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及其线束固定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8933912阅读:来源:国知局
过第一卡脚41卡接在车身钣金上,然后将主线束布置于主线束容置腔21内,将分线束布置在分线束容置腔22内,将线束接头8安装在接头容置腔23内;这样,通过卡接固定的方式实现固定装置的安装,结构简单,便于操作,并且通过不同容置腔的设置,实现了接头的固定,提高了线束的固定可靠性,从而避免了车辆行驶过程中,线束和接头与周边零部件发生碰撞,避免了车辆产生异响,提高了行驶舒适性。
[0033]进一步地,主线束容置腔21与所述接头容置腔23之间设置有挡板5,第一盖板6的一侧转动安装于所述基座2,其另一侧可拆装地安装于所述挡板5,且所述第一盖板6处于闭合状态时遮挡所述主线束容置腔21 ;这样,在主线束容纳腔上设置第一盖板6,进一步避免了主线束脱出,提高了主线束的固定可靠性;同时,第一盖板6能够相对于基座2打开,便于线束的安放和布置。应当理解的是,在不设置第一盖板6结构时,主线容置腔可以通过其尺寸上的限制对主线进行限位,避免主线脱出。
[0034]上述挡板5上开设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一盖板6上安装有第二卡脚42,所述第二卡脚42卡接于所述第一卡槽内,这样,第一盖板6通过卡接方式固定在挡板5上,结构简单,连接可靠,且便于开合操作;显然地,第一盖板6不局限于通过卡接方式连接在挡板5上,亦可通过本领域常规使用的可拆卸方式相连接,例如螺栓连接等。第一盖板6与基座2侧壁间的转动连接可以为转动轴连接或者设置薄壁连接结构等形式。
[0035]进一步地,该线束固定装置还包括第二盖板7,所述第二盖板7的一侧转动安装于所述基座2的一侧侧壁,其另一侧可拆装地安装于所述基座2的对侧侧壁,且所述第二盖板7处于闭合状态时遮挡所述分线束容置腔22。这样,在分线束容纳腔上设置第二盖板7,进一步避免了分线束脱出,提高了分线束的固定可靠性;同时,第二盖板7能够相对于基座2打开,便于线束的安放和布置。应当理解的是,在不设置第分盖板结构时,分线容置腔可以通过其尺寸上的限制对分线进行限位,避免主线脱出。
[0036]上述基座2的对侧侧壁上开设有第二卡槽,所述第二盖板7上安装有第三卡脚43,所述第三卡脚43卡接于所述第二卡槽内,这样,第二盖板7通过卡接方式固定在基座2上,结构简单,连接可靠,且便于开合操作;显然地,第二盖板7不局限于通过卡接方式连接在挡板5上,亦可通过本领域常规使用的可拆卸方式相连接,例如螺栓连接等。第二盖板7与基座2侧壁间的转动连接可以为转动轴连接或者设置薄壁连接结构等形式。
[0037]如图6和图7所示,上述接头容置腔23内开设有滑槽231,所述线束接头8卡接于所述滑槽231内,将接头固定在滑槽231内,进一步保证了线束接头8的固定可靠性,提高了线束接头8的固定性能。
[0038]为了提高固定装置的安装可靠性,如图5所示,所述安装座3为两个,两所述安装座3分设于所述基座2的两端,该安装座3上开设有若干减重槽,以便降低安装座3的自重,节约生产成本。
[0039]需要指出的是,文中所述“第一、第二、第三”等序数词,是为了区分相同名称的不同结构,仅为了描述方便,不表示某种顺序,更不应理解为任何限定。
[0040]除了上述线束固定装置,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包括上述线束固定装置的汽车,该汽车的其他各部分结构请参考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另外,为了避免线束与固定装置发生碰撞损坏,所述线束的外周包覆有海绵保护层。
[0041]以上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发明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上述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主权项】
1.一种用于汽车的线束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2)和安装于所述基座(2)的安装座(3);所述基座(2)包括主线束容置腔(21)、分线束容置腔(22)和接头容置腔(23),主线束布置于所述主线束容置腔(21)内,且其分出的分线束布置于所述分线束容置腔(22)内,线束接头(8)固定于所述接头容置腔(23)内;所述安装座(3)通过第一卡脚(41)卡接于车身钣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线束容置腔(21)与所述接头容置腔(23)之间设置有挡板(5),第一盖板(6)的一侧转动安装于所述基座(2),其另一侧可拆装地安装于所述挡板(5),且所述第一盖板(6)处于闭合状态时遮挡所述主线束容置腔(2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束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5)上开设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一盖板(6)上安装有第二卡脚(42),所述第二卡脚(42)卡接于所述第—槽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束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盖板(7),所述第二盖板(7)的一侧转动安装于所述基座(2)的一侧侧壁,其另一侧可拆装地安装于所述基座(2)的对侧侧壁,且所述第二盖板(7)处于闭合状态时遮挡所述分线束容置腔(22)。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束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2)的对侧侧壁上开设有第二卡槽,所述第二盖板(7)上安装有第三卡脚(43),所述第三卡脚(43)卡接于所述第二卡槽内。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线束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头容置腔(23)内开设有滑槽(231),所述线束接头(8)卡接于所述滑槽(231)内。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线束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3)为两个,两所述安装座(3)分设于所述基座(2)的两端。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线束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3)上开设有若干减重槽。9.一种汽车,包括车身钣金、线束和将所述线束固定于所述车身钣金的线束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束固定装置为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线束固定装置。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束的外周包覆有海绵保护层。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及其线束固定装置,后者包括基座和安装于所述基座的安装座;所述基座包括主线束容置腔、分线束容置腔和接头容置腔,主线束布置于所述主线束容置腔内,且其分出的分线束布置于所述分线束容置腔内,线束接头固定于所述接头容置腔内;所述安装座通过第一卡脚卡接于车身钣金;这样,通过卡接固定的方式实现固定装置的安装,结构简单,便于操作,并且通过不同容置腔的设置,实现了接头的固定,提高了线束的固定可靠性,从而避免了车辆行驶过程中,线束和接头与周边零部件发生碰撞,避免了车辆产生异响,提高了行驶舒适性。
【IPC分类】B60R16/02
【公开号】CN105150961
【申请号】CN201510645265
【发明人】张洪磊, 黄启海, 靳干
【申请人】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2月16日
【申请日】2015年9月30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