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气轮胎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625725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充气轮胎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具备架设在一对胎圈之间的帘布层的充气轮胎。
【背景技术】
[0002]在现有技术中,作为充气轮胎,已知具备以环状形成的一对胎圈、和架设在一对胎圈之间的帘布层的充气轮胎(例如,专利文献1)。而且,帘布层以将胎圈包入的形式从轮胎宽度方向的内侧向外侧卷起。
[0003]然而,一般地,由于存在车辆的外倾角,安装到车辆时的内侧部分的弯曲容易度会影响直行时的包络特性、即乘坐舒适性。此外,对于在转弯时的外轮而言,很大的力作用于安装到车辆时的外侧部分,因此安装到车辆时的外侧部分的弯曲难度会影响转弯时的驾驶稳定性。
[0004]对此,在专利文献1的充气轮胎中,安装到车辆时配置于外侧的帘布层的卷起部与安装到车辆时配置于内侧的帘布层的卷起部相比,更远离带束层部而配置。由此,安装到车辆时的内侧部分的刚性变高,从而导致乘坐舒适性的降低,而且,安装到车辆时的外侧部分的刚性变低,从而导致驾驶稳定性的降低。
[0005]现有技术文献:
[0006]专利文献
[0007]专利文献1:日本国特开2011-57053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8]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0009]因此,本发明是鉴于这种实际情况而提出的,其课题在于,提供一种提高驾驶稳定性而不会降低乘坐舒适性的充气轮胎。
[0010]解决课题的方法
[0011]本发明的充气轮胎具备:以环状形成的一对胎圈;架设在所述一对胎圈之间的帘布层;胎面橡胶,其用于构成接地面并配置在所述帘布层的外周侧;带束层部,其配置在所述帘布层的外周侧和所述胎面橡胶的内周侧之间,所述帘布层具备:内侧卷起部,其在安装到车辆时配置于内侧,并且在所述胎圈的周围从轮胎宽度方向的内侧向外侧卷起;外侧卷起部,其在安装到车辆时配置于外侧,并且在所述胎圈的周围从轮胎宽度方向的内侧向外侧卷起,所述胎面橡胶具备凹部,所述凹部在与所述带束层部的端部重叠的轮胎外表面的位置、或者比该位置更靠近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轮胎外表面的位置,沿轮胎圆周方向延伸,就所述外侧卷起部而言,其以比内侧卷起部更靠近所述带束层部的方式配置,并且为了防止与所述带束层部重叠,与所述带束层部隔开间隔而配置,另外,以与所述凹部重叠的方式配置。
[0012]根据本发明的充气轮胎,胎面橡胶具备凹部,所述凹部在与带束层部的端部重叠的轮胎外表面的位置、或者比该位置更靠近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轮胎外表面的位置,沿轮胎圆周方向延伸。由此,胎面部的凹部附近的强度变弱。
[0013]由此,例如,当轮胎越过路面上的小突起时,容易以凹部为中心发生变形而弯曲,因此振动等容易被吸收。其结果,能够提高包络特性(当轮胎越过路面上的小突起时,胎面部将小突起包入的特性),因此能够提高乘坐舒适性。
[0014]此外,外侧卷起部以比内侧卷起部更靠近带束层部的方式配置。由此,安装到车辆时的内侧部分的刚性变低,因此能够提高乘坐舒适性,并且安装到车辆时的外侧部分的刚性变尚,因此能够提尚驾驶稳定性。
[0015]而且,由于外侧卷起部与带束层部隔开间隔而配置,因此防止了外侧卷起部与带束层部重叠。由此,能够防止带束层部的振动等直接传递到外侧卷起部。因此,能够提高乘坐舒适性。
[0016]另外,外侧卷起部以与凹部重叠的方式配置。由此,防止配置在安装到车辆时的外侧的凹部的刚性过度地降低。因此,能够提高驾驶稳定性。如此地,根据本发明的充气轮胎,能够提高驾驶稳定性而不会降低乘坐舒适性。
[0017]此外,在本发明的充气轮胎中,所述内侧卷起部是以如下方式配置的结构,为了防止所述内侧卷起部与所述凹部重叠,另一方面使所述内侧卷起部与所述胎面橡胶的轮胎宽度方向的外侧端重叠,所述内侧卷起部的端部位于所述凹部的轮胎宽度方向的外侧端和所述胎面橡胶的轮胎宽度方向的外侧端之间。
[0018]根据这种结构,内侧卷起部配置在胎面橡胶的轮胎宽度方向的外侧端和凹部的轮胎宽度方向的外侧端之间。由此,防止内侧卷起部与凹部重叠,因此能够防止凹部的刚性变高。从而,能够防止乘坐舒适性降低。
[0019]此外,对于在转弯时的内轮而言,力作用于安装到车辆时的内侧部分。对此,由于内侧卷起部与胎面橡胶的轮胎宽度方向的外侧端重叠,因此防止安装到车辆时的内侧部分的刚性过度地降低。由此,能够抑制驾驶稳定性降低。
[0020]此外,在本发明的空气轮胎中,所述胎面橡胶可以是,具备与所述凹部的轮胎宽度方向的外侧相邻且沿轮胎圆周方向延伸的凸部,所述内侧卷起部以与所述凸部重叠的方式配置的结构。
