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气轮胎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619978阅读:208来源:国知局
充气轮胎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充气轮胎,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可提高耐久性能的充气轮胎。
【背景技术】
[0002]通常,工程车辆用子午线轮胎长期使用于重载重且路况不良的条件下,因此要求其具有高耐久性能。特别是提高胎圈部耐久性能的要求较为强烈。
[0003]涉及该课题的以往的工程车辆用子午线轮胎已知有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技术。
[0004]现有技术文献
[0005]专利文献
[0006]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许第4724103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7]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拟解决的问题
[0008]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提高耐久性能的充气轮胎。
[0009]解决问题的手段
[0010]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所述充气轮胎具备:一对胎圈芯;一对胎边芯,所述一对胎边芯分别配置在所述一对胎圈芯的轮胎直径方向外侧;以及,帘布层,所述帘布层架设在所述一对胎圈芯间,并且包住所述胎圈芯及所述胎边芯后卷回并固定,其特征在于,在将轮胎安装在规定轮辋上填充50[kPa]的内压后设为无负载状态的轮胎子午线方向的剖面视图上,将侧壁部外表面上以所述规定轮辋的轮辋法兰高度Hf为基准的1.30XHf的位置设为点P,将从点P出发向所述帘布层主体部胎体线画出的法线L的终点设为点M,将法线L与所述帘布层卷回部胎体线的交点设为点T时,从点Μ到点Τ的距离a [mm]、从点T到点P的距离b [mm]、规定载重x [kN]将允许偏差设为0 [ % ]以上20 [ % ]以下,具有 a = 0.019Χχ+13.3 及 b = 0.052Xx+21.6 的关系。
[0011]发明效果
[0012]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述充气轮胎中,通过相对于规定载重x[kN]优化1.30XHf位置(点P)的距离a、b,从而得以抑制帘布层在轮胎使用条件下发生倾斜。因此,具有抑制胎圈部故障,提尚轮胎耐久性能的优点。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所述充气轮胎的轮胎子午线方向的剖面图。
[0014]图2是表示图1所示充气轮胎的胎圈部的说明图。
[0015]图3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所述充气轮胎的性能试验结果的图表。
[0016]图4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所述充气轮胎的具体例的图表。
[0017]图5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所述充气轮胎的具体例的图表。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参照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另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本实施方式。此外,本实施方式的构成要素中,含有在维持发明同一性的前提下可置换且置换自明的内容。此外,本实施方式中记载的多个改进例,可在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的范围内任意组合。
