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门内把手装置的安装构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15176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车辆用门内把手装置的安装构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内把手相对于车辆用门的安装构造。
背景技术
例如,在专利文献l中,公开了相对于作为内装部件的车门内饰 (车门内衬)安装车辆用的内把手装置的安装构造。
在该专利文献l所公开的安装构造中,采用了使具有收纳操作把 手的收容凹部的壳体部与所述车门内衬分体地构成、经由自攻螺丝
(tapping screw )将所述壳体部相对于车门内衬螺紋紧固的结构。
专利文献l:日本特开2001 - 271519号公报
不过,为了削减零件数量、并消除所述车门内饰与所述壳体部 的连结部位处的台阶(分型),考虑到将所述壳体部一体地形成在 所述车门内一于上。
但是,在例如用树脂制材料一体成形所述壳体部和所述车门内 衬的情况下,可能会在形成为质地较软且为薄壁状的壳体部的端缘 部发生浮起,并且,可能会因内把手的转动操作导致在内把手装置 中产生松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解决上述问题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 用门内把手装置的安装构造,即使在将壳体部与表面部件一体成形 的情况下,也能够避免所述壳体部上的浮起的发生,并且,能够不 对形成为质地较软的壳体部造成影响地牢固地安装内把手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车辆用门内把手装置的安装构造, 具有车辆用门的表面部件和安装在所述表面部件上的内把手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表面部件上, 一体地形成所述内把手装置的壳 体部,并且,在所述壳体部上安装基底部件,该基底部件具有所述
内把手装置的操作部,设有所述壳体部和所述基底部件被共同固 定在门面板上的共同固定部;不经由所述壳体部而将所述基底部件 直接固定在所述门面板上的直接固定部。
例如利用树脂制材料一体成型表面部件和壳体部时,可能会在 形成为质地较软且为薄壁状的壳体部的端缘部上发生浮起,但在本 发明中,设置了共同固定部,通过将质地较软的壳体部、基底部件、 以及形成为质地较硬的门面板这三者共同紧固,能够有效地防止所 述壳体部的浮起。
此外,根据本发明,通过设置避开形成为质地较软的壳体部(表 面部件)、而将基底部件相对于门面板直接固定的直接固定部,能 够不对形成为质地较软的壳体部造成影响地、将内把手装置相对于 形成为质地较硬的门面板牢固地安装。因此,通过设在基底部件上 的操作部的转动操作,能够防止内把手装置中发生松动,实现牢固 地安装。
而且,根据本发明,壳体部以面对用于穿插操作部的开口部的 方式设置,共同固定部设在比直接固定部更接近所述开口部的位置 上,由此,能够可靠地防止所述壳体部的浮起的发生。
这样,根据本发明,在相对于车辆用门安装内把手装置时,即 使在由质地较软的材料构成的表面部件上一体成型壳体部的情况 下,也能够有效地防止面对开口部的壳体部的端缘部的浮起的发生。
而且,根据本发明,共同固定部在壳体部与门面板之间夹装有 基底部件的状态下通过贯通部件被固定,供所述贯通部件穿插的壳 体部的贯通孔,被设定为比供所述贯通部件穿插的基底部件的贯通 孔小,由此,在利用贯通部件进行共同紧固时,壳体部的贯通孔的 周缘部在紧固部位、能够在其间不夹有基底部件的情况下相对于门 面板直接固定,因而能够可靠地防止质地较软的壳体部的浮起的发 生。
4而且,根据本发明,在壳体部的贯通孔的内周部,设有穿插于 基底部件的贯通孔内的环状突出部,由此,能够可靠且简便地实现 临时组装时的壳体部与基底部件之间的定位,能够提高安装作业性。
而且,根据本发明,在壳体部上设置与基底部件卡合、临时组 装保持所述基底部件的卡合部,由此,能够可靠且简便地实现临时 组装时的壳体部与基底部件之间的定位,能够提高安装作业性。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得到一种车辆用内把手装置的安装构造,即 使在将壳体部与表面部件一体成型的情况下,也能够避免所述壳体 部上的浮起的发生,并且,能够不对形成为质地较软的壳体部造成 影响地牢固地安装内把手装置。


