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浮式高刚度乘用车后悬挂总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06388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全浮式高刚度乘用车后悬挂总成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全浮式高刚度乘用车后悬挂总成。
背景技术
家用乘用车后悬挂总成是乘用车底盘的一个重要总成部件,它在结构上的 合理性直接影响着轿车的运行稳定与安全性能,同时也影响着轿车底盘的寿命 和维修,而且还会对后悬挂总成相联结的部件造成一定的影响。
如图l(a)、图l(b)所示,现有的家用乘用车后悬挂总成由后桥轴管(9)、 支架(8)等一组零件,与纵臂(2)、纵臂轴管(4)等另一组零件,通过两个 滚针轴承(7、 10)形成摆动,且稳定杆内置。其主要不足在于
A. 后桥轴管(9)、纵臂轴管(4)上的两个滚针轴承(7、 10)分别装于后 桥轴管(9)和支架(8)上,在加工中难以保证同轴度,使汽车后悬挂总成在 运行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产生变形,最终导致前束轮胎倾角偏差,影响整车的 行驶性能;
B. 后桥轴管(9)的两端密封不好,容易进泥水,使轴承和后桥轴管过早 地锈蚀,大大降低了使用寿命,同时也增加了维修成本。
C. 稳定杆内置,稳定杆与纵臂轴管(4)在汽车行驶中容易产生碰撞,产 生异样噪声,同时稳定杆与纵臂轴管(4)磨损加快,有个别用户反映行驶5000 公里噪声就很大,使稳定性降低。
D. 纵臂(2)中间的限位部分是由螺钉(12)和衬垫(13)组成,如图l(a)、 图l(b)所示,衬垫(13)的存在导致纵臂在此处变薄,应力集中,受力后强度 降低,很容易引起纵臂断裂,目前大部分纵臂都是断在此处。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全浮式高刚度乘用 车后悬挂总成,其后桥轴管的装配同轴度很容易实现,纵臂的强度和刚度显著 提高,还能有效防止后桥轴管进水。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如图2(a) 2(b)所示,全 浮式高刚度乘用车后悬挂总成由后桥轴管(9)、稳定杆(15)、扭力杆(10、 11), 以及左右对称的支架(8)、内轴承(7)、外轴承(4)、纵臂(2)和纵臂轴管(6) 组成,其特征在于稳定杆(15)置于纵臂轴管(6)之外,稳定杆(15)通过花 键与后桥轴管(9)的左右纵臂(2)相连接,并配有锁紧装置(12、 13、 14), 后桥轴管(9)、纵臂轴管(6)和支架(8)通过紧密配合连成一体,将两个滚 针轴承(4、 7)移放到纵臂(2)中。
由于稳定杆外置并有锁紧装置,使稳定杆不会左右窜动,真正起到了稳定 作用;还避免稳定杆与纵臂轴管的磨擦,不会产生异样噪声,提高了使用寿命, 增加了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全浮式高刚度乘用车后悬挂总成的纵臂轴管(6)的外轴承(4) 采用带有外端盖的滚针轴承。如图2(c),纵臂(2)上设有注油孔(16),可以 中间加油,使轴承始终处于润滑状态;内轴承(7)和油封组合在一起,可以防 止内油外泄和泥水进入后桥轴管(9)产生的锈蚀,从而减小轴承的早期磨损。
本实用新型全浮式高刚度乘用车后悬挂总成的纵臂(2)悬挂中间的限位部 分(图2(a)中A处)不采用螺钉、衬垫,这样可以保持纵臂原来的厚度,并且 在纵臂本体上增加T型加强筋,纵臂(2)外轮廓上相邻部位的相交处采用圆滑 过渡连接(如图2 (d)、图2(e)),减少了应力、提高了强度和刚度,解决了以前此处采用螺钉和衬垫使得应力集中,并发生断裂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可以大大提高后悬挂总成耐用性,进一步减小后桥
轴管(9)与纵臂轴管(6)在工作状态下的同轴度变化,避免车子侧滑和轮胎 磨损,减小倾角精度偏差和前束偏差,从而提高整车行驶性能,增加使用寿命。

图l(a)是现有乘用车后悬挂总成结构示意图。
图l(b)是现有乘用车后悬挂总成的纵臂中间限位部分的立体图。
