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燃聚合物聚醚多元醇制备方法及其用于制备块状阻燃聚氨酯泡沫材料的方法

文档序号:3689815阅读:24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阻燃聚合物聚醚多元醇制备方法及其用于制备块状阻燃聚氨酯泡沫材料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聚合物聚醚多元醇及其制备应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阻燃聚合物聚醚多元醇及其用于制备块状阻燃聚氨酯泡沫材料的方法。
背景技术
聚氨酯泡沫材料是一种具有独特性能和多方面用途的高聚物。它以聚醚多元醇和二异腈酸酯为基本原料,配入少量水、有机硅表面活性剂、发泡剂,在有机锡和叔胺催化剂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用它可以制造硬质、半硬质和软质聚氨酯泡沫塑料,主要作为减震材料应用于车辆的坐垫、靠垫、内饰件以及摩托车的鞍座等方面,同时也可用于制作沙发、床垫、装饰材料等民用产品。
聚合物聚醚多元醇通常是,乙烯基单体在分散剂存在下于聚醚多元醇中自由基分散聚合的产物,70年代初聚合物聚醚多元醇所用的乙烯基单体是丙烯腈,其固含量(聚合物含量)在5%~25%,黏度高、色黄、易使聚氨酯泡沫烧心变色;80年代中期用丙烯腈和苯乙烯混合单体制备聚合物聚醚多元醇,其固含量在20%~30%,苯乙烯含量在50%以上;90年代初期,国外一些公司相继推出固含量在40%以上,黏度低于5500mPa.s(25℃)的聚合物聚醚多元醇,如欧洲专利Eur.Pat.Ep778,301;PCT.Int.Appl.Wo.97,15,605;PCT.Int.Appl.Wo.97,15,606所公开的聚合物聚醚多元醇,但这些聚合物聚醚多元醇均不具有阻燃性,用其所制备的聚氨酯泡沫也不具有阻燃性。
聚氨酯泡沫塑料制品极易燃烧,阻燃困难,目前常用的阻燃方法大多是在生产聚氨酯的原料中添加阻燃剂,所用的阻燃剂主要有反应型阻燃聚醚多元醇和非反应型小分子阻燃剂;反应型阻燃聚醚多元醇主要是含磷氯聚醚多元醇,用这种聚醚多元醇所制得的聚氨酯泡沫成本高、承载力低;非反应型小分子阻燃剂的品种主要有Sb2O3、密胺类、亚磷酸酯和氯化物类等液体或固体化合物,使用液体非反应性阻燃剂,随泡沫材料的使用阻燃剂逐渐挥发,阻燃效果下降,并对环境造成一定危害;使用固体非反应型阻燃剂会明显增加聚醚多元醇的黏度,增加发泡工艺难度,降低泡沫体的开孔率,并使泡沫体的密度上下不均。这类阻燃剂使用麻烦,难混合均匀,用量较大,阻燃成本高。
美国专利4,214,055、3,953,393使用氯乙烯、偏氯乙烯、苯乙烯、丙烯腈中两种或两种以上混合单体共聚制备的阻燃聚合物多元醇,并用其制备阻燃聚氨酯泡沫。但氯乙烯、偏氯乙烯的均聚物和共聚通常是热不稳定的,在发泡过程中放出有毒的HCl气体,对发泡设备具有腐蚀性;日本专利Jpn.Kokai.Tokyo.JP.0959,341所公开的阻燃聚合物多元醇所使用的阻燃物为聚氯乙烯,同样也是热不稳定的;美国专利U.S.5,250,581公开了用三溴苯乙烯和丙烯腈混合单体共聚制备聚合物多元醇,用这种聚合物多元醇所制得的聚氨酯泡沫塑料具有一定阻燃性,但三溴苯乙烯合成困难、价格高,难以获得。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阻燃聚合物聚醚多元醇的制备方法,它不同于传统上的自由基分散聚合,而是缩合聚合,用该方法所制备的阻燃聚合物聚醚多元醇,具有分散相聚合物粒径小(0.1微米~0.85微米)、不含磷、卤素、苯乙烯和丙烯腈等有毒有害物质,绿色环保,并且具有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易于发泡等特点。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阻燃聚氨酯块状发泡方法,用该方法所制备的阻燃聚氨酯泡沫,具有亚纳米分散相聚合物超微粒子补强、阻燃的特性,因此该聚氨酯泡沫材料具有较高的阻燃性(氧值数可达28%)和较高的力学性能和压陷硬度。
