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化含氨基化合物的方法

文档序号:3505646阅读:148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纯化含氨基化合物的方法
纯化含氨基化合物的方法本发明涉及一种纯化与杂质和副产物一起存在于极性相中的含氨基化合物,尤其是烷基胺和烷基二胺的方法。该方法特别适用于纯化通过发酵制备且在制备工艺结束时与发酵培养基组分一起存在于水相中的含氨基化合物。
背景技术
含氨基化合物是化学工业中重要的基础物质。例如,烷基胺和烷基二胺用于生产聚酰胺、聚脲或聚氨酯及其共聚物。较长时间以来已知烷基二胺的发酵或者酶催生产,例如由赖氨酸的脱羧而生产二
氨基戊烷(DAP)。就此描述了各种用于从发酵液中分离有价值产物的方法。因此,例如EP-A-1482055描述了在用于在反应过程中调节pH值的二羧酸存在下赖氨酸的酶催脱羧。通过首先用活性炭使含有有价值物质的溶液脱色,将其浓缩并借助冷却结晶而结晶出DAP 二羧酸盐来分离制备过程中产生的DAP 二羧酸盐。JP 2004-222 569描述了使用表达L-赖氨酸脱羧酶的棒状细菌,调节培养上清液至pH 12,并用极性有机溶剂萃取DAP以制备DAP。JP 2004-000 114描述了通过使高度浓缩的L-赖氨酸单盐酸盐与表达L-赖氨酸脱羧酶的大肠杆菌(E. coli)细胞反应,调节反应溶液至pH > 13并用极性有机溶剂萃取反应产物以及随后蒸馏而制备DAP。WO 2009/92793描述了一种从含1,5_ 二氨基戊烷(DAP)的发酵液中分离DAP的方法,其中将该发酵液a)碱化,b)热处理,c)用有机萃取剂萃取DAP,以及d)从分离的有机相分离DAP。然而,特别是由现有技术已知且基于借助有机溶剂萃取DAP的方法存在的缺点是有价值物质的产率并非最佳,以及尤其是萃取步骤进行得太慢且整个方法因此太耗时,这对于以工业规模应用该制备是主要缺点。发明简述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进一步改进从发酵液中分离含氨基化合物。具体而言,应进一步提高有价值物质的产率并应改进分离,尤其是溶剂基萃取所需时间。令人惊奇地,通过提供一种从极性相A中纯化含氨基化合物(I)的方法实现了该目的,其中i)通过与醛或酮(II)反应将(I)转化成相应亚胺(III),所述亚胺在极性相A中不溶或者微溶,和ii)然后将亚胺(III)转化成非极性相B,并且iii)从相A中分离,以及iv)然后从亚胺(III)中回收含氨基化合物。发明详述优选实施方案本发明提供一种从极性相A中纯化含氨基化合物(I)的方法,其中i)通过与醛或酮(II)反应将⑴转化成相应亚胺(III),所述亚胺在极性相A中不溶或者微溶,和ii)然后将亚胺(III)转化成非极性相B,并且iii)从相A中分离,以及iv)然后从亚胺(III)中回收含氨基化合物。在该纯化含氨基化合物(I)的方法的第一特定实施方案中,将带有一个或多个,优选2或3个氨基官能团的烷基衍生物用作(I)。在此尤其可以提及具有1-10个碳原子的烷基衍生物,其可以以线性、支化或者环状形式存在。该方法尤其有利地用于二氨基烷烃,例如二氨基丙烷、二氨基丁烷、二氨基戊烷、二氨基己烷、二氨基庚烷和二氨基辛烷。在这些所述化合物中,两个氨基可以相互呈任何排列,但对于二氨基正烷烃,即1,3-二氨基丙烷、1,4-二氨基丁烷、1,5-二氨基戊烷等,优选为l、n位。这些二氨基烷烃通过本领域熟练技术人员已知的方法制备。有利地用于二胺如1,5- 二氨基戊烷的制备工艺为发酵或酶催制备。此时,在制备工艺结束时含氨基化合物(I)通常存在于其中除了含氨基化合物以及如果合适的话副产物和原料外还存在营养培养基组分和代谢产物的含水发酵培养基中。