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内饰车门把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99501发布日期:2018-06-15 22:11阅读:312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内饰车门把手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用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内饰车门把手。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是人们生活出行中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之一,对于现在的快节奏,日常生活中很多时候需要用到汽车,因此喝水问题是经常碰到的。现有技术中大部分防止水杯的都在前排开车者的位置。在有多个杯子的时候就没有地方放置,同时如果再单独设置一个杯架又很占空间,汽车内部空间本来就不大。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目的: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使用方便,结构简单,方便拆卸,能够方便乘客放置杯子方便收纳的汽车内饰车门把手。

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汽车内饰车门把手,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内把手,所述内把手由内横杆、左侧圆弧、外横杆和右侧圆弧收尾相连构成,所述内把手内部空腔中设置有可脱卸的杯体固定件,所述杯体固定件通过定位件与内把手连接,所述固定件包括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所述内横杆上设置有第一凹槽,外横杆上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定位板放置在第一凹槽内与内横杆固定,所述第二定位板放置在第二凹槽内与外横杆固定,所述第一定位板通过第一连接板与杯体固定件连接,所述第二定位板通过第二连接板与杯体固定件连接;所述第一定位板长度大于第一连接板长度,所述第二定位板长度大于第二连接板长度。

通过将杯体固定件可拆卸的通过凹槽设置在内把手内腔上,可以在使用的时候将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放置在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内可以将杯体固定件牢固的设置在内把手内腔中,不仅可以实现对被子的放置问题,同时节约空间不会侵占其他空间,而且在不使用的时候可以从内把手中取出,使用更加方便。通过将第一定位板长度大于第一连接板长度和第二定位板长度大于第二连接板长度,可以对杯体固定件起到更好的限位效果,使得在凹槽内不会脱离出去,使得在行驶过程中更加稳,防止水洒出污染车内环境。

进一步的,所述杯体固定件由第一层固定环、第二层固定环和第三层固定环构成。通过将杯体固定件由第一层固定环、第二层固定环和第三层固定环构成可以增强与杯体的摩擦力,也能更好的适合不同直径的杯子的放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层固定环与水平面所呈角度小于第二层固定环与水平面所呈角度,所述第二层固定环与水平面所呈角度小于第三固定环与水平面所呈角度。通过如上的设置能够使得杯体固定件构成很好的漏斗状,并且能够对更多尺寸的杯体都能过提供更多的摩擦力,能够更好的放置杯子,起到更好的固定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层固定环与水平面所呈角度为30°-50°。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层固定环与水平面所呈角度为50°-70°。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层固定环与水平面所呈角度为70°-90°。

进一步的,所述内把手上设置有耐磨层。通过在内把手上设置耐磨层,可以提高使用者对把手更好的摩擦力。

进一步的,所述耐磨层上设置有防滑凸起。通过在耐磨层上设置防滑凸起,可以进一步的提高内把手的摩擦力。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杯体固定件可拆卸的通过凹槽设置在内把手内腔上,可以在使用的时候将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放置在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内可以将杯体固定件牢固的设置在内把手内腔中,不仅可以实现对被子的放置问题,同时节约空间不会侵占其他空间,而且在不使用的时候可以从内把手中取出,使用更加方便。通过将第一定位板长度大于第一连接板长度和第二定位板长度大于第二连接板长度,可以对杯体固定件起到更好的限位效果,使得在凹槽内不会脱离出去,使得在行驶过程中更加稳,防止水洒出污染车内环境。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杯体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

1、固定板,2、定位件,3、第一凹槽,4、第一定位板,5、第一连接板,6、内横杆,7、右侧圆弧,8、耐磨层,9、第二连接板,10、第二凹槽,11、第二定位板,12、杯体固定件,13、外横杆,14、左侧圆弧,15、内把手,16、第一层固定环,17、第二层固定环,18、第三层固定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更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一:如图1和2所示,一种汽车内饰车门把手,包括固定板1,所述固定板1上设置有内把手15,所述内把手15由内横杆6、左侧圆弧14、外横杆13和右侧圆弧7收尾相连构成,所述内把手15内部空腔中设置有可脱卸的杯体固定件12,所述杯体固定件12通过定位件2与内把手15连接,所述固定件包括第一定位板4和第二定位板11,所述内横杆6上设置有第一凹槽3,外横杆13上设置有第二凹槽10,所述第一定位板4放置在第一凹槽3内与内横杆6固定,所述第二定位板11放置在第二凹槽10内与外横杆13固定,所述第一定位板4通过第一连接板5与杯体固定件12连接,所述第二定位板11通过第二连接板9与杯体固定件12连接;所述第一定位板4长度大于第一连接板5长度,所述第二定位板11长度大于第二连接板9长度。通过将杯体固定件12可拆卸的通过凹槽设置在内把手15内腔上,可以在使用的时候将第一定位板4和第二定位板11放置在第一凹槽3和第二凹槽10内可以将杯体固定件12牢固的设置在内把手15内腔中,不仅可以实现对被子的放置问题,同时节约空间不会侵占其他空间,而且在不使用的时候可以从内把手15中取出,使用更加方便。通过将第一定位板4长度大于第一连接板5长度和第二定位板11长度大于第二连接板9长度,可以对杯体固定件12起到更好的限位效果,使得在凹槽内不会脱离出去,使得在行驶过程中更加稳,防止水洒出污染车内环境。