[0019]充气轮胎
[0020]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所述充气轮胎的轮胎子午线方向的剖面图。该图表示轮胎直径方向剖面图的单侧区域。此外,该图作为充气轮胎的一例,表示被称为0R轮胎(Off the Road Tire)的工程车辆用子午线轮胎。
[0021]另外,该图中轮胎子午线方向的剖面是指在包含轮胎旋转轴(省略图示)的平面中切断轮胎时的剖面。此外,符号CL是轮胎赤道面,是指通过轮胎旋转轴方向的轮胎中心点并与轮胎旋转轴垂直的平面。此外,轮胎宽度方向是指与轮胎旋转轴平行的方向,轮胎直径方向是指与轮胎旋转轴垂直的方向。
[0022]本充气轮胎1具有以轮胎旋转轴为中心的环状结构,具备一对胎圈芯11、11、一对胎边芯12、12、帘布层13、带束层14、胎面胶15、一对侧壁胶16、16、以及一对轮辋护胶17、17(参照图1)。另外,图1中,胎边芯12、胎面胶15、侧壁胶16及轮辋护胶17的边界被省略。
[0023]—对胎圈芯11、11是将多个胎圈钢丝束成的环状构件,构成左右胎圈部的芯。一对胎边芯12、12分别配置于一对胎圈芯11、11的轮胎直径方向外周,用于增强胎圈部。
[0024]帘布层13呈圆环状架设在左右胎圈芯11、11间,构成轮胎的骨架。此外,帘布层13的两端部从轮胎宽度方向内侧向轮胎宽度方向外侧卷回并固定,将胎圈芯11和胎边芯12包住。此外,帘布层13以帘线橡胶覆盖由钢组成的多个帘布层帘线并乳制加工而成,具有绝对值85[deg]以上95[deg]以下的帘布角度(帘布层帘线的纤维方向相对于轮胎周向的倾斜角)。
[0025]带束层14将至少4片稳定层141?144叠层而成,并且配置为围绕在帘布层13的外周。一般的0R轮胎中,叠层4片?8片稳定层,构成带束层14 (省略图示)。
[0026]各稳定层141?144以帘线橡胶覆盖钢帘线并乳制加工而成。此外,各稳定层141?144相对于相邻稳定层具有符号互反的带束层角度,使带束层帘线的倾斜方向交互左右翻转叠层。因此,形成交叉帘布层结构,带束层14的结构强度得到提高。
[0027]胎面胶15配置于帘布层13及带束层14的轮胎直径方向外周,构成轮胎的胎面部。一对侧壁胶16、16分别配置于帘布层13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构成左右侧壁部。一对轮辋护胶17、17分别配置于左右胎圈芯11、11及帘布层13卷回部轮胎直径方向内侧,构成与轮辋法兰对应的左右胎圈部接触面。
[0028]另外,工程车辆用子午线轮胎中,帘布层13卷回部端部高度TUH相对于轮胎剖面高度SH,优选为0.70 ( TUH/SH的范围。因此,胎圈部及侧壁部的结构强度得到适当确保。TUH/SH比值上限并无特别限定,但是在一般的轮胎结构中,由于帘布层13卷回部端部从带束层14起位于轮胎直径方向(参照图1),因此受到限制。
[0029][胎圈结构]
[0030]图2是表示图1所示充气轮胎的胎圈部的说明图。该图表示将轮胎安装在规定轮辋上填充50[kPa]的内压后设为无负载状态时的其中一个胎圈部的放大剖面图。此外,该图中,符号10的假设线表示规定轮辋的轮辋法兰部。
[0031]通常,工程车辆用子午线轮胎长期使用于重载重且路况不良的条件下,因此要求其具有尚耐久性能。特别是提尚胎圈部耐久性能的要求强烈。因此,本充气轮胎1为提尚耐久性能而具备以下胎圈结构(参照图2)。
[0032]首先,将轮胎安装在规定轮辋上,向轮胎填充50[kPa]的内压后设为无负载状态。
[0033]规定轮辋是指JATMA中规定的“适用轮辋”、TRA中规定的“Design Rim”、或ETRT0中规定的“Measuring Rim”。此外,作为参考,规定内压是指JATMA中规定的“最高气压”、TRA 中规定的 “TIRE LOAD LIMITS AT VAR1US COLD INFLAT1N PRESSURES” 的最大值、或ETRTO中规定的“INFLAT1N PRESSURES”。此外,后述规定载重是指JATMA中规定的“最大负载能力”、TRA 中规定的“TIRE LOAD LIMITS AT VAR1US COLD INFLAT1N PRESSURES”的最大值、或ETRTO中规定的“LOAD CAPACITY”。但是在JATMA中,乘用车轮胎的规定内压为180 [kPa]气压,规定载重为最大负载能力的88 [% ]。
