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部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88638阅读:28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膝部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膝部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膝部保护装置是在仪表板下的护板上,在汽车发生碰撞时是靠护板上的缓冲块进行吸能,但是护板的强度有限,在汽车发生碰撞时,驾驶员膝部的巨大冲击力会把护 板撞穿卡到横梁里面,从而造成膝盖和腿部的伤害。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膝部保护装置,该装置的吸能效果好,能够很好的 保护驾驶员的膝盖和腿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膝部保护装置,包括横梁和 设置在横梁上的立板和侧板,在转向管柱周侧设置膝部保护板,膝部保护板的上端与支架 相连,支架远离膝部保护板的一端向上延伸至横梁处且与横梁相连,膝部保护板的下端分 别与立板和侧板相连。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的膝部保护装置包括设置在转向管柱周侧的膝 部保护板,膝部保护板分别由设置在横梁上的支架、立板和侧板固定,在汽车发生碰撞时, 驾驶员的膝部首先撞到本实用新型的膝部保护装置的膝部保护板上,再通过支架进行吸能 作用,这样就减小了碰撞时的巨大冲击力,使驾驶员的膝盖和腿部免受伤害,故本实用新型 的膝部保护装置的吸能效果好,能够很好的保护驾驶员的膝盖和腿部。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图2是横梁与支架、支撑架的装配示意图;图3是膝部保护板50的示意图;图4是图3的B-B示意图;图5是支架的示意图;图6是图5的A-A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膝部保护装置,包括横梁10和设置在横梁10 上的立板30和侧板40,在转向管柱周侧设置膝部保护板50,膝部保护板50的上端与支架 20a、20b相连,支架20a、20b远离膝部保护板50的一端向上延伸至横梁10处且与横梁10 相连,膝部保护板50的下端分别与立板30和侧板40相连。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 型的膝部保护装置包括设置在转向管柱周侧的膝部保护板50,膝部保护板50分别由设置 在横梁上的支架20a、20b、立板30和侧板40固定,在汽车发生碰撞时,驾驶员的膝部首先撞 到本实用新型的膝部保护装置的膝部保护板50上,再通过支架20a、20b进行吸能作用,这样就减小了碰撞时的巨大冲击力,使驾驶员的膝盖和腿部免受伤害,故本实用新型的膝部 保护装置的吸能效果好,能够很好的保护驾驶员的膝盖和腿部。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中,支架20a、20b —般是通过烧焊焊接在转向管柱两侧的横梁10上,在膝部保护板50的相 应位置均设有螺纹孔,膝部保护板50 —般是通过螺栓固定在支架20a、20b、立板30和侧板 40上,这些连接方式比较常见,操作起来简单方便且牢固可靠,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装置并不 局限于上述固定方法,当然也可以用其他的连接方式固定。如图1、3、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的膝部保护板50大致为长方 形,膝部保护板50上设有容纳转向管柱的开口 51,膝部保护板50的位于开口 51两侧的部 分分别向上延伸且与支架20a、20b相连。采用这样的技术方案,膝部保护板50大致为长方 形,可最大限度包覆驾驶员的膝盖部位,且膝部保护板50的边角处均采用圆弧形边,可防 止对驾驶员造成不必要的伤害,膝部保护板50上设有容纳转向管柱的开口 51,这样有助于 避让转向管柱,防止影响转向管柱的正常工作,开口 51两侧的膝部保护板50分别向上延伸 且与支架20a、20b相连,支架20a、20b —方面可以固定膝部保护板50,同时在汽车发生碰撞 时还有一定的吸能作用。如图1、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的膝部 保护板50的下端的两边 均设有凸块52a、52b,所述的凸块52a、52b分别与立板30和侧板40相连。采用这样的技术 方案,在本实用新型中膝部保护板50下端的凸块52a与侧板40相连,凸块52b与立板30 相连,这样的结构方便安装,同时又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的膝部保护装置的性能。如图2、5、6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支架20a、20b在垂直于横梁 10的轴线方向的截面形状均大致呈抛物线型,所述的支架20a、20b的两端由抛物线的谷底 向上延伸并分别与横梁10和膝部保护板50相连;所述的支架20a、20b在平行于横梁10的 轴线方向上的截面形状呈U型。采用这样的技术方案,支架20a、20b在垂直于横梁10的轴 线方向上的截面形状呈抛物线型,在汽车发生碰撞时,有助于更好的吸能,支架20a、20b在 平行于横梁10的轴线方向上的截面形状呈U型,有助于使支架20a、20b保持一定的强度, 同时又不会影响支架20a、20b的吸能作用,这也确保了与驾驶员膝盖和腿部可能的接触面 为光滑面,从另一方面保证了本实用新型膝部保护装置的安全性。如图1、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的膝部保护板50呈弯弧状,弯弧 面的凸出部位靠近横梁10的轴线。所述的膝部保护板50呈弯弧状是指膝部保护板50的 弧形外表面大致与膝部的形状相吻合,这样的结构在碰撞时能更好的保护驾驶员的膝部。