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汽车座椅前后调节组件以及新型汽车座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82131阅读:22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及其配件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新型汽车座椅前后调节组件以及一种新型汽车座椅。



背景技术:

为了提高汽车座椅乘坐的舒适性,现有技术中汽车座椅通常会对座椅设置前后调节机构以及座椅靠背倾角调节机构。

对于座椅前后调节机构而言,现有技术中一种典型的座椅前后调节机构结构如下:包括有底座,在底座上可滑动地设置有滑动安装架,底座固定设置在汽车车架上,汽车座椅安装在滑动安装架上,滑动安装架可滑动地设置在底座上,在底座上设置有手动调节旋钮,手动调节旋钮上连接有一个调节齿轮,在滑动安装架上设置有与调节齿轮啮合的调节齿。基于上述结构,通过旋转手动调节旋钮能够对滑动安装架在底座上的位置进行前后调节。

传统的汽车座椅前后调节结构存在的问题为:在座椅调节时,一般都是驾驶员坐在座椅上进行调节,这样驾驶员的体重全部施加在滑动安装架与底座之间,此时通过旋转手动调节旋钮对滑动安装架进行调节,其调节阻力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一)技术问题

综上所述,如何解决传统技术中汽车座椅前后调节机构存在的调节阻力较大的问题,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汽车座椅前后调节组件,用于对汽车座椅进行前后调节。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该调节组件包括:

底座滑轨,沿所述底座滑轨的长度方向设置有滑动槽,于所述底座滑轨上设置有安装座滑轨,所述安装座滑轨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底座滑轨上,于所述滑动槽内、自所述滑动槽的槽口边缘朝向所述滑动槽的槽底方向设置有调节卡槽,所述调节卡槽设置有多个,全部的所述调节卡槽沿所述底座滑轨的长度方向直线排列设置,所述底座滑轨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底座滑轨间隔、平行设置;

调节解锁机构,所述调节解锁机构包括有解锁支架、解锁手柄、解锁弹片以及解锁卡尺,所述解锁支架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滑动槽内、并与所述安装座滑轨固定连接,所述解锁弹片设置于所述解锁支架的尾端,所述解锁弹片的一端与所述解锁支架固定连接,所述解锁弹片的另一端为弹性活动端,所述解锁卡尺上设置有可与所述调节卡槽卡接配合的卡齿,所述解锁卡尺设置于所述解锁弹片上、并通过所述解锁弹片与所述解锁支架弹性连接,所述解锁手柄的中部铰接于所述解锁支架上,所述解锁手柄的一端伸出所述解锁支架、并设置于所述安装座滑轨的外侧,所述解锁手柄的另一端与所述解锁弹片的弹性活动端连接。

优选地,于所述解锁支架上设置有弹性钢丝,所述弹性钢丝固定设置于所述解锁支架上、并与所述解锁手柄弹性接触。

优选地,于所述解锁弹片的上侧面上设置有解锁销,所述解锁销穿过所述解锁支架向上伸出所述滑动槽;于所述安装座滑轨上开设有限位孔,所述限位孔设置有多个,全部的所述限位孔沿所述安装座滑轨的长度方向于直线上间隔排列设置,所述解锁销与所述限位孔插装配合。

优选地,所述底座滑轨为钢制底座滑轨,所述底座滑轨为一体式结构;所述安装座滑轨为钢制安装座滑轨,所述安装座滑轨为一体式结构。

优选地,所述解锁支架为铸铁解锁支架,所述解锁支架为一体式结构;所述解锁弹片为弹簧钢解锁弹片,所述解锁弹片为一体式结构;所述解锁卡尺为钢制解锁卡尺,所述解锁卡尺为一体式结构。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新型汽车座椅,包括座椅主体以及如上述的新型汽车座椅前后调节组件;

所述新型汽车座椅前后调节组件包括有底座滑轨,于所述底座滑轨上设置有安装座滑轨,所述座椅主体固定设置于所述安装座滑轨上。

优选地,所述座椅主体与所述安装座滑轨螺栓连接。

(三)有益效果

基于上述结构设计,本实用新型在实际使用状态下:当抬升解锁手柄,解锁手柄的另一端与解锁弹片固定连接,这样能够通过解锁手柄使得解锁弹片下压,解锁卡尺固定设置在解锁弹片上,这样解锁卡尺能够随解锁弹片下压、并与调节卡槽脱离,这样就能够实现安装座滑轨与底座滑轨之间的解锁,乘坐人员通过腿部施加作用力就能够使得座椅进行前后移动调节;当抬升解锁手柄的作用力泄力后,解锁弹片复位,解锁卡尺能够重新与调节卡槽卡接配合,从而实现安装座滑轨的滑动锁死。通过上述结构设计,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汽车座椅前后调节组件,其结构简单,座椅前后调节操作易于实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新型汽车座椅前后调节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在图1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