这种含水发酵培养基例如称为极性相A。极性相A的其他实例为水或水溶液或极性有机溶剂如低级烷基醇或低级羧酸或者这些极性有机溶剂与水的混合物。含氨基化合物通常由于(部分)质子化在水相中易溶,尤其在低pH下易溶。通过与醛或酮(II)反应将含氨基化合物(I)转化为相应的亚胺(III)。有利地选择(II)以使形成的(III)不溶或者仅微溶于(I)位于其中的极性相A。(I)与(II)得到(III)的反应可以在宽温度范围内进行,其中优选温度为20-50°C。通过加入碱改进亚胺的形成,因此使平衡位置移向(III)侦U。作为醛或酮(II),可以使用能与带氨基的化合物形成二亚胺的任何所需脂族或芳族醛和酮。有利的是那些降低待形成的亚胺(III)在含氨基化合物位于其中的极性相A中的溶解度的化合物(II)。优选醛或酮(II)为苯甲醛、戊醛、环己酮、甲基乙基酮、二异丁基酮、2-辛酮和丙酮,其中对于从1,5- 二氨基戊烷形成亚胺,特别优选苯甲醛。
为了实现定量的亚胺(III)形成,醛或酮(II)基于含氨基化合物(I)中的氨基通常以等摩尔量或者稍微过量(1-1. 5当量,优选1-1. I当量)使用。然而,由于醛或酮(II)也可用作亚胺(III)的溶剂,因此也可以使用基于(I)大过量的(II),然后分离出在作为溶剂的(II)中的所形成亚胺(III)。在发明方法的步骤iii)中将形成的亚胺(III)转化成非极性相B。非极性相B应理解为不以显著程度与极性相A溶混的相,并且优选形成与相A分离的相。除了上述化合物(II),非极性相B也可以为非极性有机溶剂,如醚、中等和较长链醇、烃、酮、醛、芳族化合物。非极性相B可以在步骤ii)开始时尽早地加入;然而,步骤ii)也可在无其他溶剂下进行,并且仅在亚胺(III)形成已经发生之后加入非极性相B。在进一步的步骤iii)中,将包含亚胺(iii)的非极性相B从极性相A中分离。该步骤优选以萃取进行,并且可连续或不连续操作。优选在升高的温度下,即在30-70° C下进行不连续萃取。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萃取和/或随后的相分离在升高的温度下不连续进行,该温度受水和萃取剂和/或可能形成的共沸物的沸点限制。使用正丁醇为萃取剂时,萃取和相分离例如可在约25-90° C或优选40-70° C下进行。为了萃取,搅拌两相直至例如在10秒到2小时,优选5-15分钟内达到分配平衡。然后使各相静置直至各相完全分离;这优选在10秒到5小时,例如15-120分钟或30-90分钟内,在正丁醇的情况下尤其也在约25-90° C或40-70°C的温度下进行。对于在每种情况下在常规优化操作过程中待分离的各相,本领域熟练技术人员可以确定就根据本发明可以使用萃取塔的装置而言的设计。原则上合适的是无功率输入的萃取塔或有功率输入的萃取塔,例如脉冲塔或带旋转内件的塔。在常规操作过程中,本领域熟练技术人员也可以选择内件类型以及材料如筛板和塔填料,从而以合适方式优化相分离。小分子的液液萃取基础理论通常是已知的(例如参见H. -J. Rehm和G. Reed编辑(1993), Biotechology,第 3 卷 Bioprocessing,第 21 章,VCH, Weinheim)。例如在 Lo 等编辑(1983)Handbook of Solvent Extraction, John ffiley&Sons,New York 中描述了工业上可用的萃取塔构造。明确地参考上述教科书的公开内容。通过改变极性相A中的pH值,可积极影响对于成功萃取所需的相分离。通常而言,pH值>12实现向非极性相B的最佳传质。如果需要,从极性相A中分离亚胺(III)后,可以在亚胺阶段将其进一步净化或浓缩,例如通过蒸馏、层析或结晶。在最后步骤iv)中,从亚胺(III)回收含氨基化合物(I)。