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结合式汽车座椅减震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33492阅读:33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汽车减震领域,特别是一种结合式汽车座椅减震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汽车逐渐变成我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为了追求汽车的舒适感,座椅也成了许多人追求改进的首选目标,汽车座椅在汽车配件中占据了很大的市场;现有的汽车座椅种类繁多,各式各样;座椅一般由三大主要部分组成,座垫、头枕和靠背;汽车座椅按形状可分为分开式座椅、长座椅;按功能可分为固定式、可卸式、调节式;按乘座人数可分为单人、双人、多人椅。根据座椅的使用性能,从最早的固定式座椅,一直发展到多功能的动力调节座椅,有气垫座椅、电动座椅、立体音响座椅、精神恢复座椅,直到电子调节座椅。按材质分为真皮座椅和绒布座椅等。还有一些特殊使用对象的座椅,如儿童座椅和赛车座椅等;现有汽车座椅虽然形式各种各样,但都存在同一个问题,那就是针对于汽车靠背,目前的汽车靠背一般设置成可以调节倾斜角度的形式,以此来满足乘客的休息;但是这就存在一个问题,当前排的座椅大幅度倾斜靠背时会对后排乘客造成影响,尤其是车内空间本就狭小,所以导致靠背会抵住后排乘客的膝盖,时间长了则会造成腿部酸痛;而且现有的汽车座椅其减震效果不好,往往都是通过弹簧直接连接座椅与安装板,减震效果很差。许多时候需要用到座椅减震的设备是汽车更加平稳舒畅,特别是在山地开车的时候,目前的减震方式中通常汽车底盘均配备避震装置,但车厢各处震动频率、震动幅度不一,因此底盘总体避震不能满足乘坐舒适性需求。目前大多数中高档汽车各座椅底部均配有独立避震器,但避震效果不佳,且独立避震器自身容易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减震方式单一的缺点,提供一种结合式汽车座椅减震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结合式汽车座椅减震装置,它包括座椅、座椅底板、弹性立柱、缠绕弹簧、底座块、上活动杆、上固块、上滚轮杆、上滚轮、铰接装置、下活动杆、下滚轮、驾驶室地面连接底板、下固块、下压缩弹簧,所述座椅固定安装在座椅底板上,所述座椅底板为有一定厚度的长方体板且横置于装置上,座椅底板四个边角分别连接四个弹性立柱,所述弹性立柱上端与座椅底板固定连接而下端与底座块固定连接,在弹性立柱上还缠绕有包围其的缠绕弹簧,所述缠绕弹簧上端与座椅底板连接并螺旋缠绕弹性立柱至下端与底座块固定连接,在座椅底板与弹性立柱接壤的四个端口还连有四个上活动,所述上活动杆上端铰接在座椅底板上并且在上活动杆的中部位置还设有上固块,所述上固块固定连接在上活动杆内,在上固块的另一侧还连有上滚轮杆,所述上滚轮杆一端与上固块可转动连接而另一端连接滚轮上,所述上滚轮贴合在座椅地板上,所述上活动杆的另一端通过铰链装置与下活动杆连接,,所述下活动杆远离铰链装置的一端还连有下滚轮,所述下滚轮与下活动杆固定连接并与驾驶室地面连接底板贴合在一起,所述驾驶室地面连接底板与驾驶室的地面固定连接,在驾驶室地面连接底板的中部还连有两个对称位置的下固块,所述下固块与驾驶室地面连接底板固定连接,下固块另一端连接有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一端与下固块连接而另一端与下活动杆连接。

优选的,座椅底板下端还开有滑槽,滚轮置于该滑槽中。

优选的,驾驶舱地面在该座椅平面上也开有底滑槽,下滚轮置于该底滑槽内。

优选的,下活动杆与上活动杆对应也为连接于四个端口的对称杆。

优选的,上滚轮杆与上固块的连接方式为枢轴连接。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利用多重减震方式实现减震的多样化,使减震更全面;

2、使用滚轮转移震动动能,更大程度上减轻了震感,使驾驶更舒畅;