图l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车辆用门内把手装置的安装构 造所适用的车辆用门的车室内的立体图。
图2是设置在所述车室内的内把手装置的放大主视图。 图3是从车室内侧观察到的构成所述内把手装置的车门内衬的 ;故大主—见图。
图4是从车外的背面侧观察到的所述车门内衬的壳体部的放大 立体图。
图5是相对于所述车门内衬安装了基底部件的状态的一部分切 除放大立体图。
图6是从车室内侧观察到的相对于所述车门内衬安装了基底部 件的状态的放大主视图。
图7是沿图6的VII-VII线的放大纵剖视图。 图8是沿图6的VIII-VIII线的放大纵剖视图。 图9是图8所示的共同固定部的分解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 车辆用门12 内把手装置
14 内面板(门面板)
16 车门内衬(表面部件)
18 内把手(操作部)
24 基底部件
32 壳体部
34 开口部
36 直接固定部
40 共同固定部
42 孔部(壳体部的贯通孔)
44 爪片(卡合部)
48 环状突出部
50 贯穿孔(基底部件的贯通孔)
60 螺栓(贯通部件)
62 螺母(贯通部件)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参照适当的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图l是表示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车辆用门内把手装置的安装构造所适用的车辆 用门的车室内的立体图。图2是设置在所述车室内的内把手装置的放 大主视图。图3是从车室内侧观察到的构成所述内把手装置的车门内 衬的放大主视图。图4是从车外的背面侧观察到的所述车门内衬的壳 体部的放大立体图。图5是相对于所述车门内衬安装了基底部件的状 态的 一部分切除放大立体图。图6是从车室内侧观察到的相对于所述 车门内衬安装了基底部件的状态的放大主视图。图7是沿图6的 VII-VII线的放大纵剖视图。图8是沿图6的VIII-VIII线的放大纵剖视 图。图9是图8所示的共同固定部的分解立体图。
如图1以及图2所示,在驾驶席侧的车辆用门10的车室内侧,设 有内把手装置12。该内把手装置12构成为具有安装在车辆用门IO的后述的内面板(门面板)14上、起表面部件的作用的车门内衬(车 门内饰)16;经由拉线(未图示)分别连结在车辆用门10的未图示 的锁定装置上的内把手(操作部)18以及锁定按钮20;夹装在所述 车门内衬16与所述内面板14之间、轴接有以能够自由转动的方式轴
此外,在图1以及图2中,在内把手18以及锁定按钮20的车室内 侧的一方的侧部附近,安装有大致矩形形状的装饰板26,并且,在 另一方的侧部附近,配设有沿车辆用门10的大致水平方向延伸的带 状的装饰件28。此外,内面板14例如由铝、钢铁等的金属制材料形 成,是与未图示的外面板一同构成门面板的部件,在本实施方式中, 省略了外面板的图示而仅图示了内面板14 (参照图7至图9),并且, 使所述内面板14起到门面板的作用。
如图3以及图4所示,车门内衬16由树脂制材料或布制材料等构 成,从车室侧观察时,在所述车门内衬16的上部侧, 一体成形有壳 体部32,在该壳体部32上形成收容内把手18以及锁定按钮20的大致 矩形形状的收容凹部30。在所述壳体部32的端缘部上,形成有用于 在组装时将内把手18沿大致水平方向穿插的开口部34。在此情况下, 所述壳体部32以面对着用于从车外侧将内把手18穿插的所述开口部 34的方式设置。
在所述壳体部32的形成收容凹部30的底壁32a上,贯通形成有构 成后述的直接固定部36的圆形形状的大直径的第一孔部38、和构成 后述的共同固定部40的圆形形状的小直径的第二孔部42,构成所述 共同固定部40的第二孔部42被配设在比构成所述直接固定部36的第 一孔部40更接近开口部34的位置上。另外,所述第二孔部42起到壳 体部32的贯通孔的作用。