本发明的阻燃聚合物聚醚多元醇是由通用聚醚多元醇为连续相、表面接枝部分胺基化二异氰酸酯改性聚醚多元醇(分散剂)的亚纳米聚合物超微粒子为分散相、两相所构成的聚合物胶体分散体系组成。
上述连续相是通用聚醚多元醇,即环氧丙烷开环聚合或环氧丙烷和环氧乙烷开环共聚合或环氧丙烷开环聚合、环氧乙烷封端所形成聚醚多元醇,其多元醇的官能度在在2~4之间,羟值在36gKOH/g~70mgKOH/g之间,伯羟基含量在5%~98%之间,其聚合方法可以采用传统的阴离子开环聚合工艺和双金属氰化物催化剂聚合工艺或二者结合。
上述亚纳米聚合物超微粒子分散相是平均粒径在0.1微米~0.8微米,表面接枝部分胺基化二异氰酸酯改性的聚醚多元醇的“毛发”聚合物微球。
上述部分胺基化二异氰酸酯改性聚醚多元醇中其醚多元醇是指环氧丙烷开环聚合或环氧丙烷和环氧乙烷开环共聚合或环氧丙烷开环聚合、环氧乙烷封端所形成聚醚多元醇,其多元醇官能度在在2~4之间,羟值在19mgKOH/g~40mgHO/g之间,伯羟基含量在5%~98%之间,其聚合方法可以采用传统的阴离子开环聚合工艺和双金属氰化物催化剂聚合工艺或二者结合;其二异氰酸酯是甲苯二异氰酸酯、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中的一种或二者的混合物;其胺基化是二元胺与二异氰酸酯的反应。
上述聚合物微球是甲醛与尿素、三聚氰胺、六次甲基四胺缩聚物。
本发明的阻燃氨酯泡沫是以本发明的阻燃聚合物聚醚多元醇与二异氰酸酯化合物在叔胺、有机金属催化剂、水、物理发泡剂、和少量硅油匀泡剂的存在下,经块状发泡工艺制得。
上述二异氰酸酯化合物是甲苯二异氰酸酯(T80/20)、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PAPI)中的一种或二者的混合物,二者的混合比例在65∶35~100∶0,最好是甲苯二异氰酸酯(T80/20),且随二异氰酸酯指数降低制得阻燃聚氨酯泡沫的阻燃性提高。
上述块状发泡工艺是指箱式、垂直、水平和连续发泡工艺。
本发明的阻燃聚合物聚醚多元醇的制造方法如下分别将连续相—通用聚醚多元醇,分散剂—部分胺基化二异氰酸酯改性聚醚多元醇,含氮单体—尿素、三聚氰胺,含醛单体—甲醛,及缩合反应促进剂加入到带有搅拌器、温度控制器计的密闭反应器中,使温度升至缩合反应温度,在该温度恒温反应一定时间后,真空干燥脱除易挥发组分,获得阻燃聚合物聚醚多元醇。
上述通用聚醚多元醇是环氧丙烷开环聚合或环氧丙烷和环氧乙烷开环共聚合或环氧丙烷开环聚合、环氧乙烷封端所形成聚醚多元醇,其多元醇的官能度在在2~4之间,羟值在36gKOH/g~70mgKOH/g之间,伯羟基含量在5%~98%之间,其聚合方法可以采用传统的阴离子开环聚合工艺和双金属氰化物催化剂聚合工艺或二者结合,其用量是含氮单体用量—尿素、三聚氰胺质量之和的100%~9000%,较好的是150%~2000%。
上述甲醛是浓度在25%~45%的甲醛,最好是浓度在37%的甲醛,其用量(以37%甲醛浓度计)是含氮单体用量—尿素、三聚氰胺质量之和的40%~400%,较好的是60%~150%。
上述含氮单体是尿素、三聚氰胺,其尿素、三聚氰胺的质量之比在0∶100~100∶0之间,较好的是100∶50;含氮单体用量—尿素、三聚氰胺质量之和是整个反应体系质量的2%~60%,较好的是10%~48%。
上述缩合反应促进剂是六次甲基四胺、对甲苯磺酸、氨水、甲酸等,较好的是六次甲基四胺,其六次甲基四胺用量是含氮单体用量—尿素、三聚氰胺质量之和的0.07%~20%上述反应温度是缩合反应温度,一般在50℃~100℃,较好的是65℃~95℃,最好是75℃~85℃上述反应时间是在0.5~6小时,较好的是在1~4小时,最好是2~4小时。
