方案B
根据方案B,式III化合物是通过将式II的手性异构体化合物((R)-3-氨基-戊腈)在金属催化剂优选Pd的存在下,与对位被卤素或O-三氟甲基磺酸根(O-triflate,-O-S(O)2CF3)取代的三氟甲基苯进行偶联而制备。为了优化偶联,该偶联反应在配体(优选膦配体)和碱的存在下进行。优选的膦配体是二烷基膦基联苯配体,优选的是选自2-二环己基膦基-2′-(N,N-二甲基氨基)联苯和2-二环己基膦基-2′-甲基联苯。该反应优选在约60℃至约110℃进行。式II的手性异构体可以按照方案A,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方法从(R)-2-氨基-1-丁醇(CAS#005856-633)制备,如以下实验方法的实施例9所述。
式IV化合物是式III化合物的腈通过水解而制备的。该水解可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进行。优选的水解方法是在酸性条件下进行,优选使用硫酸和水。对于用碱水解而言,优选的碱是羟基碱,优选氢氧化锂、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钾,或者烷氧基碱,优选甲醇盐和乙醇盐。同样,对于用碱水解而言,优选的是使用过氧化物。该水解反应优选地在约20℃至约40℃进行。
式VI化合物是通过式IV化合物的酰胺与式V的氯甲酸酯在碱优选叔丁醇锂存在下进行反应而制备的。该反应优选的是在约0℃至约35℃的温度下进行。如果需要式VI化合物中的R是甲基,则将氯甲酸甲酯用作式V化合物。如果需要式VI化合物中的R是苄基,则用氯甲酸苄酯。
式VII化合物的制备是通过将式VI化合物的亚酰胺与还原剂,优选硼氢化钠,在路易斯酸活化剂优选钙或镁离子的存在下,进行反应生成还原的中间体。生成还原的中间体的该反应优选在约-20℃至约20℃进行。在酸性条件下,该中间体进行非对映选择性地环化形成式VII的四氢喹啉环。该环化步骤优选在约20℃至约50℃进行。
式IA的CETP抑制剂的制备是用氯甲酸乙酯对式VII化合物(R为甲基)上的四氢喹啉的氮,在碱优选吡啶的存在下进行酰化,生成式VIIIA化合物。该反应优选在约0℃至约25℃进行。
式IA的CETP抑制剂是通过在碱(优选烷氧化物,更优选氢氧化物)的存在下,用3,5-双(三氟甲基)苄基卤化物,优选3,5-双(三氟甲基)苄基溴化物烷化R为甲基的式VII化合物而进行制备。该反应优选在约25℃至约75℃的温度范围进行。
式IB的CETP抑制剂的制备是将R为苄基或取代的苄基的式VII化合物的四氢喹啉的氮,在碱优选吡啶的存在下,用氯甲酸异丙酯进行酰化生成式VIIIB化合物。该反应优选在约0℃至约25℃进行。
然后从式VIIIB化合物制备式IB的CETP抑制剂,首先用过量的氢源(如环己烯、氢气或甲酸铵)在适当的催化剂存在下,在极性溶剂(如乙醇)中对式VIIIB化合物进行处理除去苄氧基羰基。式IB中的3,5-双-三氟甲基苄基基团则可以通过用3,5-双-三氟甲基-苯甲醛与胺和酸如乙酸进行处理,接着用氢化物如三乙酰氧基硼氢化钠处理而引入。然后,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方法将氨基酰化生成式IB化合物。从式VIIIB化合物制备式IB化合物的方法在共同转让的US6,140,343中也有说明。US6,140,343的公开在此引用作为参考。
实验方法熔点是用Buchi熔点测量仪测定。NMR谱在Varian Unity 400(Varian Co.,Palo Alto,CA)上记录。化学位移从溶剂的低磁场以ppm表示。峰型以如下符号表示s=单峰;d=双重峰;t=三重峰;q=四重峰;m=多重峰;bs=宽单峰。
