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空调装置的制造方法_5

文档序号:9692302阅读:来源:国知局
移。由此,在车厢外热交换器33中的制冷剂出口侧的第三通路P3和第四通路P4通过的来自冷却风扇39a的送风量多于在车厢外热交换器33中的制冷剂入口侧的第一通路P1和第二通路P2通过的送风量。
[0165]除了冷却风扇39a为一台这一点之外,制热运转模式与第一实施方式下的制热运转模式相同。在制热运转模式中,车厢外热交换器33是从制冷剂出口侧朝向制冷剂入口侧发生结霜的。
[0166]而且,如图9的时序图所示,在制热运转模式中,如果制冷剂入口管33h内的制冷剂温度达到结霜判断温度即_8°C,则空调控制装置22将热栗装置20的运转模式从制热运转模式切换为除霜运转模式。
[0167]此外,在除霜运转模式下,空调控制装置22为了抑制车厢外热交换器33放热而使冷却风扇39a停止。
[0168]在切换到除霜运转模式后,车厢外热交换器33的制冷剂入口管33h内的制冷剂温度逐渐升高。如果制冷剂入口管33h内的制冷剂温度例如超过28°C,则推断为车厢外热交换器33的制冷剂入口侧的第一通路P1和第二通路P2的霜以及制冷剂出口侧的第三通路P3和第四通路P4的霜溶化而在外部存在水。此时,在第三通路P3和第四通路P4外部存在的水的量多于在第一通路P1和第二通路P2外部存在的水的量。
[0169]如果制冷剂入口管33h内的制冷剂温度超过28°C,则使冷却风扇39a旋转规定时间。将冷却风扇39a的转速设为最大转速。此外,使冷却风扇39a工作的时间例如为数秒。通过使冷却风扇39a以最大转速工作,由此送向车厢外热交换器33的制冷剂出口侧的送风量增多,因此,即使在第三通路P3和第四通路P4外部存在的水的量多,也能够可靠地使上述水飞散并排出。由此,能够抑制高温制冷剂的热被外部的水夺走的量来缩短除霜时间。
[0170]此外,在结束除霜运转模式之前并且推断为大部分霜已经溶化的状况(当制冷剂入口管33h内的制冷剂温度例如达到了 31°C时)下,能够使冷却风扇39a以最大转速工作。由此,能够使车厢外热交换器33外部的水飞散。
[0171 ]然后,如果车厢外热交换器33的制冷剂入口管33h内的制冷剂温度例如达到32°C,则返回制热运转模式。在制热运转模式下,将冷却风扇39a的转速设为中转速。
[0172]如上所述,根据该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空调装置1,当在制热运转模式下,车厢外热交换器33吸热,从而车厢外热交换器33中的制冷剂出口侧的第三通路P3和第四通路P4相比制冷剂入口侧的第一通路P1和第二通路P2容易结霜的情况下,由于将冷却风扇39a设置成向第三通路P3和第四通路P4侧偏移,因此能够使在第三通路P3和第四通路P4外部存在的水飞散。由此,能够抑制在传热管33a内流动的高温制冷剂的热被外部的水夺走的量来缩短除霜时间,因此能够提高乘车人员的舒适性。
[0173]需要说明的是,车厢外热交换器33的通路数量并不限于四条,也可以是两条、三条、五条以上。
[0174]此外,在所述第一、第二实施方式中,根据冷却风扇37a、38a、39a的位置来设定对车厢外热交换器33的风速分布方式,并由此来使送向车厢外热交换器33中的制冷剂出口侧的通路P3、P4的送风量比送向车厢外热交换器33中的制冷剂入口侧的通路P1、P2的送风量多,然而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为:根据障板、导管形状的设定方式,来使送向车厢外热交换器33中的制冷剂出口侧的通路P3、P4的送风量比送向车厢外热交换器33中的制冷剂入口侧的通路P1、P2的送风量多,但是这并未图示。
[0175]上述实施方式的所有方面都只是示例而已,不能做限定性解释。而且,属于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等同范围的变形、改变等都应该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0176]一产业实用性一
[0177]综上所述,本发明所涉及的车辆用空调装置1例如能够安装在电动汽车等中。
