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气囊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93169阅读:21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侧气囊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气囊的侧气囊装置,该气囊在车身的内侧部以折叠状态配置,通过从充气机供给的气体而膨胀并在车身内侧面与乘坐者之间沿车身前后方向展开。
背景技术
通过下述专利文献1公知如下的侧气囊装置侧气囊装置通过使气囊11从车门的内面与乘坐者之间沿车身前后方向展开,从而保护乘坐者不受侧面碰撞的冲击,在这样的侧气囊装置中,将窗侧的加强布14、乘坐者侧的第一裁断布15、夹在上述二者之间的第二裁断布16在它们的外周部缝制而构成气囊11,由第一裁断布15和第二裁断布16形成气囊主体12,在加强布14与第二裁断布16之间形成空间19,并通过形成在第二裁断布16的中央部的通风孔20使气囊主体12的内部与空间部19连通。根据该侧气囊装置,当通过充气机17所产生的气体使气囊主体12展开时,该气体的一部分通过形成在第二裁断布16的中央部的通风孔20而使空间19展开,由此,即使加强布14因侧面碰撞的冲击而飞散的窗玻璃的碎片而损伤,也能够保护气囊主体12。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平10-76903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上述现有的装置,在通过充气机17所产生的气体使气囊主体12展开的过程中,在气囊主体12的展开完成之前,该气囊主体12的气体会通过形成在第二裁断布16的中央部的通风孔20流入空间19,因此,气囊主体12完成展开的时间滞后,存在无法发挥有效的乘坐者约束力的可能性。另外,在侧气囊装置的气囊不分离为二室而是由一室构成的情况下,该气囊通过车门与乘坐者之间的狭窄间隙而沿车身前后方向展开时,存在气囊与乘坐者发生干涉、妨碍其顺畅展开的可能性。虽然减小展开完成后的气囊的车宽方向的厚度便能够解决这一问题,但这样一来存在着针对侧面碰撞保护乘坐者的性能降低的问题。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侧面碰撞用的侧气囊装置,能够确保充分的乘坐者约束性能,并能够实现气囊的迅速且可靠的展开。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提出了一种侧气囊装置,其具有气囊,该气囊以折叠状态配置在车身的内侧部,通过从充气机供给的气体而膨胀,从而在车身内侧面与乘坐者之间沿车身前后方向展开,其第一特征在于,所述气囊具有配置在车宽方向的靠乘坐者侧的第一基布;配置在车宽方向的靠车身内侧面侧的第二基布;被所述第一、第二基布夹着的第三基布;由所述第一基布及所述第三基布构成的第一气囊半体;由所述第二基布及所述第三基布构成并与所述充气机连接的第二气囊半体;形成在所述第三基布的远离所述充气机一侧的端部且使所述第一、第二气囊半体连通的连通孔。另外,根据本发明,提出了一种侧气囊装置,在所述第一特征的基础上,其第二特征在于,在与所述连通孔相比更靠所述充气机侧的位置上,通过接合部将所述第二基布及所述第三基布接合,通过从所述充气机供给的气体使所述第二气囊半体的内压上升,而使所述接合部断裂。另外,根据本发明,提出了一种侧气囊装置,在所述第一或第二特征的基础上,其第三特征在于,通过基布片将所述连通孔封闭,通过所述第二气囊半体的展开的进行,来解除所述基布片对所述连通孔的封闭。此外,实施方式的缝制线S2对应于本发明的接合部。发明的效果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特征,通过配置在车宽方向的靠乘坐者侧的第一基布、配置在车宽方向的靠车身内侧面侧的第二基布、被第一、第二基布夹着的第三基布,在第一基布及第三基布之间构成第一气囊半体,并且,在第二基布及第三基布之间构成第二气囊半体,将从充气机供给至第二气囊半体的气体,经由形成在第三基布的远离充气机一侧的端部上的连通孔,供给至第一气囊半体,因此,首先使第二气囊半体迅速展开从而确保所需最小限度的乘坐者约束性能,然后,使乘坐者侧的第一气囊半体展开从而能够充分地提高乘坐者约束性能。第二气囊半体展开时,由于其车宽方向的厚度小因而能够不与乘坐者干涉地实现顺畅展开,接着当第一气囊半体的展开完成,则作为气囊整体能够确保充分的车宽方向的厚度从而能够有效地保护乘坐者。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特征,在与连通孔相比更靠充气机侧的位置上缝制第二基布及第三基布,通过从充气机供给至第二气囊半体气体使缝制线破裂,因此,在从充气机到最接近该充气机的缝制线的端部的区域内,使第二气囊半体在车宽方向上迅速展开从而确保乘坐者约束性能,此后,伴随缝制线的断裂使第二气囊半体的整体展开,从而能够将能够约束乘坐者的区域扩大。