[0034]接着,如图2所示,在轮胎子午线方向的剖面视图上,将侧壁部外表面上以规定轮辋的轮辋法兰高度Hf为基准的1.30XHf的位置设为点P。轮辋法兰高度Hf作为以轮辋直径的测定点为基准的轮辋法兰部10的最大高度进行测定。
[0035]此外,将从点P出发向帘布层13主体部131胎体线(省略图示)画出的法线L的终点设为点M,将法线L与帘布层13卷回部132胎体线(省略图示)的交点设为点T。胎体线是通过轮胎子午线方向剖面视图中的帘布层主体部131及卷回部132各自中心的线。
[0036]此时,从点Μ到点Τ的距离a [mm]、从点T到点P的距离b [mm]、规定载重x [kN]具有以下数式(1)、(2)的关系。此外,距离a、b的允许偏差设为0[%]以上20[%]以下。
[0037]a = 0.019Xx+13.3 (1)
[0038]b = 0.052Xx+21.6 (2)
[0039]此外,本充气轮胎1中,将轮胎安装在规定轮辋上填充50[kPa]的内压后设为无负载状态时,与规定轮辋的轮辋法兰部10对应的接触面的曲率半径R与规定轮辋的轮辋法兰部10的曲率半径R’具有1.2 < R/R’ ^1.6的关系。
[0040]曲率半径R、R’如下测定。
[0041]如图2所示,工程车辆用子午线轮胎的规定轮辋中,在轮辋的剖面视图上,轮辋法兰部10的嵌合面具有直线部101与圆弧部102。直线部101是朝向轮胎直径方向外侧直线延伸的部分,相对于轮辋直径方向在0[deg]?3[deg]的范围倾斜。圆弧部102是随着从直线部101朝向轮胎直径方向外侧向轮胎宽度方向外侧圆弧状弯曲的部分,与直线部101在拐点Q’连续连接。轮辋法兰部10的曲率半径R’作为该圆弧部102的曲率半径测定。此夕卜,曲率半径R’的中心0通过拐点Q’位于与轮辋旋转轴平行的直线上。
[0042]此外,工程车辆用子午线轮胎中,胎圈部的轮辋嵌合面与规定轮辋的轮辋法兰部10对应,具有直线部171与弯曲部172。直线部171是从胎踵朝向轮胎直径方向外侧直线延伸的部分,相对于轮胎赤道面CL(参照图1)在0[deg]?3[deg]的范围内倾斜。弯曲部172是随着从直线部171朝向轮胎直径方向外侧向轮胎宽度方向外侧弯曲的部分,与直线部171在拐点Q连续连接。
[0043]此处,将轮胎安装在规定轮辋上赋予50[kPa]的内压,并且设为无负载状态后,轮胎拐点Q与轮辋法兰部10的拐点Q’位于相同位置,此外,轮辋法兰部10的曲率半径R’的中心0位于从轮胎拐点Q向轮胎旋转轴方向画出的假设线上。此时,将角QOS = 45[deg]时的点S设为轮胎的弯曲部172。轮胎接触面的曲率半径R在上述测定条件下作为点S上的弯曲部172的曲率半径进行测定。
[0044]此外,本充气轮胎1中,从侧壁部与胎圈部弯曲部172连接的剖面线的半径LSR与轮胎剖面高度SH具有0.25 ( LSR/SH ( 0.65的关系(参照图1及图2)。
[0045]侧壁部的半径LSR将轮胎安装在规定轮辋上填充50[kPa]的内压并设为无负载状态后测定。
[0046]轮胎剖面高度SH是指轮胎外径与轮辋直径的差的1/2,将轮胎安装在规定轮辋上填充50[kPa]的内压并设为无负载状态后测定。
[0047]此外,本充气轮胎1中,胎圈芯11的重心位置的轮辋护胶17的厚度c[mm]与规定载重x[kN]具有以下数式(3)的关系。此外,厚度c的允许偏差设为0[%]以上20[%]以下。
[0048]c = 0.004Xx+13.5 (3)
[0049]轮辋护胶17的厚度c [mm]如图2所示,在轮胎子午线方向的剖面视图上,从胎圈芯11的重心画出与轮胎旋转轴平行的假设线,并在该假设线上测定。
[0050]此外,本充气轮胎1中,帘布层13卷回部132拐点U的高度Hi与轮辋法兰高度Hf为1.65彡Hi/Hf的范围(参照图2)。Hi/Hf比值上限并无特别限定,但是因轮胎形状而受至IJ限制。
[0051]在将轮胎安装在规定轮辋上填充50[kPa]的内压后设为无负载状态的轮胎子午线方向的剖面视图上,卷回部132拐点U的高度Hi以轮辋直径的测定点为基准进行测定。
[0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