[〇178] —符号说明一
[0179]1车辆用空调装置
[0180]20热栗装置
[0181]22空调控制装置
[0182]22a结霜检测部(结霜状态检测机构)
[0183]22b计时器(计时机构)
[0184]30电动压缩机(压缩机)
[0185]31下游侧车厢内热交换器(第一车厢内热交换器)
[0186]32上游侧车厢内热交换器(第二车厢内热交换器)
[0187]33车厢外热交换器
[0188]33a传热管
[0189]33c上侧总箱
[0190]33d下侧总箱
[0191]33e第一隔板(分隔部)
[0192]33f第二隔板(分隔部)
[〇193]33g第三隔板(分隔部)
[0194]33h制冷剂入口管(制冷剂入口部)
[0195]33?制冷剂出口管(制冷剂出口部)
[0196]37a第一冷却风扇(室外送风机)
[0197]38a第二冷却风扇(室外送风机)
[0198]39a冷却风扇(室外送风机)
[0199]40?43第一?第四主制冷剂管道
[0200]52第一膨胀阀
[0201]53第二膨胀阀
[0202]68出口侧温度传感器(出口侧制冷剂温度检测机构)
[0203]83车厢外制冷剂温度传感器(入口侧制冷剂温度检测机构)
[0204]P1?P4第一?第四通路
【主权项】
1.一种车辆用空调装置,具备热栗装置和空调控制装置, 所述热栗装置包括压缩制冷剂的压缩机、设置在车厢内的车厢内热交换器、设置在车厢外的车厢外热交换器、膨胀阀、向所述车厢外热交换器送风的室外送风机,所述热栗装置是由制冷剂管道将所述压缩机、所述车厢内热交换器、所述膨胀阀以及所述车厢外热交换器连接而构成的, 所述空调控制装置控制所述热栗装置, 在所述空调控制装置的控制下,所述热栗装置在包括制热运转模式和除霜运转模式的多个运转模式之间进行切换, 所述车辆用空调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车厢外热交换器具备:以沿着规定方向排列的方式布置的多根传热管;以及连接在所述传热管的端部而向所述传热管的排列方向延伸的总箱, 在所述总箱上设置有制冷剂入口部、制冷剂出口部以及分隔部,所述制冷剂入口部与所述制冷剂出口部在所述总箱的长度方向上彼此相分开设置,所述分隔部用于将所述传热管分成多条通路以形成从所述制冷剂入口部朝向所述制冷剂出口部的制冷剂流, 在所述车厢外热交换器中的制冷剂出口侧的通路通过的来自所述室外送风机的送风量相比在所述车厢外热交换器中的制冷剂入口侧的通路通过的来自所述室外送风机的送风量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厢外热交换器的传热管的排列方向和所述总箱所延伸的方向是水平方向,所述室外送风机具备第一风扇和第二风扇,所述第一风扇和所述第二风扇以在水平方向上排列的方式沿着所述车厢外热交换器的供空气通过的面而分别布置在制冷剂入口侧和制冷剂出口侧, 所述第二风扇的风量相比所述第一风扇的风量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辆用空调装置具备结霜状态检测机构,所述结霜状态检测机构检测所述车厢外热交换器的结霜状态, 在处于制热运转模式时,在由所述结霜状态检测机构检测出所述车厢外热交换器已结霜的情况下,所述空调控制装置将所述热栗装置的运转模式切换为除霜运转模式,在除霜运转模式开始时,所述空调控制装置使所述第一风扇和所述第二风扇停止,在除霜运转模式中,所述空调控制装置根据所述车厢外热交换器的除霜状态来使所述第一风扇和所述第二风扇独立工作。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用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结霜状态检测机构是入口侧制冷剂温度检测机构,所述入口侧制冷剂温度检测机构检测所述车厢外热交换器的制冷剂入口侧的制冷剂温度状态, 在由所述入口侧制冷剂温度检测机构检测出的制冷剂温度超过了第一规定温度的情况下,所述空调控制装置使所述第一风扇工作后停止,在由所述入口侧制冷剂温度检测机构检测出的制冷剂温度超过了比第一规定温度高的第二规定温度的情况下,所述空调控制装置使所述第二风扇工作。