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凝剂及有机凝胶的制作方法_4

文档序号:9421963阅读:来源:国知局
r>[0192] *硬脂酸酰胺/十六烷酰胺/正辛烷酰胺的质量混合比
[0193][实施例6 :烷基酰胺衍生物混合系统凝胶的热行为]
[0194] 按照前述的步骤制作了实施例3中获得的烷基酰胺衍生物3成分混合系统的甲苯 凝胶(4wt%,浓度是作为混合物的浓度)以及比较例1~3的烷基酰胺衍生物单独成分系 统的甲苯凝胶(各衍生物最低凝胶化浓度)。
[0195] 接着,对获得的各凝胶,用差示扫描量热仪测定溶胶-凝胶转变温度以及凝胶-溶 胶转变温度。获得的结果示于表10及图6[(A) :(a)硬脂酸酰胺3wt%甲苯凝胶、(b)十六 烷酰胺6wt%甲苯凝胶、(c)正辛烷酰胺3wt%甲苯凝胶;(B) :(a)硬脂酸酰胺/十六烷酰 胺/正辛烷酰胺质量混合比1/1/2 4wt%甲苯凝胶、(b)硬脂酸酰胺/十六烷酰胺/正辛烷 酰胺质量混合比1/1/4 4wt%甲苯凝胶、(c)硬脂酸酰胺/十六烷酰胺/正辛烷酰胺质量混 合比l/l/104wt%甲苯凝胶]。
[0196][表 10]
[0197] 表10.烷基酰胺衍生物3成分混合系统凝胶的热行为 [01981
[0199] *硬脂酸酰胺/十六烷酰胺/正辛烷酰胺的质量混合比
[0200] #双峰型峰(峰温度)。
[0201] 如表10所示,定量地确认了将烷基酰胺衍生物作为胶凝剂使用的单独系统及3成 分混合系统凝胶进行溶胶-凝胶转变。
[0202] [实施例7 :烷基酰胺衍生物单独系统凝胶及3成分混合系统凝胶的粘弹性特性评 价]
[0203] 按照前述的步骤制作烷基酰胺衍生物3成分混合系统的甲苯凝胶(4wt%,浓度是 作为混合物的浓度)以及烷基酰胺衍生物单独系统的甲苯凝胶(各衍生物最低凝胶化浓 度),进行这些凝胶的粘弹性评价,从力学的观点验证凝胶状态。获得的结果示于图7 (单独 系统凝胶:(a)硬脂酸酰胺3wt%甲苯凝胶、(b)十六烷酰胺6wt%甲苯凝胶、(c)正辛烷酰 胺3wt%甲苯凝胶)及图8 (3成分混合系统凝胶:(a)硬脂酸酰胺/十六烷酰胺/正辛烷酰 胺质量混合比1/1/2 4wt%甲苯凝胶、(b)硬脂酸酰胺/十六烷酰胺/正辛烷酰胺质量混合 比1/1/4 4wt%甲苯凝胶、(c)硬脂酸酰胺/十六烷酰胺/正辛烷酰胺质量混合比1/1/10 4wt%甲苯凝胶)。
[0204] 如图7 (A)及图8 (A)(频率依赖测定)所示,单独系统凝胶及3成分混合系统凝胶 中的任一个均显示出不依赖于频率而几乎平坦的储存弹性模量(G')及损耗弹性模量(G") 且G' >G",因此,确认了测定样品处于凝胶状态(固体状态)。
[0205] 另外,如图7(B)及图8(B)(应变依赖测定)所示,应变初期显示出几乎平坦的储 存弹性模量G'及损耗弹性模量G"且G' >G",但是通过应变的增加(0. 1~1. 0%附近),逆 转为G'〈G",确认了样品从凝胶状态(G' >G")变为液体状态(G'〈G")。如此,在力学上确 认了通过对凝胶状态的样品施加应变,从而产生凝胶-溶胶转变。
[0206][实施例8 :烷基酰胺衍生物的单独系统及2成分混合系统的触变性试验]
[0207] 评价了烷基酰胺衍生物的单独系统凝胶与混合系统凝胶(2成分混合系统)的凝 胶粉碎后的行为(触变性)。