[0021]根据这种结构,胎面橡胶具备与凹部的轮胎宽度方向的外侧相邻且沿轮胎圆周方向延伸的凸部。由此,凸部的强度大,因此,例如凹部容易过度地变形而弯曲(变得容易弯曲变形)。对此,内侧卷起部以与凸部重叠的方式配置,因此能够抑制凹部过度变形而弯曲。
[0022]发明的效果
[0023]如上所述,本发明的充气轮胎起到提高驾驶稳定性而不降低乘坐舒适性的优异效果Ο
【附图说明】
[0024]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案的充气轮胎的沿着轮胎径向切割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0025]图2是所述实施方案的充气轮胎的图1的II区域放大图。
[0026]图3是所述实施方案的充气轮胎的图1的II区域放大图,是用于说明内侧卷起端的位置的图。
[0027]图4是所述实施方案的充气轮胎的图1的IV区域放大图。
[0028]图5是所述实施方案的充气轮胎的图1的IV区域放大图,是用于说明外侧卷起端的位置的图。
[0029]图6是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案的充气轮胎的主要部分放大图,是用于说明内侧卷起端的位置的图。
[0030]图7是本发明的又另一实施方案的充气轮胎的主要部分放大图,是用于说明内侧卷起端的位置的图。
[0031]图8是本发明的又另一实施方案的充气轮胎的主要部分放大图,是用于说明内侧卷起端的位置的图。
[0032]图9是比较例的充气轮胎的主要部分放大图,是用于说明外侧卷起端的位置的图。
[0033]图10是另一比较例的充气轮胎的主要部分放大图,是用于说明外侧卷起端的位置的图。
[0034]图11是又另一比较例的充气轮胎的主要部分放大图,是用于说明内侧卷起端的位置的图。
[0035]图12是又另一比较例的充气轮胎的主要部分放大图,是用于说明内侧卷起端的位置的图。
[0036]图13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和比较例的评价表。
[0037]附图标记说明
[0038]1...充气轮胎,2...胎圈部,3...胎侧部,4...胎面部,5...帘布层,6...胎面橡胶,7...带束层部,7a...端部,21...胎圈,21a...胎圈芯,21b...填充胶条,31...胎侧橡胶,51...主体部,52…内侧卷起部,52a…端部,53...外侧卷起部,53a…端部,61…主沟槽,62…凹部,62a…内侧端,62b...外侧端,63...凸部,63a...内侧端,63b...外侧端,64...外侧端,71...带束层,71a...端部,72...带束层补强层,72a…端部,73...带束层片,74...带束层片,75...边缘补强部,100…轮辋,S1…轮胎赤道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39]以下,参照图1-图5对本发明的充气轮胎的一实施方案进行说明。另外,在各图(图6-图12也相同)中,图面的尺寸比例与实际的尺寸不是必须一致的。
[0040]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案的充气轮胎(以下,简称为“轮胎”)1具备具有胎圈21的一对胎圈部2、2。此外,轮胎1具备:从各胎圈部2向轮胎径向的外侧延伸的胎侧部3、3 ;和与一对胎侧部3、3的轮胎径向的外侧端连接且构成接地面的胎面部4。
[0041]轮胎1具备帘布层5,其架设在一对胎圈21、21之间并以将胎圈21包入的方式从轮胎宽度方向的内侧向外侧卷起。另外,轮胎1安装在轮辋100。
[0042]轮胎1,是相对于进过轮胎宽度方向中心的假想面、即轮胎赤道面S1呈非对称的结构。这种轮胎成为安装到车辆的方向已被指定的轮胎,并且在安装于轮辋100时,轮胎左右的哪个方向面向车辆是已被指定的。另外,在胎面部4的轮胎外表面所形成的胎面花纹,可以是相对于轮胎赤道面S1呈对称的结构,也可以是呈非对称的结构。
[0043]安装到车辆的方向显示在胎侧部3。具体地,胎侧部3用于构成轮胎外表面,并具备配置于帘布层5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胎侧橡胶31,并且在该胎侧橡胶31的表面具有显示部。
[0044]在本实施方案中,安装到车辆时配置于内侧(图1的左侧,以下,还称为“车辆内侧”)的一个胎侧部3标注有作为车辆内侧意思的标记(例如,“INSIDE”等),此外,安装到车辆时配置于外侧(图1的右侧,以下,还称为“车辆外侧”)的另一个胎侧部3标注有作为车辆外侧意思的标记(例如,“OUTSIDE”等)。
[0045]胎圈21具备以环状形成的胎圈芯21a、和配置于胎圈芯21a的轮胎径向外侧的填充胶条21b。而且,胎圈21以环状形成。例如,胎圈芯21a通过用橡胶包覆钢线等的集束体来形成,填充胶条21b通过将硬质橡胶朝向轮胎径向外侧作成锥状来形成。
[0046]胎面部4具备配置于帘布层5的外周侧的、用于构成与地面接触的接地面(胎面表面)的胎面橡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