并且,在所述壳体部32的形成收容凹部30的底壁32a上,如图4 所示,沿上下方向隔开规定间隔的一对爪片44向车外方向突出形成。 所述一对爪片44,起到通过分别与后述的基底部件24的矩形形状窗部45卡合、从而在组装时临时组装保持所述基底部件24的卡合部的 作用。通过将与基底部件24的矩形形状窗部45卡合的一对爪片44设 置在壳体部32上,能够可靠且简便地实现临时组装时壳体部32与基 底部件24之间的定位,能够容易地进行安装作业。
在所述壳体部32的形成收容凹部30的底壁32a上,形成有如图4 所示、从车外侧观察向车外方向仅突出规定长度的环状突出部48, 该环状突出部48具有如图3所示、从车室内侧观察环状的凹陷部46。
该环状突出部48,围绕着小直径的第二孔部42的内周部,并且, 围绕的环状部分与其他的部位相比形成得壁厚较厚(参照图8以及图 9),该环状突出部48被安装在形成在基底部件24上的后述的圆形形 状的贯通孔50内。
如图5所示,基底部件24例如由树脂制材料形成,具有从车外侧 覆盖车门内衬16的壳体部32的大致矩形形状的罩52。在与所述罩52 邻接的部位上,经由板状的轴承部54a、 54b,设有以能够自由转动 的方式轴支承内4巴手18以及锁定按钮20的叉杆销22、和卡定在所述 叉杆销22上的螺旋状的弹簧部件56。在此情况下,内把手18以叉杆 销22为支点被转动操作后,因所述弹簧部件56的弹簧力,所述内把 手18返回初始位置。
在所述基底部件24的罩52上形成有供壳体部32的爪片44卡合 的矩形形状的窗部45;构成直接固定部36的小直径的贯通孔58;构 成共同固定部40、且以大致共面的状态安装有所述壳体部32的环状 突出部48的大直径的贯通孔50。在相对于壳体部32临时组装保持基 底部件24时,由于所述壳体部32的环状突出部48安装在基底部件24 的贯通孔50内,因而能够可靠且简便地实现临时组装时的壳体部32 与基底部件24之间的定位,能够提高安装作业性。
在此情况下,例如,由螺栓60、螺母62以及圓板状的平垫圈64 构成紧固机构(参照图9),车室内侧的车门内衬16、车外侧的内面
的三者或二者,如后述那样经由所述紧固机构被一体地固定(参照
8图7以及图8)。另外,所述螺栓60以及螺母62起到将车门内衬以及/ 或基底部件24相对于内面板14固定的贯通部件的作用。在此情况下, 被穿插到车门内村16等中时,仅螺栓60起到贯通部件的作用。此外, 还可以是代替所述螺栓60使用未图示的自功螺丝的构成,还可以是 代替所述螺母使用固定在内面板14上的未图示的焊接螺母(weld nut)的构成。
共同固定部40通过使车门内衬16的壳体部32和覆盖所述壳体部 32的基底部件24共同相对于内面板14被固定而构成。具体地,如图8 以及图9所示,经由圆板状的一对平垫圈64、螺栓60以及螺母62,壳 体部3 2和基底部件2 4被 一 同紧固并相对于内面板14固定,由此构成 共同固定部40。在相对于壳体部32临时组装基底部件24时(参照图
件24的贯通孔50内,因而如图8所示,基底部件24在被夹持在车门内 衬16与内面4反14之间的状态下固定。
在此情况下,在例如利用树脂制材料 一 体成型车门内衬16和壳 体部32时,有可能会在形成为质地较软且为薄壁状的壳体部32的端 缘部发生浮起(在壳体部3 2的端缘部与基底部件2 4之间离开的间 隙),但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面对开口部34的壳体部32的端缘部附 近配设共同固定部40,将质地较软的壳体部32、基底部件24、形成 为质地较硬的内面板14这三者经由含螺栓60以及螺母62的紧固机构 共同紧固,由此,能够有效地防止所述壳体部32的端缘部的浮起的 发生。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8所示,由于起到供螺栓60穿插的 壳体部的贯通孔的作用的壳体部32的第二孔部42的内径D1,形成得 比同样供螺栓60穿插的基底部件24的贯通孔50的内径D2小(Dl < D2),因而通过螺栓60以及螺母62进行共同紧固时,壳体部32的第 二孔部42的周缘部在紧固部位以其间不夹有基底部件24的方式相对 于内面板14直接固定,因而能够可靠地防止质地较软的壳体部32的 端缘部的浮起的发生。
9作为直接固定部36,没有经由车门内衬16的壳体部32、而是基 底部件24相对于车门内衬16直接被固定。具体地,如图7所示,经由 圆板状的一对平垫圏64、螺栓60以及螺母62,所述基底部件24相对 于内面板16被直接紧固,由此构成直接固定部36。