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三特征,通过基布片将连通孔封闭,通过第二气囊半体的展开的进行,解除基布片对连通孔的封闭,因此,在气囊的展开初期,通过基布片封闭连通孔从而防止气体从第二气囊半体漏至第一气囊半体,从而使第二气囊半体的迅速展开成为可能,并且,在气囊的展开后期,经由开放的连通孔将气体从第二气囊半体供给至第一气囊半体,从而能够无障碍地展开该第一气囊半体。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汽车的驾驶席用的侧气囊装置已动作的状态的图。(第一实施方式)图2是图1的2-2线放大剖视图。(第一实施方式)图3是图2的3-3线剖视图。(第一实施方式)图4是气囊的基布的分解立体图。(第一实施方式)图5是气囊的展开过程的说明图。(第一实施方式)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三基布的连通孔开放之前的状态的图。 (第二实施方式)图7是表示第三基布的连通孔开放后的状态的图。(第二实施方式)附图标记说明16 气囊
17第一基布18第二基布19第三基布19a连通孔20第一气囊半体21第二气囊半体22充气机23基布片Sl接合部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根据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第一实施方式图1 图5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汽车的驾驶席侧的座椅具有座椅座垫11、座椅靠背12、头枕13,以折叠状态埋设在座椅靠背12的靠车门14(参照图2、侧的侧面上的侧气囊装置15的气囊 16,在车辆的侧面碰撞时,使座椅靠背12的表皮的缝制部破裂并以将车门14及乘坐者之间阻断的方式向车身前方展开,从而保护乘坐者不会受到施加在车门14的外表面上的碰撞载荷。如图2 图4所示,气囊16是使位于乘坐者侧的第一基布17、位于车门14侧的第二基布18、夹在第一、第二基布17、18之间的第三基布19重合,并将其外周部以不会断裂的方式缝制而成Si,通过第一基布17及第三基布19构成位于乘坐者侧的第一气囊半体20, 并且,通过第二基布18及第三基布19构成位于车门14侧的第二气囊半体21。充气机22 通过推进剂的燃烧而产生使气囊16展开的气体,该充气机22收纳在第二气囊半体21的后端部,充气机22及折叠状态的气囊16收纳在座椅靠背12的表皮的内侧。在第一基布17的前端部附近开口有例如2个通风孔17a、17a,并且,在第三基布 19的前端部附近开口有例如2个连通孔19a、19a。通风孔17a、17a使第一气囊半体20的内部空间与大气相连通,连通孔19a、19a使第一气囊半体20及第二气囊半体21相互连通。 另外,在充气机22与连通孔19a、19a之间,第二基布18及第三基布10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的多个缝制线S2…以能够断裂的方式被缝制。这些缝制线配置成交错状,充气机22与连通孔19a、19a之间以不直接连通的方式构成。下面,对具有上述结构的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作用进行说明。若车辆发生侧面碰撞且检测到规定值以上的碰撞加速度,则充气机22动作,将气体供给到气囊16的靠车门14侧的第二气囊半体21,通过膨胀的第二气囊半体21的压力, 座椅靠背12的表皮断裂,气囊16从在此形成的开口向车身前方展开。此时,充气机22所产生的气体,首先使车门14侧的第二气囊半体21从其后部侧向前部侧膨胀,但由于构成第二气囊半体21的第二基布18及第三基布19通过缝制线S2… 被缝制成迷宫(labyrinth)状,因此,从充气机22排出的气体无法立即到达连通孔19a、 19a,会使夹在充气机22与缝制线S2…的后端之间的区域迅速展开(参照图5(A))。其结果是,对于从车门14向车室内的碰撞载荷,能够产生所需最小限度的乘坐者约束力。若夹在充气机22与缝制线S2…的后端之间的第二气囊半体21的后半部的内压充分升高,则迷宫状的缝制线S2…的张力增加,因此,缝制线S2…从后部侧向前部侧依次断裂,由此第二气囊半体21的整体展开,能够大范围地覆盖并保护乘坐者的右侧面(参照图 5⑶)。若第二气囊半体21这样展开,则第三基布19的连通孔19a、19a开放,第二气囊半体21的气体通过连通孔19a、19a流入第一气囊半体20,使第一气囊半体20迟于第二气囊半体21地展开。然后,当气囊16的整体完全展开后,剩余的气体从第一基布17的通风孔 17a、17a排出至外部,由此,能够抑制气囊16的内压的过剩的增加(参照图5(C))。而且,侧面碰撞时使气囊16从座椅靠背12的侧面向车身前方展开时,首先仅使第一、第二气囊半体20、21中的第二气囊半体21展开,因此,气囊16能够在车门14与乘坐者之间的狭小间隙内、不与乘坐者干涉地可靠展开。