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侧撞可移动座椅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22933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防侧撞可移动座椅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车辆制造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防侧撞可移动座椅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车辆的使用率越来越高,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各类车辆行业已进入爆发式的增长阶段,市场发展前景越来越好。但同时,交通事故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减,如何提高车辆的安全性能成为车辆乘用人员密切关注的焦点。

交通事故中一般包括追尾和侧撞。目前大多进口和国产轿车在防侧撞方面多采用加固车门,提高门框的强度。或者采用侧安全气囊的方法,奔驰北京公司在2017年新e级车上还采用驾驶员座椅侧气囊技术,在突然发生侧碰撞时,气囊能将驾驶员向车内侧推移10mm,以尽量保护人身安全。

但这样的结构设计仅仅只能对驾驶员起到一定保护作用,对车内的其他人员并没有额外的保护措施。而且,这种方式使驾驶员移动的距离也非常有限,安全性能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有鉴于此,设计制造出一种防侧撞可移动座椅车辆,能有效保护车内人员,既保护驾驶员也保护其他乘客,大大提高了车辆在发生侧撞情况下的安全性能,是目前车辆制造技术领域中急需改善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侧撞可移动座椅车辆,能有效保护车内人员,既保护驾驶员也保护其他乘客,大大提高了车辆在发生侧撞情况下的安全性能,降低了车内人员所受的伤害。

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另一种防侧撞可移动座椅车辆,在车辆发生侧撞的情况下,能快速有效地将座椅整体大幅度移动,既可以在车厢内移动,也可以控制车门打开,将座椅移动至车门外,或者将座椅和车厢的顶盖同时横向移动至车体外,使车内人员远离撞击伤害,具有极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本发明改善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防侧撞可移动座椅车辆,包括车体、座椅和车门,所述车门设于所述车体的两侧,所述防侧撞可移动座椅车辆还包括可带动所述座椅横向移动的防侧撞装置,所述车体内设有容置所述座椅的车厢。

所述防侧撞装置包括检测传感器和驱动器,所述检测传感器安装于所述车体,用于检测所述车体受到或即将受到的冲击信号。所述驱动器与所述座椅连接,当所述检测传感器检测到所述冲击信号,所述驱动器带动所述座椅沿远离所述冲击信号的一侧横向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车厢包括相对设置的顶盖和固定板,所述顶盖、所述固定板均与所述车体可拆卸地连接,所述顶盖与所述固定板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柱,所述顶盖、所述固定板、所述第一支撑柱、所述座椅可以作为一个整体同时沿所述车体横向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座椅包括前排座椅和后排座椅,所述前排座椅与所述后排座椅均安装于所述固定板的一侧,所述固定板的另一侧安装有第一移动块和第二移动块;所述车体上靠近所述固定板的一侧设有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所述第一移动块沿所述第一滑槽移动,所述第二移动块沿所述第二滑槽移动,以使所述顶盖、所述固定板、所述第一支撑柱、所述座椅同时横向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板远离所述座椅的一侧设有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所述第一滚轮沿所述第一滑槽移动,所述第二滚轮沿所述第二滑槽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车厢的顶盖设有第三滑槽和第四滑槽,所述前排座椅和所述后排座椅的上方均设有第三移动块和第四移动块,所述第三移动块沿所述第三滑槽移动,所述第四移动块沿所述第四滑槽移动;所述第三移动块与所述固定板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柱,所述第四移动块与所述固定板之间固定连接有所述第二支撑柱;所述第一移动块、所述第二移动块、所述第三移动块和所述第四移动块可同时移动,以带动所述前排座椅和所述后排座椅同时横向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前排座椅和所述后排座椅均安装于所述固定板的一侧,所述固定板的另一侧安装有第一移动块和第二移动块,所述车体上靠近所述固定板的一侧设有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所述第一移动块沿所述第一滑槽移动,所述第二移动块沿所述第二滑槽移动,以使所述固定板仅带动所述座椅横向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车厢内设有滑槽,所述座椅下方安装有滑块,所述滑块可沿所述滑槽相对滑动。或者,所述座椅下方安装有滚轮,所述滚轮可沿所述滑槽相对滑动。

进一步地,所述检测传感器为压力传感器或冲击波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或所述冲击波传感器安装于所述车门上。

