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质净化微生物菌及菌剂的制作方法_3

文档序号:9859014阅读:来源:国知局
1.18%。
[0125] 实施例7
[0126] 本发明所提供的微生物复合菌剂运用于水产养殖废水净化处理:
[0127] (1)本发明所提供的液态微生物复合菌剂运用于水产养殖废水净化处理。
[0128] 本试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其试验设置如下:
[0129] 试验组:向装有50L鲫鱼养殖废水的露天透明玻璃鱼缸中投加0.5%废水体积量的 液态微生物复合菌剂。
[0130] 对照组:向装有50L鲫鱼养殖废水的露天透明玻璃鱼缸中投加等体积量的液体培 养基。
[0131] 每隔两天测量对照组和试验组的⑶D、NH3_N二个指标变化,并根据试验数据计算 C0D去除率、NH3-N降解率,测定结果如表8所示。
[0132] 表8液态微生物复合菌剂净化水质效果
[0133]
[0134] 由表8可知,养殖废水添加菌剂后,2天、4天、6天、8天和10天C0D和NH3-N浓度均比 对照明显降低,其中10天后对照组⑶D浓度为2012mg/L,试验组为223mg/L,比对照组降低 88.92% ; 10天后对照组NH3-N浓度为405mg/L,试验组为121mg/L,比对照组降低70.12%。
[0135] (2)本发明所提供的固态微生物复合菌剂运用于水产养殖废水净化处理。
[0136] 本试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其试验设置如下:
[0137] 试验组:向装有50L鲫鱼养殖废水的露天透明玻璃鱼缸中投加1.0%废水体积量的 固态微生物复合菌剂。复合菌剂在投加前先用生理盐水调匀,在在30°C条件下活化3小时。
[0138] 对照组:向装有50L鲫鱼养殖废水的露天透明玻璃鱼缸中投加等体积量的沸石粉。
[0139] 每隔两天测量对照组和试验组⑶D、NH3_N二个指标变化,并根据试验数据计算C0D 去除率、NH3-N降解率,测定结果如表9所示。
[0140] 表9固态微生物复合菌剂净化水质效果
[0141]
[0142]由表9可知,养殖废水添加菌剂后,2天、4天、6天、8天和10天C0D和NH3-N浓度均比 对照明显降低,其中10天后对照组⑶D浓度为2123mg/L,试验组为251mg/L,比对照组降低 88.18% ; 10天后对照组NH3-N浓度为386mg/L,试验组为116mg/L,比对照组降低69.95 %。
[0143] 实施例8
[0144] 本发明所提供的微生物复合菌剂运用于食用油废水净化处理:
[0145] (1)本发明所提供的液态微生物复合菌剂运用于食用油废水净化处理。
[0146]本试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其试验设置如下:
[0147] 试验组:向装有50L含油量为3000mg/L的食用油废水的处理装置中投加1.0%废水 体积量的液态微生物复合菌剂。
[0148] 对照组:向装有50L含油量为3000mg/L的食用油废水的处理装置中投加等体积量 的液体培养基。
[0149] 每隔两天测量对照组和试验组含油量指标变化,并根据试验数据计算去油率,测 定结果如表10:
[0150] 表10液态微生物复合菌剂降油效果
[0151]
[0152] 由表10可知,废水添加菌剂后,2天、4天、6天和8天油浓度均比对照明显降低,其中 8天后对照组油浓度为2674mg/L,试验组为256mg/L,比对照组降低90.43%。
[0153] (2)本发明所提供的固态微生物复合菌剂运用于食用油废水净化处理。
[0154] 本试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其试验设置如下:
[0155] 试验组:向装有50L含油量为3000mg/L的食用油废水的处理装置中投加 2.0%废水 体积量的固态微生物复合菌剂。复合菌剂在投加前先用生理盐水调匀,在在30°C条件下活 化5小时。
[0156] 对照组:向装有50L含油量为3000mg/L的食用油废水的处理装置中投加等体积量 的沸石粉。
[0157] 每隔两天测量对照组和试验组含油量指标变化,并根据试验数据计算去油率,测 定结果如表11:
[0158] 表11固态微生物复合菌剂降油效果
[0159]
[0
[0161] 由表11可知,废水添加菌剂后,2天、4天、6天和8天油浓度均比对照明显降低,其中 8天后对照组油浓度为2572mg/L,试验组为127mg/L,比对照组降低95.06%。
[0162] 实施例9
[0163] 本发明所提供的微生物复合菌剂运用于含Cu2+重金属废水净化处理:
[0164] (1)本发明所提供的液态微生物复合菌剂运用于含Cu2+重金属废水净化处理。
[0165] 本试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其试验设置如下:
[0166] 试验组:向装有50L重金属废水的处理装置中投加 2.0%废水体积量的液态微生物 复合菌剂。
[0167] 对照组:向装有50L重金属废水的处理装置中投加等量的液体培养基。
[0168] 每隔两天测量对照组和试验组Cu2+浓度指标变化,并根据试验数据计算Cu 2+去除 率,测定结果如表12:
[0169] 表12液态微生物复合菌剂去除重金属效果
[0170]
[0171] 由表12可知,重金属废水添加菌剂后,1天、2天、3天和4天⑶2+浓度均比对照明显降 低,其中4天后对照组Cu 2+浓度为81 · 7mg/L,试验组为10 · 5mg/L,比对照组降低87 · 15%。
