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充电装置及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335603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辆充电装置及方法与流程

属于电池充电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辆充电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电动汽车是通过其内部的可充电电池来提供能源以及动力的,随着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和普及,社会对充电桩的需求日益增大,现有技术中的充电方式为“一桩一车位”,也就是一个电动汽车车位对应安装一个充电桩。由于现有充电桩与车位一一对应,经常出现电动汽车车位被燃油车挤占的现象,导致电动汽车无法使用充电桩,导致充电桩被迫闲置,而在电动汽车普及率还很低的现状下,强制规定带充电桩的车位只准停靠电动汽车,则会导致电动汽车车位的闲置。无论是车位被闲置还是充电桩被闲置,都会造成资源浪费。“一桩一车位”的安装成本较高,并且,现有的充电桩除了充电的基本功能以外,通常每个充电桩还设置有工业计算机、读卡器、人民币识别设备、找赎设备、触摸屏以及小型票据打印机等诸多附加智能硬件设备,导致充电桩的制作成本较高。难于普及充电桩,充电时需要逐一排队充电,安装充电桩的操作复杂,充电桩密集程度扩大的周期较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一桩一车位造成的资源浪费问题,减少充电装置的占地面积,降低充电装置的制造成本以及安装成本,简化充电装置的安装。

为解决上面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辆充电装置,包括:箱体、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至少2个接触器、至少2个充电接口以及发送/接收装置,所述plc、所述至少2接触器以及所述发送/接收装置设置在所述箱体内;所述plc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至少2接触器的第一输入端分别连接;所述至少2接触器的第二输入端分别与电源连接;所述至少2接触器的输出端分别对应地与所述至少2充电接口连接;所述发送/接收装置与所述plc的第二输出端连接。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通过在一个充电装置中引出多个充电接口,将至少2个充电桩整合为一个集中式的充电装置,使得充电装置能够同时为至少2个车辆进行充电,减少充电装置的占地面积,提高了充电资源和车位的使用合理性,降低了充电装置的安装成本。此外,通过在充电装置中设置发送/接收装置,使得充电装置能够与终端进行交互,提升用户体验,同时,减少充电装置内部系统管理设备的安装,降低了充电装置的生产成本。

进一步地,所述箱体内还包括:第一电度表以及至少2个第二电度表,所述第一电度表的输入端与所述电源连接,所述第一电度表的第一输出端分别与所述多个第二电度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度表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plc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至少2个第二电度表的第一输出端分别对应地与所述至少2个接触器的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至少2个第二电度表的第二输出端分别对应地与所述plc的第一输入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箱体内还包括:485集线器,所述第一电度表的第二输出端以及所述至少2个第二电度表的第二输出端均通过所述485集线器与所述plc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至少2个充电接口通过检测装置与所述plc的第二输入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箱体内还包括:至少2个漏电保护开关,所述至少2个接触器的输出端分别通过所述至少2个漏电保护开关对应地与所述至少2个充电接口连接。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利用如上任一所述的车辆充电装置为车辆充电的方法,包括:获取至少2个充电接口分别对应地与至少2个待充电车辆的连接信息;将所述连接信息发送至终端;接收用户的充电指令;根据所述充电指令对所述至少2个待充电车辆同时进行充电。

进一步地,所述对所述至少2个待充电车辆同时进行充电,还包括:获取第一电度表以及至少2个第二电度表的计量信息;将所述计量信息发送至所述终端。

进一步地,所述计量信息包括:用电量信息和/或充电费用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信息包括:至少2个地址信息,其中所述至少2个地址信息是指在连接状态时,与所述至少2个待充电车辆对应的充电接口的编号。