进一步地,所述防侧撞可移动座椅车辆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检测传感器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所述驱动器连接;所述检测传感器将检测到的所述冲击信号发送至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冲击信号控制所述驱动器。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防侧撞可移动座椅车辆,包括座椅、车门、检测传感器、驱动器、控制器和容置所述座椅的车厢。所述驱动器与所述座椅连接,所述检测传感器安装于所述车门,所述车门包括控制开关,用于控制所述车门的打开和关闭。所述控制器与所述驱动器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检测传感器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控制开关连接。

所述检测传感器用于检测冲击信号、并将检测到的所述冲击信号发送至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冲击信号控制所述驱动器和所述控制开关。

所述控制开关打开,所述驱动器可带动所述座椅移动至所述车门外;或者,所述车厢的顶盖、所述车门与所述座椅同时横向移动。所述控制开关关闭,所述驱动器带动所述座椅在车厢内移动,移动距离为10mm至220mm。

本发明提供的防侧撞可移动座椅车辆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防侧撞可移动座椅车辆,包括车体、座椅、车门和可带动座椅横向移动的防侧撞装置。防侧撞装置包括检测传感器和驱动器,将检测传感器安装于车体,用于检测车体受到或即将受到的冲击信号。将驱动器与座椅连接,当检测传感器检测到冲击信号,驱动器带动座椅沿远离冲击信号的一侧移动。该防侧撞可移动座椅车辆在发生侧撞情况下,以及受到冲击或即将受到冲击时,可快速移动座椅、避免或减轻车内人员所受的伤害,大大提高了车辆的安全性能,具有极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本发明提供的另一种防侧撞可移动座椅车辆,车门上设有控制开关,在座椅移动的同时,车门可选择性地打开或关闭,以提高车辆安全系数。在车辆发生侧撞的情况下,能快速有效地将座椅整体大幅度移动,既可以在车厢内移动,也可以控制车门打开,将座椅移动至车门外,使车内人员远离撞击伤害,具有极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提供的防侧撞可移动座椅车辆的第一种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提供的防侧撞可移动座椅车辆的控制结构组成框图;

图3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提供的防侧撞可移动座椅车辆的第二种整体结构的第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提供的防侧撞可移动座椅车辆的第二种整体结构的第二视角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提供的防侧撞可移动座椅车辆的第三种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提供的防侧撞可移动座椅车辆的第四种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提供的防侧撞可移动座椅车辆的控制结构的一种具体组成框图。

图标:100-防侧撞可移动座椅车辆;110-车体;111-车厢;113-滑槽;1131-第一滑槽;1133-第二滑槽;1135-第一移动块;1137-第二移动块;130-座椅;131-前排座椅;133-后排座椅;140-固定板;141-顶盖;1411-第三滑槽;1413-第四滑槽;1415-第三移动块;1417-第四移动块;145-第一支撑柱;143-第二支撑柱;150-检测传感器;151-车门;1511-控制开关;153-压力传感器;155-冲击波传感器;160-驱动器;161-第一电机;163-第二电机;170-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本发明的“第一”、“第二”等,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图1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提供的防侧撞可移动座椅车辆100的第一种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提供的防侧撞可移动座椅车辆100的控制结构组成框图,请参照图1和图2。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侧撞可移动座椅车辆100,包括车体110、座椅130和车门151,车门151设于车体110的两侧,防侧撞可移动座椅车辆100还包括可带动座椅130横向移动的防侧撞装置,车体110内设有容置座椅130的车厢111。容易理解的是,侧撞即从车门151一侧往车厢111内的碰撞,横向移动也指车厢111内往车门151方向的移动,即沿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移动。

防侧撞装置包括检测传感器150、驱动器160和控制器170,检测传感器150安装于车体110,用于检测车体110受到或即将受到的冲击信号。驱动器160与座椅130连接,当检测传感器150检测到冲击信号,驱动器160带动座椅130沿远离冲击信号的一侧横向移动。

控制器170与检测传感器150连接,控制器170与驱动器160连接。检测传感器150将检测到的冲击信号发送至控制器170,控制器170根据冲击信号控制驱动器160。