有利的是加入酸而进行亚胺形成的逆反应,这里可使用无机酸或有机酸。加入等摩尔的酸,亚胺形成的逆反应尤其容易发生。步骤iv)可以借助蒸汽蒸馏进行。特定的实施方案使用那些在随后工艺中可以与含氨基化合物(I)形成聚酰胺的酸。在此,由于根据本发明纯化含氨基化合物(I),由羧酸和含氨基化合物(I)构成的单体“预制品(preproduct)”可以同时提供给仍待制备的聚酰胺。该实施方案在亚烷基二胺(diaminoalkylene)作为要与二羧酸反应得到聚酰胺的(I)的情况下是优选的。合适二羧酸的非限制性实例为琥珀酸、戊二酸、己二酸、庚二酸、辛二酸、壬二酸、癸二酸。在含氨基化合物为1,5- 二氨基戊烷的情况下,该实施方案优选的酸为癸二酸和己二酸。涉及发酵制备1,5- 二氨基戊烷(DAP)的一般信息关于发酵制备1,5-二氨基戊烷,参考W02009/92793。下面描述的实验涉及以这种方式通过发酵获得的DAP。以这种方式获得的发酵液,尤其是那些包含L-赖氨酸或DAP的发酵液通常具有的干质量为3_20重量%。然后进一步处理发酵液。根据需要,可以通过分离方法如离心、过滤、倾析、絮凝或这些方法的结合将生物质完全或部分地从发酵液中除去,或者生物质可以完全地留在其中。优选分离生物质。然后可以使用己知方法如借助旋转蒸发器、薄膜蒸发器、降膜蒸发器,通过反渗透或通过纳米过滤将发酵液增稠或浓缩。如果需要,例如可通过过滤或离心将因浓缩而沉淀的任何盐类分离。然后可以将该浓缩的发酵液以本发明方式进行后处理而得到DAP。对于就本发明而言的后处理,该浓缩是可行的,但不是绝对必须的。 实验部分 形成用于纯化DAP的亚胺亚胺形成(图I使用苯甲醛为实例)在消除水下进行。由于发酵中的PH调节,DAP以硫酸盐存在于发酵液中,这在亚胺形成过程中导致PH的降低并使反应移回原料侧。为使反应完全,加入碱就成为必要。
权利要求
1.一种从极性相A中纯化含氨基化合物(I)的方法,其中 i)通过与醛或酮(II)反应将(I)转化成相应亚胺(III),所述亚胺在极性相A中不溶或者微溶,和 )然后将亚胺(III)转化成非极性相B,并且 iii)从相A中分离,以及 iv)然后从亚胺(III)中回收含氨基化合物。
2.根据权利要求I的方法,其中所述含氨基化合物(I)为ニ烷基胺。
3.根据权利要求2的方法,其中所述ニ烷基胺为1,5-ニ氨基戊烷。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ー项的方法,其中iii)中的分离通过萃取エ艺进行。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ー项的方法,其中在i)中将苯甲醛用作(II)。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ー项的方法,其中在iv)中通过加入酸进行(I)与(III)的分离。
7.根据权利要求6的方法,其中所述酸基于(I)以等摩尔量加入。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从极性相A中纯化含氨基化合物(I)的方法,其中通过与醛或酮(II)反应将(I)转化成相应亚胺(III),所述亚胺在极性相A中不溶或者微溶,然后将亚胺(III)转化成非极性相B并从相A中分离,然后从亚胺(III)中回收含氨基化合物。
文档编号C07C211/09GK102712569SQ201080061513
公开日2012年10月3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13日 优先权日2009年12月17日
发明者B·恩斯特, M·弗尔克特, W·塞格尔 申请人:巴斯夫欧洲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