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座椅的机动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43640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座椅的机动车辆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座椅(seat bench)的机动车辆,该座椅包括在正常位置近似水平的座椅表面和在正常位置近似竖向的靠背。
背景技术
用于机动车辆的这一类型的座椅通常是已知的。
具体地,在行驶方向上位于座椅前方的乘员(例如机动车辆驾驶员)的座椅后方区域的视野、特别是向装载车厢或行李厢空间的视野由于这一类型的座椅的靠背而被阻挡或不可能看见。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座椅的机动车辆,既允许舒适地乘坐在座椅上,又允许以简单和成本有效的方式从机动车辆中的前方区域很好地观察到后方区域。
通过一种具有座椅的机动车辆实现该目的,该座椅包括在正常位置近似水平的座椅表面和在正常位置近似竖向的靠背,其中靠背包括至少一个透明区域,该至少一个透明区域设计成使得能够从行驶方向上靠背前方的区域观察到行驶方向上靠背后方的区域。
行驶方向上靠背前方的区域通常是机动车辆的前方内部空间,其中驾驶员和可能的个体位于车辆中的前排座椅上。靠背后方的区域通常是行李厢空间或者另外是例如开放的装载车厢。从前方空间观察到后方空间通过靠背的透明区域来进行。为此,靠背的透明区域设计为至少具有这样的尺寸,使得行驶方向上后方区域的非无关部分可以被看到。
结果,即使由于靠背的尺寸或布置而特别地损害向后方区域的视野,也可以观察到后方的车辆区域,即例如观察到装载车厢。借助于靠背的区域的透明设计,虽然所述区域用作相对于例如行李厢空间或开放式装载表面的后方区域的划界,由此为了例如作为保护来防止来自于后方区域的噪声或污垢,但所述区域另外会允许观察到机动车辆的后方区域,如果根本没有靠背的透明区域,该区域仅可以困难地被看到。
在从属权利要求、说明书和附图中说明了本发明的改进。
靠背优选地包括靠背后壁,并且该靠背后壁在至少一个透明区域中由透明材料形成,特别地由玻璃或塑料形成。由此靠背提供了靠背后壁的刚性,不过仍可以看到靠背后面的区域。
根据本发明的改进,靠背后壁包括在至少一个透明区域中的透明的蜂窝芯部。借助使用具有蜂窝芯部的夹层结构 ,可以形成透明的不过仍高度可负载的靠背后壁。
靠背优选地包括座套。
根据一个实施方式,靠背仅由至少一个透明区域中的靠背后壁形成。换句话说,靠背在至少一个透明区域中不包括任何座套。相对于靠背后方区域的保护效果仅由靠背后壁而确保。透明性由透明的靠背后壁来确保。在这一情况中,座椅上的个人优选地不乘坐在没有座套的区域中。
根据另一实施方式,在至少一个透明区域中,座套可以被移除,特别地可以被折叠起来,例如可以在行驶方向上向前折叠或可以被向前拉出。通过该手段,即使在座套不透明设计的情形中,只要座套被移除或折叠起来就在靠背中产生透明区域。
在再一实施方式中,通过透明的、特别是填充空气的垫子在至少一个透明区域中形成座套。这可以通过间隔体看到,无需移除座套或部分座套。
在本发明的改进中,靠背被设计成使得靠背至少在分隔位置形成间隔体,间隔体将行驶方向上靠背后方的区域与行驶方向上靠背前方的区域分离。具体通过具有这样的大尺寸或可变形的靠背,例如可延伸至这样的程度,使得大部分的机动车辆内部空间被靠背覆盖,靠背由此可以设计成使得其在靠背前方的区域和靠背后方的区域之间具有比传统靠背更强的分离效果。借助以这样的方式设计的靠背,观察到车辆的后方区域将变得特别困难,但通过靠背中的根据本发明的透明区域却变得可能。
根据又一实施方式,座椅表面和靠背可调整至分隔位置,其中座椅表面和靠背采用至少近似竖向的位置,且靠背布置在座椅表面之上,使得靠背连同座椅表面一起形成间隔体,该间隔体将行驶方向上间隔体后方的区域与行驶方向上间隔体前方的区域分离。
在该实施方式中,靠背和座椅表面因此是可调整的,例如是可枢转的,使得它们二者均可以被引导至近似竖向的位置中。在竖向位置中,靠背的后侧和座椅表面的下侧被定向成行驶方向的后方。靠背和座椅表面共同形成间隔体,其中通过靠背中的透明区域可以观察间隔体后方。
靠背上边缘优选地与机动车辆的顶棚接触。
靠背或者靠·背和座椅表面几何设计成使得靠背的上边缘在车辆的内侧在分隔位置达到车辆的顶棚,即通常连接至顶棚内层。与顶棚内层的接触也可以通过扁平的中间元件发生,例如密封唇口。然而,包括靠背和座椅表面的间隔体基本上分离了机动车辆的内部空间的从底部直到顶棚的整个高度。
优选地,靠背通过座椅表面的后方区域中的第一枢轴可枢转地安装于座椅表面上,并且座椅表面通过座椅表面的前方区域中的第二枢轴可枢转地安装于车架上,并且座椅表面和靠背可围绕第一枢轴和第二枢轴枢转至分隔位置中。枢轴这样的布置构成了成本有效的调整机构,用于在分隔位置的上述竖向位置中调整靠背和座椅表面。另外,在正常位置中,第一枢轴还可以用于调整靠背的倾斜度,使得以满足车辆乘员的个人需求的方式舒适地乘坐在座椅上成为可能。
优选地,靠背上边缘延伸在机动车辆的顶棚的整个宽度上,并且在分隔位置中靠背上边缘在整个宽度上与机动车辆的顶棚接触。因此,靠背上边缘在顶棚内层的区域中基本上覆盖了机动车辆的整个宽度,从而确保更好的分隔。