具体地,车厢111包括相对设置的顶盖141和固定板140,座椅130包括前排座椅131和后排座椅133。车厢111的顶盖141、固定板140均与车体110可拆卸地连接,顶盖141与固定板140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柱145。可选地,前排座椅131与后排座椅133均安装于固定板140的一侧,固定板140的另一侧安装有第一移动块1135和第二移动块1137,第一移动块1135沿第一滑槽1131移动,第二移动块1137沿第二滑槽1133移动。当车辆受到侧向撞击时,第一移动块1135和第二移动块1137同时移动,顶盖141、固定板140、第一支撑柱145、前排座椅131和后排座椅133可以作一个整体,实现同时沿车体110横向移动。这样的移动方式,横向移动距离无限大,有利于对车内受伤人员的救治,方便医护人员将伤员转移离开车厢111,为救治伤员争取更多的时间。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移动方式除了采用滑槽113和移动块的滑动方式外,还可以采用滚轮滚动或滑轮滑动等其他移动方式,比如,在固定板140远离座椅130的一侧设有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第一滚轮沿第一滑槽1131移动,第二滚轮沿第二滑槽1133移动等,这里不作具体限定。

图3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提供的防侧撞可移动座椅车辆100的第二种整体结构的第一视角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提供的防侧撞可移动座椅车辆100的第二种整体结构的第二视角的示意图,请参照图3和图4。

车厢111的顶盖141设有第三滑槽1411和第四滑槽1413,前排座椅131和后排座椅133的上方均设有第三移动块1415和第四移动块1417,第三移动块1415沿第三滑槽1411移动,第四移动块1417沿第四滑槽1413移动。第三移动块1415与固定板140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柱143,第四移动块1417与固定板140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柱143。当车辆受到侧向撞击时,第一移动块1135、第二移动块1137、第三移动块1415和第四移动块1417可同时移动,以带动前排座椅131和后排座椅133同时横向移动。这种移动方式使得座椅130移动更平稳,上下两个方向同时驱动,提高整体强度,安全性能更高。

图5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提供的防侧撞可移动座椅车辆100的第三种整体结构示意图,请参照图5。

具体地,车厢111内设有滑槽113,座椅130下方安装有滑块,滑块可沿滑槽113相对滑动。或者,座椅130下方安装有滚轮,滚轮可沿滑槽113相对移动。设置滑槽113、滑块或滚轮是为了便于座椅130在驱动器160的带动下,快速便捷地移动。

座椅130移动的第一种方式:

座椅130包括前排座椅131和后排座椅133,作为优选,前排座椅131下方设有第一滑槽1131,后排座椅133下方设有第二滑槽1133,前排座椅131与后排座椅133独立移动。

可选地,座椅130移动的第二种方式:

图6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提供的防侧撞可移动座椅车辆100的第四种整体结构示意图,请参照图6。

前排座椅131与后排座椅133均安装于固定板140的一侧,固定板140的另一侧安装有第一移动块1135和第二移动块1137,第一移动块1135沿第一滑槽1131移动,第二移动块1137沿第二滑槽1133移动,使得前排座椅131与后排座椅133可以作为一个整体同时移动。或者也可以是在固定板140的另一侧安装滑块或滚轮,滑块或滚轮沿滑槽113移动,当然,并不仅限于此,还可以是其他移动方式。这种移动方式仅有固定板140和座椅130沿车体110横向移动。

驱动器160包括电机,电机与座椅130连接,驱动前排座椅131与后排座椅133同时移动。

图7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提供的防侧撞可移动座椅车辆100的控制结构的一种具体组成框图,请参照图7。

电机的第一种设置方式:

电机包括第一电机161和第二电机163,第一电机161与前排座椅131连接、驱动前排座椅131移动;第二电机163与后排座椅133连接、驱动后排座椅133移动;第一电机161与第二电机163由一个开关共同控制。即第一电机161与第二电机163同时启动,同时带动前排座椅131和后排座椅133移动。确保车辆在发生侧撞的前提下,车内的所有人员均在第一时间快速远离伤害。

电机的第二种设置方式:

电机的数量为一个,一个电机同时驱动前排座椅131和后排座椅133横向移动,省去了第一种设置方式中增加同步开关的结构。结构更简单,控制更方便,移动更快捷。

需要说明的是,电机的数量也可以采用一个,同时驱动第一移动块1135、第二移动块1137、第三移动块1415、第四移动块1417移动,也可以采用四个电机,分别驱动第一移动块1135、第二移动块1137、第三移动块1415、第四移动块1417移动。

