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冲击减震单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23281阅读:25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抗冲击减震单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脚轮,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的、由内外两层塑料中间夹裹橡胶轮芯的三文治式的抗冲击减震单轮。
背景技术
现在脚轮行业所使用的各式各样的脚轮,特别是单轮,均以塑料、聚胺酯、橡胶为主。虽然这些塑料、聚胺酯、橡胶型單轮均有各自的优点,但是它们同时也存在许多不足。
塑料型单轮存在弹性变形极小,承受冲击性差,减震作用不良的缺点。聚胺酯也存在着减震不良的缺点,同时还存在成本较高,工艺过程复杂的缺点。而橡胶型单轮存在弹性变形过大,起动阻力大的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可承受高强度冲击,又具有适度弹性变形,具有良好减震效果,降低噪音,外形美观且可应用于各种固定、活动支架的单轮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结构来实现。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抗冲击减震单轮,其中该单轮由塑料外圈、橡胶轮芯和塑料内圈组成,该橡胶轮芯夹置于该塑料外圈和塑料内圈之间。
更具体而言,该橡胶轮芯本体外侧凸设有第一凸部,该第一凸部容置于该塑料外圈相应设置的第一凹槽中,而该橡胶轮芯本体内侧也凸设有第二凸部,该第二凸部容置于该塑料内圈相应的第二凹槽中。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更具有实用性,在该第一凸部上设置有凸点,而在第一凹槽中有与之相配套的凹孔。
该第二凸部上设置有凸点,而在第二凹槽中有与之相配套的凹孔。
本实用新型采用塑料外圈和塑料内圈之间夹裹橡胶轮芯的结构,以满足本实用新型单轮具有抗冲击性能及减震性能,利用橡胶的特性起到减震作用,同时可降低噪音高达10分贝。塑料外圈和塑料内圈與橡胶輪芯相比弹性变形小,强度高,使单轮具有很好的刚性,橡胶輪芯具有良好的弹性变形,在接受冲击的情况下能迅速接受冲击能量,将其冲击动能转化为橡胶的势能,再缓慢释放,降低刚性碰撞,使单轮具有很强的抗冲击性能及优良的减震性能。
其次,由于塑料外圈和塑料内圈是通过橡胶轮芯而结合在一起,相互之间不是通过分子间的作用力结合在一起,只是通过橡胶轮芯的过渡,机械地结合在一起,这样会使脚轮在转动过程中,塑料外圈、塑料内圈、橡胶轮芯三者之间相对转动产生摩擦进而转化为热能,随着热能进一步产生,会严重影响脚轮的使用寿命及产生其它影响,因此本实用新型在橡胶轮芯上增加凸点、在塑料外圈和塑料内圈有与之相应的凹孔,从而使橡胶轮芯与塑料外圈、塑料内圈有效结合,防止他们之间相对转动,并且采用凸点后单轮抗冲击性能进一步增強,弹性变形范围更加适用,减震效果得到进一步加强。
本实用新型采用塑料外圈和塑料内圈之间夹裹橡胶輪芯的结构,以满足本实用新型单轮具有适量的弹性变形,同时利用橡胶的特性起到减震作用,从而降低噪音高达10分贝。塑料外圈和塑料内圈相比弹性变形小,强度高,使单轮具有很好的刚性。橡胶圈具有良好的弹性变形,在接受冲击的情况下能迅速接受冲击能量,将其冲击动能转化为橡胶的势能,再缓慢释放,降低刚性碰撞,使单轮具有很强的抗冲击性及优良的减震性能。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单轮的剖面示意图;图2为图1中所示单轮的平面结构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橡胶轮芯的剖面示意图;图4为图3中所示橡胶轮芯的平面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单轮的剖面示意图,图2为图1中所示单轮的平面结构图。其表明了一种抗冲击减震单轮,其中该单轮由塑料外圈1、橡胶轮芯2和塑料内圈3组成,该橡胶轮芯2夹置于该塑料外圈1和塑料内圈3之间。