如图1、3所示,所述的开口 51周侧的膝部保护板50上设有贯穿其本体的减重孔。 采用这样的技术方案可减轻膝部保护板50的重量,提高膝部保护板50的强度,在本实用新 型中将减重孔换成减重槽也能达到同样的效果。如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支架的旁侧设有与其相连的支 撑架,所述的支撑架呈角状,支撑架的一端与横梁10相连,支撑架的另一端与支架的靠近 膝部保护板50的一侧相连。采用这样的技术方案,支架20a与角状支撑架60a相连,支架 20b与角状支撑架60b相连,这样可确保本实用新型膝部保护装置的稳定性,能更好的固定 支架20a、20b同时还有一定的吸能效果。如图1、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支架以及与其相连的支撑架 在垂直于横梁10的轴线方向上的投影均处在同一平面内。采用这样的技术方案,支架20a与角状支撑架60a在垂直于横梁10的轴线方向上的投影在同一平面内,支架20b与角状支撑架60b在垂直于横梁10的轴线方向上的投影在同一平面内,有助于整车的合理布置,避 免了对汽车的其他部件造成影响,同时还能更牢固的固定本实用新型的膝部保护装置。如图1、3所示,所述的减重孔包括设置在开口 51下侧的条形孔53,还包括对称设 置在开口 51两侧的三角形孔54a、54b。采用这样的技术方案,有助于减轻膝部保护板50的 重量,提高膝部保护板50的强度。如图1、3、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条形孔53和所述的三角形 孔54a、54b设有向横梁一侧弯折延伸的翻边。采用这样的技术方案,进一步保证了膝部保 护板50的外表面为光滑面,防止了孔边在碰撞时的巨大冲击力下刮伤驾驶员的膝部。
权利要求一种膝部保护装置,包括横梁(10)和设置在横梁(10)上的立板(30)和侧板(40),其特征在于在转向管柱周侧设置膝部保护板(50),膝部保护板(50)的上端与支架(20a、20b)相连,支架(20a、20b)远离膝部保护板(50)的一端向上延伸至横梁(10)处且与横梁(10)相连,膝部保护板(50)的下端分别与立板(30)和侧板(40)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膝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膝部保护板(50)大致为 长方形,膝部保护板(50)上设有容纳转向管柱的开口(51),膝部保护板(50)的位于开口 (51)两侧的部分分别向上延伸且与支架(20a、20b)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膝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膝部保护板(50)的下端 的两边均设有凸块(52a、52b),所述的凸块(52a、52b)分别与立板(30)和侧板(40)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膝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架(20a、20b)在 垂直于横梁(10)的轴线方向的截面形状均大致呈抛物线型,所述的支架(20a、20b)的两端 由抛物线的谷底向上延伸并分别与横梁(10)和膝部保护板(50)相连;所述的支架(20a、 20b)在平行于横梁(10)的轴线方向的截面形状呈U型。
5.根据权利要求1-3的任一项所述的膝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膝部保护板(50)呈弯弧状,弯弧面的凸出部位靠近横梁(10)的轴线。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膝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开口(51)周侧的膝部保 护板(50)上设有贯穿其本体的减重孔。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膝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架的旁侧设有与其相 连的支撑架,所述的支撑架呈角状,支撑架的一端与横梁(10)相连,支撑架的另一端与支 架的靠近膝部保护板(50)的一侧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膝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架以及与其相连的支 撑架在垂直于横梁(10)的轴线方向上的投影均处在同一平面内。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膝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减重孔包括设置在开口(51)下侧的条形孔(53),还包括对称设置在开口(51)两侧的三角形孔(54a、54b)。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膝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条形孔(53)和所述的 三角形孔(54a、54b)设有向横梁一侧弯折延伸的翻边。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膝部保护装置。一种膝部保护装置,包括横梁和设置在横梁上的立板和侧板,在转向管柱周侧设置膝部保护板,膝部保护板的上端与支架相连,支架远离膝部保护板的一端向上延伸至横梁处且与横梁相连,膝部保护板的下端分别与立板和侧板相连,该膝部保护装置装置的吸能效果好,能够很好的保护驾驶员的膝盖和腿部。
文档编号B60R21/045GK201573614SQ20092018744
公开日2010年9月8日 申请日期2009年9月9日 优先权日2009年9月9日
发明者任伟, 杨文刚, 葛峰, 陈庆东 申请人: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