而且,若第二气囊半体21的展开完成后, 第一气囊半体20的展开完成,则气囊16的车宽方向的厚度成为第一、第二气囊半体20、21 的厚度之和,能够可靠地保护乘坐者不受到侧面碰撞的冲击。在此,也可以分别将通过系绳 (tether)等来限制第一、第二气囊半体20、21的厚度而使其不同。第二实施方式图6及图7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第一实施方式中,连通孔19a、19a始终开放,而在第二实施方式中,连通孔19a、 19a通过基布片23、23封闭,当第二气囊半体21的内压达到规定值以上时,连通孔19a、19a 开放。S卩,将第三基布19的连通孔19a、19a的第二基布18侧的面通过基布片23、23覆盖,将基布片23、23的前端侧制成不能断裂的缝制线S3,并且,将后端侧制成能够断裂成第二基布18及第三基布19的缝制线S4。缝制线S4的位置与缝制线S3…的前端相比更位于前方。根据该第二实施方式,在第二气囊半体21展开的过程中缝制线S2…的断裂正在进行期间,由于连通孔19a、19a被基布片23、23覆盖,因此气体不会从第二气囊半体21侧流入第一气囊半体20侧,因此能够进一步促进第二气囊半体21的迅速展开。而且,若缝制线S2…完全断裂则基布片23、23的后端侧的能够断裂的缝制线S4断裂,由此,基布片23、 23通过连通孔19a、19a向第一气囊半体20侧被推出,其结果是,气体经由已开放的连通孔 19a、19a从第二气囊半体21流入第一气囊半体20,能够使第一气囊半体20无障碍地展开。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能够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设计变更。例如,在实施方式中,对驾驶席用的侧气囊装置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针对副驾驶席用和后座用的侧气囊装置也能够适用。另外,在实施方式中,使气囊16从座椅靠背12的侧面展开,但也可以使其从车门的靠车室侧的侧面或柱展开。另外,还可以取代缝制线Sl S4,而通过粘接或编织将两张基布接合。在此情况下,能够通过使接合强度不同而形成能够断裂的接合部和不能断裂的接合部。
权利要求
1.一种侧气囊装置,具有气囊(16),该气囊(16)以折叠状态配置在车身的内侧部,通过从充气机0 供给的气体而膨胀,从而在车身内侧面与乘坐者之间沿车身前后方向展开,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16)具有配置在车宽方向的靠乘坐者侧的第一基布(17);配置在车宽方向的靠车身内侧面侧的第二基布(18);被所述第一、第二基布(17、18)夹着的第三基布(19); 由所述第一基布(17)及所述第三基布(19)构成的第一气囊半体OO);由所述第二基布 (18)及所述第三基布(19)构成并与所述充气机0 连接的第二气囊半体;形成在所述第三基布(19)的远离所述充气机0 —侧的端部且使所述第一、第二气囊半体(20、21) 连通的连通孔(19a)。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与所述连通孔(19a)相比更靠所述充气机0 侧的位置上,通过接合部(S 1)将所述第二基布(18)及所述第三基布(19) 接合,通过从所述充气机0 供给的气体使所述第二气囊半体的内压上升,而使所述接合部(Si)断裂。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侧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通过基布片将所述连通孔 (19a)封闭,通过所述第二气囊半体的展开的进行,来解除所述基布片对所述连通孔(19a)的封闭。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侧气囊装置,在侧面碰撞用的侧气囊装置中,通过将第三基布(19)夹在乘坐者侧的第一基布(17)与车门侧的第二基布(18)之间,构成乘坐者侧的第一气囊半体(20)及车门侧的第二气囊半体(21),将从充气机(22)供给至第二气囊半体(21)的气体,经由形成在第三基布(19)的远离充气机(22)一侧的端部上的连通孔(19a),供给至第一气囊半体(20),因此,首先使第二气囊半体(21)展开从而确保所需最小限度的乘坐者约束性能,然后,使第一气囊半体(20)展开从而能够提高乘坐者约束性能。在第二气囊半体(21)展开时,由于其车宽方向的厚度小因而能够不与乘坐者干涉地实现顺畅展开,接着当第一气囊半体(20)的展开完成,则作为气囊(16)整体能够确保充分的车宽方向的厚度从而能够有效地保护乘坐者。
文档编号B60R21/231GK102216126SQ20098014612
公开日2011年10月12日 申请日期2009年12月28日 优先权日2008年12月29日
发明者野崎裕之, 长井诚 申请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