如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橡胶轮芯2的剖面示意图;图4为图3中所示橡胶轮芯2的平面结构图。该橡胶轮芯2包括有本体22,该本体22外侧凸设有第一凸部21,该第一凸部21容置于该塑料外圈1相应设置的第一凹槽11中,而该橡胶轮芯2本体22内侧凸也设有第二凸部23,该第二凸部23容置于该塑料内圈3相应设置的第二凹槽31中。本实用新型单轮具有优良的抗冲击性能及减震性能,塑料外圈和塑料内圈與橡胶輪芯相比弹性变形小,强度高,使单轮具有很好的刚性,橡胶圈具有良好的弹性变形,在接受冲击的情况下能迅速接受冲击能量,将其冲击动能转化为橡胶的势能,再缓慢释放,降低刚性碰撞,使单轮具有很强的抗冲击性能及優良的減震性能。由于此单轮是由内外圈塑料夹裹着中间橡胶,形似三文治,故可称本实用新型为“三文治脚轮”。
其次,由于塑料外圈和塑料内圈是通过橡胶轮芯而结合在一起,相互之间不是通过分子间的作用力结合在一起,只是通过橡胶轮芯的过渡,机械地结合在一起,这样会使脚轮在转动过程中,塑料外圈、塑料内圈、橡胶轮芯三者之间相对转动产生摩擦进而转化为热能,随着热能进一步产生,会严重影响脚轮的使用寿命及产生其它影响,因此本实用新型在橡胶轮芯2的外侧21和内侧23上增加凸点211、231、在塑料外圈1和塑料内圈3有与之相配套的凹孔,从而使橡胶轮芯与塑料外圈、塑料内圈有效结合,防止它们之间相对转动,并且采用凸点后单轮抗冲击性能进一步增強,弹性变形范围更加适用,脚轮的减震性能得到更好发挥,也有利于降低噪音。这样使得本实用新型更具有实用性。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具体实施制作,中心的橡胶轮芯可以通过硫化或者热塑性橡胶反应注射来实现,然后将其做为嵌件通过注塑工艺实现完成整个单轮。
本实用新型属于脚轮的一个最基本的部件,其可根据需要安装在各种场合的各种固定、活动、带刹掣、不带刹掣等支架上,从而组合成适用的脚轮。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从使用目的上、效能上、进步性及新颖性等观点进行阐述,其具有的实用进步性,已符合新型专利法所强调的功能增进及实用要件,本实用新型以上的实施说明及附图所示,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之一,并非以此局限本实用新型,是以,举凡与本实用新型的构造、装置、特征等近似、雷同者,均应属本实用新型的创设目的及申请专利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抗冲击减震单轮,其特征在于该单轮由塑料外圈、橡胶轮芯和塑料内圈组成,该橡胶轮芯夹置于该塑料外圈和塑料内圈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冲击减震单轮,其特征在于该橡胶轮芯本体外侧凸设有第一凸部,该第一凸部容置于该塑料外圈相应的第一凹槽中,而该橡胶轮芯本体内侧也凸设有第二凸部,该第二凸部容置于该塑料内圈相应的第二凹槽中。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抗冲击减震单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凸部上设置有凸点,而在第一凹槽中有与之相配套的凹孔。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抗冲击减震单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凸部上设置有凸点,而在第二凹槽中有与之相配套的凹孔。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抗冲击减震单轮,其中该单轮由塑料外圈、橡胶轮芯和塑料内圈组成,该橡胶轮芯夹置于该塑料外圈和塑料内圈之间,塑料外圈和塑料内圈选用抗冲击性较好的改性塑料材料。公开本实用新型采用塑料外圈和塑料内圈之间夹裹橡胶轮芯的结构,以满足本实用新型单轮具有适量的弹性变形,同时利用橡胶的特性起到减震作用,从而降低噪音高达10分贝。塑料外圈和塑料内圈相比弹性变形小,强度高,使单轮具有很好的刚性。橡胶圈具有良好的弹性变形,在接受冲击的情况下能迅速接受冲击能量,将其冲击动能转化为橡胶的势能,再缓慢释放,降低刚性碰撞,使单轮具有很强的抗冲击性能及优良的减震性能。
文档编号B60B33/00GK2806204SQ200520112320
公开日2006年8月16日 申请日期2005年7月6日 优先权日2005年7月6日
发明者徐礼彬 申请人:中山威卡脚轮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