实施例1(3R)-3-(4-三氟甲基-苯氨基)-戊腈在一个清洁、干燥充氮气的100L玻璃罐中装入(R)-3-氨基戊腈甲磺酸盐(3000g,15.44mol)、碳酸钠(2.8kg,26.4mol)和二氯甲烷(21L)。将该非均相混合物充分搅拌至少2小时。将混合物过滤,滤液用二氯甲烷(3×2L)淋洗。将所得的滤出物放在一个清洁、干燥并充氮气的50L玻璃反应罐中。蒸馏除去二氯甲烷直至内部温度达到50-53℃,得到游离碱胺,为一种稀薄的油。然后将罐冷却到室温并加入甲苯(20L)、氯代-4-(三氟甲基)苯(4200g,23.26mol)和碳酸铯(7500g,23.02mol)。将该溶液用氮气充气1小时。充气接近完毕时,通过将2-二环己基膦基-2’-(N,N-二甲基氨基)联苯(68g,0.17mol)、苯基硼酸(28g,0.23g)和四氢呋喃(1.2L)装入一个配有搅拌捧并用氮气冲气的2L圆底烧瓶中,接着装入乙酸钯(26g,0.12mol),制成新鲜的催化剂溶液。在室温和氮气氛下将该催化剂溶液搅拌15分钟。将该溶液加到50L用套管(排空气)的反应罐中。将该混合物在氮气氛下内部温度为79℃加热16小时。反应溶液冷却到室温并经Celite过滤。固体用甲苯(3×2L)洗涤并收集滤液。合并所有的滤液,得到粗的标题化合物溶液。
实施例2
(3R)-3-(4-三氟甲基-苯氨基)-戊酸酰胺将硫酸水溶液(8.2L硫酸和1.1L水预混并冷却到35℃或更低)加到实施例1的(3R)-3-(4-三氟甲基-苯氨基)-戊腈的粗制甲苯溶液中。将所得的二层溶液充分搅拌并在35℃加热17小时。收集下层的水层并用氢氧化钠水溶液(95L水和10.7kg氢氧化钠)和二异丙醚(IPE)(40L)中止。萃取和除去水层后,将有机层合并并用饱和NaHCO3水溶液(10L)萃取。将所得双层中的有机相蒸馏浓缩至19L体积。然后将该溶液冷却到室温并放入(3R)-3-(4-三氟甲基-苯氨基)-戊酸酰胺晶种,在搅拌下让其粒化3小时。向非均相的混合物中加入环己烷(38L),并使该混合物再粒化11小时。滤出固体,用环己烷(4L)洗涤,在40℃真空干燥得到3021g(75%)标题化合物。
1HNMR(400MHz,CDCl3)0.98(t,3,J=7.5),1.60-1.76(m,2),2.45(d,2,J=5.8),3.73-3.80(m,1),5.53(br s,1),5.63(brs,1),6.65(d,2,J=8.7),7.39(d,2,J=8.7)13CNMR(100MHz,CDCl3)10.74,27.80,40.02,51.95,112.63,118.9(q,J=32.7),125.18(q,J=271.0),126.93(q,J=3.8),150.17,174.26实施例3(3R)-[3-(4-三氟甲基-苯氨基)-戊酰基]-氨基甲酸甲酯在一个清洁、干燥充氮气的100L玻璃罐中,装入(3R)-3-(4-三氟甲基-苯氨基)-戊酸酰胺(6094g,23.42mol)、异丙醚(30L)和氯甲酸甲酯(2.7kg,29mol)。将所得的浆料冷却到2℃。然后在该反应罐中装入叔丁醇锂溶液(18-20%的THF溶液,24.6kg,约58mol),其装料速度要使内部温度维持在10℃以下,优选约5℃。加碱完成后10分钟,加1.5M盐酸(36L)使反应骤停。除去水层,有机层用饱和NaCl/水溶液(10L)萃取。除去水层,有机相在真空和约50℃下蒸馏浓缩直至体积减少到约24L。在反应釜中加环己烷(48L),并在釜内温度约45-50℃下再真空蒸馏直至釜中溶液体积减少至24L。在该反应釜中加第二份环己烷(48L),再重复在釜内温度约45-50℃下再真空蒸馏直至釜中溶液体积减少至24L。将温度保持在50℃时种入(3R)-[3-(4-三氟甲基-苯氨基)-戊酰基]-氨基甲酸甲酯晶种,并搅拌2小时形成晶粒。然后将溶液缓慢冷却(1.5小时)到室温,搅拌15小时使其成粒。将该混合物过滤。所得固体用环己烷(10L)洗涤,在40℃真空干燥得到7504g(94%)标题化合物。
m.p.=142.3-142.4℃1HNMR(400MHz,d6-丙酮)0.96(t,3,J=7.4),1.55-1.75(m,2),2.86(dd,1,J=6.6,16.2),2.96(dd,1,J=6.2,16.2),3.69(s,3),3.92-3.99(m,1),5.49(br d,1,J=8.7),6.76(d,2,J=8.7),7.37(d,2,J=8.7),9.42(br s,1)。