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用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结霜状态检测机构是出口侧制冷剂温度检测机构,所述出口侧制冷剂温度检测机构检测所述车厢外热交换器的制冷剂出口侧的制冷剂温度状态, 在由所述出口侧制冷剂温度检测机构检测出的制冷剂温度超过了第一规定温度的情况下,所述空调控制装置使所述第一风扇工作后停止,在由所述出口侧制冷剂温度检测机构检测出的制冷剂温度超过了比第一规定温度高的第二规定温度的情况下,所述空调控制装置使所述第二风扇工作。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用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结霜状态检测机构是计时机构,所述计时机构计测自除霜运转模式开始起经过的经过时间, 在由所述计时机构计测出的自除霜运转模式开始起经过的经过时间超过了第一规定时间的情况下,所述空调控制装置使所述第一风扇工作后停止,在由所述计时机构计测出的自除霜运转模式开始起经过的经过时间超过了比第一规定时间长的第二规定时间的情况下,所述空调控制装置使所述第二风扇工作。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室外送风机由一台风扇构成,该风扇布置成如下,即:该风扇的中心向所述车厢外热交换器的制冷剂出口侧偏移。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热栗装置的运转模式从除霜运转模式切换为制热运转模式之前并且推断为所述车厢外热交换器的霜已经溶化之后,所述空调控制装置使所述室外送风机工作。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热栗装置的运转模式处于除霜运转模式时,所述空调控制装置以使所述室外送风机的风量达到最大风量的方式进行控制。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辆用空调装置具备结霜状态检测机构,所述结霜状态检测机构检测所述车厢外热交换器的结霜状态, 所述室外送风机由一台风扇构成, 在制热运转模式中,在由所述结霜状态检测机构检测出所述车厢外热交换器已结霜的情况下,所述空调控制装置将所述热栗装置的运转模式切换为除霜运转模式,在除霜运转模式开始时,所述空调控制装置使所述风扇停止,在所述热栗装置的运转模式从除霜运转模式切换为制热运转模式之前并且推断为所述车厢外热交换器的霜已经溶化之后,所述空调控制装置以使所述风扇的风量达到最大风量的方式进行控制。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栗装置具备第一车厢内热交换器和设置在该第一车厢内热交换器的空气流上游侧的第二车厢内热交换器, 在处于制热运转模式时,所述热栗装置使所述第一车厢内热交换器和所述第二车厢内热交换器起到散热器的作用。
【专利摘要】在车厢外热交换器(33)中设置有通路(P1~P4)。在车厢外热交换器(33)中的制冷剂出口侧的通路(P4)通过的来自室外送风机的送风量相比在车厢外热交换器(33)中的制冷剂入口侧的通路(P1)通过的来自室外送风机的送风量多。在处于除霜运转模式时,空调控制装置(22)使冷却风扇(37a、38a)工作。
【IPC分类】B60H1/22, F24F11/02, B60H1/32
【公开号】CN105452028
【申请号】CN201480044115
【发明人】滨本浩, 深渡濑康平, 大竹庆彦, 小森晃, 松元昂
【申请人】日本空调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公开日】2016年3月30日
【申请日】2014年8月6日
【公告号】EP3031642A1, US20160153695, WO2015019610A1
当前第5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