座椅表面和靠背优选地设计成使得间隔体在分隔位置覆盖机动车辆的整个横截面。因此,由靠背和座椅表面形成的间隔体既达到从底部直到车顶的高度,又达到从车辆一侧直到相对侧(例如从B柱直到相对的B柱)的宽度。座椅表面和靠背成形为使得间隔体的轮廓基本上对应于车辆内部空间的轮廓,并且因而覆盖整个横截面。这确保了间隔体的最佳分隔效果。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至少一个密封元件被布置在机动车辆的内部空间中,所述密封元件密封了在分隔位置中的间隔体和机动车辆之间的接触区域。以特别优选的方式,一个或多个密封元件布置在相对较大的部分上,或布置在间隔体和机动车辆之间的连接线的整个轮廓上。特别地,可以使用密封唇口作为密封元件。
优选地,间隔体在分隔位置以近似于隔音、水密和/或气密的方式将行驶方向上间隔体后方的区域与行驶方向上间隔体前方的区域分离。因此,靠背、座椅表面和可能的密封元件有利地设计成使得以尽可能最好的方式保护前方内部空间,免受间隔体后方的区域的影响,特别是关于来自后方区域的噪声、风或浸水。
以有利的方式,至少一个固定元件被布置于机动车辆的内部空间中,所述固定元件被设计为在分隔位置将至少近似竖向位置中的靠背和/或座椅表面固定至机动车辆。这确保了即使在行进中也将间隔体牢固地保持在竖直位置中。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机动车辆的顶棚包括可移除或可移位或可折叠的顶棚元件,其在座椅的分隔位置中在行驶方向上位于间隔体后方。因此,顶棚的后部可移除或可移位或可以整体或部分地向前或向后折叠,例如已知的滑动折叠顶棚的情形。借助该手段,通过使座椅表面和靠背竖立来形成分隔位置并且使后部顶棚元件移除或移位或折叠,产生了具有在后部开放的负载表面的、相应于已知拾取的车辆。
根据另一个实施方式,在座椅的正常位置中基本位于座椅表面之下的平坦的负载底部元件在座椅的分隔位置中被升起,使得负载底部元件位于具有分隔位置中的机动车辆的负载底部的一个平面中。平坦的负载底部元件被设计为板,且在正常位置中位于座椅表面之下,通常处于座椅槽中,并且因而位于后方的车辆区域中的负载底部的水平之下,其可以被升起使得它来到分隔位置中的负载底部的水平上。这导致了负载底部的扩大,或导致尽可能达到间隔体的连续平坦的负载底部。
优选地,座椅表面和靠背通过伺服电机可以调整至分隔位置,特别地可以枢转到分隔位置。通过该手段,不再需要座椅的手动调整以形成间隔体。
以特别优选的方式,负载底部元件还可以通过伺服电机而升起。特别地,在座椅表面和靠背也优选通过伺服电机被调整、特别是被枢转到分隔位置的同时,通过相同的伺服电机升起负载底部元件。通过该手段,间隔体可以被竖立且负载底部同时延伸而毫不费力。当然,负载底部元件还可以通过与用于调整座椅表面和靠背的伺服电机不同的第二伺服电机而升起。


下面,参考附图通过举例来描述本发明。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座椅的靠背的三维分解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座椅的靠背的前视图。
图3示出了根据图2的靠背的B-B截面侧视图。
图4不出了根据图2的靠背的A-A截面侧视图。
图5示出了图3的细节视图。
图6示出了图4的细节视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座椅的靠背的前视图。
图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座椅的侧面示意图。
图9a_9c示 出了根据图1的座椅的示意图,所述图示出了从图2中的正常位置向分隔位置的转换。
图10示出了显示具有座椅的根据本发明的机动车辆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11示出了显示在三个阶段中提升负载底部元件的示意性顺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以分解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座椅的靠背2。靠背2包括靠背后壁10。在靠背后壁10的中央部分的区域和两个横向区域中的区域设计为透明区域9。靠背后壁10在所述区域中由独立的透明板形成,例如由透明塑料形成。在相同透明区域9中的座套11同样具有透明设计制成的独立座套。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座椅的靠背2的前视图。靠背2具有透明区域9。
图3是根据图2的靠背2的B-B截面侧视图,即靠背中央区域截面侧视图。透明区域9也具有座套11。在图5的细节视图中示出的是,由于将透明板布置为靠背后壁10,在所述透明区域中,靠背后壁10以阶梯方式整合到剩余的靠背后壁10中。
图4连同其在图6中的详细视图一起示出了根据图2的在横向座椅区域中A-A剖开的靠背的侧视图。在此,通过两个独立的、填充空气的垫子而在透明区域9中获得座套11。
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座椅的靠背的前视图。在该示例性实施方式中,靠背的中央部分中的透明区域9借助具有蜂窝芯部的靠背后壁而实现。在该实施方式中,头枕16此外延伸出靠背上边缘5。与此不同,如例如图2中示出的,还可以将头部其余部分整合到靠背2中,从而导致尽可能连续的靠背上边缘5。