13CNMR(100MHz,CDCl3)10.62,28.10,40.19,51.45,53.42,112.54,118.98(q,J=32.70),125.16(q,J=270.2),126.90(q,J=3.8),150.10,152.71,173.40。
实施例4(2R,4S)-(2-乙基-6-三氟甲基-1,2,3,4-四氢-喹啉-4-基)-氨基甲酸甲酯在一个清洁、干燥充氮气的100L玻璃罐中,装入(3R)-[3-(4-三氟甲基-苯氨基)-戊酰基]-氨基甲酸甲酯(7474g),接着加2B乙醇(46L)和水(2.35L)。将硼氢化钠(620g)一次地加到上述溶液中。不断充氮气。在室温下搅拌混合物20分钟,然后将其冷却到-10℃。加入3.3M氯化镁水溶液(4.68kgMgCl2·6H2O溶于7L水中),加入的速度要保持内部温度不超过-5℃。一旦加完后,将反应溶液温热到0℃持续45分钟。将反应混合物转移到一个200L装有二氯甲烷(70L)和1M盐酸/柠檬酸溶液(5.8L浓盐酸,64L水,和10.5kg柠檬酸)的罐中中止反应。罐的上面空间充氮气。在室温下搅拌该双层2小时。分离各相,转移下层有机产物。除去水层后,将有机相返回到反应釜中并用柠檬酸水溶液(6.3kg柠檬酸,34L水)萃取。将该混合物搅拌1小时,放置过夜。分层并在有机相中加Darco活性炭(G-60级,700g,Atlas PowderCo.,Wilmington,DE)并搅拌溶液30分钟。然后通过Celite过滤混合物,并用二氯甲烷(14L和8L)洗涤二次。蒸馏滤液同时周期性地加入己烷,从而用己烷替换二氯甲烷至最后的总体积为70L(己烷总用量为112L)。在替换过程中结晶出产物。一旦达到稳定的蒸馏温度后,将溶液冷却并在室温搅拌下粒化10小时。滤出固体,用己烷(14L)洗涤,在40℃真空干燥得到标题化合物(5291g)(80%)。
m.p.=139.0-140.5℃1HNMR(400MHz,d6-丙酮)1.00(t,3,J=7.5),1.51-1.67(m,3),2.19(ddd,1,J=2.9,5.4,12.4),3.44-3.53(m,1),3.67(s,3),4.89-4.96(m,1),5.66(br s,1),6.56(br d,1,J=8.7),6.65(d,1,J=8.7),7.20(d,1,J=8.7),7.30(br s,1)。
13CNMR(100MHz,CDCl3)9.88,29.24,35.47,48.09,52.42,52.60,113.66,118.90(q,J=33.1),121.40,124.08(q,J=3.8),125.08(q,J=270.6),125.70(q,J=3.8),147.68,157.30。
实施例5(2R,4S)-2-乙基-4-甲氧基羰基氨基-6-三氟甲基-3,4-二氢-2H喹啉-1-羧酸乙酯在一个清洁、干燥充氮气的100L玻璃罐中,装入(2R,4S)-(2-乙基-6-三氟甲基-1,2,3,4-四氢-喹啉-4-基)-氨基甲酸甲酯(5191g,17.17mol)、二氯甲烷(21L)和吡啶(4.16L,51.4mol)。将反应釜冷却到-10℃。缓慢加氯甲酸乙酯(4.10L,42.9mol),加入速度要使釜内温度不超过-5℃。使反应溶液的温度到0℃并保持20小时。通过加入二异丙醚(IPE)(36L)、二氯甲烷(6.2L)和1.5M盐酸溶液(52L)使反应骤停。反应分层并用1M氢氧化钠溶液(15L)萃取有机层。反应分层并用饱和氯化钠NaCl水溶液(15L)洗涤有机层。分离所得的各相,有机层通过蒸馏浓缩至40L体积。低于该体积,开始出现结晶。通过蒸馏混合物并周期性地加IPE从而用IPE代替二氯甲烷,直到温度保持在68℃情况下体积仍恒定在40L(IPE共用46L)。冷却混合物并在室温搅拌下粒化19小时。过滤固体,用IPE(8L)洗涤,并在40℃真空干燥得到5668g标题化合物(88%)。
m.p.=157.3-157.6℃.
