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座椅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78258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汽车座椅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汽车座椅组件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用乘客设备,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占用空间小的汽车座椅组件。
背景技术
[0002]为了提高乘车的舒适度,乘客都希望车内的空间越大越好,但是汽车的车内空间都比较小,汽车内部安装上座椅之后更显得车内拥挤,为了使车内显得更宽敞,有人设计了可折叠座椅,但是目前的大多数可折叠座椅都是椅背可以向前翻折,而椅座本身是不能移动的,尽管这样设计的座椅在一定程度上使车内显得更加宽敞,但是座椅的底座是不能移动的,乘客要想在车内挪动位置时,座椅底座会成为障碍,降低了乘车的舒适度。因此,现在的大多数汽车座椅占用的车内空间大,降低了乘车的舒适度。[0003]中国专利公告号CN2868756Y,公告日2007年2月14日,实用新型的名称为靠背可折叠汽车后座椅,包括靠背和固定在汽车内的坐垫,靠背上设有翻转板,翻转板上设有一端固定于汽车车身的旋转轴。转动翻转板,靠背随翻转板一起转动,实现靠背的可折叠。这种座椅在一定程度上使车内显得更加宽敞,但是座椅的底座是不能移动的,因此这种座椅也存在上述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0004]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的汽车座椅占用的车内空间大,降低了乘车的舒适度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汽车座椅组件,它占用车内的空间小,增加了乘员乘车的舒适度。[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座椅组件,包括主体座椅和辅助座椅,主体座椅和辅助座椅均包括底座和靠背,辅助座椅的底座侧面可翻转连接在主体座椅的底座侧面上,辅助座椅的靠背可翻转连接在辅助座椅的底座上,主体座椅的底座下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支撑板上设有导槽,导槽内可滑动连接有座椅支架,座椅支架的端部铰接在辅助座椅的底座上,导槽靠近辅助座椅的端部固定连接有用于限位锁紧座椅支架的锁紧机构,主体座椅的底座上连接有用于解锁锁紧机构的解锁杆,解锁杆和锁紧机构连接。[0006]辅助座椅可折叠连接在主体座椅上,在不需要使用辅助座椅时将它折叠后竖直放置在主体座椅的底座的侧边,腾出了车内空间。这种汽车座椅组件安装在汽车内占用空间小,使车内显得更加宽敞,增加了乘员乘车的舒适度。辅助座椅在折叠的过程中,先将靠背往底座上翻折,然后将折叠在一起的靠背和底座往下翻折到竖直状态。辅助座椅的底座在翻折的过程中,先推动解锁杆,使座椅支架从锁紧机构上解锁开来。随着底座的翻折,座椅支架在导槽内滑动,座椅支架绕和底座的铰接位置转动。需要使用辅助座椅时,将折叠在一起的靠背和底座向上翻折,翻折的过程中,座椅支架在导槽内滑动,翻折完成后拉动解锁杆使座椅支架限位锁紧在锁紧机构上,此时座椅支架支撑辅助座椅。最后将辅助座椅的靠背向上翻折,方便乘员的倚靠。[0007]作为优选,锁紧机构包括锁紧座,锁紧座一侧边的中间位置设有U形凹槽,凹槽的槽口朝向支撑板远离连接锁紧机构端,锁紧座上凹槽的两侧分别可转动连接有锁体和限位体,锁体靠近锁紧座的凹槽位置设有用于锁紧座椅支架的锁钩,锁体和限位体相对的侧面设有内凹呈L形的支撑部,限位体和锁体相对的侧面设有和支撑部适配的表面呈L形的凸起,凸起与支撑部相抵接,锁体和限位体远离锁紧座凹槽的端部之间连接有弹簧,解锁杆连接在限位体连接弹簧的位置。[0008]锁紧机构用于限位锁紧座椅支架,辅助座椅的底座水平设置用于乘员乘坐时,座椅支架限位锁紧在锁紧座的U形凹槽内,锁体的锁钩钩住座椅支架的外壁,锁体支撑部与限位体的凸起相抵接,使锁体的锁钩不易转动滑离座椅支架,座椅支架的限位锁紧更加可靠。