图2(a)是本实用新型全浮式高刚度乘用车后悬挂总成的结构示意图(左右
结构对称,仅示出左侧结构)。
图2 (b)是本实用新型全浮式高刚度乘用车后悬挂总成的左视图
图2 (c)是本实用新型全浮式高刚度乘用车后悬挂总成的F向局部视图。
图2(d)、 2(e)是本实用新型全浮式高刚度乘用车后悬挂总成的纵臂中间限
位部分采用纵臂本体附加T型加强筋结构的不同角度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2 (a) 2 (e)所示的全浮式高刚度乘用车悬挂总成是方便地实现本实用新 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
它是由后桥轴管(9)、扭力杆(10、 11)、支架(8)、稳定杆(15)、内滚 针轴承(7)、外滚针轴承(4)、尼龙隔圈(5)、纵臂(2)、后臂轴头(1)、纵 臂轴管(6)组成,后桥轴管(9)、纵臂轴管(6)和支架(8)通过过盈配合连 成一体,将两个滚针轴承(4、 7)移放到纵臂(2)中;稳定杆(15)外置,通 过花键连接到左右纵臂中,并配有锁紧装置(12、 13、 14);纵臂轴管(6)的 外轴承(4)采用带有外端盖的滚针轴承,内轴承(7)和油封组合;纵臂(2)上设有注油孔(16),可以中间加油;纵臂(2)悬挂中间的限位部分采用在完 整的纵臂本体上附加T型加强筋的结构,并且纵臂外轮廓上相邻部位的相交处 采用圆滑过渡连接。滚针轴承的滚针直径加粗到4mm。
权利要求1、一种全浮式高刚度乘用车后悬挂总成,它包括后桥轴管(9)、稳定杆(15)、扭力杆(10、11),以及左右对称的支架(8)、内轴承(7)、外轴承(4)、纵臂(2)和纵臂轴管(6),其特征在于稳定杆(15)置于纵臂轴管(6)之外,稳定杆(15)通过花键与后桥轴管(9)的左右纵臂(2)相连接,并配有锁紧装置(12、13、14),后桥轴管(9)、纵臂轴管(6)和支架(8)通过紧密配合连成一体,将两个滚针轴承(4、7)移放到纵臂(2)中。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全浮式高刚度乘用车后悬挂总成,其特征在于所 述的内轴承(7)与油封组合,所述的纵臂(2)上设有注油孔(16)。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全浮式高刚度乘用车后悬挂总成,其特征在 于所述的外轴承(4)设有外端盖。
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全浮式高刚度乘用车后悬挂总成,其特征在 于所述的纵臂(2)悬挂中间的限位部分采用在纵臂本体上增加T型加强筋的结 构。
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全浮式高刚度乘用车后悬挂总成,其特征在于所 述的纵臂(2)悬挂中间的限位部分采用在纵臂本体上增加T型加强筋的结构。
6、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5所述的全浮式高刚度乘用车后悬挂总成,其特 征在于所述纵臂(2)外轮廓上相邻部位的相交处采用圆滑过渡连接。
7、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全浮式高刚度乘用车后悬挂总成,其特征在于所 述纵臂(2)外轮廓上相邻部位的相交处采用圆滑过渡连接。
专利摘要一种全浮式高刚度乘用车后悬挂总成,其稳定杆(15)置于纵臂轴管(6)之外,稳定杆(15)通过花键与后桥轴管(9)的左右纵臂(2)相连接,并配有锁紧装置(12、13、14),后桥轴管(9)、纵臂轴管(6)和支架(8)通过紧密配合连成一体,将两个滚针轴承(4、7)移放到纵臂(2)中。内轴承(7)与油封组合,外轴承(4)设有外端盖,纵臂(2)上设有注油孔(16)。纵臂(2)悬挂中间的限位部分采用在纵臂本体上增加T型加强筋的结构。本实用新型乘用车后悬挂总成容易实现后桥轴管的装配同轴度,纵臂的强度和刚度显著提高,还能有效防止后桥轴管进水。
文档编号B60G3/02GK201254061SQ20082005766
公开日2009年6月10日 申请日期2008年4月24日 优先权日2008年4月24日
发明者斌 祁 申请人:上海嘉仕久企业发展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