上述真空干燥是指在一定的温度下,一般在35℃~100℃,较好的是40℃~95℃;真空干燥一定时间,一般在1~12小时,较好的是在2~10小时。
上述分散剂—部分胺基化二异氰酸酯改性的聚醚多元醇在合成阻燃聚合物聚醚多元醇中起到分散剂的作用,其用量是含氮单体用量—尿素、三聚氰胺质量之和的0.5%~150%,较好的是10%~80%。
上述部分胺基化二异氰酸酯改性的聚醚多元醇的制备方法如下在35℃~45℃下分别将聚醚多元醇、二异氰酸酯封闭剂、二异氰酸酯和叔胺加入到带有搅拌器、温度计的密闭反应器中,使温度升至75℃~85℃,在该温度恒温反应4~6小时后,加入二元胺,再升温至110℃~125℃,反应0.5~3小时。得到部分胺基化二异氰酸酯改性聚醚多元醇。
上述聚醚多元醇是指环氧丙烷开环聚合或环氧丙烷和环氧乙烷开环共聚合或环氧丙烷开环聚合、环氧乙烷封端所形成聚醚多元醇,其多元醇官能度在在2~4之间,羟值在19mgKOH/g~56mgHO/g之间,伯羟基含量在28%~98%之间,其聚合方法可以采用传统的阴离子开环聚合工艺和双金属氰化物催化剂聚合工艺或二者结合。
上述二异氰酸酯封闭剂可以是酚类化合物、β-二羰基化合物、肟类化合物,较好的是肟类化合物,如甲乙酮肟。
上述二异腈酸酯化合物是甲苯二异氰酸酯、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中的一种或二者的混合物,较好的是甲苯二异氰酸酯。
上述叔胺是三乙胺、三丙胺、三丁胺中的一种或二者和二者以上的混合物,较好的是三乙胺。
上述二元胺是乙二胺、丙二胺、丁二胺中的一种或二者和二者以上的混合物,较好的是乙二胺。
上述聚醚多元醇、甲苯二异氰酸酯、乙二胺、三乙胺的摩尔比在3∶1∶1∶0.001~1∶1∶∶1∶0.08。
以本发明的阻燃聚合物聚醚多元醇为原料制备阻燃聚氨酯泡沫材料的方法如下
在混合器中分别将阻燃聚合物聚醚多元醇、聚醚多元醇、叔胺催化剂、有机金属催化剂、水、物理发泡剂和少量硅油匀泡剂,混合均匀后加入二异氰酸酯化合物,高速混合,采用箱式、垂直、水平连续发泡制得阻燃聚氨酯泡沫。
上述少量硅油匀泡剂是硅酮匀泡剂,其用量(w/w)是聚醚多元醇的0.08%~1.8%,较好的是0.13%~0.8%,并且随硅油匀泡剂用量减少,制得阻燃聚氨酯泡沫的硬度和回弹性增加。
上述有机锡催化剂主要有二月桂酸二丁基锡、二2-乙基己酸二丁基锡、二醋酸二丁基锡、辛酸亚锡、油酸亚锡等常用的有机锡催化剂。
上述叔胺催化剂主要有三乙烯二胺、三乙胺、N,N,N′,N′-四甲基-1,3,-丁二胺、N-乙基吗啡啉、双(β-二甲基胺乙基)醚等常用的叔胺催化剂。
上述物理发泡剂主要有二氯甲烷、F11、F12、F113等物理发泡剂。
上述二异氰酸酯化合物是甲苯二异氰酸酯(T80/20)、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PAPI)中的一种或二者的混合物,二者的混合比例在65∶35~100∶0,最好是甲苯二异氰酸酯(T80/20),且随二异氰酸酯指数降低制得阻燃聚氨酯泡沫的阻燃性提高。
基本配方如下A组分普通聚醚多元醇30~70份水1~3份辛酸亚锡 0.05~0.9份三亚乙烯二胺 0.05~0.9份硅油 0.1~1.6份本发明阻燃聚合物聚醚多元醇其余本发明阻燃聚合物聚醚多元醇份合计100份B组分二异氰酸酯指数95%~123%本发明与现有的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①该阻燃聚合物聚醚多元醇,不含磷、卤素、苯乙烯和丙烯腈等有毒有害物质,并且具有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易于发泡等特点。
②制备的阻燃聚氨酯泡沫,具有亚纳米分散相聚合物超微粒子补强、阻燃的特性,因此该聚氨酯泡沫材料具有较高的阻燃性(氧值数可达28%)和较高的力学性能和压陷硬度。
③部分胺基化二异氰酸酯改性的聚醚多元醇在合成阻燃聚合物聚醚多元醇中起到分散剂的作用,合成阻燃聚氨酯泡沫材料中起到匀泡剂的作用。


图1为阻燃聚合物聚醚多元醇的合成、发泡配方及阻燃聚氨酯泡沫性能对照表。