[0208]〈烷基酰胺衍生物的单独系统凝胶的触变性试验〉
[0209] 以与比较例1~比较例3同样的步骤,以烷基酰胺衍生物(硬脂酸酰胺、十六烷酰 胺、或正辛烷酰胺)作为胶凝剂,使用碳酸亚丙酯、二氯乙烷、甲苯、SH245及正辛烷作为有 机溶剂,用前述表1所示的最低凝胶化浓度及最低凝胶化浓度+lwt%的浓度制作凝胶。
[0210] 接着,将样品管置于涡旋混合器上,粉碎内部的凝胶2秒钟,接着静置规定时间(1 分钟、10分钟、1小时或12小时)之后,倒置样品管,确认凝胶是否流动。
[0211]图9表示使用各种烷基酰胺衍生物的甲苯在最低凝胶化浓度下进行凝胶化的凝 胶的触变行为。图9中粉碎前的甲苯凝胶示于(a)~(c) [(a)硬脂酸酰胺3wt%凝胶、(b) 十六烷酰胺6wt%凝胶、(c)正辛烷酰胺3wt%凝胶],粉碎2秒钟后,静置12小时后倒置的 行为示于⑷~(f) [(d)粉碎后的硬脂酸酰胺3wt%凝胶、(e)十六烷酰胺6wt%凝胶、(f) 正辛烷酰胺3wt%凝胶]。
[0212] 烷基酰胺衍生物的各种单独系统凝胶中,任一有机溶剂、任一烷基酰胺衍生物中, 如果在最低凝胶化浓度及最低凝胶化浓度+lwt%下凝胶化的样品粉碎后倒置,则静置任意 规定时间后凝胶均垂落,本试验例中未表现触变性。
[0213]〈烷基酰胺衍生物的混合系统凝胶(2成分混合系统)的触变性试验〉
[0214]对烷基酰胺衍生物的混合系统凝胶(2成分混合系统)的凝胶粉碎后的行为,在各 种混合比例(参照表11~表13)下进行评价。
[0215] 对硬脂酸酰胺/十六烷酰胺混合系统、硬脂酸酰胺/正辛烷酰胺混合系统或十六 烷酰胺/正辛烷酰胺混合系统,分别以与实施例1同样的步骤在各种混合比例(参照表 11~表13)下制作2~4wt% (浓度是作为混合物的浓度)的甲苯凝胶(另外,在表11~ 表13中,将在该时刻未形成凝胶的组成用斜线表示)。接着,将样品管置于涡旋混合器上, 通过机械的振动粉碎内部的凝胶2秒钟而成为溶胶状,接着静置规定时间(1分钟、10分钟、 1小时及12小时)之后,倒置样品管,确认凝胶是否流动。关于成为溶胶状后再次凝胶化的 样品的最短静置时间(粉碎后恢复到凝胶状态所需要的时间)分别示于表11 (硬脂酸酰胺 /十六烷酰胺混合系统)、表12 (硬脂酸酰胺/正辛烷酰胺混合系统)及表13 (十六烷酰胺 /正辛烷酰胺混合系统)。
[0216][表11]
[0217] 表11. 2成分混合系统凝胶的粉碎后的触变性1
[0218]
[0219]X:即使经过12h后也垂落。*:分离成凝胶与溶剂二层
[0220] 斜线:起初就未形成凝胶
[0221] [表 12]
[0222] 表12. 2成分混合系统凝胶的粉碎后的触变性2
[0223]
[0224]X:即使经过12h后也垂落
[0225] 斜线:起初就未形成凝胶
[0226] [表 13]
[0227] 表13. 2成分混合系统凝胶的粉碎后的触变性3
[0228]
[0229]X:即使经过12h后也垂落。*:分离成凝胶与溶剂二层
[0230] 斜线:起初就未形成凝胶
[0231] 如上述表12及表13所示,确认了:有时烷基酰胺衍生物的甲苯凝胶虽然使用1种 衍生物的单独系统中的甲苯凝胶不表现触变性,但是通过像硬脂酸酰胺/正辛烷酰胺这样 成为2成分混合系统,从而表现触变性。另外,确认了:有时如上述表11所示那样像硬脂酸 酰胺/十六烷酰胺混合系统这样,通过混合系统的组合不表现触变性自不必说,连凝胶形 成自身也未实现,适当的混合系统的选择与混合比的选择对触变性表现以及凝胶形成是重 要的。