底座滑轨1、安装座滑轨2、调节卡槽3、解锁支架4、解锁手柄5、

解锁弹片6、解锁卡尺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考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新型汽车座椅前后调节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汽车座椅前后调节组件,用于对汽车座椅进行前后调节。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该新型汽车座椅前后调节组件包括有底座滑轨1,底座滑轨1采用铸铁或者不锈钢材料制成,底座滑轨1采用U型结构,沿底座滑轨1的长度方向设置有滑动槽。

于底座滑轨1上设置有安装座滑轨2,安装座滑轨2可以采用铸铁或者不锈钢材料制成,安装座滑轨2扣合到底座滑轨1上后,底座滑轨1与安装座滑轨2相对的侧面设置有滚珠槽,在滚珠槽内设置有滚珠,这样底座滑轨1与安装座滑轨2之间通过滚珠实现滑动连接,其滑动摩擦力能够得到较大程度地降低。

安装座滑轨2可滑动地设置于底座滑轨1上,于滑动槽内、自滑动槽的槽口边缘朝向滑动槽的槽底方向设置有调节卡槽3,调节卡槽3设置有多个,全部的调节卡槽3沿底座滑轨1的长度方向直线排列设置。

底座滑轨1设置有两个,两个底座滑轨1间隔、平行设置。底座滑轨1固定设置到汽车车架上,其连接采用螺栓固定方式连接,在安装组滑轨上设置汽车座椅,其连接也可以采用螺栓固定方式连接。

为了实现对安装座滑轨2的移动进行锁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调节解锁机构,调节解锁机构包括有解锁支架4、解锁手柄5、解锁弹片6以及解锁卡尺7,解锁支架4可滑动地设置于滑动槽内、并与安装座滑轨2固定连接,解锁弹片6设置于解锁支架4的尾端,解锁弹片6的一端与解锁支架4固定连接,解锁弹片6的另一端为弹性活动端,解锁卡尺7上设置有可与调节卡槽3卡接配合的卡齿,解锁卡尺7设置于解锁弹片6上、并通过解锁弹片6与解锁支架4弹性连接,解锁手柄5的中部铰接于解锁支架4上,解锁手柄5的一端伸出解锁支架4、并设置于安装座滑轨2的外侧,解锁手柄5的另一端与解锁弹片6的弹性活动端连接。

基于上述结构设计,本实用新型在实际使用状态下:当抬升解锁手柄5,解锁手柄5的另一端与解锁弹片6固定连接,这样能够通过解锁手柄5使得解锁弹片6下压,解锁卡尺7固定设置在解锁弹片6上,这样解锁卡尺7能够随解锁弹片6下压、并与调节卡槽3脱离,这样就能够实现安装座滑轨2与底座滑轨1之间的解锁,乘坐人员通过腿部施加作用力就能够使得座椅进行前后移动调节;当抬升解锁手柄5的作用力泄力后,解锁弹片6复位,解锁卡尺7能够重新与调节卡槽3卡接配合,从而实现安装座滑轨2的滑动锁死。通过上述结构设计,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汽车座椅前后调节组件,其结构简单,座椅前后调节操作易于实现。

具体地,为了提高解锁手柄5在解锁支架4上设置的稳定性,本实用新型在解锁支架4上设置有弹性钢丝,弹性钢丝固定设置于解锁支架4上、并与解锁手柄5弹性接触。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有第二种解锁方式:于解锁弹片6的上侧面上设置有解锁销,解锁销穿过解锁支架4向上伸出滑动槽;于安装座滑轨2上开设有限位孔,限位孔设置有多个,全部的限位孔沿安装座滑轨2的长度方向于直线上间隔排列设置,解锁销与限位孔插装配合。通过手动按下解锁销,就能够实现解锁卡尺7与调节卡槽3之间的卡装配合。

上述结构设计还具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即:根据设计人员有限次的设计,对限位孔在安装座滑轨2上的开设位置进行固定设置,每一个限位孔都能够将安装座滑轨2限位在一个固定的位置上,这样本实用新型就能够提供若干个座椅预设位置。

具体地,底座滑轨1为钢制底座滑轨,底座滑轨1为一体式结构;安装座滑轨2为钢制安装座滑轨,安装座滑轨2为一体式结构。

具体地,解锁支架4为铸铁解锁支架,解锁支架4为一体式结构;解锁弹片6为弹簧钢解锁弹片,解锁弹片6为一体式结构;解锁卡尺7为钢制解锁卡尺,解锁卡尺7为一体式结构。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新型汽车座椅,包括座椅主体以及如上述的新型汽车座椅前后调节组件;新型汽车座椅前后调节组件包括有底座滑轨1,于底座滑轨1上设置有安装座滑轨2,座椅主体固定设置于安装座滑轨2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汽车座椅由于安装有上述的新型汽车座椅前后调节组件,因此,其具有结构简单,座椅前后调节方便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实用新型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