图中注分散剂I,系部分胺基化二异氰酸酯改性聚醚多元醇I。
分散剂II,系部分胺基化二异氰酸酯改性聚醚多元醇II。
性能A,系阻燃聚合物聚醚多元醇的性能;稳定性/月,系自然存放不沉淀的时间、月。
性能B系发泡聚氨酯泡沫的性能。
发泡基本配方(质量)A组分普通聚醚多元醇 39份水 2.2份辛酸亚锡0.16份三亚乙烯二胺0.16份硅油0.2份本发明阻燃聚合物聚醚多元醇 其余本发明阻燃聚合物聚醚多元醇合计 100份B组分甲苯二异氰酸酯指数 110%具体实施方案本发明实施例的原料如下聚醚多元醇N330甘油或三羟甲基丙烷为起始剂,环氧丙烷开环聚合、16%环氧乙烷封端所形成聚醚多元醇,其聚合方法可以采用传统的阴离子开环聚合工艺和双金属氰化物催化剂聚合工艺或二者结合,羟值34mgKOH/g~38mgKOH/g,伯羟基含量在60%~85%之间。
聚醚多元醇6000甘油或三羟甲基丙烷为起始剂,环氧丙烷开环聚合、16%环氧乙烷封端所形成聚醚多元醇,其聚合方法可以采用传统的阴离子开环聚合工艺和双金属氰化物催化剂聚合工艺或二者结合,羟值26mgKOH/g~30mgKOH/g,伯羟基含量在60%~85%之间。
聚醚多元醇551C甘油或三羟甲基丙烷为起始剂,环氧丙烷开环聚合、16%环氧乙烷封端所形成聚醚多元醇,其聚合方法可以采用传统的阴离子开环聚合工艺和双金属氰化物催化剂聚合工艺或二者结合,羟值54mgKOH/g~58mgKOH/g,伯羟基含量在50%~85%之间。
聚醚多元醇3030甘油或三羟甲基丙烷为起始剂,环氧丙烷开环聚合所形成聚醚多元醇,其聚合方法可以采用传统的阴离子开环聚合工艺和双金属氰化物催化剂聚合工艺或二者结合,羟值54mgKOH/g~58mgKOH/g,伯羟基含量在10%~60%之间。
聚醚多元醇3031K甘油或三羟甲基丙烷为起始剂,环氧丙烷、环氧乙烷开环共聚合所形成聚醚多元醇,其聚合方法可以采用传统的阴离子开环聚合工艺和双金属氰化物催化剂聚合工艺或二者结合,羟值54mgKOH/g~58mgKOH/g,伯羟基含量在15%~80%之间。
甲醛浓度37%的甲醛水溶液实施例1在40℃下分别将聚醚多元醇N330,960公斤、甲乙酮肟17.4公斤、甲苯二异氰酸酯34.8公斤和三乙胺,0.12公斤加入到带有搅拌器、温度计的密闭反应器中,使温度升至80℃,在该温度恒温反应5小时后,加入乙二胺,12公斤,再升温至118℃,反应1小时。得到部分胺基化二异氰酸酯改性聚醚多元醇I。
实施例2在40℃下分别将聚醚多元醇6000,600公斤、甲乙酮肟8.7公斤、甲苯二异氰酸酯17.4公斤和三乙胺,0.06公斤加入到带有搅拌器、温度计的密闭反应器中,使温度升至80℃,在该温度恒温反应5小时后,加入乙二胺,6公斤,再升温至118℃,反应1小时。得到部分胺基化二异氰酸酯改性聚醚多元醇II。
实施例3分别将通用聚醚多元醇3030,500公斤、部分胺基化二异氰酸酯改性聚醚多元醇I,69公斤、甲醛221公斤、尿素138公斤、三聚氰胺69公斤、六次甲基四胺8.3公斤加入到带有搅拌器、温度计的密闭2000升反应器中,使温度升至80℃,在该温度恒温反应4小时,在92℃真空干燥4小时脱除易挥发组分,获得阻燃聚合物聚醚多元醇,见阻燃聚合物聚醚多元醇的合成、发泡配方及阻燃聚氨酯泡沫性能对照表实施例3。
实施例4分别将通用聚醚多元醇551C,500公斤、部分胺基化二异氰酸酯改性聚醚多元醇I,69公斤、甲醛221公斤、尿素138公斤、三聚氰胺69公斤、六次甲基四胺8.3公斤加入到带有搅拌器、温度计的密闭2000升反应器中,使温度升至80℃,在该温度恒温反应4小时,在92℃真空干燥4小时脱除易挥发组分,获得阻燃聚合物聚醚多元醇,见阻燃聚合物聚醚多元醇的合成、发泡配方及阻燃聚氨酯泡沫性能对照表实施例4。
实施例5分别将通用聚醚多元醇3031K,500公斤、部分胺基化二异氰酸酯改性聚醚多元醇I,69公斤、甲醛221公斤、尿素138公斤、三聚氰胺69公斤、六次甲基四胺8.3公斤加入到带有搅拌器、温度计的密闭2000升反应器中,使温度升至80℃,在该温度恒温反应4小时,在92℃真空干燥4小时脱除易挥发组分,获得阻燃聚合物聚醚多元醇,见阻燃聚合物聚醚多元醇的合成、发泡配方及阻燃聚氨酯泡沫性能对照表实施例5。