1H(400MHz,d6-丙酮)0.84(t,3,J=7.5),1.26(t,3,J=7.0),1.44-1.73(m,3),2.59(ddd,1,J=4.6,8.3,12.9),3.67(s,3),4.14-4.28(m,2),4.46-4.54(m,1),4.66-4.74(m,1),6.82(br d,1,J=9.1),7.53(s,1),7.58(d,1,J=8.3),7.69(d,1,J=8.3)。13CNMR(100MHz,CDCl3)9.93,14.55,28.46,38.08,46.92,52.64,53.70,62.42,120.83(q,J=3.4),124.32(q,J=271.7),124.36(q,J=3.4),126.38,126.46(q,J=32.7),134.68,139.65,154.66,156.85。
实施例6(2R,4S)-4-[(3,5-双-三氟甲基-苄基)-甲氧基羰基-氨基]-2-乙基-6-三氟甲基-3,4-二氢-2H-喹啉-1-羧酸乙酯在一个清洁、干燥充氮气的100L玻璃罐中,在室温下装入(2R,4S)-2-乙基-4-甲氧基羰基氨基-6-三氟甲基-3,4-二氢-2H-喹啉-1-羧酸乙酯(5175g,13.82mol)、CH2Cl2(20L)和叔丁醇钾(1551g,13.82mol)。将混合物搅拌5分钟。向混合物中一次加入3,5-双(三氟甲基)苄基溴(3.50L,19.1mol)。将内部温度在20-25℃保持1.5小时。反应2.3小时后,另外加入叔丁醇钾(46.10g,0.41mol)。反应共进行4.5小时后将其停止。在反应溶液中加1,4-二氮杂双环[2,2,2]辛烷(DABCO)(918g,8.18mol),并将混合物搅拌1小时。在反应混合物中加入IPE(40L)和0.5M盐酸(30L)。分离所得的有机相和水相并将有机层用0.5M盐酸(2×30L)萃取。然后分离有机和水相,并用饱和氯化钠水溶液(15L)萃取有机相,再将所得的有机和水相分离。在有机层中加入无水硫酸镁(3.5kg)并将混合物搅拌30分钟。然后将该混合物过滤(0.5微米滤器)到一个50L玻璃罐中,用IPE洗(8L)二次。在内部温度35℃下真空浓缩滤液至12L体积,得到油状物。在该油中加入2B乙醇(25L),并将溶液在真空下浓缩至体积为12L。再在该溶液中加入2B乙醇(15L),在真空下浓缩至体积为12L。将溶液冷却至室温,并种下(2R,4S)-4[(3,5-双-三氟甲基-苄基)-甲氧基羰基-氨基]-2-乙基-6-三氟甲基-3,4-二氢-2H-喹啉-1-羧酸乙酯(3g)晶种。溶液粒化约38小时,过滤,并用2B乙醇(4L+2L)洗涤。真空干燥(不加热)得到4610g(55%)标题化合物。真空浓缩上述过滤中的母液(溶液温度62℃)至终体积6L,并冷却至38℃。在溶液中种下(2R,4S)-4[(3,5-双-三氟甲基-苄基)-甲氧基羰基-氨基]-2-乙基-6-三氟甲基-3,4-二氢-2H-喹啉-1-羧酸乙酯(0.5g)晶种,将其冷却并搅拌粒化19小时。将混合物过滤,将该固体用2B乙醇(2.5L)洗涤。所得滤饼真空干燥(不加热),得到1422g(17%)的第二批标题化合物。合并共收6032g(73%)。
实施例7(3R)-[3-(4-三氟甲基-苯氨基)-戊酰基]-氨基甲酸苄酯在一个清洁、干燥充氮气的烧瓶中,装入(3R)-3-(4-三氟甲基-苯氨基)-戊酸酰胺(20.11g,77.27mmol)和异丙醚(100mL),并将混合物冷却到-12℃。然后加氯甲酸苄酯(13.25mL,92.8mmol),接着缓慢加1.0M叔丁醇锂的THF溶液(185.5mL)。叔丁醇锂THF溶液加入速度要使内部温度保持在0℃以下。加完碱后15分钟,通过加入异丙醚(100mL)和1.5M盐酸(130mL)的混合物使反应骤停。分离各相,有机层用饱和氯化钠水溶液(130mL)洗涤。再分离各相并将有机层干燥(MgSO4)、过滤、并在部分真空下(40℃)浓缩至总体积为100mL。再加入异丙醚(200mL)并再将该溶液在部分真空下(40℃)浓缩至总体积为100mL。冷却后,在溶液中种下(3R)-[3-(4-三氟甲基-苯氨基)-戊酰基]-氨基甲酸苄基酯晶种,并将其在室温下搅拌过夜。剩余溶剂通过部分真空蒸馏(45℃浴温,200mL后再加100mL)用环己烷替换。将所得的浆液冷却并搅拌40分钟,过滤并干燥,得到25.8714g(85%)标题化合物。
m.p.100.6-101.4℃.