[0232]此外,混合系统的凝胶的研究以K.Hanabusaetal.,J.Chem.Soc.,Chem. Commun.,(1993 年)1382 页-1383 页为主进行,归纳在D.K.Smithetal.,Chem.Eur.J.,(2005 年)、11 卷、5496 页-5508 页、C.A.Dreiss,SoftMatter、(2007 年)、3 卷、956 页-970 页、S.J.Rowanetal.,Chem.Soc.Rev.,(2012 年)、41 卷、6089 页-6102 页等综述 中,没有像本发明这样关于混合2种以上不同烷基链长度的烷基酰胺衍生物而获得新的效 果(触变性)的报告例。如此,本实施例成为显示本发明的胶凝剂所具有的特异效果的结 果。
[0233][实施例9 :烷基酰胺衍生物的3成分混合系统的触变性试验]
[0234] 对烷基酰胺衍生物的混合系统凝胶(3成分混合系统)的凝胶粉碎后的行为,在各 种混合比例下进行评价。
[0235] 以与实施例2及实施例3同样的步骤,作为能看到透明性提高的3成分混合系统, 在各种混合比例(参照表14及表15)下,制作硬脂酸酰胺/十六烷酰胺/正辛烷酰胺混合 系统的3~5wt% (浓度是作为混合物的浓度)甲苯凝胶(另外,在表14及表15中,将在 该时刻未形成凝胶的组成用斜线表示)。此外,在实施例3中甲苯凝胶的透明性良好的混 合比例[硬脂酸酰胺/十六烷酰胺/正辛烷酰胺1/1/10 (质量比)]下,制作4wt%碳酸亚 丙酯凝胶、4wt%二氯乙烷凝胶、4wt%SH245 (東U?夂々3 -二 > 夕(株)制的环状有机 硅)凝胶及4wt%正辛烷(浓度是作为混合物的浓度)。
[0236] 接着,将样品管置于涡旋混合器上,通过机械的振动粉碎内部的凝胶2秒钟而成 为溶胶状,接着静置规定时间(1分钟、5分钟、10分钟、1小时、2小时及12小时)之后,倒 置样品管,确认凝胶是否流动。表14及表15中表示关于使甲苯凝胶变为溶胶状后再次凝 胶化的样品的最短静置时间(粉碎后恢复到凝胶状态所需要的时间)。另外,表16中表示 用除甲苯以外的有机溶剂制作的凝胶的粉碎后的行为。
[0237] 另外,作为一个例子,3成分混合系统(硬脂酸酰胺/十六烷酰胺/正辛烷酰胺的 组成(质量比)=1/1/2U/1/4及1/1/10)的甲苯凝胶(4wt%)的触变性试验结果示于图 10。图10表示将粉碎前的甲苯凝胶粉碎2秒钟后静置1分钟后倒置的行为及静置5分钟 后倒置的行为。另外,图15中表示从样品管取出的3成分混合系统(硬脂酸酰胺/十六烷 酰胺/正辛烷酰胺的组成(质量比)1/1/4及1/1/10)的甲苯凝胶(4wt% )。
[0238][表 14]
[0239] 表14.烷基酰胺衍生物3成分混合系统甲苯凝胶的粉碎后的触变性1
[0240]
[0241] 斜线:起初就未形成凝胶
[0242][表 15]
[0243] 表15.烷基酰胺衍生物3成分混合系统甲苯凝胶的粉碎后的触变性2
[0244]
[0245] 斜线:起初就未形成凝胶
[0246][表 16]
[0247] 表16.烷基酰胺衍生物3成分混合系统各种溶剂凝胶的粉碎后的触变性3
[0248]