实施例6分别将通用聚醚多元醇3030,500公斤、部分胺基化二异氰酸酯改性聚醚多元醇II,69公斤、甲醛221公斤、尿素138公斤、三聚氰胺69公斤、六次甲基四胺8.3公斤加入到带有搅拌器、温度计的密闭2000升反应器中,使温度升至80℃,在该温度恒温反应4小时,在92℃真空干燥4小时脱除易挥发组分,获得阻燃聚合物聚醚多元醇,见阻燃聚合物聚醚多元醇的合成、发泡配方及阻燃聚氨酯泡沫性能对照表实施例6。
实施例7分别将通用聚醚多元醇551C,500公斤、部分胺基化二异氰酸酯改性聚醚多元醇II,69公斤、甲醛221公斤、尿素138公斤、三聚氰胺69公斤、六次甲基四胺8.3公斤加入到带有搅拌器、温度计的密闭2000升反应器中,使温度升至80℃,在该温度恒温反应4小时,在92℃真空干燥4小时脱除易挥发组分,获得阻燃聚合物聚醚多元醇,见阻燃聚合物聚醚多元醇的合成、发泡配方及阻燃聚氨酯泡沫性能对照表实施例7。
实施例8分别将通用聚醚多元醇3031K,500公斤、部分胺基化二异氰酸酯改性聚醚多元醇II,69公斤、甲醛221公斤、尿素138公斤、三聚氰胺69公斤、六次甲基四胺8.3公斤加入到带有搅拌器、温度计的密闭2000升反应器中,使温度升至80℃,在该温度恒温反应4小时,在92℃真空干燥4小时脱除易挥发组分,获得阻燃聚合物聚醚多元醇,见阻燃聚合物聚醚多元醇的合成、发泡配方及阻燃聚氨酯泡沫性能对照表实施例8。
对比实例9加料方式同例1,加料量除部分胺基化二异氰酸酯改性聚醚多元醇I的加入量为0公斤外,其他加入量同例1,得到的聚合物聚醚多元醇,稳定性不好,自然存放五天沉淀,见阻燃聚合物聚醚多元醇的合成、发泡配方及阻燃聚氨酯泡沫性能对照表实施例9。
对比实例10加料方式同例4,加料量除部分胺基化二异氰酸酯改性聚醚多元醇II的加入量为0公斤外,其他加入量同例4,得到的聚合物聚醚多元醇,稳定性不好,自然存放三天沉淀,见阻燃聚合物聚醚多元醇的合成、发泡配方及阻燃聚氨酯泡沫性能对照表实施例10。
权利要求
1.一种阻燃聚合物聚醚多元醇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它由以下工艺组成分别将连续相—通用聚醚多元醇,分散剂—部分胺基化二异氰酸酯改性聚醚多元醇,含氮单体—尿素、三聚氰胺,含醛单体—甲醛,及缩合反应促进剂加入到带有搅拌器、温度控制器计的密闭反应器中,使温度升至缩合反应温度,在该温度恒温反应后,真空干燥脱除易挥发组分,获得阻燃聚合物聚醚多元醇。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燃聚合物聚醚多元醇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通用聚醚多元醇是环氧丙烷开环聚合或环氧丙烷和环氧乙烷开环共聚合或环氧丙烷开环聚合、环氧乙烷封端所形成聚醚多元醇,其多元醇的官能度在在2~4之间,羟值在36gKOH/g~70mgKOH/g之间,伯羟基含量在5%~98%之间,其聚合方法可以采用传统的阴离子开环聚合工艺和双金属氰化物催化剂聚合工艺或二者结合,其用量是含氮单体用量—尿素、三聚氰胺质量之和的100%~9000%,较好的是150%~2000%。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燃聚合物聚醚多元醇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甲醛是浓度在25%~45%的甲醛,最好是浓度在37%的甲醛,其用量以37%甲醛浓度计是含氮单体用量—尿素、三聚氰胺质量之和的40%~400%,较好的是60%~150%。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燃聚合物聚醚多元醇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含氮单体是尿素、三聚氰胺;其尿素、三聚氰胺的质量之比在0∶100~100∶0之间,较好的是100∶50;含氮单体用量—尿素、三聚氰胺质量之和是整个反应体系质量的2%~60%,较好的是10%~48%。