1HNMR(400MHz d6-丙酮)0.96(t,3,J=7.5),1.57-1.75(m,2),2.87(dd,1,J=6.6,16.2),2.97(dd,1,J=6.2,16.2),3.94-4.00(m,1),5.16(s,2),5.50(br s,1),6.75(d,2,J=5.7),7.33-7.43(m,7),9.52(br s,1)。
13CNMR(100MHz CDCl3)10.66,28.13,40.28,51.47,68.25,112.52,118.91(q,J=32.3),125.21(q,J=269.9),126.92(q,J=3.8),128.64,128.98,129.04,135.05,150.12,152.12,173.52。
实施例8(2R,4S)-(2-乙基-6-三氟甲基-1,2,3,4-四氢-喹啉-4-基)-氨基甲酸苄酯在一个清洁、干燥充氮气的烧瓶中,装入(3R)-[3-(4-三氟甲基-苯氨基)-戊酰基]-氨基甲酸苄酯(11.51g,29.18mmol)和95%乙醇(80mL),并将溶液在冰/丙酮浴(约-12℃)中冷却。然后将硼氢化钠(0.773g,20.4mmol)加到溶液中。反应内部温度为-11.5℃。向反应瓶中缓慢加MgCl2·6H2O(6.23g,30.6mmol,溶解在13mL水中)的溶液。调节加入速度使内部温度保持在-5℃以下。全部加入后,将溶液温度升高到0℃并搅拌30分钟。然后通过加二氯甲烷(115mL)、1N盐酸(115mL)和柠檬酸(14.02g,72.97mmol)骤停反应。在室温下搅拌该分层溶液。3.75小时后,反应经HPLC分析观察到环化反应已经完成,并分层。向有机层中加水(58mL)和柠檬酸(8.41g,43.77mmol),并将混合物在室温下搅拌45分钟。分离各相并在有机层中加g-60 Darco活性炭(1.52g)(Atlas PowderCo.,Wilmington,DE)。搅拌45分钟后,溶液经Celite过滤并用二氯甲烷(2×15mL)洗涤。然后经大气压下蒸馏浓缩,用己烷(约350mL)置换滤液至总体积为230mL。在室温下搅拌该混合物14小时,过滤,并干燥,得到9.0872g(82%)标题化合物。
m.p.154.0-155.2℃1HNMR(400MHz,d6-丙酮)1.00(t,3,J=7.5),1.51-1.69(m,3),2.17-2.26(m,1),3.46-3.54(m,1),4.96(ddd,1,J=5.4,9.5,11.6),5.14(d,1,J=12.9),5.20(d,1,J=12.9),5.66(br s,1),6.65(d,1,J=8.3),6.71(br d,1,J=9.1),7.20(dd,1,J=1.9,8.9),7.30-7.43(m,6)。
13CNMR(100MHz,CDCl3)9.89,29.24,35.34,48.16,52.44,67.27,113.70,118.85(q,J=32.7),121.37,124.12(q,J=3.8),125.14(q,J=270.6),125.72(q,J=3.8),128.38,128.51,128.86,136.57,147.71,156.74。
实施例9(R)-3-氨基戊腈甲磺酸盐步骤1甲磺酸2-叔丁氧基羰基氨基-丁酯批次#1将BOC酸酐(515.9g)的乙酸乙酯溶液(400mL),通过加液漏斗加到R-(-)-2-氨基-1-丁醇(200.66g)的乙酸乙酯溶液(1105mL)中。将该反应混合物搅拌约30分钟。加入四甲基乙二胺(TMEDA)(360mL),并将反应混合物冷却到大约10℃。用30分钟向该反应混合物加入甲磺酰氯(184.7mL)。搅拌1小时后将反应混合物过滤,收集滤液。
批次#2将BOC酸酐(514.5g)的乙酸乙酯溶液(400mL),通过加液漏斗加到R-(-)-2-氨基-1-丁醇(200.12g)的乙酸乙酯中溶液(1101mL)中。将该反应混合物搅拌约30分钟。加入四甲基乙二胺(TMEDA)(359.1mL),并将反应混合物冷却到大约10℃。用30分钟向该反应混合物中加入甲磺酰氯(184.1mL)。搅拌1小时后将该反应混合物与批次#1的滤液合并并过滤。将固体用400mL乙酸乙酯洗涤。在滤液中加入己烷(12L)。将混合物在冰/水浴中冷却。约2.5小时后过滤分离固体,用己烷(2L)洗涤并在真空下干燥得到标题化合物(971.57g)。