[0249] 〇:全部未垂落、A:部分垂落、X:垂落
[0250]〈使用不挥发油的烷基酰胺衍生物的单独系统凝胶的触变性试验〉
[0251] 以与比较例6~比较例8、比较例11及比较例12同样的步骤,将烷基酰胺衍生物 (硬脂酸酰胺、十六烷酰胺、正辛烷酰胺、芥酸酰胺、山嵛酸酰胺)作为胶凝剂,使用橄榄油 及角鲨烷作为不挥发油,用前述的表3所示的最低凝胶化浓度及最低凝胶化浓度+lwt%的 浓度制作凝胶。
[0252] 接着,将样品管置于涡旋混合器上,粉碎内部的凝胶2秒钟,接着静置规定时间(1 分钟、10分钟、1小时或12小时)之后,倒置样品管,确认凝胶是否流动。
[0253] 图11、图12中表示使用各种烷基酰胺衍生物的角鲨烷在最低凝胶化浓度下进行 凝胶化的凝胶的触变行为。图11、图12中,粉碎前的凝胶示于(a)~(c)或(a)~(b)[图 11(a)硬脂酸酰胺2wt%凝胶、(b)十六烷酰胺2wt%凝胶、(c)正辛烷酰胺lwt%凝胶;图 12(a)芥酸酰胺2wt%、(b)山嵛酸酰胺2wt% ];粉碎2秒钟后,静置12小时后倒置的行为 示于⑷~(f)或⑷~(e)[图11(d)粉碎后的硬脂酸酰胺2wt%凝胶、(e)十六烷酰胺 2wt%凝胶、(f)正辛烷酰胺2wt%凝胶;图12(d)芥酸酰胺2wt%、(e)山嵛酸酰胺2wt%]。
[0254] 烷基酰胺衍生物的各种单独系统凝胶中,任一不挥发油、任一烷基酰胺衍生物中, 如果将在最低凝胶化浓度及最低凝胶化浓度+lwt%下凝胶化的样品粉碎后倒置,则在静置 任意规定时间后凝胶均垂落或油从凝胶分离,本试验例中未表现触变性。
[0255][实施例10 :使用不挥发油的烷基酰胺衍生物的2成分混合系统及3成分混合系 统的触变性试验]
[0256] 对使用不挥发油的烷基酰胺衍生物的混合系统凝胶(2成分混合系统及3成分混 合系统)的凝胶粉碎后的行为,在各种混合比例下进行评价。
[0257] 以与实施例2及实施例3同样的步骤在各种混合比例(参照表17、表18及表19) 下,制作硬脂酸酰胺/正辛烷酰胺混合系统及硬脂酸酰胺/十六烷酰胺/正辛烷酰胺混合 系统的〇. 2~1.Owt% (浓度是作为混合物的浓度)橄榄油凝胶及角鲨烷凝胶(另外,表 17及表18中,将在该时刻未形成凝胶的组成用斜线表示)。此外,制作了芥酸酰胺/山嵛 酸酰胺混合系统的1. 〇及2.Owt% (浓度是作为混合物的浓度)橄榄油凝胶及角鲨烷凝胶。
[0258] 接着,将样品管置于涡旋混合器上,通过机械的振动粉碎内部的凝胶2秒钟而成 为溶胶状,接着静置规定时间(1分钟、3分钟、5分钟、10分钟、30分钟、1小时、2小时及12 小时)之后,倒置样品管,确认凝胶是否流动。表17、表18及表19中表示关于使甲苯凝胶成 为溶胶状后再次凝胶化的样品的最短静置时间(粉碎后恢复到凝胶状态所需要的时间)。
[0259] 另外,作为例子,3成分混合系统(硬脂酸酰胺/十六烷酰胺/正辛烷酰胺的组成 (质量比)=1/1/10)的角鲨烷凝胶(lwt% )的触变性试验结果示于图13, 2成分混合系 统(芥酸酰胺/山嵛酸酰胺的组成(质量比)=1/1)的角鲨烷凝胶的触变性试验结果示 于图14。
[0260][表17]
[0261] 表17.烷
当前第4页1 2 3 4 5 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