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燃聚合物聚醚多元醇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缩合反应促进剂是六次甲基四胺、对甲苯磺酸、氨水、甲酸等,较好的是六次甲基四胺,其六次甲基四胺用量是含氮单体用量—尿素、三聚氰胺质量之和的0.07%~20%。
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燃聚合物聚醚多元醇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反应温度是缩合反应温度在50℃~100℃,较好的是65℃~95℃,最好是75℃~85℃
7.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燃聚合物聚醚多元醇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反应时间是在0.5~6小时,较好的是在1~4小时,最好是2~4小时。
8.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燃聚合物聚醚多元醇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真空干燥是指在35℃~100℃温度下,较好的是40℃~95℃;真空干燥1~12小时,较好的是在2~10小时。
9.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燃聚合物聚醚多元醇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分散剂—部分胺基化二异氰酸酯改性的聚醚多元醇在合成阻燃聚合物聚醚多元醇中起到分散剂的作用,其用量是含氮单体用量—尿素、三聚氰胺质量之和的0.5%~150%,较好的是10%~80%。
10.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燃聚合物聚醚多元醇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制备阻燃聚合物聚醚多元醇的原料中间体—部分胺基化二异氰酸酯改性的聚醚多元醇的制备方法如下在35℃~45℃下分别将聚醚多元醇、二异氰酸酯封闭剂、二异氰酸酯和叔胺加入到带有搅拌器、温度计的密闭反应器中,使温度升至75℃~85℃,在该温度恒温反应4~6小时后,加入二元胺,再升温至110℃~125℃,反应0.5~3小时。得到部分胺基化二异氰酸酯改性聚醚多元醇。
11.按照权利要求10所述的阻燃聚合物聚醚多元醇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部分胺基化二异氰酸酯改性的聚醚多元醇的制备方法中聚醚多元醇是指环氧丙烷开环聚合或环氧丙烷和环氧乙烷开环共聚合或环氧丙烷开环聚合、环氧乙烷封端所形成聚醚多元醇,其多元醇官能度在在2~4之间,羟值在19mgKOH/g~56mgHO/g之间,伯羟基含量在28%~98%之间,其聚合方法可以采用传统的阴离子开环聚合工艺和双金属氰化物催化剂聚合工艺或二者结合。
12.按照权利要求10所述的阻燃聚合物聚醚多元醇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部分胺基化二异氰酸酯改性的聚醚多元醇的制备方法中二异氰酸酯封闭剂可以是酚类化合物、β-二羰基化合物、肟类化合物,较好的是肟类化合物,如甲乙酮肟。
