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变形能力良好的载重汽车平衡悬架心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33737阅读:12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抗变形能力良好的载重汽车平衡悬架心轴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配件,尤其指载重汽车平衡悬架心轴的结构改进。
背景技术
重载汽车车架上用于连接于中、后桥的平衡悬架总成在车子行驶于颠簸路面时, 由于车架中、后桥的左右晃动,需承受的交变载荷。如图1所示,平衡悬架总成中的平衡悬架心轴1’的胶芯部分主要包括由内而外依序包覆于心轴1’中部的尼龙内套圈2’、TPU弹性套圈3’和尼龙外套圈4’。当路况不好,平衡悬架总成上下运动时,平衡悬架总成承受的交变载荷易使平衡悬架心轴1’的胶芯部分产生变形、脱胶,在过度承载下甚至断轴。致使平衡悬架总成的缓冲性能明显降低,无法保障车辆地行驶中的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抗变形能力良好的载重汽车平衡悬架心轴。该心轴的胶芯部分承受交变载荷的能力增强,明显提高了心轴的抗变形能力,使平衡悬架的缓冲能力进一步提升,确保了汽车的行驶安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抗变形能力良好的载重汽车平衡悬架心轴,其包括一心轴和一包覆于该心轴中部的胶芯部分,所述的胶芯部分包括由内而外依序包覆于心轴中部的尼龙内套圈、TPU弹性套圈和尼龙外套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TPU弹性套圈于其外侧壁和内侧壁上均设置有三个以上的轴向通槽,该三个以上的轴向通槽均布于TPU弹性套圈的外侧壁和内侧壁上;所述的尼龙内套圈外侧壁相应TPU弹性套圈内侧壁上的轴向通槽设置有相嵌合的条状凸块;所述的尼龙外套圈内侧壁相应TPU弹性套圈外侧壁上的轴向通槽设置有相嵌合的条状凸块。所述的轴向通槽和条状凸块间隙配合。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之处在于本实用新型载重汽车平衡悬架心轴改变了传统TPU弹性套圈的技术结构。本实用新型均设于TPU弹性套圈内、外侧壁的轴向通槽与相应设置于尼龙内、外套圈上的条状凸块的榫接结构,增强尼龙内、外套圈和TPU弹性套圈结合的可靠性。所述的轴向通槽和条状凸块采用间隙配合,为胶芯的受力提供一定的变形间隙,保证心轴处于适度的变形状态,使平衡悬架的缓冲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确保了汽车的行驶安全。

图1是现有技术载重汽车平衡悬架心轴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载重汽车平衡悬架心轴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的A-A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现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如图2、3所示的抗变形能力良好的载重汽车平衡悬架心轴,其包括一心轴1和一包覆于该心轴1中部的胶芯部分,所述的胶芯部分包括由内而外依序包覆于心轴1中部的尼龙内套圈2、TPU弹性套圈3和尼龙外套圈4。所述的TPU弹性套圈3于其外侧壁和内侧壁上均设置有三个以上的轴向通槽31、32。该三个以上的轴向通槽31、32均布于TPU弹性套圈3的外侧壁和内侧壁上;所述的尼龙内套圈2外侧壁相应TPU弹性套圈3内侧壁上的轴向通槽32设置有相嵌合的条状凸块,使TPU弹性套圈3可靠的结合于尼龙内套圈2上。 所述的尼龙外套圈4内侧壁相应TPU弹性套圈3外侧壁上的轴向通槽31设置有相嵌合的条状凸块,使尼龙外套圈4可靠的结合于TPU弹性套圈3上。所述的轴向通槽31、32和条状凸块间隙配合。以上实施例仅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是按照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思想,在技术方案基础上所做的任何改动,均落入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抗变形能力良好的载重汽车平衡悬架心轴,其包括一心轴和一包覆于该心轴中部的胶芯部分,所述的胶芯部分包括由内而外依序包覆于心轴中部的尼龙内套圈、TPU弹性套圈和尼龙外套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TPU弹性套圈于其外侧壁和内侧壁上均设置有三个以上的轴向通槽,该三个以上的轴向通槽均布于TPU弹性套圈的外侧壁和内侧壁上;所述的尼龙内套圈外侧壁相应TPU弹性套圈内侧壁上的轴向通槽设置有相嵌合的条状凸块;所述的尼龙外套圈内侧壁相应TPU弹性套圈外侧壁上的轴向通槽设置有相嵌合的条状凸块。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变形能力良好的载重汽车平衡悬架心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轴向通槽和条状凸块间隙配合。
专利摘要一种抗变形能力良好的载重汽车平衡悬架心轴,其包括一心轴和一包覆于该心轴中部的胶芯部分,所述的胶芯部分包括由内而外依序包覆于心轴中部的尼龙内套圈、TPU弹性套圈和尼龙外套圈。所述的TPU弹性套圈于其外侧壁和内侧壁上均设置有三个以上的轴向通槽,该三个以上的轴向通槽均布于TPU弹性套圈的外侧壁和内侧壁上;所述的尼龙内套圈外侧壁相应TPU弹性套圈内侧壁上的轴向通槽设置有相嵌合的条状凸块;所述的尼龙外套圈内侧壁相应TPU弹性套圈外侧壁上的轴向通槽设置有相嵌合的条状凸块。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心轴的胶芯部分承受交变载荷的能力增强,明显提高了心轴的抗变形能力,使平衡悬架的缓冲能力进一步提升,确保了汽车的行驶安全。
文档编号B60G21/055GK201989584SQ201120060928
公开日2011年9月28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7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7日
发明者李志刚 申请人:李志刚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