图8以侧视图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座椅。座椅包括座椅表面I和靠背2。在这一,清形中,靠背2可以相对于座椅表面I围绕第一枢轴3在座椅表面I的后方区域中枢转。座椅表面I本身通过第二枢轴4可枢转地安装于车架上。靠背2和座椅表面I相互连接成使得通过伺服电机14的致动会造成靠背2和座椅表面I被竖立成几乎垂直的位置。为此,在现有技术中已知不同的折叠机构,例如示出的致动杆的使用或者链或齿带系统的使用。
靠背2由靠背后壁10和座套11组成。靠背上边缘5位于靠背2的上端,该端与第一枢轴3相对。
图9a至9c是机动车辆中的根据本发明的座椅在示意图,该图示出了从图9a中正常位置通过如图9b中示出的中间位置到达图9c的分隔位置的转换。在图9c中示出的分隔位置中,包括座椅表面I和靠背2的间隔体尽可能地达到车辆的顶棚6。可移动顶棚元件15在行驶方向上位于靠背上边缘5和顶棚6之间的接触线的后方。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整个后部顶棚区域直到车辆的后挡板是可移动的。在相反方向上,间隔体还可以再次借助于伺服电机14从图9c的分隔位置通过图9b的中间位置转换到正常位置,即形成图9a的通常的座椅表面I和靠背2。
图10是一示意图,其示出了具有座椅的根据本发明的机动车辆的横截面。在这一情形中,基本上车辆的整个横截面被座椅表面I和靠背2覆盖。现在升起的负载底部元件12位于较低区域中,并且在示出的分隔位置中位于与任何情形下存在的负载底部相同的高度处。通过透明区域9不具有任何座套或具有透明座套以及可能存在的靠背后壁具有透明设计的事实,所述的区域形成于靠背2中。靠背2借助于固定元件8被固定至车辆的顶棚6。此外,密封元件7布置于座椅表面I或靠背2与机动车辆架身(即顶棚、侧壁和可能未图示的负载底部元件12)之间。间隔体和车辆之间的接触表面由此被密封。
图11最后以示意性顺序图示出了提升负载底部的运动学。在图11的最上图,负载底部元件12依然明显位于正常的负载底部13之下,其在座椅后方形成了装载车厢的平台。如图11中的底部所示,通过伺服电机14和相应地安装于车辆上的联接装置,负载底部元件12提升至负载底部13的高度。
因此,本发明组成了具有座椅的机动车辆,其中,既可以舒适地乘坐在座椅上,又可以从机动车辆中的前方区域很好地观察到后方区域。
附图标记列表
I 座椅表面
2 靠背
3 第一枢轴
4 第二枢轴
5 靠背上边缘
6 顶棚
7 密封元件
8 固定元件
9 透明区域
10靠背后壁
11 座套
12负载底部元件
13负载底部
14伺服电机
15顶棚元件
16 头枕
权利要求
1.一种具有座椅的机动车辆,所述座椅包括在正常位置近似水平的座椅表面(I)和在正常位置近似竖向的靠背(2), 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2)包括至少一个透明区域(9),所述至少一个透明区域(9)设计成使得能够从行驶方向上所述靠背(2)前方的区域观察到行驶方向上所述靠背(2)后方的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座椅的机动车辆, 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2)包括靠背后壁(10),并且所述靠背后壁(10)在所述至少一个透明区域(9)中由透明材料形成,特别地由玻璃或塑料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座椅的机动车辆, 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后壁(10)包括在所述至少一个透明区域(9)中的透明的蜂窝芯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座椅的机动车辆, 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2)包括座套(11)。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座椅的机动车辆, 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2)仅由所述至少一个透明区域(9)中的靠背后壁(10)形成,即所述靠背(2)在所述至少一个透明区域(9)中不包括任何座套(11)。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座椅的机动车辆, 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至少一个透明区域(9)中,所述座套(11)可以被移除,特别地可以被折叠起来。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座椅的机动车辆, 其特征在于,通过透明的、特别是填充空气的垫子在所述至少一个透明区域(9)中形成所述座套(1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座椅的机动车辆, 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2)被设计成使得所述靠背(2)至少在分隔位置形成间隔体,所述间隔体将行驶方向上所述靠背(2)后方的区域与行驶方向上所述靠背(2)前方的区域分离。