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性干强剂的制备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354383阅读:515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性干强剂的制备工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干强剂的制备工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性干强剂的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0002]目前使用的干强剂性能不稳定,表现造纸过程中湿部添加以及作为表面施胶使用,造出的纸张环压强度和耐破强度低,微细组分的难以留着,浆料滤水性能低下,造纸生产成本很低,经济效益低,造纸废水的处理压力很大。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目前的干强剂造出的耐破强度低和环压强度低的难题,而提供一种双性干强剂的制备工艺。
[0004]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一种双性干强剂的制备工艺,分为两个步骤,原料的准备与原料反应条件的调节和原料混合。
[0005]第一步为原料的准备:变性淀粉6-25份、丙烯酰胺5-20份、阴离子单体0.15-1.75份、阳离子单体0.75-5份、交联性单体0.0015-0.9份、功能性单体0.15_3份、光敏引发剂0.01-0.5份、链转移剂0.00045-0.15份、水65-85份、自由基捕捉剂0.0003-0.5份、pH调节剂0.1-5份、多元复合催化剂0.003-0.03份、调节剂0.0045-0.015、熟化剂0.002-0.01 份;
[0006]第二步为原料反应条件的调节和混合:将变性淀粉、熟化剂和水混合,加热糊化,再依次加入水、丙烯酰胺、阴离子单体、阳离子单体、交联性单体、链转移剂、功能性单体、调节剂、多元复合催化剂和光敏引发剂,在无氧环境下,将温度升至70-95?,对反应体系照射紫外光反应1-2小时,之后每隔一段时间取样进行粘度测试,粘度达到4000-9000mP*s后停止照射紫外光,加入PH调节剂调节pH至4-6,并加入自由基捕捉剂,得到所述双性干强剂。
[0007]所述的变性淀粉为氧化淀粉、阳离子淀粉、磷酸脂淀粉和糊精等比例的混合物;
[0008]所述阴离子单体为丙烯酸和富马酸等比例的混合物;
[0009]所述阳离子单体为(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和(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以重量比3:7混合后所得;
[0010]所述交联性单体为亚甲基双丙烯酰胺;
[0011]所述功能性单体为丙烯酸羟乙酯、丙烯酸羟丙酯和苯乙烯的等比例混合物;
[0012]所述光敏引发剂为二苯甲酮;
[0013]所述链转移剂为亚硫酸氢钠;
[0014]所述自由基捕捉剂为对苯二酚和苯醌的等比例混合物;
[0015]所述PH调节剂为碱金属氢氧化物或酸性物质;
[0016]所述调节剂为醇类、异丙醇、乙二醇、烷基硫醇中的一种;
[0017]所述多元复合催化剂为过硫酸盐和过氧化物的等比例混合物;
[0018]所述熟化剂为还原剂类的化合物;
[0019]所述的氧化淀粉包括次氯酸钠氧化淀粉或过氧化氢氧化淀粉;
[0020]所述的碱金属氢氧化物为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铷中的一种或二种以上;
[0021]所述的酸性物质为盐酸、硫酸、醋酸、乙酸、柠檬酸、二乙酸的一种或二种以上;
[0022]所述的过硫酸盐为:过硫酸钾、过硫酸铵及其钠盐的一种或二种以上;
[0023]所述的过氧化物为:过氧化氢、过氧化苯甲酰、水溶性偶氮类中的一种或二种以上。