进一步地,根据所述至少2个地址信息和所述充电指令,闭合与所述至少2个待充电车辆对应的充电接口。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在一个充电装置中引出多个充电接口,将至少2个充电桩整合为一个集中式的充电装置,使得充电装置能够同时为至少2个车辆进行充电,减少充电装置的占地面积,提高了充电资源和车位的使用合理性,降低了充电装置的安装成本。此外,通过在充电装置中设置发送/接收装置,使得充电装置能够与终端进行交互,提升用户体验,同时,减少充电装置内部系统管理设备的安装,降低了充电装置的生产成本。另外,充电装置可以安装在室内或者墙上等安全稳固的地方,避免汽车在车位停靠时,对充电装置造成刮碰以及损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车辆充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车辆充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车辆充电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一;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三的车辆充电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一。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2所示,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车辆充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一,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车辆充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二。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辆充电装置,包括:箱体、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至少2个接触器、至少2个充电接口以及发送/接收装置,所述plc、所述至少2接触器以及所述发送/接收装置设置在所述箱体内;所述plc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至少2接触器的第一输入端分别连接;所述至少2接触器的第二输入端分别与电源连接;所述至少2接触器的输出端分别对应地与所述至少2充电接口连接;所述发送/接收装置与所述plc的第二输出端连接。其中,箱体可以为标准配电柜,充电设备采用工业标准电器设备。通过集中式智能供电的配电柜取代了现有技术中的分立式充电桩,减小充电装置的占地面积,降低充电装置的安装成本。此外,所述至少2充电接口分别对应地安装在至少2个车位上,在没有接受到充电指令或者收到连接确认信号时,每一路的接触器均处于断开状态,各个车位的充电接口在不充电的状态下不带电,降低了线路中电能的损耗,提高了充电装置的安全可靠性。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在一个充电装置中引出多个充电接口,将至少2个充电桩整合为一个集中式的充电装置,使得充电装置能够同时为至少2个车辆进行充电,减少充电装置的占地面积,提高了充电资源和车位的使用合理性,降低了充电装置的安装成本。此外,通过在充电装置中设置发送/接收装置,使得充电装置能够与终端进行交互,提升用户体验,同时,减少充电装置内部系统管理设备的安装,降低了充电装置的生产成本。另外,充电装置可以安装在室内或者墙上等安全稳固的地方,避免汽车在车位停靠时,对充电装置造成刮碰以及损坏。

上述箱体内还可以包括:第一电度表以及至少2个第二电度表,所述第一电度表的输入端与所述电源连接,所述第一电度表的第一输出端分别与所述多个第二电度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度表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plc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至少2个第二电度表的第一输出端分别对应地与所述至少2个接触器的第二输入端电连接,所述至少2个第二电度表的第二输出端分别对应地与所述plc的第一输入端连接。其中,第二电度表可以用来记录每一充电接口的用电量,第一电度表的数据可以作为缴纳电费的依据。第一电度表和第二电度表可以为相同的电度表。

上述结构中,所述箱体内还可以包括:485集线器,所述第一电度表的第二输出端以及所述至少2个第二电度表的第二输出端均通过所述485集线器与所述plc连接。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再生整形放大。

上述结构中,所述至少2个充电接口通过检测装置与所述plc的第二输入端连接。检测装置为检测器,检测器的设置,用于将充电接口与充电车辆的连接信息反馈至plc。

上述结构中,所述发送/接收装置可以为光纤转换器或者485转换器。其中,发送/接收装置能够与用户的终端进行信息交互,使得充电装置能够与终端进行信息交互,终端可以为手机、电脑、遥控器等组件,终端通过app软件与充电装置进行信息交互,例如:充电装置可以与终端通过wifi或者光纤连接进行信息交互。通过软件(即终端的app)和硬件(即充电装置)结合的方式,取代现有技术中每台充电桩都重复安装的系统管理设备,例如,系统管理设备包括:工业计算机、读卡器、人民币识别与找赎设备、触摸屏以及小型票据打印机,也就是说,本发明的充电装置不需要安装这些系统管理设备,直接通过终端显示这些数据信息,降低了充电装置的成本,提升用户体验,充电车辆车主可以通过手机即可完成充电车位寻找、充电状态监控、费用明细查询与缴费等交互。同时,本发明实施例将传统充电桩包含的昂贵设备例如:工业计算机、读卡器、人民币识别设备、找赎设备、触摸屏以及小型票据打印机等转化成了低成本的虚拟设备,即将相关信息与终端的app交互,并在终端设备上显示。

上述结构中,述箱体内还包括:至少2个漏电保护开关,所述至少2个接触器的输出端分别通过所述至少2个漏电保护开关对应地与所述至少2个充电接口电连接。充电装置的每一充电电路均设置有独立的漏电保护开关,一方面,能够防止充电接口发生漏电现象的发生;另一方面,能够避免各个充电接口的电路之间发生相互干扰现象的发生。

如图2所示,上述充电接口的数量可以为10个,所述多个充电接口可以分别对应多个车位。图2中以“一拖十”的结构以及方式加以举例说明,即10个数字电度表和10个交流接触器设置在一个标准配电柜中,并在配电柜中引出10个充电接口,10个充电接口分别对应地安装在10个车位上,使得充电装置能够同时为10台充电车辆进行充电。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电度表可以为图2中的总电度表,第二电度表可以为图2中的数字电表,充电接口可以为图2中的电缆接口,发送/接收装置可以为图2中的光纤转换器或者485转换器。此外,车位不需要区分燃油汽车车位还是电动汽车车位,当需要充电的车辆停靠在具有充电装置的车位上时,用户拉出充电接头并将充电接头与充电车辆连接即可进行充电。提高了充电效率,合理地利用充电装置以及车位资源。