3、两种减震方式相互配合,使震动通过不同机构层层递减,直至轻微甚至消失。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单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座椅,2-座椅底板,3-弹性立柱,4-缠绕弹簧,5-底座块,6-上活动杆,7-上固块,8-上滚轮杆,9-上滚轮,10-铰接装置,11-下活动杆,12-下滚轮,13-驾驶室地面连接底板,14-下固块,15-压缩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如图1所示,一种结合式汽车座椅减震装置,它包括它包括座椅1、座椅底板2、弹性立柱3、缠绕弹簧4、底座块5、上活动杆6、上固块7、上滚轮杆8、上滚轮9、铰接装置10、下活动杆11、下滚轮12、驾驶室地面连接底板13、下固块14、下压缩弹簧15,所述座椅1固定安装在座椅底板2上,所述座椅底板2为有一定厚度的长方体板且横置于装置上,座椅底板2四个边角分别连接四个弹性立柱3,所述弹性立柱3上端与座椅底板2固定连接而下端与底座块5固定连接,在弹性立柱上还缠绕有包围其的缠绕弹簧4,所述缠绕弹簧4上端与座椅底板2连接并螺旋缠绕弹性立柱至下端与底座块5固定连接,在座椅底板2与弹性立柱3接壤的四个端口还连有四个上活动杆6,所述上活动杆6上端铰接在座椅底板2上并且在上活动杆6的中部位置还设有上固块7,所述上固块7固定连接在上活动杆6内,在上固块7的另一侧还连有上滚轮杆8,所述上滚轮杆8一端与上固块7可转动连接而另一端连接滚轮上9,所述上滚轮9贴合在座椅地板2上,所述上活动杆6的另一端通过铰链装置10与下活动杆11连接,,所述下活动杆11远离铰链装置10的一端还连有下滚轮12,所述下滚轮12与下活动杆固定连接并与驾驶室地面连接底板13贴合在一起,所述驾驶室地面连接底板13与驾驶室的地面固定连接,在驾驶室地面连接底板的中部还连有两个对称位置的下固块14,所述下固块14与驾驶室地面连接底板13固定连接,下固块另一端连接有压缩弹簧15,所述压缩弹簧15一端与下固块14连接而另一端与下活动杆11连接。

本发明的工作过程如下:汽车在行进时,发生强烈震动后,震动由汽车外部传入座椅中,而无论震动从驾驶室地面连接底板13处还是座椅底板2处传入,达到一定强度后,均会使弹性立柱3压缩并且也使缠绕弹簧4压缩从而抵消掉部分震感;

再者,由于该装置的竖直方向的压缩,上活动杆6与座椅底板2的空间会压缩,从而使得上滚轮9在座椅底板2的滑槽内移动,实现震感动能转化为滚轮的滑动动能,减轻震感,另一方面,由于下活动杆的压缩,会产生两个结果,一个是下滚轮12由于向下的压缩运动从而在驾驶室地面连接底板13的下滑槽内滑动,另一个是下活动杆11的压缩导致设置于下固块14和下活动杆11之间的压缩弹簧压紧,两个结果都一定程度上抵消掉了震感,转化了震动的动能,实现了弹簧,滑轮的结合式减震,消震。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汽车减震领域,特别是一种结合式汽车座椅减震装置,震动由汽车外部传入座椅中,弹性立柱3压缩并且也使缠绕弹簧4压缩从而抵消掉部分震感,由于该装置的竖直方向的压缩,上活动杆6与座椅底板2的空间会压缩,使得上滚轮9在座椅底板2的滑槽内移动,由于下活动杆的压缩,会产生两个结果,一个是下滚轮12由于向下的压缩运动从而在驾驶室地面连接底板13的下滑槽内滑动,另一个是下活动杆11的压缩导致设置于下固块14和下活动杆11之间的压缩弹簧压紧,两个结果都一定程度上抵消掉了震感,转化了震动的动能,实现了弹簧,滑轮的结合式减震,消震。

技术研发人员:陈振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成都易活动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12.07
技术公布日:2018.04.1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