解锁时,推动解锁杆,使与解锁杆相连的限位体转动,限位体通过弹簧拉动锁体转动,锁体的转动使锁钩和座椅支架脱离,座椅支架被解锁开来。锁体和限位体之间设置弹簧,防止锁体支撑部与限位体的凸起之间出现卡死现象。[0009]作为优选,锁紧座上靠近限位体连接弹簧的端部设置有弧形滑槽,解锁杆的端部设置在滑槽内。解锁杆在推动的过程中的轨迹是弧形的,解锁杆的端部设置在弧形的滑槽内,使解锁杆推动时更加平稳,不易窜动。作为优选,锁紧座上靠近与锁体和限位体的连接位置均设有上凸的弧形滑凸。两弧形滑凸分别和锁体与限位体的下端面相贴合,而不是锁体与限位体的下端面分别与锁紧座相贴合,减小了贴合面积,使锁体与限位体的转动更加灵活。[0011]作为优选,弹簧的上端设有保护盖,保护盖和解锁杆固定连接。保护盖设置在弹簧的上端减小了安全隐患。[0012]作为优选,座椅支架呈U形,U形座椅支架的底端设置在导槽内,U形座椅支架的两端分别和辅助座椅的底座铰接。座椅支架和底座的下端有两个铰接点,使座椅支架支撑辅助座椅更加可靠,受力更加平稳。[0013]作为优选,主体座椅的底座下端靠近前端设有两根支撑杆,靠近后端设有一个U 形支撑架,支撑杆和支撑架之间连接有横杆,支撑板竖直设置在底座的下方并且固定连接在两横杆上。主体座椅通过两根支撑杆和一个支撑架来支撑,支撑可靠,在支撑杆和支撑架之间连接横杆,增加了支撑的平稳性。支撑板固定连接在两横杆上,连接牢靠。[0014]作为优选,支撑板和支撑杆之间连接有加强杆。加强杆使支撑板的连接更加可靠。[0015]作为优选,解锁杆一端连接在限位体上另一端设置在主体座椅的底座侧面位置。 解锁杆设置在主体座椅的底座侧面位置方便操作。[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汽车座椅组件安装在汽车内占用空间小,使车内显得更加宽敞,增加了乘员乘车的舒适度。


[0017]图I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0018]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锁紧机构与支撑板的连接示意图;[0019]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去除保护盖的锁紧机构与支撑板的连接示意图;[0020]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辅助座椅的骨架连接结构示意图;[0021]图中1、主体座椅,2、辅助座椅,3、底座,4、靠背,5、支撑板,6、导槽,7、座椅支架,8、锁紧机构,9、解锁杆,10、锁紧座,11、凹槽,12、锁体,13、限位体,14、锁钩,15、支撑部,16、 凸起,17、弹簧,18、滑槽,19、滑凸,20、保护盖,21、支撑杆,22、支撑架,23、横杆,24、加强杆, 25、骨架,26、连接座,27、铰接座,28、限位杆,29、限位凹槽,30铰接耳,31支座。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具体描述[0023]实施例一种汽车座椅组件(参见附图I),包括主体座椅I和辅助座椅2,主体座椅 I和辅助座椅2均包括底座3和靠背4。辅助座椅2的底座3侧面可翻转连接在主体座椅 I的底座3侧面上,辅助座椅2的靠背4可翻转连接在辅助座椅2的底座3上。辅助座椅2 的靠背4下端铰接在底座3的后边缘,辅助座椅2的靠背和底座内均设有U形骨架25 (参见附图4),底座3骨架25开口位置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连接座26,两连接座26向内侧折弯使他们之间的距离小于底座的U形骨架25的宽度,两连接座26之间靠近端部位置固定连接有限位杆28,限位杆28穿出两连接座26的外侧。连接座26上靠近折弯的位置通过铰接轴铰接有铰接座27,铰接座26上设有内凹的半圆形的限位凹槽29,靠背4的U形骨架 25开口位置的端部固定连接在铰接座27上,靠背4翻起后限位凹槽29支撑在限位杆28外壁上。辅助座椅2底座3的侧面铰接在主体座椅I底座3的侧面。