本发明提供的车辆充电装置中,多个充电接口之间为并联连接,多个充电接口各自具有独立的电度表、接触器以及漏电保护开关。多辆电动汽车充电时,连接有电动汽车的充电接口进行分流,能够防止电流过大对电动汽车的电池造成损害,充电装置的充电方式属于交流慢充,防止电流过大对充电车辆的电池造成伤害。

实施例二:

如图3所示,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车辆充电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一,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利用如实施例一提供的车辆充电装置为车辆充电的方法,包括:

s1:获取至少2个充电接口分别对应地与至少2个待充电车辆的连接信息;

s2:将所述连接信息发送至终端;

s3:接收用户的充电指令;

s4:根据所述充电指令对所述至少2个待充电车辆同时进行充电。

其中,连接信息可以为充电接口是否与电动汽车连接、与电动汽车连接的充电接口的数量或者与电动汽车连接的充电接口的地址信息。

此外,plc根据与充电接口连接的充电车辆的数量,智能的调节充电功率。具体为:根据与充电接口连接的充电车辆的数量,通过pwm脉冲信号调节充电功率。其中,plc根据充电车辆数量通过pmw脉冲信号进行充电功率调控,使得充电装置对电动汽车进行有序以及合理地充电;例如,当同时接入的充电车辆数量比较少时,plc通过调节pmw脉冲信号在保证不损伤充电车辆电池的情况下增大充电功率,使得充电过程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当同时接入的充电车辆数量较多时,plc通过调节pmw脉冲信号降低充电功率。以避免总体充电电流过大而对社区变电站产生影响。通过pwm脉冲信号调节充电功率,使得充电装置的充电功率能够按照接入充电接口的充电情况进行智能调度。

实施例三:

如图4所示,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三的车辆充电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一,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二的区别在于:上述步骤s4,还包括:

s401:获取第一电度表以及至少2个第二电度表的计量信息;

s402:将所述计量信息发送至所述终端。

其中,所述计量信息可以包括:用电量信息和/或充电费用信息。

将电度表的计量信息发送至终端,使得用户可以通过终端了解充电的电量信息和/或充电费用信息,然后用户可以通过终端进行缴费等操作。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二的区别在于:所述连接信息包括:至少2个地址信息,其中,所述至少2个地址信息是指在连接状态时,与所述至少2个待充电车辆对应的充电接口的编号。

本申请选用编号1-10作为地址信息进行了举例说明,在10个充电接口上分别对应地标有编号1-10,便于用户根据充电接口上的编号在终端上选择与用户的充电车辆对应地充电接口的编号。在plc中存储有与10个充电接口对应的编号1-10,当plc接收到用户的充电指令时,plc读取用户输入的编号信息,根据用户输入的编号信息,plc控制相应编号的充电接口进行通电。比如用户将充电车辆与编号为3的充电接口连接,plc接收到编号为3的充电接口位置处的检测器发送的连接信息,plc将连接信息发送至用户的终端,用户在终端上收到连接信息,用户可以选择为与编号为3的充电接口连接的充电车辆充电,plc接收到用户的充电指令,plc控制继电器闭合编号为3的充电接口的电路,开始为充电车辆充电。

实施例五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车辆充电装置的使用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用户将充电接头插入电动汽车的充电接口(假设用户将电动汽车接在了编号为1的充电接口)之后,电动汽车向充电装置的plc发送与编号为1的充电接口电路连接的连接信息,plc通过wifi将连接信息发送至手机,用户可以在手机上通过app发送充电指令,plc控制与编号为1的充电接口对应的接触器接通,plc根据接入的充电情况通过pmw脉冲信号的调控,使得充电装置对电动汽车进行有序以及合理充电,与编号为1的充电接口对应的电度表将用电量通过485集线器传输到plc,再通过plc发送至管理平台,用户可以通过手机实时监控充电的耗电量,管理平台开始记录充电过程,当电动汽车充电完成时,plc控制与编号为1的充电接口对应的接触器断开,编号为1的充电接口停止输出电流,充电结束,用户可以通过手机app查询本次充电的用电量以及充电服务费。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