13.按照权利要求10所述的阻燃聚合物聚醚多元醇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部分胺基化二异氰酸酯改性的聚醚多元醇的制备方法中异腈酸酯化合物是甲苯二异氰酸酯、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中的一种或二者的混合物,较好的是甲苯二异氰酸酯。
14.按照权利要求10所述的阻燃聚合物聚醚多元醇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部分胺基化二异氰酸酯改性的聚醚多元醇的制备方法中叔胺是三乙胺、三丙胺、三丁胺,较好的是三乙胺。
15.按照权利要求10所述的阻燃聚合物聚醚多元醇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部分胺基化二异氰酸酯改性的聚醚多元醇的制备方法中二元胺是乙二胺、丙二胺、丁二胺中的一种或二者和二者以上的混合物,较好的是乙二胺。
16.按照权利要求10所述的阻燃聚合物聚醚多元醇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部分胺基化二异氰酸酯改性的聚醚多元醇的制备方法中聚醚多元醇、甲苯二异氰酸酯、乙二胺、三乙胺的摩尔比3∶1∶1∶0.001~1∶1∶∶1∶0.08。
17.一种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的制备阻燃聚氨酯泡沫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如下工艺在混合器中分别将阻燃聚合物聚醚多元醇、聚醚多元醇、叔胺催化剂、有机金属催化剂、水、物理发泡剂和少量硅油匀泡剂等混合均匀后加入二异氰酸酯化合物,高速混合,采用箱式、垂直、水平连续发泡制得阻燃聚氨酯泡沫。
18.按照权利要求17所述的制备阻燃聚氨酯泡沫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少量硅油匀泡剂是硅酮匀泡剂,其用量w/w是聚醚多元醇的0.08%~1.8%,较好的是0.13%~0.8%,并且随硅油匀泡剂用量减少,制得阻燃聚氨酯泡沫的硬度和回弹性增加。
19.按照权利要求17所述的制备阻燃聚氨酯泡沫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上述二异氰酸酯化合物是甲苯二异氰酸酯(T80/20)、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PAPI)中的一种或二者的混合物,二者的混合比例在65∶35~100∶0,最好是甲苯二异氰酸酯(T80/20),且随二异氰酸酯指数降低,制得阻燃聚氨酯泡沫的阻燃性提高。
全文摘要
一种阻燃聚合物聚醚多元醇及其用于块状阻燃聚氨酯软泡的制备方法,该阻燃聚合物聚醚多元醇是由通用聚醚多元醇为连续相、表面接枝部分胺基化二异氰酸酯改性聚醚多元醇(分散剂)的亚纳米超微聚合物粒子为分散相,两相所构成的稳定的聚合物胶体分散体系组成。本发明用甲醛-尿素-三聚氰胺-六次甲基四胺在上述分散剂的存在下,于聚醚多元醇中在65℃~98℃下,反应0.5~4小时,干燥制得阻燃聚合物聚醚多元醇,该阻燃聚合物聚醚多元醇,不含磷、卤素、苯乙烯和丙烯腈等有毒有害物质,并且具有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易于发泡等特点。所制得的阻燃聚合物聚醚多元醇与通用聚醚多元醇、二异腈酸酯化合物在叔胺、有机金属催化剂、水、物理发泡剂、和少量硅油匀泡剂的存在下,经块状发泡工艺制得阻燃聚氨酯泡沫该聚氨酯泡沫材料在具有较高的阻燃性(氧值数可达28%)的同时,具有较高的力学性能和压陷硬度。
文档编号C08G18/48GK1618836SQ200410035900
公开日2005年5月25日 申请日期2004年9月30日 优先权日2004年9月30日
发明者顾尧, 李辉, 逄海萍 申请人:青岛科技大学, 李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