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仪表板储物装置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82308阅读:692来源:国知局
副仪表板储物装置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副仪表板储物装置及汽车。



背景技术:

汽车副仪表板上通常设置有许多储物装置,包括杯托,副仪表板前端与仪表板衔接处的储物盒,另外有部分车型在前排中央扶手后端下方设置有供第二排乘客使用的小储物盒,其中,靠近车头的方向为“前”,靠近车尾的方向为“后”。小储物盒分为敞开式,扭转式和拖拉式。敞开式储物盒和副仪表板一体成型,由于副仪表板空间限制,敞开式储物盒深度不足,只能存放体积小的物品,并且在刹车或转弯等工况下,敞开式储物盒里的物品容易滑落,使用不方便。扭转式和拖拉式储物盒虽然避免了物品滑落的风险,但是对小物品的取放、细小零碎垃圾的清理等使用需求并没有太多考虑,导致乘客取放小物品和清理储物盒不方便,影响储物盒的使用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一种副仪表板储物装置及汽车,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一种副仪表板储物装置,其包括:副仪表板、第一储物盒和第二储物盒,第一储物盒上具有存物口,第二储物盒穿过存物口可拆卸地嵌套在第一储物盒内,副仪表板内部具有通道,通道具有进口,第一储物盒穿过进口可推拉地安装在通道内,以使第一储物盒推入通道或从通道拉出。

可选地,第二储物盒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螺纹,第一储物盒内壁上设置有第二螺纹,第二储物盒和第一储物盒通过第一螺纹和第二螺纹配合连接。

可选地,第一储物盒的内壁上设置有多个凸起,放置第二储物盒时,所述多个凸起分别与第二储物盒的外壁卡接。

可选地,通道的两个侧壁上分别固定设置有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第一储物盒的两个侧壁上分别固定设置有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第一滑块安装在第一导轨上,第二滑块安装在第二导轨上。

可选地,通道的两个侧壁上分别固定设置有第一横板、第二横板和第三横板,第一横板、第二横板和第三横板相互平行,第一储物盒的两个侧壁上分别固定设置有第四横板、第五横板和第六横板,第四横板、第五横板和第六横板相互平行,其中,放置第二储物盒时,第四横板压覆在第一横板上,第五横板压覆在第二横板上,第六横板压覆在第三横板上。

可选地,还包括用于支撑第一储物盒的挡板,挡板与通道的两个侧壁固定连接,且挡板与第一横板平行。

可选地,第六横板下部固定设置有限位柱,第三横板下部固定设置有用于阻挡限位柱以防止第一储物盒脱离通道的竖板。

可选地,第一储物盒的外壁上设置有用于推拉第一储物盒的扣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汽车,其包括车体和如上所述的副仪表板储物装置,副仪表板储物装置的副仪表板安装在车体上。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副仪表板储物装置及汽车通过在第一储物盒内可拆卸地设置第二储物盒,既能实现大的物品储放,也能实现对细小零碎物品的存储,能够充分利用储物盒的储物空间,还可大大提高第二排乘客清理和取放细小零碎物品的便捷性,提高副仪表板储物装置的使用率,而且第一储物盒可推入副仪表板的通道内,避免物品在刹车或转弯等工况下从储物盒内滑出,提高行车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副仪表板储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副仪表板储物装置的闭合状态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A的剖面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副仪表板储物装置的打开状态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副仪表板储物装置的第一储物盒打开至最大状态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副仪表板储物装置的第二储物盒与第一储物盒分离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描述。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副仪表板储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副仪表板储物装置的闭合状态示意图,其包括:副仪表板1、第一储物盒2和第二储物盒3,第一储物盒2上具有存物口,第二储物盒3穿过存物口可拆卸地嵌套在第一储物盒2内,副仪表板内部具有通道12,通道12具有进口,第一储物盒2通过进口可推拉地安装在通道12内,以使第一储物盒2推入通道12或从通道12拉出。

使用时,将第一储物盒2从通道12内拉出,将细小零碎物品装入第二储物盒3内,然后将第一储物盒推入通道12内,如图2所示。需要清理或者取出细小零碎物品时,将第二储物盒2拆卸下来即可。当需要储存体积较大物品时,将第二储物盒3与第一储物盒2分离,使得第一储物盒2充分发挥储藏空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副仪表板储物装置通过在第一储物盒内可拆卸地设置第二储物盒,既能实现大的物品储放,也能实现对细小零碎物品的存储,能够充分利用储物盒的储物空间,还可大大提高第二排乘客清理和取放细小零碎物品的便捷性,提高副仪表板储物装置的使用率,而且第一储物盒可推入副仪表板的通道内,避免物品在刹车或转弯等工况下从储物盒内滑出,提高行车安全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6所示,第二储物盒3呈圆桶状,其上部开口的直径大于盒底的直径,第二储物盒3的外壁的底部设置有第一螺纹8。通道12纵截面为梯形。第一储物盒2纵截面也为梯形,存物口的宽度大于第一储物盒2盒底的宽度。第一储物盒2内壁的底部也设置有与第一螺纹8配合的第二螺纹9,第二储物盒3和第一储物盒2通过第一螺纹8和第二螺纹9螺纹连接。需要存储细小零碎的物品时,将第二储物盒3放在第一储物盒2内,通过第一螺纹8和第二螺纹9将两个呈储物盒固定。需要取出和/或清理细小物品时,旋转第二储物盒3,将第二储物盒3与第一储物盒2分离,如图1和图6所示。

