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刹车装置的操作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51759阅读:16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刹车装置的操作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的刹车装置,尤其是汽车刹车装置。
刹车装置有手刹、气刹、油刹等。手刹有操作杆[1],操作杆[1]连接于支点[2],该操作杆一端连接传动件[3],参见


图1。传动件另一端连接传动轴制动部件,对传动轴实现制动。操作杆上有棘轮机构。气刹和油刹通常是通过分泵[4]工作,使车轮制动部件工作,实现对车轮制动。车轮制动部件是调整臂[5]转动(参见
图1),与之固定的凸轮轴[6]随之转动,凸轮轴转动使制动蹄工作,对车轮实现制动。凸轮轴连接在车轮的制动底板上。所述车轮制动部件为已有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刹车装置的操作机构,本机构利用操作力,使车轮制动部件工作,对车轮实现制动。
技术方案见
图1。操作杆[1]一端连接传动件[3],传动件[3]另一端经由固定在车体上的支点[7]与车轮制动部件中的调整臂[5]连接。支点[7]与调整臂上的传动件连接点连线有水平夹角β。设置β角的作用是当车辆载重时,车体下压弹簧片[8]而水平方向变形,导致车体下降、车轮后移(
图1所示情形),调整臂也随之后移。由于设有β角度,且支点[7]设在车体上,因弹簧片水平变形而β角相应变小,此时,支点[7]与调整臂连接点间的斜段传动件则在水平方向上给予调整臂位移位置的补偿,防止传动件在调整臂位移时对其产生拉力,避免因载重时弹簧片变形而产生的、不应有的自刹现象。
实施例。
图1为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传动件[3]设有中间支点[9],支点[7]和中间支点[9]上设滑轮,传动件[3]沿滑轮滑移。本例的β角为5度。
图2为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本例车体上的支点[10]设摆杆[11],摆杆[11]一端与支点[10]连接,另一端连接传动件[17],斜置传动件[12]一端连接在摆杆[11]上,另一端与制动部件中的调整臂连接。此时斜置传动件[12]的水平夹角为β,本例取8.6度。本例用于EQ140汽车,可补偿调整臂位移10毫米。
图3为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本例设摆杆[13],该摆杆通过支架连接在半轴[14]上,传动件[15]一端连操作杆,另一端经由车体支点[18]与摆杆[13]上的连接点连接,支点[18]与摆杆上的传动件连接点连线有水平夹角β,本例取55度。传动件[16]一端连接在摆杆[13]上,另一端与制动部件中的调整臂连接。
本实用新型采用人体操作力实现对车轮的制动,不会出现车辆载重时的自刹现象,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靠。
权利要求1.一种刹车装置的操作机构,有操作杆[1],该操作杆连接于支点[2],操作杆一端连接传动件[3],其特征是传动件[3]另一端经由车体上的支点[7]与车轮制动部件中的调整臂[5]连接,支点[7]与调整臂[5]上的传动件连接点连线有水平夹角β。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刹车装置的操作机构,其特征是车体上的支点[10]处设有摆杆[11],该摆杆一端与支点[10]连接,另一端连接传动件[17],斜置传动件[12]一端连接在摆杆[11]上,另一端与车轮制动部件中的调整臂连接,斜置传动件[12]的水平夹角为β。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刹车装置的操作机构,其特征是设有摆杆[13],该摆杆通过支架与半轴[14]连接,经由车体支点[18]的传动件与摆杆[13]的一端连接,该摆杆的另一端与支架连接,传动件[16]一端连接在摆杆[13]上,另一端与车轮制动部件中的调整臂连接,车体支点[18]与摆杆上的传动件连接点连线有水平夹角β。
4.按照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刹车装置的操作机构,其特征是所述的β角为5度至55度。
专利摘要一种刹车装置的操作机构。操作杆[1]一端连接传动件[3],传动件[3]经由固定在车体上的支点[7]与车轮制动部件中的调整臂[5]连接,支点[7]与调整臂上的传动件连接点有水平夹角β。扳动操作杆,传动件拉动调整臂,使制动部件工作,实现对车轮制动。本实用新型利用人体操作力使制动部件工作,实现车轮制动,不会出现车辆重载时的自刹现象。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靠。
文档编号B60T7/02GK2119368SQ9221290
公开日1992年10月21日 申请日期1992年5月20日 优先权日1992年5月20日
发明者袁松林 申请人:株洲市曲尺机械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