[0024]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所述的干强剂用于造纸时的湿部添加以及作为表面施胶使用,能显著提高纸张的耐破强度和环压强度,进而提高微细组分的留着,提高浆料滤水性能,降低造纸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减轻造纸废水的处理压力。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以下将结合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叙述。
[0026]一种双性干强剂的制备工艺,分为两个步骤,原料的准备与原料反应条件的调节和原料混合。
[0027]第一步为原料的准备:变性淀粉6-25份、丙烯酰胺5-20份、阴离子单体0.15-1.75份、阳离子单体0.75-5份、交联性单体0.0015-0.9份、其它功能性单体0.15-3份、光敏引发剂0.01-0.5份、链转移剂0.00045-0.15份、水45-85份、自由基捕捉剂0.0003-0.5份、pH调节剂0.1-5份、多元复合催化剂0.003-0.03份,调节剂0.0045-0.015、熟化剂0.002-0.01份;
[0028]第二步为原料反应条件的调节和原料混合:将变性淀粉、熟化剂和水混合,加热糊化,再依次加入水、丙烯酰胺、阴离子单体、阳离子单体、交联性单体、链转移剂、功能性单体、调节剂、多元复合催化剂和光敏引发剂,在无氧环境下,将温度升至70-95?,对反应体系照射紫外光反应1-2小时,之后每隔一段时间取样进行粘度测试,粘度达到4000-9000mP*s后停止照射紫外光,加入pH调节剂调节pH至4_6,并加入自由基捕捉剂,得到所述双性干强剂。
[0029]所述的变性淀粉为氧化淀粉、阳离子淀粉、磷酸脂淀粉和糊精等比例的混合物;
[0030]所述阴离子单体为丙烯酸和富马酸等比例的混合物;
[0031]所述阳离子单体为(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和(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以重量比3:7混合后所得;
[0032]所述交联性单体为亚甲基双丙烯酰胺;
[0033]所述功能性单体为丙烯酸羟乙酯、丙烯酸羟丙酯和苯乙烯的等比例混合物;
[0034]所述光敏引发剂为二苯甲酮;
[0035]所述链转移剂为亚硫酸氢钠;
[0036]所述自由基捕捉剂为对苯二酚和苯醌的等比例混合物;
[0037]所述PH调节剂为碱金属氢氧化物或酸性物质;
[0038]所述调节剂为醇类、异丙醇、乙二醇、烷基硫醇中的一种;
[0039]所述多元复合催化剂为过硫酸盐和过氧化物的等比例混合物;
[0040]所述熟化剂为还原剂类的化合物;
[0041]所述的氧化淀粉包括次氯酸钠氧化淀粉或过氧化氢氧化淀粉;
[0042]所述的碱金属氢氧化物为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铷中的一种或二种以上;
[0043]所述的酸性物质为盐酸、硫酸、醋酸、乙酸、柠檬酸、二乙酸的一种或二种以上;
[0044]所述的过硫酸盐为:过硫酸钾、过硫酸铵及其钠盐的一种或二种以上;
[0045]所述的过氧化物为:过氧化氢、过氧化苯甲酰、水溶性偶氮类中的一种或二种以上。
[0046]实施例一
[0047]制备一种双性干强剂,第一步为原料的准备:变性淀粉6g、丙烯酰胺5g、阴离子单体0.15g、阳离子单体lg、交联性单体0.5g、其它功能性单体lg、光敏引发剂0.05g、链转移剂0.lg,7X 82.8635g、自由基捕捉剂0.3g、pH调节剂3g、多元复合催化剂0.03g,调节剂0.0045g、熟化剂 0.002g ;
[0048]第二步为原料反应条件的调节和原料混合:将变性淀粉、熟化剂和水混合,加热糊化,再依次加入水、丙烯酰胺、阴离子单体、阳离子单体、交联性单体、链转移剂、功能性单体、调节剂、多元复合催化剂和光敏引发剂,在无氧环境下,将温度升至70-95?,对反应体系照射紫外光反应1-2小时,之后每隔一段时间取样进行粘度测试,粘度达到4000-9000mP.s后停止照射紫外光,加入pH调节剂调节pH至4_6,并加入自由基捕捉剂,得到所述双性干强剂。
[0049]所述的变性淀粉为氧化淀粉、阳离子淀粉、磷酸脂淀粉和糊精等比例的混合物;
[0050]所述阴离子单体为丙烯酸和富马酸等比例的混合物;
[0051]所述阳离子单体为(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和(甲基)丙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