[0172] (2)本发明所提供的固态微生物复合菌剂运用于含Cu2+重金属废水净化处理。
[0173] 本试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其试验设置如下:
[0174] 试验组:向装有50L重金属废水的处理装置中投加 5.0 %废水体积量的固态微生物 复合菌剂。复合菌剂在投加前先用生理盐水调匀,在在30°C条件下活化3小时。
[0175] 对照组:向装有50L重金属废水的处理装置中投加等体积量的沸石粉。
[0176] 每隔两天测量对照组和试验组含油量指标变化,并根据试验数据计算去油率,测 定结果如表13:
[0177] 表13固态微生物复合菌剂去除重金属效果
[0178]
[0179] 由表13可知,重金属废水添加菌剂后,1天、2天、3天和4天CU2+浓度均比对照明显降 低,其中4天后对照组Cu 2+浓度为72.4mg/L,试验组为9.4mg/L,比对照组降低87.02%。
【主权项】
1. 一种水质净化微生物菌,其特征在于:菌株编号为HL,经鉴定为红假单胞菌 (Rhodopseudomonas sp.),于2015年12月14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委员会普通微生 物中心,保藏号为:CGMCC No. 11874;菌落鲜红,菌体呈杆状,略弯,菌体大小0.7~0.9 X 1.2 ~2.3μηι,在固体平板上菌落圆而小,呈鲜红至暗红。2. -种微生物菌剂,其特征在于:该菌剂含有红假单胞菌HL CGMCC No. 11874,含菌量 大于等于109CFU/mL。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微生物菌剂在水产养殖废水、食用油废水、含Cu2+重金属废 水处理中的应用。4. 一种水质净化微生物复合菌剂,其特征在于:该复合菌剂含有红假单胞菌HL和类球 红细菌LQ,其中,所述红假单胞菌HL保藏号为:CGMCC NO. 11874,所述类球红细菌LQ保藏号 为:CGMCC No.12183。5. -种液态微生物复合菌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 将红假单胞菌HL CGMCC NO. 11874和类球红细菌LQ CGMCC No. 12183的菌种分别接 入固体斜面活化培养基活化备用; 2) 将经过高压蒸汽121°C灭菌30min后的液体培养基定量备用; 3 )将活化后的菌种分别接入灭菌处理过的液体培养基中进行微生物培养:3 0 °C、 2000Lx光照下厌氧培养3-6d; 4)将培养好的各菌液计数调节,再将两种菌液进行组合配伍成混合菌液,即为液态微 生物复合菌剂。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液态微生物复合菌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红 假单胞菌HL CGMCC NO. 11874和类球红细菌LQ CGMCC No. 12183的菌液中的含菌量均大于 等于 109CFU/mL。7.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液态微生物复合菌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 红假单胞菌HL CGMCC NO. 11874和类球红细菌LQ CGMCC No. 12183的菌液按1~5:1~5的体 积比进行组合。8. -种固态微生物复合菌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 将灭菌处理过的沸石粉干燥定量,作吸附剂; 2) 将权利要求5-7任一项中制备得到的液态微生物复合菌剂按照每升液体加入吸附剂 1千克,搅拌混匀,然后在40 °C恒温培养箱中烘干培养20-24小时,至含水量为15-20 %,即为 固态微生物复合菌剂,将菌剂在4°C_10°C低温下封包保存。9.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微生物复合菌剂在水产养殖废水、食用油废水、含Cu2+重金 属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微生物菌株及菌剂,属于微生物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了一株光合细菌菌株HL,经鉴定为红假单胞菌(Rhodopseudomonas?sp.)CGMCC?No.11874,该菌株生长繁殖快、菌体浓度高、抗杂菌污染能力强,能够在光照或黑暗条件下降解和去除各种污染物。本发明还提供了含有该菌株的微生物菌剂及该菌株与另一株光合细菌菌株制成的复合菌剂。本发明提供的菌剂微生物可以在处理废水中良好生长,占据有利生态位,抑制致病微生物生长繁殖。CGMCC No.1187420151214
【IPC分类】C12R1/01, C02F3/34, C02F101/20, C12N1/20
【公开号】CN105624064
【申请号】CN201610105657
【发明人】闫志英, 袁月祥, 许力山, 廖银章, 李志东, 李 东, 刘晓风
【申请人】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公开日】2016年6月1日
【申请日】2016年2月26日
当前第3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