压力传感器153或冲击波传感器155安装于车门151上。可选地,检测传感器150为压力传感器153或冲击波传感器155。即检测传感器150可以是接触式传感器,也可以是非接触式传感器。比如,采用压力传感器153,压力传感器153作为接触式传感器的一种,当车门151受到冲击力时,压力传感器153检测到该冲击力并立即发送至控制器170。控制器170预先设置好一个安全压力值,该压力值经过多次试验而得,在该压力值范围内,车门151不受严重伤害,车内人员的人身安全能得到保障。

如果压力传感器153检测到的压力值小于控制器170内预设的压力值,则表明车内人员无危险,不需启动防侧撞装置,此时可以适当增加语音或灯光报警装置,提醒驾驶员谨慎驾驶。如果压力传感器153检测到的压力值大于控制器170内预设的压力值,则表明车内人员有危险,需启动防侧撞装置,此时,控制器170控制驱动器160启动,本实施例中,即电机启动,带动座椅130横向移动,座椅130连同座椅130上的人一并移动、远离危险信号区。

此外,检测传感器150还可以采用冲击波传感器155,冲击波传感器155作为非接触式传感器的一种,可以检测车体110周围的气流冲击或声音信号。即危险源还未撞击到车体110时,由于危险源产生的冲击气流或声音信号等,可以提前预判危险的来临和靠近,提前警示驾驶员,为车内人员逃生争取更多的时间,或者驾驶员提前采取措施避免危险情况的发生、降低危险系数。

容易理解的是,传感器可以安装在车门151中部,也可以安装在车门151中部偏上或偏下的位置,这里不作具体限定。传感器的数量也没有具体限定,可以每个车门151上各安装一个或两个,也可以车辆的每一侧各安装一个。当车辆的左侧受到冲击时,驱动器160带动座椅130往右侧移动,当车辆的右侧受到冲击时,驱动器160带动座椅130往左侧移动。压力传感器153和冲击波传感器155既可以单独使用其中一种,也可以两种同时使用,检测传感器150除了上述列举的两类传感器以外,还可以使用其它类似的传感器,只要能检测到车体110周围的危险源即可。

本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防侧撞可移动座椅车辆100,包括座椅130、车门151、检测传感器150、驱动器160和控制器170。驱动器160与座椅130连接,检测传感器150安装于车门151,车门151包括控制开关1511,用于控制车门151的打开和关闭。控制器170与驱动器160连接、控制器170与检测传感器150连接、控制器170与控制开关1511连接。

检测传感器150用于检测冲击信号、并将检测到的冲击信号发送至控制器170,控制器170根据冲击信号控制驱动器160和控制开关1511。控制开关1511打开,驱动器160可带动座椅130移动至车门151外;或者,车厢111的顶盖141与座椅130同时横向移动至车体110外。控制开关1511关闭,驱动器160带动座椅130在车厢111内移动,移动距离为10mm至220mm。

可选地,还可以在控制器170内预先设置一个危险压力值,该危险压力值根据试验研究或分析得出,当压力传感器153检测的压力值大于该危险压力值时,控制器170需启动控制开关1511,打开车门151,并将座椅130迅速移动至车门151外,尽可能地使车内人员远离危险源。若压力传感器153检测的压力值小于或等与该危险压力值时,控制器170可以选择性地不启动控制开关1511,不需打开车门151,并将座椅130在车厢111内迅速移动、尽可能地使车内人员远离危险源。车门151不打开的情况下,车厢111内座椅130的横向移动距离为10mm至220mm,可有效保护车内人员、降低撞击伤害。若遭遇极大的撞击,车门151打开,座椅130横向移动的距离则无限大,这对于危急关头车内人员逃生或及时救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生还几率大大提高。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防侧撞可移动座椅车辆100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防侧撞可移动座椅车辆100,可以在车辆发生侧撞危险时,采取相应措施使座椅130横向移动较大距离,可以提前让驾驶员知晓危险情况的发生,最大限度地远离危险源,降低和避免车内人员受到伤害。而且,该防侧撞可移动座椅车辆100在受到侧撞的紧急关头,可以将座椅130移动至车门151外,或车厢111的顶盖141与座椅130同时移动至车体110外。当控制开关1511打开时,座椅130侧向移动的距离无限大,最大限度地增大车内人员的逃生几率,安全系数大大提高。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组合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