主体座椅I底座3上固定连接有两个铰接耳30,辅助座椅2的底座骨架25上固定连接有两个和主体座椅I底座3 上的铰接耳30 —一对应的铰接耳30,四个铰接耳30上均设有铰接孔,两对铰接耳30通过铰接轴铰接在一起。主体座椅I的底座3下端靠近前端设有两根支撑杆21,靠近后端设有一个U形支撑架22,支撑杆21和支撑架22之间连接有两根横杆23,两根横杆23分别连接在两支撑杆21和支撑架22的两立柱之间。主体座椅I的底座3下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板5 (参见附图2、附图3),支撑板5竖直设置在底座3的下方并且固定连接在两横杆23上。支撑板5的右边缘设有内凹的半圆形连接槽,连接槽支撑在横杆23的外壁上并和横杆23焊接在一起。支撑板上边缘靠近左端位置设有内凹的 半圆形连接槽,连接槽支撑在横杆23的外壁上并和横杆23焊接在一起。支撑板5和左侧的支撑杆21之间连接有加强杆24,加强杆24的两端分别折弯,折弯的两端分别焊接在支撑板5和支撑杆21上。支撑板5上设有长条形的导槽6,导槽6内可滑动连接有座椅支架7,座椅支架7的端部铰接在辅助座椅2的底座3上。座椅支架7呈U形,U形座椅支架7的底端设置在导槽6内,U形座椅支架7的两端分别和辅助座椅2的底座3铰接。在辅助座椅2底座3的骨架25上固定连接有两个开口朝下的U形支座31,U形座椅支架7的开口位置的两端分别通过铰接轴铰接在支座31 上。导槽6靠近辅助座椅2的端部固定连接有用于限位锁紧座椅支架7的锁紧机构8,主体座椅I的底座3上连接有用于解锁锁紧机构8的解锁杆9,解锁杆9和锁紧机构8连接。 锁紧机构8包括锁紧座10,锁紧座10固定连接在支撑板5上。锁紧座10右侧边的中间位置设有U形凹槽11,凹槽11的槽口朝向支撑板5远离连接锁紧机构8端,锁紧座10上凹槽 11的两侧分别可转动连接有锁体12和限位体13,在锁体12和限位体13上均设有连接孔, 锁紧座10上设有两跟和连接孔适配的转轴,通过连接孔和转轴的适配连接将锁体12和限位体13可转动连接在锁紧座10上。锁体12靠近锁紧座10的凹槽位置设有用于锁紧座椅支架7的锁钩14,锁钩14位置的沟槽呈U形,座椅支架7锁在U形沟槽内。锁体12和限位体13相对的侧面设有内凹呈L形的支撑部15,限位体13和锁体12相对的侧面设有和支撑部15适配的表面呈L形的凸起16,凸起16与支撑部15相抵接,锁体12和限位体13远离锁紧座10凹槽的端部之间连接有弹簧17,解锁杆9连接在限位体13连接弹簧17的位置。 解锁杆9 一端连接在限位体13上另一端设置在主体座椅I的底座3侧面位置。弹簧17的上端设有保护盖20,保护盖20和解锁杆9固定连接。锁紧座10上靠近限位体13连接弹簧 17的端部设置有弧形滑槽18,限位体13上设有用于连接解锁杆9的连接孔,解锁杆9连接在连接孔内并且解锁杆9的端部设置在滑槽18内。锁紧座10上靠近与锁体12和限位体 13的连接位置均设有上凸的弧形滑凸19,两弧形滑凸19分别和锁体12与限位体13的下端面相贴合,而不是锁体12与限位体13的下端面分别与锁紧座10相贴合,减小了贴合面积,使锁体12与限位体13的转动更加灵活。[0024]辅助座椅可折叠连接在主体座椅上,在不需要使用辅助座椅时将它折叠后竖直放置在主体座椅的底座的侧边,腾出了车内空间。这种汽车座椅组件安装在汽车内占用空间小,使车内显得更加宽敞,增加了乘员乘车的舒适度。辅助座椅在折叠的过程中,先将靠背往底座上翻折,然后将折叠在一起的靠背和底座往下翻折到竖直状态。辅助座椅的底座在翻折的过程中先解锁,解锁时推动解锁杆,使与解锁杆相连的限位体转动,限位体通过弹簧拉动锁体转动,锁体的转动使锁钩和座椅支架脱离,座椅支架被解锁开来。随着底座的翻折,座椅支架在导槽内滑动,座椅支架绕和底座的铰接位置转动,直到辅助座椅的底座翻折到竖直状态。需要使用辅助座椅时,将折叠在一起的靠背和底座向上翻折,翻折的过程中, 座椅支架在导槽内滑动,翻折完成后拉动解锁杆使座椅支架限位锁紧在锁紧座的U形凹槽内,锁体的锁钩钩住座椅支架的外壁,此时座椅支架支撑辅助座椅。最后将辅助座椅的靠背向上翻折,方便乘员的倚靠。[0025]以上所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较佳的方案,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在不超出权利要求所记载的技术方案的前提下还有其它的变体及改型。·