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储物盒2的内壁上可设置有多个凸起,相邻凸起相距预定距离,放置第二储物盒3时,所述多个凸起分别与第二储物盒3的外壁卡接。例如三个凸起将第二储物盒3卡在第一储物盒2内。

可选地,通道12的两个侧壁上分别固定设置有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其中,第一导轨设置在通道12的左侧壁上,第二导轨设置在通道12的右侧壁上。第一储物盒2的两个侧壁上分别固定设置有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其中,第一滑块固定设置在第一储物盒2的左侧壁上,第二滑块固定设置在第一储物盒2的右侧壁上。第一滑块可滑动地安装在第一导轨上,第二滑块可滑动地安装在第二导轨上。通过滑块与导轨之间的配合,第一储物盒2滑入滑出通道12。

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导轨、滑块的位置和数量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设置。例如,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均固定设置在通道12的底部内壁上,相应地,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均设置在第一储物盒的盒底;同样地,也可将两个导轨均设置在第一储物盒盒底,将两个滑块固定设置在通道12的底部内壁上,只要能满足第一储物盒2能够在通道内滑入滑出即可。

可选地,如图1-6所示,通道12的左右两个侧壁上分别固定设置有滑槽5,滑槽5包括第一横板、第二横板和第三横板,以左侧壁为例,第一横板、第二横板和第三横板平行设置在通道12的左侧壁上,相邻横板间隔预定距离。

对应地,第一储物盒2的左右两个侧壁上分别固定设置有滑槽6,滑槽6包括第四横板、第五横板和第六横板。同样地,以第一储物盒2的左侧壁为例,第四横板、第五横板和第六横板平行设置在第一储物盒2的左侧壁上,相邻横板间隔预定距离。滑槽5与滑槽6配合,其中,第四横板压覆在第一横板上,第五横板压覆在第二横板上,第六横板压覆在第三横板上。如图1所示,第四横板、第五横板和第六横板的长度略小于第一储物盒2的长度。

优选地,通道12左右两个侧壁上的相对应的横板高度一致,左侧壁上第一横板与右侧壁上第一横板的高度一致,左侧壁上第二横板与右侧壁上第二横板的高度一致,依次类推。将左右两个侧壁上的相对应的横板高度一致,可方便滑槽5与滑槽6对接,从而方便第一储物盒2在通道12内的安装。

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滑槽5也可以只有一个横板或两个横板,滑槽6也可只有一个横板或者两个横板,滑槽6的横板压覆在滑槽5的横板上,以支撑第一储物盒2和方便第一储物盒2推拉。

进一步地,通道12内设置有用于支撑第一储物盒的挡板4,挡板4固定设置在通道12的左右侧壁上,且挡板4与第一横板平行。通过增设挡板4,分担滑槽6对第一储物盒2的支撑力,增大副仪表板储物装置的承载量。

较佳地,第六横板靠近通道12内部的一端的下部固定设置有限位柱7,限位柱7的长度大于第六横板的宽度。

第三横板靠近通道12内部的一端的下部固定设置有竖板10,竖板10与第三横板垂直。竖板10与限位柱7配合,防止第一储物盒2脱离通道12,在刹车或转弯工况下,可避免储物装置内物品的滑落,提高行车安全性。

可选地,第一储物盒2的外壁上设置有用于推拉第一储物盒2的扣手11。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扣手11呈槽状,扣手11设置在第一储物盒2前侧壁的上部。第一储物盒2滑入通道12内,第一储物盒2的扣手11与通道12内壁之间形成一个矩形开口,将手指伸入该矩形开口,扣住扣手11,外拉第一储物盒2即可打开储物装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汽车,其包括车体和如上所述的副仪表板储物装置,副仪表板储物装置的副仪表板安装在车体上。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汽车通过在第一储物盒内可拆卸地设置第二储物盒,既能实现大的物品储放,也能实现对细小零碎物品的存储,能够充分利用储物盒的储物空间,还可大大提高第二排乘客清理和取放细小零碎物品的便捷性,提高副仪表板储物装置的使用率,而且第一储物盒可推入副仪表板的通道内,避免物品在刹车或转弯等工况下从储物盒内滑出,提高行车安全性。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思想。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基础上做出的推导和变型也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