换言之,壳体部32的第一孔部38形成为大直径、在基底部件24 与内面板14之间紧固有螺栓60以及螺母62,由此,能够得到基底部 件24避开形成为质地较软的车门内衬16而相对于内面板14直接固定 的紧固结构。其结果是,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不对形成为质地较 软的壳体部32造成影响地、将内把手装置12相对于形成为质地较硬 的内面板14牢固地安装。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相对于车辆用门10安装内把手装置 12时,即使在以由质地较软的材料构成的车门内衬16—体成型壳体 部32的情况下,能够通过共同固定部40以及直接固定部36的共同作 用,对质地较软的壳体部32和基底部件24和质地较硬的内面板16有 效地防止面对开口部34的壳体部32的端缘部的浮起的发生,并且, 能够通过内把手18的转动操作防止内把手装置12中产生松动、牢固 地进行安装。
换言之,在相对于车辆用门10安装内把手装置12时,如图6所示, 设置将车门内衬16、基底部件24以及内面板14这三者共同紧固而构 成的共同固定部40、和不紧固车门内衬16而相对于内面板14直接固 定基底部件24的直接固定部36,并将所述共同固定部40和直接固定 部36配设在最合适的位置上,由此能够有效地应对构成所述车辆用 门10的部件的软硬特性,并且,能够有效地防止壳体部32的浮起的 发生以及内把手装置12的松动的发生,能够相对于车辆用门10牢固 地安装内把手装置12。
权利要求
1.一种车辆用门内把手装置的安装构造,具有车辆用门的表面部件和安装在所述表面部件上的内把手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表面部件上,一体地形成所述内把手装置的壳体部,并且,在所述壳体部上安装基底部件,所述基底部件具有所述内把手装置的操作部,所述内把手装置的安装构造设有所述壳体部和所述基底部件被共同固定在门面板上的共同固定部;和不经由所述壳体部而将所述基底部件直接固定在所述门面板上的直接固定部。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车辆用门内把手装置的安装构造,其特 征在于,所述壳体部以面对用于穿插所述操作部的开口部的方式设置, 所述共同固定部设在与所述直接固定部相比接近所述开口部的位置 上。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门内把手装置的安装构造,其 特征在于,所述共同固定部在所述壳体部与所述门面板之间夹装有所述基 底部件的状态下通过贯通部件被固定,供所述贯通部件穿插的所述壳体部的贯通孔,被设定为比供所 述贯通部件穿插的所述基底部件的贯通孔小。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用门内把手装置的安装构造,其特 征在于,在所述壳体部的贯通孔的内周部,设有穿插于所述基底部件的 贯通孔内的环状突出部。
5.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车辆用门内把手装置的安装构造,其特征 在于,在所述壳体部上,设有与所述基底部件卡合、临时组装保持所 述基底部件的卡合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用门内把手装置的安装构造,能够避免壳体部上的浮起的发生,并且,能够不对形成为质地较软的壳体部造成影响地牢固地安装内把手装置。在车辆用门(10)上所安装的内把手装置(12)中,一体成型有车门内衬(16)和壳体部(32),并且,具有内把手(18)的基底部件(24)被安装在所述壳体部(32)上,设有所述壳体部(32)和所述基底部件(24)在共同被紧固在内面板(14)上的状态下固定的共同固定部(40);不经由所述壳体部(32)而将所述基底部件(24)直接固定在所述内面板(14)上的直接固定部(36)。
文档编号B60J5/04GK101643017SQ200910152168
公开日2010年2月10日 申请日期2009年7月20日 优先权日2008年8月4日
发明者宗实甲三 申请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