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座椅的机动车辆, 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表面(I)和所述靠背(2)可调整至分隔位置,在所述分隔位置中,所述座椅表面( I)和所述靠背(2)采用至少近似竖向的位置,并且所述靠背(2)布置在所述座椅表面(I)之上,使得所述靠背(2)连同所述座椅表面(I) 一起形成间隔体,所述间隔体将行驶方向上间隔体后方的区域与行驶方向上间隔体前方的区域分离。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具有座椅的机动车辆, 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分隔位置,靠背上边缘(5)与机动车辆的顶棚(6)接触。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具有座椅的机动车辆, 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2)通过所述座椅表面(I)的后方区域中的第一枢轴(3)可枢转地安装于所述座椅表面(I)上,并且所述座椅表面(I)通过所述座椅表面(I)的前方区域中的第二枢轴(4)可枢转地安装于车架上,并且所述座椅表面(I)和所述靠背(2)可围绕第一枢轴和第二枢轴(3、4)枢转至所述分隔位置中。
12.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具有座椅的机动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上边缘(5)延伸在机动车辆的顶棚(6)的整个宽度上,并且在所述分隔位置中,所述靠背上边缘(5)在整个宽度上与机动车辆的顶棚(6)接触。
13.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具有座椅的机动车辆, 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表面(I)和所述靠背(2)设计成使得所述间隔体在所述分隔位置覆盖机动车辆的整个横截面。
14.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具有座椅的机动车辆, 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密封元件(7)被布置在机动车辆的内部空间中,所述密封元件密封了在所述分隔位置中的间隔体和机动车辆之间的接触区域。
15.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具有座椅的机动车辆, 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隔体在所述分隔位置以近似于隔音、水密和/或气密的方式将行驶方向上间隔体后方的区域与行驶方向上间隔体前方的区域分离。
16.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具有座椅的机动车辆, 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固定元件(8)被布置于机动车辆的内部空间中,所述固定元件被设计为在所述分隔位置将至少近似竖向位置中的所述靠背(2)和/或所述座椅表面(I)固定至机动车辆。
17.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具有座椅的机动车辆, 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动车辆的顶棚(6)包括可移除或可移位或可折叠的顶棚元件(15),所述顶棚元件(15)在所述分隔位置中在行驶方向上位于间隔体后方。
18.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具有座椅的机动车辆, 其特征在于,在座椅的正常位置中基本位于所述座椅表面(I)之下的平坦的负载底部元件(12)在座椅的分隔位置中被升起,使得所述负载底部元件(12)位于具有分隔位置中的机动车辆的负载底部(13)的一个平面中。
19.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具有座椅的机动车辆, 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表面⑴和所述靠背⑵通过伺服电机(14)可调整至分隔位置。
20.根据权利要求18和权利要求19所述的具有座椅的机动车辆, 其特征在于,特别是 在所述座椅表面(I)和所述靠背(2)可调整至分隔位置的同时,所述负载底部元件(12)可以通过伺服电机(14)而升起。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座椅的机动车辆,该座椅包括在正常位置近似水平的座椅表面(1)和在正常位置近似竖向的靠背(2),其中靠背(2)包括至少一个透明区域(9),至少一个透明区域设计成使得能够从行驶方向上靠背(2)前方的区域观察到行驶方向上靠背(2)后方的区域。
文档编号B60N2/24GK103241147SQ20131011388
公开日2013年8月14日 申请日期2013年2月8日 优先权日2012年2月10日
发明者C·阿沙伯, T·奥尔, M·埃拉彻, M·罗德勒, H·扎克尼格 申请人:马格纳斯泰尔汽车技术两合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