步骤2(1-氰甲基-丙基)-氨基甲酸叔丁酯将氰化钠(24.05g)加到二甲基甲酰胺(DMF)(500L)中,并将该混合物在35℃搅拌30分钟。加入四丁基溴化铵并将该反应混合物在此35℃搅拌2小时。加入甲磺酸2-叔丁氧基羰基氨基-丁酯(101.23g)并将该反应混合物在35℃搅拌过夜。然后该混合物在2升水与1升异丙醚之间分配。将所有机相和水相分离,并依次用水和用氯化钠饱和水溶液洗涤。有机层经硫酸镁干燥,过滤并浓缩得到固体(65.22g)。将(61.6g)固体转移到顶部装有搅拌器的一个烧瓶中。加入己烷并将该烧瓶加热到65℃。所有固体均溶解后,将该混合物冷却到环境温度。将该混合物搅拌过夜。过滤分离出所得固体,得到标题化合物(52.32g)。
步骤3(R)-3-氨基戊腈甲磺酸盐向(1-氰甲基-丙基)-氨基甲酸叔丁酯的四氢呋喃(530mL)溶液中,加入甲磺酸(71g)。将反应混合物40℃加热约30分钟。将温度升到45℃并搅拌约1小时。再将温度升到65℃,并搅拌该反应混合物约5小时。使混合物冷却到环境温度。过滤分离所得固体,得到标题化合物(41.53g)。
权利要求
1.式III化合物
2.式IV化合物
3.式VI化合物, 其中R选自甲基、苄基和取代的苄基。
4.式VII化合物, 其中R选自甲基、苄基和取代的苄基。
5.权利要求3或4的化合物,其中R选自甲基、苄基和被一个或多个取代基取代的苄基,取代基各自独立地选自(C1-C3)烷基、(C1-C3)烷氧基和卤素。
6.式III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包括将对位被卤素或O-三氟甲基磺酸根取代的三氟甲基苯与式II化合物进行偶联, 生成式III化合物。
7.权利要求6的方法,其中所述的三氟甲基苯化合物在膦配体的存在下与式II化合物进行偶联。
8.权利要求7的方法,其中所述的膦配体是二烷基膦基联苯配体。
9.权利要求8的方法,其中所述的膦配体选自2-二环己基膦基-2′-(N,N-二甲基氨基)联苯和2-二环己基膦基-2′-甲基联苯。
10.权利要求6的方法,其中所述的偶联包括将所述的三氟甲基苯化合物在碱存在下与式II化合物进行偶联。
11.式IV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包括用水解剂水解式III化合物, 水解剂选自酸和碱,从而生成式IV化合物。
12.式VI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包括将式IV化合物在碱存在下与式V化合物反应得到式VI化合物, 其中R选自甲基、苄基和取代的苄基。
13.权利要求12的方法,其中所述的碱是叔丁醇锂。
14.式VII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包括将式VI化合物,其中R选自甲基、苄基和取代苄基, 用还原剂进行还原生成还原的化合物,并在酸性条件下使该还原的化合物环化,生成式VII化合物。
15.权利要求14的化合物,其中所述的还原剂是在路易斯酸存在下的硼氢化钠。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作为胆固醇酯转移蛋白(CETP)抑制剂的中间体的通式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其中A为CN、CONH
文档编号C07C231/06GK1680292SQ20051005295
公开日2005年10月12日 申请日期2002年4月8日 优先权日2001年4月30日
发明者戴维·B·戴蒙, 罗伯特·W·达格尔, 罗伯特·W·斯科特 申请人:辉瑞产品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