权利要求1.一种汽车座椅组件,其特征是,包括主体座椅(I)和辅助座椅(2),主体座椅和辅助座椅均包括底座(3)和靠背(4),辅助座椅的底座侧面可翻转连接在主体座椅的底座侧面上,辅助座椅的靠背可翻转连接在辅助座椅的底座上,主体座椅的底座下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板(5),支撑板上设有导槽(6),导槽内可滑动连接有座椅支架(7),座椅支架的端部铰接在辅助座椅的底座上,导槽靠近辅助座椅的端部固定连接有用于限位锁紧座椅支架的锁紧机构(8),主体座椅的底座上连接有用于解锁锁紧机构的解锁杆(9),解锁杆和锁紧机构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汽车座椅组件,其特征是,锁紧机构包括锁紧座(10),锁紧座一侧边的中间位置设有U形凹槽(11),凹槽的槽口朝向支撑板远离连接锁紧机构端,锁紧座上凹槽的两侧分别可转动连接有锁体(12)和限位体(13),锁体靠近锁紧座的凹槽位置设有用于锁紧座椅支架的锁钩(14),锁体和限位体相对的侧面设有内凹呈L形的支撑部(15),限位体和锁体相对的侧面设有和支撑部适配的表面呈L形的凸起(16),凸起与支撑部相抵接,锁体和限位体远离锁紧座凹槽的端部之间连接有弹簧(17),解锁杆连接在限位体连接弹簧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座椅组件,其特征是,锁紧座上靠近限位体连接弹簧的端部设置有弧形滑槽(18),解锁杆的端部设置在滑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座椅组件,其特征是,锁紧座上靠近与锁体和限位体的连接位置均设有上凸的弧形滑凸(19)。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座椅组件,其特征是,弹簧的上端设有保护盖(20),保护盖和解锁杆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I或2或3或4或5所述的汽车座椅组件,其特征是,座椅支架呈U形,U形座椅支架的底端设置在导槽内,U形座椅支架的两端分别和辅助座椅的底座铰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座椅组件,其特征是,主体座椅的底座下端靠近前端设有两根支撑杆(21 ),靠近后端设有一个U形支撑架(22),支撑杆和支撑架之间连接有横杆(23),支撑板竖直设置在底座的下方并且固定连接在两横杆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汽车座椅组件,其特征是,支撑板和支撑杆之间连接有加强杆(24)。
9.根据权利要求2或3或4或5所述的汽车座椅组件,其特征是,解锁杆一端连接在限位体上另一端设置在主体座椅的底座侧面位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座椅组件,旨在解决现有的汽车座椅占用的车内空间大,降低了乘车的舒适度的不足。该实用新型包括主体座椅和辅助座椅,主体座椅和辅助座椅均包括底座和靠背,辅助座椅的底座侧面可翻转连接在主体座椅的底座侧面上,辅助座椅的靠背可翻转连接在辅助座椅的底座上,主体座椅的底座下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支撑板上设有导槽,导槽内可滑动连接有座椅支架,座椅支架的端部铰接在辅助座椅的底座下端,导槽靠近辅助座椅的端部固定连接有用于限位锁紧座椅支架的锁紧机构,主体座椅的底座上连接有用于解锁锁紧机构的解锁杆,解锁杆和锁紧机构连接。辅助座椅可以折叠后竖直放置,腾出了车内空间,增加了乘员乘车的舒适度。
文档编号B60N2/30GK202782767SQ20122041885
公开日2013年3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22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22日
发明者黄如生, 周骞, 毕连生, 陈磊, 何伟, 吴成明, 赵福全 申请人: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