杯体固定件12由第一层固定环16、第二层固定环17和第三层固定环18构成。通过将杯体固定件12由第一层固定环16、第二层固定环17和第三层固定环18构成可以增强与杯体的摩擦力,也能更好的适合不同直径的杯子的放置。第一层固定环16与水平面所呈角度小于第二层固定环17与水平面所呈角度,所述第二层固定环17与水平面所呈角度小于第三固定环与水平面所呈角度。通过如上的设置能够使得杯体固定件12构成很好的漏斗状,并且能够对更多尺寸的杯体都能过提供更多的摩擦力,能够更好的放置杯子,起到更好的固定效果。

实施例二:一种汽车内饰车门把手,包括固定板1,所述固定板1上设置有内把手15,所述内把手15由内横杆6、左侧圆弧14、外横杆13和右侧圆弧7收尾相连构成,所述内把手15内部空腔中设置有可脱卸的杯体固定件12,所述杯体固定件12通过定位件2与内把手15连接,所述固定件包括第一定位板4和第二定位板11,所述内横杆6上设置有第一凹槽3,外横杆13上设置有第二凹槽10,所述第一定位板4放置在第一凹槽3内与内横杆6固定,所述第二定位板11放置在第二凹槽10内与外横杆13固定,所述第一定位板4通过第一连接板5与杯体固定件12连接,所述第二定位板11通过第二连接板9与杯体固定件12连接;所述第一定位板4长度大于第一连接板5长度,所述第二定位板11长度大于第二连接板9长度。通过将杯体固定件12可拆卸的通过凹槽设置在内把手15内腔上,可以在使用的时候将第一定位板4和第二定位板11放置在第一凹槽3和第二凹槽10内可以将杯体固定件12牢固的设置在内把手15内腔中,不仅可以实现对被子的放置问题,同时节约空间不会侵占其他空间,而且在不使用的时候可以从内把手15中取出,使用更加方便。通过将第一定位板4长度大于第一连接板5长度和第二定位板11长度大于第二连接板9长度,可以对杯体固定件12起到更好的限位效果,使得在凹槽内不会脱离出去,使得在行驶过程中更加稳,防止水洒出污染车内环境。

杯体固定件12由第一层固定环16、第二层固定环17和第三层固定环18构成。通过将杯体固定件12由第一层固定环16、第二层固定环17和第三层固定环18构成可以增强与杯体的摩擦力,也能更好的适合不同直径的杯子的放置。第一层固定环16与水平面所呈角度为30°-50°。第二层固定环17与水平面所呈角度为50°-70°。第三层固定环18与水平面所呈角度为70°-90°。通过如上的设置能够使得杯体固定件12构成很好的漏斗状,并且能够对更多尺寸的杯体都能过提供更多的摩擦力,能够更好的放置杯子,起到更好的固定效果。

实施例三:一种汽车内饰车门把手,包括固定板1,所述固定板1上设置有内把手15,所述内把手15由内横杆6、左侧圆弧14、外横杆13和右侧圆弧7收尾相连构成,所述内把手15内部空腔中设置有可脱卸的杯体固定件12,所述杯体固定件12通过定位件2与内把手15连接,所述固定件包括第一定位板4和第二定位板11,所述内横杆6上设置有第一凹槽3,外横杆13上设置有第二凹槽10,所述第一定位板4放置在第一凹槽3内与内横杆6固定,所述第二定位板11放置在第二凹槽10内与外横杆13固定,所述第一定位板4通过第一连接板5与杯体固定件12连接,所述第二定位板11通过第二连接板9与杯体固定件12连接;所述第一定位板4长度大于第一连接板5长度,所述第二定位板11长度大于第二连接板9长度。通过将杯体固定件12可拆卸的通过凹槽设置在内把手15内腔上,可以在使用的时候将第一定位板4和第二定位板11放置在第一凹槽3和第二凹槽10内可以将杯体固定件12牢固的设置在内把手15内腔中,不仅可以实现对被子的放置问题,同时节约空间不会侵占其他空间,而且在不使用的时候可以从内把手15中取出,使用更加方便。通过将第一定位板4长度大于第一连接板5长度和第二定位板11长度大于第二连接板9长度,可以对杯体固定件12起到更好的限位效果,使得在凹槽内不会脱离出去,使得在行驶过程中更加稳,防止水洒出污染车内环境。

杯体固定件12由第一层固定环16、第二层固定环17和第三层固定环18构成。通过将杯体固定件12由第一层固定环16、第二层固定环17和第三层固定环18构成可以增强与杯体的摩擦力,也能更好的适合不同直径的杯子的放置。第一层固定环16与水平面所呈角度小于第二层固定环17与水平面所呈角度,所述第二层固定环17与水平面所呈角度小于第三固定环与水平面所呈角度。通过如上的设置能够使得杯体固定件12构成很好的漏斗状,并且能够对更多尺寸的杯体都能过提供更多的摩擦力,能够更好的放置杯子,起到更好的固定效果。

内把手15上设置有耐磨层。通过在内把手15上设置耐磨层8,可以提高使用者对把手更好的摩擦力。耐磨层8上设置有防滑凸起。通过在耐磨层8上设置防滑凸起,可以进一步的提高内把手15的摩擦力。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